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旨在推动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苏溪四小根据学校特点,提出了契合合作精神的“四学·简约”这一教学模式,并且深入小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课堂成果,也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苏溪四小;四学·简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敢说、会说、能说。苏溪四小的小组合作是学校“四学·简约”模式中“自学、组学、班学、拓学”中的一环。
一、合作开展
合作,顾名思义,要进行群体交流和配合。小组合作,一般以4~6人为宜,多了不能做到每个人都在群体中发挥作用,少了达不到合作的要求。推选组内的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可以给每个组员编上序号,按照不同课程、不同时间、不同要求改变发言顺序。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质结对”的原则,使各个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让小组合作更加主动、具体。小组合作是一个从组建,到合格,再优秀最后成为完美小组的过程,是组员内心情感的统一,是从道德认知上升为道德行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和力量补充。苏溪四小在小组合作中基本采用6人为一组的小组模式,组内一个组长、一个副组长、一个记录员、一个发言人,男女比例尽量适中,尽量让组员的结合是优弱势学科的互补结合,组员的性格也需要互补,并且不断进行阶段性调整。
一般小组合作在教师抛出问题时应用,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交流,最后求同存异,组内得到平衡得出结论,再由小组进行汇报总结。其他的小组在汇报过程中发现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最终全班意见进行汇总,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能够在倾听、交流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语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到自己的课堂存在感;能够形成群体观念意识,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小组为中心转化,认识到自己属于小组属于班级;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畅所欲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存在问题
自从开展小组合作后,苏溪四小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合作流于形式
很多时候,教师不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而进行小组合作,而是追求课堂片面的热闹。首先合作目的不明确,为了合作而合作,让学生体会不到合作的快乐,有些明明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只会适得其反浪费时间,华而不实;其次任务设置欠合理,小组合作很多时候是学习较好学生的话语霸权,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想法会屈从于别人的意见,认为别人说的都是对的,对后进生的思考表达不是很有利;再者不是把位子摆成合作的形状,让学生进行讨论就是进行合作,需要小组内明确合作任务、营造合作氛围、合理进行小组分工、进行行之有效的讨论才能让小组合作更贴近实际。
(二)学生合作被动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合作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但是事与愿违,很多时候并非如此。在合作时,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企图让大家认同自己的观点,无法听取别人的意见,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而有的小组成员参与度不高,认为自己的想法肯定不对,自卑感盛行。因此讨论的参与度十分不均衡,导致了学生对于小组合作的热情不高,久而久之更加被动。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关注合作学习的正面意义,而忽视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表达水平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学生在合作中消极怠工,被动应付。
(三)合作秩序混乱
小学生爱动、爱说、爱表现,不喜欢安静。在合作任务布置时,有些学生就开始蠢蠢欲动,认为小组讨论时是说话的最佳时机;在合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容易开小差,聊其他的话题,甚至动来动去不很安分;在合作完成后,其他小组进行汇报的环节,是秩序最乱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倾听,他们更喜欢分享,教室里充斥着各种嗡嗡嗡不和谐的声音。
三、解决策略
在小组合作中出现以上问题十分正常,我们要认识到不足,提出策略,使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培养小组意识
1.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是小组合作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人特质和行为特点进行活动设计,不能脱离实际。小学生喜欢趣味性、娱乐性、游戏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和交流的意义,并且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更加积极地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融入小组中。当学生体会到乐趣之后,小组合作会更加和谐,小组合作意识也将更加完善。
组间竞争也有利于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小组之间适当的比较会刺激小学生的認知,他们会更加迫切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提高小组的力量与其他小组进行抗衡。个人的归属感也会得以加强,学生会以小组为荣,认为小组是自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己也是小组非常重要的一份子。换而言之,竞争意识是促进小组合作的反作用力。
(二)强调合作秩序
合作秩序的强调,在小组合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之需,小组合作很难很好地开展。首先,在小组中要对组员进行角色定位,组长的责任是什么,记录员的任务是什么,副组长的分工是什么等等,让每个人都有事干,都参与进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就不会杂乱无章;其次,小组汇报中的秩序尤其应维护,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当其他学生汇报的时候看着对方,并用手势来进行反馈,如点赞表示赞同,打钩表示很棒,打问号表示有疑问,ok表示没问题,三个手指表示有补充等,这些都可以自行规定。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儿干,合作秩序才能井然。
小组合作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苏溪四小正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前进。在此过程中,有挫折、有分歧、有迷惘,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教师对小组分工的精心安排下,对小组合作的精心设计中,对小组活动的精心把握里,我们的小组合作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徐若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J].科学创新导报.2010,(05):151.
[2]马京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学周刊.2013,(08):88.
关键词:小组合作;苏溪四小;四学·简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敢说、会说、能说。苏溪四小的小组合作是学校“四学·简约”模式中“自学、组学、班学、拓学”中的一环。
一、合作开展
合作,顾名思义,要进行群体交流和配合。小组合作,一般以4~6人为宜,多了不能做到每个人都在群体中发挥作用,少了达不到合作的要求。推选组内的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可以给每个组员编上序号,按照不同课程、不同时间、不同要求改变发言顺序。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质结对”的原则,使各个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让小组合作更加主动、具体。小组合作是一个从组建,到合格,再优秀最后成为完美小组的过程,是组员内心情感的统一,是从道德认知上升为道德行为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和力量补充。苏溪四小在小组合作中基本采用6人为一组的小组模式,组内一个组长、一个副组长、一个记录员、一个发言人,男女比例尽量适中,尽量让组员的结合是优弱势学科的互补结合,组员的性格也需要互补,并且不断进行阶段性调整。
一般小组合作在教师抛出问题时应用,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交流,最后求同存异,组内得到平衡得出结论,再由小组进行汇报总结。其他的小组在汇报过程中发现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最终全班意见进行汇总,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能够在倾听、交流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语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到自己的课堂存在感;能够形成群体观念意识,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小组为中心转化,认识到自己属于小组属于班级;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畅所欲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存在问题
自从开展小组合作后,苏溪四小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合作流于形式
很多时候,教师不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而进行小组合作,而是追求课堂片面的热闹。首先合作目的不明确,为了合作而合作,让学生体会不到合作的快乐,有些明明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只会适得其反浪费时间,华而不实;其次任务设置欠合理,小组合作很多时候是学习较好学生的话语霸权,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想法会屈从于别人的意见,认为别人说的都是对的,对后进生的思考表达不是很有利;再者不是把位子摆成合作的形状,让学生进行讨论就是进行合作,需要小组内明确合作任务、营造合作氛围、合理进行小组分工、进行行之有效的讨论才能让小组合作更贴近实际。
(二)学生合作被动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合作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但是事与愿违,很多时候并非如此。在合作时,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企图让大家认同自己的观点,无法听取别人的意见,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而有的小组成员参与度不高,认为自己的想法肯定不对,自卑感盛行。因此讨论的参与度十分不均衡,导致了学生对于小组合作的热情不高,久而久之更加被动。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关注合作学习的正面意义,而忽视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表达水平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学生在合作中消极怠工,被动应付。
(三)合作秩序混乱
小学生爱动、爱说、爱表现,不喜欢安静。在合作任务布置时,有些学生就开始蠢蠢欲动,认为小组讨论时是说话的最佳时机;在合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容易开小差,聊其他的话题,甚至动来动去不很安分;在合作完成后,其他小组进行汇报的环节,是秩序最乱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倾听,他们更喜欢分享,教室里充斥着各种嗡嗡嗡不和谐的声音。
三、解决策略
在小组合作中出现以上问题十分正常,我们要认识到不足,提出策略,使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培养小组意识
1.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是小组合作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人特质和行为特点进行活动设计,不能脱离实际。小学生喜欢趣味性、娱乐性、游戏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和交流的意义,并且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更加积极地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融入小组中。当学生体会到乐趣之后,小组合作会更加和谐,小组合作意识也将更加完善。
- 竞争意识
组间竞争也有利于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小组之间适当的比较会刺激小学生的認知,他们会更加迫切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提高小组的力量与其他小组进行抗衡。个人的归属感也会得以加强,学生会以小组为荣,认为小组是自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己也是小组非常重要的一份子。换而言之,竞争意识是促进小组合作的反作用力。
(二)强调合作秩序
合作秩序的强调,在小组合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之需,小组合作很难很好地开展。首先,在小组中要对组员进行角色定位,组长的责任是什么,记录员的任务是什么,副组长的分工是什么等等,让每个人都有事干,都参与进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就不会杂乱无章;其次,小组汇报中的秩序尤其应维护,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当其他学生汇报的时候看着对方,并用手势来进行反馈,如点赞表示赞同,打钩表示很棒,打问号表示有疑问,ok表示没问题,三个手指表示有补充等,这些都可以自行规定。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儿干,合作秩序才能井然。
小组合作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苏溪四小正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前进。在此过程中,有挫折、有分歧、有迷惘,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教师对小组分工的精心安排下,对小组合作的精心设计中,对小组活动的精心把握里,我们的小组合作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徐若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J].科学创新导报.2010,(05):151.
[2]马京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学周刊.2013,(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