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考试作弊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影响了高校的正面形象,威胁了高校的立足之本。本文就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试找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良策,从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作弊;原因分析;预防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5
古语有云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可见,对国家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对个人而言,“诚信”则是立身之本,立业之本。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加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使得高校学生的作弊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且作弊手段日新月异。分析大学生作弊的原因以及探讨遏制这一现象的对策,对树立高等教育形象,整治高等教育学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1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
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一种严重的消极现象之一。随着这种消极现象日益突出,各高校的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大。随着科技的进步,作弊手段日新月异,从传统的抄袭,偷看等方式演变为利用高科技技术,从单兵作战演变为协同行动、团伙作弊。许多高校对此虽采取了种种严厉的防范和处理措施。但作用却十分有限,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考试作弊竟成了大学生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成了大学这一社会文明的中心,优秀人才的摇篮里一大公害,这既不利于学风,校风建设,不利于学生成长,人才培养,更有害于公民道德建设,社会文明和社会健康[1]。
2大学生作弊的原因
2.1 自我约束力弱
由于大学学习环境与高中截然不同,自主的学习方式,自由的支配时间,脱离了父母的看护,懒散作祟,使得大部分学生不能把有效的时间运用到学习上,伴随而来的是,上课迟到、旷课,沉溺于网络游戏,各种的交际,恋爱等等。再加上一些大学生的学习观念不健康、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都抱着 “读书无用论”和“60分万岁”的态度,平时不用功,考试走捷径。诚信观念的淡薄和缺失也是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
2.2 个人负面心理影响
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无外乎抱着侥幸心理、从众心理、虚荣心理、赌博心理。虽然都知道作弊是学校禁止的行为,一旦被抓就要处分,但总希望自己能碰上好运。高校一般每学年进行一次奖学金的评比和综合测评名次排列,这些关键都是看考试成绩。尽管,有些学生成绩不差,但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满足高人一等的虚荣心理,从而选择作弊这一捷径。一些大学生开始并不认为考试作弊是应该的,但发现周围作弊的同学成绩比自己好,甚至评到奖学金,也跻身于作弊行列。自己不作弊吃了亏。一些学生对竞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对能力的理解存在偏差,入学后不是关注掌握真才实学,而是千方百计为了获取文凭和学位,因此在学习上是平时不努力,想方设法地考试作弊。在这种心态下,考试作弊这种知识盗窃行为不再是耻辱,而是一种本领,一条捷径。
2.3 高校教育教学形式单一
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育应与时俱进。多数高校,有些教学计划脱离社会实践,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不认真,平时不努力,考试只有作弊了。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低下。
3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探讨
3.1 加强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缺乏诚信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突出问题之一。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股诚信之风,把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写入个人诚信档案中,毕业之时向用人单位出示其评估报告。同时,要营造一种重知识、重人才的风气,让学生们意识到诚实考试光荣,作弊可耻,让作弊之风无地自容、无法抬头。
3.2 教学改革是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基础
治标还需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考试作弊问题,高校就应从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试方式等整个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探索出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校当前的教学课程如果想要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就应该及时完善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对传统的“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参与进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变知识传授为知识创新,由应试教育逐步过渡到素质教育,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考试内容和方式应兼顾基础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考试方式上应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采用考察、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将考核重点转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上。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应尽量淡化分数标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对不诚信的学生在评优、入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限制[2]。
3.3 加强考务管理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考务管理,降低学生作弊的几率。在考试前,加强对学生的考前宣传教育;对考务人员进行系统的考前培训,提高考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结合现代化科学设施等监控手段协同监考。一旦发现学生作弊,证据充足,根据相关规定及时给予严肃处分,以儆效尤;如果是因监考老师失职一并追究责任,给予处分。对监考负责的老师、诚信考试的学生应树立典型,给予表扬。
3.4 结合社会信用体系,营造社会诚信氛围
想要治标需从治本做起,结合社会大氛围,广泛宣传、倡导诚信意识,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使得每个人的信用记录都有迹可查,用一种完善的体制和法律来约束人们的信用,对那些不讲诚信者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受到社会的惩罚[3]。试想如果缺乏诚信和诚信记录很差的个人或企业很难在社会当中生存和发展,并且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那么,彻底根治作弊之风将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 张春磊,王爽,宋清萍.当代大学生作弊问题浅析[J].科教文化,2012(4):186.
[2] 贾玉霞,姬建锋.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分析与对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88-90.
[3] 李丽.考试作弊的防治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89-90.
关键词:大学生;作弊;原因分析;预防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5
古语有云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可见,对国家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对个人而言,“诚信”则是立身之本,立业之本。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加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使得高校学生的作弊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且作弊手段日新月异。分析大学生作弊的原因以及探讨遏制这一现象的对策,对树立高等教育形象,整治高等教育学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1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
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高校一种严重的消极现象之一。随着这种消极现象日益突出,各高校的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大。随着科技的进步,作弊手段日新月异,从传统的抄袭,偷看等方式演变为利用高科技技术,从单兵作战演变为协同行动、团伙作弊。许多高校对此虽采取了种种严厉的防范和处理措施。但作用却十分有限,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考试作弊竟成了大学生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成了大学这一社会文明的中心,优秀人才的摇篮里一大公害,这既不利于学风,校风建设,不利于学生成长,人才培养,更有害于公民道德建设,社会文明和社会健康[1]。
2大学生作弊的原因
2.1 自我约束力弱
由于大学学习环境与高中截然不同,自主的学习方式,自由的支配时间,脱离了父母的看护,懒散作祟,使得大部分学生不能把有效的时间运用到学习上,伴随而来的是,上课迟到、旷课,沉溺于网络游戏,各种的交际,恋爱等等。再加上一些大学生的学习观念不健康、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都抱着 “读书无用论”和“60分万岁”的态度,平时不用功,考试走捷径。诚信观念的淡薄和缺失也是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
2.2 个人负面心理影响
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无外乎抱着侥幸心理、从众心理、虚荣心理、赌博心理。虽然都知道作弊是学校禁止的行为,一旦被抓就要处分,但总希望自己能碰上好运。高校一般每学年进行一次奖学金的评比和综合测评名次排列,这些关键都是看考试成绩。尽管,有些学生成绩不差,但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满足高人一等的虚荣心理,从而选择作弊这一捷径。一些大学生开始并不认为考试作弊是应该的,但发现周围作弊的同学成绩比自己好,甚至评到奖学金,也跻身于作弊行列。自己不作弊吃了亏。一些学生对竞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对能力的理解存在偏差,入学后不是关注掌握真才实学,而是千方百计为了获取文凭和学位,因此在学习上是平时不努力,想方设法地考试作弊。在这种心态下,考试作弊这种知识盗窃行为不再是耻辱,而是一种本领,一条捷径。
2.3 高校教育教学形式单一
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育应与时俱进。多数高校,有些教学计划脱离社会实践,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不认真,平时不努力,考试只有作弊了。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低下。
3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探讨
3.1 加强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缺乏诚信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突出问题之一。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股诚信之风,把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写入个人诚信档案中,毕业之时向用人单位出示其评估报告。同时,要营造一种重知识、重人才的风气,让学生们意识到诚实考试光荣,作弊可耻,让作弊之风无地自容、无法抬头。
3.2 教学改革是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基础
治标还需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考试作弊问题,高校就应从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试方式等整个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探索出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校当前的教学课程如果想要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就应该及时完善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对传统的“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参与进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变知识传授为知识创新,由应试教育逐步过渡到素质教育,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考试内容和方式应兼顾基础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考试方式上应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采用考察、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将考核重点转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上。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应尽量淡化分数标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对不诚信的学生在评优、入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限制[2]。
3.3 加强考务管理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考务管理,降低学生作弊的几率。在考试前,加强对学生的考前宣传教育;对考务人员进行系统的考前培训,提高考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结合现代化科学设施等监控手段协同监考。一旦发现学生作弊,证据充足,根据相关规定及时给予严肃处分,以儆效尤;如果是因监考老师失职一并追究责任,给予处分。对监考负责的老师、诚信考试的学生应树立典型,给予表扬。
3.4 结合社会信用体系,营造社会诚信氛围
想要治标需从治本做起,结合社会大氛围,广泛宣传、倡导诚信意识,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使得每个人的信用记录都有迹可查,用一种完善的体制和法律来约束人们的信用,对那些不讲诚信者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受到社会的惩罚[3]。试想如果缺乏诚信和诚信记录很差的个人或企业很难在社会当中生存和发展,并且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那么,彻底根治作弊之风将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 张春磊,王爽,宋清萍.当代大学生作弊问题浅析[J].科教文化,2012(4):186.
[2] 贾玉霞,姬建锋.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分析与对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88-90.
[3] 李丽.考试作弊的防治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