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反馈交流,提升课堂质量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交流的理论
  “只要两个人能互相注意到,就会产生交流,因为每个行为都具有交流的性质。各种类型的行为都是交流。因为行为没有反意词,也就是人不能没有行为,所以,不交流就是不可能的。”既然是交流,就应该建立在一种平等的基础之上,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因此,作为倾听者,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倾听时不能光被动地听,而要跟着思考;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情趣和关注。”当然,我们倾听的目的是要“吸收对方提出的内容、观点等,并继续传播”,因此,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优先的,什么是重要的”,并能够“总结最重要的”,唯我所用。
  二、反馈的理论
  反馈是一种谈话方式,一方面是告诉他人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另一方面是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反馈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给予反馈,一是接收反馈。同伴之间的听课、观察之后的反馈也是一种交流。反馈,它能够“激发动力,帮助有目标地工作,促进个人的学习过程,有助于自我评价,可帮助挑错。”当然,我们同伴之间的反馈应该注意一些规则。例如,创造一种安静和愉快的谈话气氛;要针对具体细节;保持“这里和这时”;记住你的感知是主观的,有可能出错;反馈不光针对一个人的弱点;应该针对那些可以控制和改变的行为;应该尽可能及时;意味着提供信息,而不是改变别人;集中精力倾听反馈;如果您接受反馈,请您先安静地倾听,让别人把话说完;应该感激这个反馈,把它视作是一个礼物和一个人发展的机会。
  三、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一:2007年9月至11月,我参加了区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几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本人并得到了李镗老师的亲自指导。在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时,我将这篇比较平淡的文章与“口语交际
  做一次导游”结合起来,设计成为了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并设计了两个“形成性评价表”,一个是给学生的,一个是给教师(同伴)的。当然,那时自己并没有关于交流与反馈的理论知识的框架,现在学习了交流与反馈的相关理论后,我更认识到了这节课的价值:
  (一)顺利落实教学目标。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切感情。
  (二)反映出了教学的漏洞。从学生的最后一个表格的反馈数据来看,有18人对“导游词的撰写”选择了“c”,即“收获不明显”。这个信息告诉我:学生关注了西双版纳的地域风情以及傣族文化的介绍、PPT的制作、口语交际,但是,对导游词的撰写重视不够。这就为我下一轮的教学提供了事实依据,应正了反馈理论中的“反馈能够促进个人的学习过程;有助于自我评价”。
  (三)教师(同伴)的反馈反映出了对探索的肯定。从老师们(同伴)的8份反馈表中,我看到了同伴对这节课勇于探索的肯定,对这种教材的处理方式的赞赏。课后,丰台教育学院院长、特级教师李镗与我及学校领导、老师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交流。其中,李鏜老师对这节课做出了如下的点评:“这节课很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授课者对教材的驾驭和使用,而不是在教教材;其次,这节课体现了一种大语文观;再有,就是把“形成性评价引用到了课堂,有利于授课者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听了李镗老师的评课后,我的心里豁然开朗,觉得自己的探索是有价值的。
  案例二:2009年12月10日,我在初一(7)班做试讲,内容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为了把这篇浅显的文章上出一点深刻的内涵来,我设计了很多的环节,包括画思维导图、介绍“大熊星座”的知识、童话的理论、主题的挖掘等。但上课的过程,我就觉得不是很顺畅。
  课后,我主动找同伴反馈意见。
  刘老师:用韩红的《天亮了》做导入很感人,对重、难点的确定也是比较准确的,但是,每一个环节的衔接不自然。
  赵老师:导入很精彩,但是,它与后面的关联不大,仿佛是戴了一顶“帽子”。
  廖老师:导入的内容是现实中的爱心的体现,然后进入文本,读文本中的爱心体现。能不能再结合现实,谈谈我们中学生如何关爱他人,奉献爱心。
  在虚心听取了三位同伴的反馈意见后,我再次修改教案、删减了“大熊星座”的知识和“童话”的理论,重点落实对文章主题——“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突破。12月18日,录像课在初一(8)进行。上完这节课,老师们做了如下反馈:
  赵老师:这次比上一次顺畅多了。
  刘老师:效果不错,重难点得到了突破,导入和后面的内容相互照应。
  徐峥艳老师:没想到这么一篇短小浅显的文章,能够讲得如此深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交流的重要、反馈的重要,我将记住德国教授所传授的理论,并广泛用于实践,使自己的教学的技能得到再提高,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立新学校)
  (责任编校:蓉莞)
其他文献
一、课程分析  《纸盒城堡》是湘版《美术》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十课。城堡是中世纪欧洲的建筑文化。它汇集了罗马式筒形圆顶和哥特式尖顶的建筑风格,总带有一抹神秘而华丽的色彩。它们或是矗立在高崖之上,或是屹立于平原之中,或是与江湖相伴,或是一圈如带的护城河环绕其周,总之风光旖旎,让人神往。一般人关于城堡的概念,都是在童话中形成的。  儿童的“城堡”世界正是如此,打开学生想象之门,走进创造活动的“城堡”世界,
期刊
一、英语词汇记忆研究的意义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始终与词汇学习和掌握紧密相连。人类的思维活动和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就是通过无数的词汇完成的。不能够熟练地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高中英语教材(人教版)词汇量大,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是不容忽视的。在英语学习中,听和读是培养学生接受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即人们所说的解码能力。说和写是培养
期刊
学校教育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的发展。为此,学困生转化成为学校的一大任务,同时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实施“学案导学,双主互动”教学模式为我校转化学困生提供了一条途径。同时,“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也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学案导学,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学案导学、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期刊
当前,警犬技术仍然被广泛地运用在军队、公安、机场、海关以及其他特殊的领域,监狱系统也积极探索运用警犬技术服务于监管场所,目前四川、河南、黑龙江以及江苏等地区部分监狱已经先行试点,使用警犬在稽查、巡逻、警戒等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与监狱有着“血缘”关系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下简称“戒毒场所”)却鲜有提到这项技术的运用。其实警犬技术在戒毒场所也能体现出其价值所在,本文就从警犬技术在戒毒场所的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莫迪执政以来,中印两国既经历过高层互访频仍的和睦融洽,又数次面对边境对峙引发的双边关系困境。本文以洞朗对峙、武汉-金奈会晤和2020年中印边界西段对峙等事件发生后,印度主流媒体和智库有关中印边界问题的报道和评论为研究对象,在阐明其主要关切和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印度有关中印边界问题的消极舆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要有效抑制印度涉华舆论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加强两国主流媒体和智库间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中印两国政府都需要积极引导舆论,使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尽可能客观、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