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是道家哲学,是指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我校大力提倡“至简课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提炼简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探索简化的教学环节和简便的教学方法,提倡简捷的教学评价,博观约取,实现高效课堂的理想愿景。那么,“至简课堂”如何实现高效呢?
苏教版第八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然而,学生对宋庆龄这一人物形象较为模糊,无法将樟树与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联系起来。因此,如何由树及人,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再由她及我,进行难点突破是关键所在、实效所在,设计如下。
一、品味感悟“可贵”之处
1.理解“可贵”。你想到了哪些与“可贵”意思相近的词语?
2.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樟树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里?画出有关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讲了几层意思?在书上空白处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3.交流:
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1)“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①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抓住“本身”)
这是一种怎样的香气?(板书:拒虫的香气)
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保持多久?(板书:永久保持,感悟可贵之处)
②你从哪里具体看出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2)“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①找出关联词。你从这个关联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樟树不仅生长在泥土里,有拒虫的香气,而且制作成了家具,这种香气也能永久保持。)
②指名朗读,齐读。
(3)“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这句话中又有一个表示条件的关联词:“只要……就……”
教师引读:(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樟树的——可贵。
二、领会对比“可贵”之处
1.思考:这小节主要写樟树有拒虫的香气,为何还要写别的树木呢?(反衬出樟树拒虫的品格)
2.交流:
师:课文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五自然段一开始为什么要写石榴树呢?
生:通过与其他树木作比较,突出樟树拒虫的品格。
师: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慶龄那么不舍得它们。
屏示:这是两棵树。
(生)这是两棵樟树。
(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
(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樟树。
师:这还是——(生)这还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三、由树及人,感悟“高贵”
1.(出示宋庆龄像)这就是宋庆龄,她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美丽、高贵、典雅、有气质)
2.出示一段关于宋庆龄的史料(指名读)。读了这段文字,宋庆龄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爱国、爱民、坚强勇敢、一身正气、热爱儿童。)
3.(出示)资料一:宋庆龄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这就如樟树_____;(蓬蓬勃勃)
资料二:在危难时刻,她大义凛然,英勇战斗,从不向反动势力妥协,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她一身正气,一身傲骨,那么高雅,那么高贵,这就如樟树 。(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师:现在,你读懂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共同之处了吗?(充满活力、一身正气)
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正因为宋庆龄品质高贵,周恩来称她为(出示:“国之瑰宝,二十世纪伟大女性。”)
4.一位外国友人是这样评价宋庆龄女士的。(出示: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
5.如今,人们——(引读第六自然段)(投影出示)
交流:为什么人们总爱在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不仅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更因为宋庆龄就像樟树那样,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她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对宋庆龄十分崇敬。)
四、由她及我,感悟“高贵”
1.师:这樟树不再是两棵普普通通的樟树了!在人们心目中,它显现出的是宋庆龄女士的人格魅力,它是宋庆龄女士高贵品质的象征。所以来到宋庆龄故居的人总爱说:人如其树,树如其人,人树合一。
2.最后,让我们再来一次心灵有约吧!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会怎样呢?写下你的感受吧!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至简课堂”的精髓,抓住重点词句,通过与学生品味课文语言、对比领会樟树的可贵之处,再进行迁移感悟人物的高贵品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樟树所具有的品质正是宋庆龄女士高贵品质的象征,再由树及人,由她及我,心灵有约,身临其境,留下感悟,真正让学生达到了内在品质的提升、人物感情的升华,也体现了课堂实效。
编辑 高 琼
苏教版第八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然而,学生对宋庆龄这一人物形象较为模糊,无法将樟树与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联系起来。因此,如何由树及人,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再由她及我,进行难点突破是关键所在、实效所在,设计如下。
一、品味感悟“可贵”之处
1.理解“可贵”。你想到了哪些与“可贵”意思相近的词语?
2.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樟树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里?画出有关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讲了几层意思?在书上空白处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3.交流:
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1)“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①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抓住“本身”)
这是一种怎样的香气?(板书:拒虫的香气)
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保持多久?(板书:永久保持,感悟可贵之处)
②你从哪里具体看出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2)“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①找出关联词。你从这个关联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樟树不仅生长在泥土里,有拒虫的香气,而且制作成了家具,这种香气也能永久保持。)
②指名朗读,齐读。
(3)“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这句话中又有一个表示条件的关联词:“只要……就……”
教师引读:(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樟树的——可贵。
二、领会对比“可贵”之处
1.思考:这小节主要写樟树有拒虫的香气,为何还要写别的树木呢?(反衬出樟树拒虫的品格)
2.交流:
师:课文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五自然段一开始为什么要写石榴树呢?
生:通过与其他树木作比较,突出樟树拒虫的品格。
师: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慶龄那么不舍得它们。
屏示:这是两棵树。
(生)这是两棵樟树。
(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
(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樟树。
师:这还是——(生)这还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三、由树及人,感悟“高贵”
1.(出示宋庆龄像)这就是宋庆龄,她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美丽、高贵、典雅、有气质)
2.出示一段关于宋庆龄的史料(指名读)。读了这段文字,宋庆龄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爱国、爱民、坚强勇敢、一身正气、热爱儿童。)
3.(出示)资料一:宋庆龄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这就如樟树_____;(蓬蓬勃勃)
资料二:在危难时刻,她大义凛然,英勇战斗,从不向反动势力妥协,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她一身正气,一身傲骨,那么高雅,那么高贵,这就如樟树 。(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师:现在,你读懂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共同之处了吗?(充满活力、一身正气)
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正因为宋庆龄品质高贵,周恩来称她为(出示:“国之瑰宝,二十世纪伟大女性。”)
4.一位外国友人是这样评价宋庆龄女士的。(出示: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
5.如今,人们——(引读第六自然段)(投影出示)
交流:为什么人们总爱在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不仅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更因为宋庆龄就像樟树那样,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她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对宋庆龄十分崇敬。)
四、由她及我,感悟“高贵”
1.师:这樟树不再是两棵普普通通的樟树了!在人们心目中,它显现出的是宋庆龄女士的人格魅力,它是宋庆龄女士高贵品质的象征。所以来到宋庆龄故居的人总爱说:人如其树,树如其人,人树合一。
2.最后,让我们再来一次心灵有约吧!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会怎样呢?写下你的感受吧!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至简课堂”的精髓,抓住重点词句,通过与学生品味课文语言、对比领会樟树的可贵之处,再进行迁移感悟人物的高贵品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樟树所具有的品质正是宋庆龄女士高贵品质的象征,再由树及人,由她及我,心灵有约,身临其境,留下感悟,真正让学生达到了内在品质的提升、人物感情的升华,也体现了课堂实效。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