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幼儿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幼儿的阅读能力并不是天生具有的,3—7岁是人的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也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纲要》中要求:“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在现代家庭中,高档玩具应有尽有,图书也有,但是孩子很少问津,在幼儿园我们常发现,孩子对于图书的损坏率较高,而使用率则很低。其实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家长缺乏图书知识,孩子的阅读能力、兴趣不够。因此,我结合我园开展的课题《3—6岁幼儿趣味阅读的实践研究》,结合陶行知理论“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从而爱上阅读。
一、收集多种图书让幼儿欣赏,萌生幼儿的阅读兴趣
图书的选择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收集多种图书,特别是幼儿喜爱的神话、童话、儿歌类图书,让幼儿翻看。老师还要向幼儿介绍书的作用,告诉幼儿书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经常看书,人就会变得很聪明。从书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能学会讲故事、学会唱歌,还能学会造飞机、造轮船等,引起幼儿探索书的兴趣。同时让幼儿欣赏著名的儿童读物,讲幼儿喜欢听的故事、诗歌等,让幼儿寻找故事、诗歌在书里的什么地方,告诉幼儿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名字,教幼儿学会翻书、会看页码标记等,并教育幼儿要爱惜图书。
陶行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进行,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因此,我们有意识地结合与幼儿生活有关的语言方面的教学活动,针对性地指导孩子们阅读。如在绘本《小猪变形记》中,让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每一幅画面,先从封面开始观察,封面上有什么?这只小猪和平时看到的小猪有什么不一样的?再逐页逐页地观察,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加上丰富的想象猜测、讲述故事的内容,并学习用完整、优美的句子讲述,对表现好的孩子及时进行表扬。这样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陶行知的“六个解放”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能想。怎样才能解放孩子们的大脑,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如绘本《猪先生去野餐》,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课件、声音,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猪先生的朋友给猪先生提供的建议——把自己身上最好的借给他。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了故事的内容,从直观的画面中,让孩子们了解了猪先生借了朋友的尾巴、头发、条纹后的样子,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同时,孩子们在自己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故事中猪先生得到朋友的帮助后的有趣画面。我设计了几个动作辅助表演,每次动物借给猪先生东西的时候都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同时引导幼儿将故事中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不仅让孩子在模仿过程中理解了故事,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孩子感受到了故事中的趣味性。在活动过程中,主要为每个能力不同的幼儿创造说话的空间,让每个幼儿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因此,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和同伴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教师再进行相关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通过这一讨论的环节,让幼儿自己感受、理解本次活动的难点“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做原来的自己才最重要”。通过这一步步的层层深入,帮助孩子理解绘本,感受绘本,从而爱上绘本。
二、开辟内容丰富的阅读角,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为幼儿创造随时可以阅读的环境和条件,在比较安静的角落开辟阅读角,阅读角里有多种幼儿喜爱的图书,教师要鼓励、引导幼儿到图书角。在图书角里,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自己喜爱的书,这是幼儿出于兴趣,满足自己求知欲的主动学习过程。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特别是对那些好动、阅读技能较弱的幼儿。
我们在阅读表演区增添了很多关于这个主题中一些故事的头饰和场景,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于故事《小鹿历险记》,每次表演的时候,孩子们都会自己分配好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一些小动物,然后一边讲故事,一边表演,扮演小动物的小朋友说着自己的台词,非常热闹,来观看的小观众们看完后也都会热情鼓掌。孩子们通过这种表演的形式,不仅复习了故事的内容、情节,而且在艺术化的表演过程中,帮助幼儿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语言词汇。
三、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促进亲子共读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时通过发动家长、社区进行。
父母对幼儿的影响力至关重要,他们的习惯、对幼儿的关注度都会使幼儿有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开展“图书漂流”的活动,幼儿每周都能借一本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并做好亲子共读记录。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够增进亲子情感。
陶行知的“六个解放”中还提出: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在“图书漂流”的过程中,我们请家长和孩子共同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带到幼儿园,并将自己的书介绍给同伴。在此基础上,为幼儿制定图书漂流活动的规则,使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能严格遵守和执行,鼓励幼儿在亲子阅读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们每周都会期待着换不一样的图书,提高了孩子对图书的兴趣。鼓励家长回家后给予孩子和自己阅读的时间,在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增强亲子间的情感,而且促进孩子喜爱绘本,从而爱上阅读。这也体现了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理念。
四、开展阅读表演活动,培养幼儿阅读趣味性
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对于图书中感兴趣的内容会不自觉地进行表演。正如陶行知指出,注入式的教学法是以教师的教、书本的教为中心的“教授法”,它完全不顾学生的学,不顾学生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生活教育的要求,“依据做学教合一原则,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需要,知道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因此,我们可以创设一个阅读表演区,经过教师的指导,让幼儿把故事中有趣的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让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更让幼儿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环境的创设中,我采用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在平时休息的环节中,能通过图片认识一些简单的文字,丰富孩子们的阅读经验。在表演区里,我结合主题中的故事《小鼹鼠过生日》,给孩子们提供了故事中的头饰、场景,让孩子们能够进行表演活动,感受故事中的趣味性,能用艺术化的动作进行表演。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每次表演的时候都能吸引很多小观众。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希望孩子们能够感受阅读的乐趣,并愿意用肢体等表演。又如故事《小青虫的梦》,孩子们对于故事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我们结合庆“六一”的活动,请孩子们进行表演,由于孩子已经对故事很熟悉,对故事里的内容很了解,但是对于表演的动作还不能掌握得很好,因此,我制作了相关道具:话筒、奖杯、茧、记分牌等,孩子们一看到这些道具,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再加上音乐的融入,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完成了故事的表演。通过这样一种表演形式,把静态的阅读转为动态的呈现,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经验,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
趣味阅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幼儿园和家长们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慢慢培养起来。因此,平时老师、家长都要做有心人,结合陶行知的“教学和一”理论,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孩子们发现与探索,使孩子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让“趣”始终围绕着阅读。
一、收集多种图书让幼儿欣赏,萌生幼儿的阅读兴趣
图书的选择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收集多种图书,特别是幼儿喜爱的神话、童话、儿歌类图书,让幼儿翻看。老师还要向幼儿介绍书的作用,告诉幼儿书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经常看书,人就会变得很聪明。从书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能学会讲故事、学会唱歌,还能学会造飞机、造轮船等,引起幼儿探索书的兴趣。同时让幼儿欣赏著名的儿童读物,讲幼儿喜欢听的故事、诗歌等,让幼儿寻找故事、诗歌在书里的什么地方,告诉幼儿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名字,教幼儿学会翻书、会看页码标记等,并教育幼儿要爱惜图书。
陶行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进行,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因此,我们有意识地结合与幼儿生活有关的语言方面的教学活动,针对性地指导孩子们阅读。如在绘本《小猪变形记》中,让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每一幅画面,先从封面开始观察,封面上有什么?这只小猪和平时看到的小猪有什么不一样的?再逐页逐页地观察,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加上丰富的想象猜测、讲述故事的内容,并学习用完整、优美的句子讲述,对表现好的孩子及时进行表扬。这样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陶行知的“六个解放”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能想。怎样才能解放孩子们的大脑,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如绘本《猪先生去野餐》,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课件、声音,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猪先生的朋友给猪先生提供的建议——把自己身上最好的借给他。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了故事的内容,从直观的画面中,让孩子们了解了猪先生借了朋友的尾巴、头发、条纹后的样子,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同时,孩子们在自己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故事中猪先生得到朋友的帮助后的有趣画面。我设计了几个动作辅助表演,每次动物借给猪先生东西的时候都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同时引导幼儿将故事中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不仅让孩子在模仿过程中理解了故事,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孩子感受到了故事中的趣味性。在活动过程中,主要为每个能力不同的幼儿创造说话的空间,让每个幼儿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因此,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和同伴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教师再进行相关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通过这一讨论的环节,让幼儿自己感受、理解本次活动的难点“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做原来的自己才最重要”。通过这一步步的层层深入,帮助孩子理解绘本,感受绘本,从而爱上绘本。
二、开辟内容丰富的阅读角,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为幼儿创造随时可以阅读的环境和条件,在比较安静的角落开辟阅读角,阅读角里有多种幼儿喜爱的图书,教师要鼓励、引导幼儿到图书角。在图书角里,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自己喜爱的书,这是幼儿出于兴趣,满足自己求知欲的主动学习过程。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特别是对那些好动、阅读技能较弱的幼儿。
我们在阅读表演区增添了很多关于这个主题中一些故事的头饰和场景,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于故事《小鹿历险记》,每次表演的时候,孩子们都会自己分配好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一些小动物,然后一边讲故事,一边表演,扮演小动物的小朋友说着自己的台词,非常热闹,来观看的小观众们看完后也都会热情鼓掌。孩子们通过这种表演的形式,不仅复习了故事的内容、情节,而且在艺术化的表演过程中,帮助幼儿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语言词汇。
三、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促进亲子共读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时通过发动家长、社区进行。
父母对幼儿的影响力至关重要,他们的习惯、对幼儿的关注度都会使幼儿有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开展“图书漂流”的活动,幼儿每周都能借一本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并做好亲子共读记录。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够增进亲子情感。
陶行知的“六个解放”中还提出: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在“图书漂流”的过程中,我们请家长和孩子共同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带到幼儿园,并将自己的书介绍给同伴。在此基础上,为幼儿制定图书漂流活动的规则,使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能严格遵守和执行,鼓励幼儿在亲子阅读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们每周都会期待着换不一样的图书,提高了孩子对图书的兴趣。鼓励家长回家后给予孩子和自己阅读的时间,在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增强亲子间的情感,而且促进孩子喜爱绘本,从而爱上阅读。这也体现了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理念。
四、开展阅读表演活动,培养幼儿阅读趣味性
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对于图书中感兴趣的内容会不自觉地进行表演。正如陶行知指出,注入式的教学法是以教师的教、书本的教为中心的“教授法”,它完全不顾学生的学,不顾学生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生活教育的要求,“依据做学教合一原则,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需要,知道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因此,我们可以创设一个阅读表演区,经过教师的指导,让幼儿把故事中有趣的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让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更让幼儿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环境的创设中,我采用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在平时休息的环节中,能通过图片认识一些简单的文字,丰富孩子们的阅读经验。在表演区里,我结合主题中的故事《小鼹鼠过生日》,给孩子们提供了故事中的头饰、场景,让孩子们能够进行表演活动,感受故事中的趣味性,能用艺术化的动作进行表演。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每次表演的时候都能吸引很多小观众。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希望孩子们能够感受阅读的乐趣,并愿意用肢体等表演。又如故事《小青虫的梦》,孩子们对于故事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我们结合庆“六一”的活动,请孩子们进行表演,由于孩子已经对故事很熟悉,对故事里的内容很了解,但是对于表演的动作还不能掌握得很好,因此,我制作了相关道具:话筒、奖杯、茧、记分牌等,孩子们一看到这些道具,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再加上音乐的融入,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完成了故事的表演。通过这样一种表演形式,把静态的阅读转为动态的呈现,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经验,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
趣味阅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幼儿园和家长们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慢慢培养起来。因此,平时老师、家长都要做有心人,结合陶行知的“教学和一”理论,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孩子们发现与探索,使孩子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让“趣”始终围绕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