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综合素质一、更新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1.实践活动关注“过程”的教育价值。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2.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兩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3.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SH,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SH。在应用中出示了一个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二、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让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这类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在数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让学生用学具自己创造更多的分数;再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修理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让学生制作纸盒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游戏竞赛实践活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
3.实际测量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量与量的计量”。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的认识,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等实践活动,学生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实践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2.开展实践活动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儿童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投掷、赛跑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
中高年级的学生,一般以学具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
3.实践活动结束时的评价工作。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鼓励、表扬。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数学实践活动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刘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综合素质一、更新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1.实践活动关注“过程”的教育价值。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2.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兩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3.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SH,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SH。在应用中出示了一个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二、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让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这类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在数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让学生用学具自己创造更多的分数;再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修理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让学生制作纸盒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游戏竞赛实践活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
3.实际测量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量与量的计量”。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的认识,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等实践活动,学生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实践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2.开展实践活动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儿童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投掷、赛跑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
中高年级的学生,一般以学具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
3.实践活动结束时的评价工作。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鼓励、表扬。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数学实践活动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刘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