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声工作室:
2003年成立于北京,是一个致力于艺术、教育、社区活动的独立文化机构。供职于《中国日报》的穆谦和曾经担任THAT’s BEIJING杂志主编的李宝衍现为五声工作室的主要策展人员。从成立至今,五声工作室在798艺术中心的南门空间先后举办了多场民族演唱,演出的歌手均是来自各民族原住地的普通歌者。
梦想移植:
2005年,经五声工作室的邀请和组织,土耳其出生的哈萨克族先锋女歌手萨黛特·图尔库兹与北康的哈萨克民间音乐团体Iz联手奉上了“流浪的哈萨克人”主题演出会;2006年11月,他们又再次从5000公里以外的新疆麦盖提县邀请了八位刀郎民间艺人到北京,上演了题为“刀郎之魂”的传统歌舞表演;2007年,五声工作室正在策划邀请贵州当地歌者来北京表演“侗族大歌”。
文化的步伐有声可循,生活的变迁无声悄然。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民族音乐形式即将随着“世界变平”而最终沉入地下。匿藏在世界各方的音乐元素却乘着“交流”的翅膀来到身旁。把异地的音乐梦想栽培于北京的紫金花盆中,李宝衍和穆谦就在做着这样的移植手术。
它们,尚美妙否?
《户外探险》:刚才看见你们在打鼓,自己都觉得热血沸腾。这种打击乐是什么地域风格的?
李宝衍:这是巴西的鼓乐,所以,你会觉得这种音乐特别热情,有种邀请的味道在里面。
《户外探险》:怎么会想到把这种音乐引进到北京来的呢?
李宝衍:那时候在美国旧金山,那里的社区居住的是来自各国的人,各自有各自民族的音乐和玩意儿,巴西的鼓也是其中之。
《户外探险》:可是巴西离我们的生活真的很远啊,大家能接受这种非国际化的音乐形式么?
李宝衍: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去玩儿甚至可以频繁地出境游。但是旅游并不是惟一一个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途径对于这样非常本土化非常民族化,甚至连当地人都未必熟知的音乐,想出去走一次便有所了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必须有人把这种音乐原汁原味地带到大家面前来。我是个音乐人,是我的责任之 。而现在有朋友乐意跟我一起来做这种音乐的推广演出,各方面条件都成熟 就可以培养一个小的群体,再通过他们来影响其他人。
至于接受能力的问题,你千万不要低估了现在中国年轻人的眼界。只要这种音乐是能打动他们的,是美妙的,他们就乐意尝试。而且他们会因为学习了巴西的音乐,变得真的对巴西感兴趣,想要去那里旅行。而原来,大家只知道巴西有足球。
《户外探险》:相比较而言,巴西打击乐和中国民族音乐(比如刀郎木卡姆)哪个更吸引中国人?
李宝衍:当然是中国自己的东西更吸引人。因为有个民族的呼应性在里面。我们组织的“流浪的哈萨克人”那场演出,有很多哈萨克族的年轻人过来看第一天的演出。他们来,倒并不是因为他们知道这音乐多美,而是民族的呼应性让他们觉得他们应该来。
到了第三天、第三天,他们还会来,重复看一场演出。而且这个时候,他们看的动机已经不完全是民族性的了,而是这种音乐唤起了他们的回忆,它非常像小时候妈妈做饭时唱的曲子夏日的中午奶奶哄自己睡觉时哼的调子。因为这曾经是他们的生活,音乐可以唤出他们内心的感觉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都是为了生计奔波的人,要靠建筑贸易这种学科知识来糊口。如果一个人一生可以倾听自己的内心一次就很幸福了 我们希望这些从他乡来到北京的音乐可以帮他们做到。
《户外探险》:你们为什么非要组织当地人来北京演出呢?组织一次演出的收入可以支付成本么?
李宝衍:其实,在这个工业化社会中,你想听什么样的音乐演奏都可以去商店里买到CD。包括你提到的刀郎木卡姆也有CD卖。录CD的人可能是歌唱家或者是艺术家 唱歌是他或她的职业,他们唱是为了艺术而唱,这是居庙堂之高的唱法。我和穆谦以前都在北京看过刀郎演出,没觉得特别怎样。
可是后来等穆谦真的有机会去新疆的麦盖提县,听到那里的农民晚上吃完饭随便在院子里唱的歌,他立刻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刀郎音乐。穆谦当时跟我说 他听着那些农民朋友唱歌,他就特别想跟着跳舞。这个音乐形式因为生活在当地人们的普通日子中而变得鲜活、有力量亲切、震撼。我们希望可以把梦幻的刀郎音乐搬到现实中来,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演出的场地很小,门票不能太贵。太贵的话,你就会把真正的听者挡在门外,音乐不应该划分价格。我们也在考虑下次是不是可以找一个大点的场地,我个人的意见是宁可场地小,人少。演员、歌者在舞台上如果不能跟底下的观众交流,没有这种氛围,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便都浪费掉了。你能想像如果把刀郎的表演者拉到保利去演出会是怎样一种结果 拉到后海的酒吧是怎样的结果么7那样我们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可是那不是我们要的音乐氛围。我们现在只求收支平衡,还可以承担略微的亏损,并期待可以盈利一点点。但绝不会为了数量而牺牲质量。
《户外探险》:引进侗族大歌来北京的计划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李宝衍:我们做得很慢,想快也快不起来,刀郎之魂是策划了两年之后才跟大家见面的。我们不是在做演出领着人走穴。
第一,我们得跟来自当地的表演者接触,告诉他们我们为什么要请他们到北京去演出,如果他们可以理解并赞同,第=步就是跟他们说,我们可以给这么多的钱你们是不是可以给孩子买一些书,多修几条水道,添置一些缺少的生活物品。但是我们不会给他们特别多的钱,那会破坏他们已有的生活方式。
第三步才是带他们来北京尽量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 保证他们在一个舒服的环境中表演。
《户外探险》:旅行跟音乐的关系很紧密么?你怎么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李宝衍:像刀郎木卡姆、侗族大歌,或者是哈萨克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这种精华写不进史册、进不了维也纳大厅。你就算是背上包去新疆、贵州玩了一圈,好几圈,很多圈,也未必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原生态音乐。而我们恰好发现了它,恰好可以把它带到大家眼前。
知道了这些音乐你的下次旅行一定不是盲目的。通过音乐,你的视野变开阔。
另外原生态音乐是活的。它不像你去一个地方看雕塑,看历史遗迹,你是无需参与进去的。可是音乐不样,舞者不跳就没有舞蹈,歌者不唱就没有音乐。
2003年成立于北京,是一个致力于艺术、教育、社区活动的独立文化机构。供职于《中国日报》的穆谦和曾经担任THAT’s BEIJING杂志主编的李宝衍现为五声工作室的主要策展人员。从成立至今,五声工作室在798艺术中心的南门空间先后举办了多场民族演唱,演出的歌手均是来自各民族原住地的普通歌者。
梦想移植:
2005年,经五声工作室的邀请和组织,土耳其出生的哈萨克族先锋女歌手萨黛特·图尔库兹与北康的哈萨克民间音乐团体Iz联手奉上了“流浪的哈萨克人”主题演出会;2006年11月,他们又再次从5000公里以外的新疆麦盖提县邀请了八位刀郎民间艺人到北京,上演了题为“刀郎之魂”的传统歌舞表演;2007年,五声工作室正在策划邀请贵州当地歌者来北京表演“侗族大歌”。
文化的步伐有声可循,生活的变迁无声悄然。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民族音乐形式即将随着“世界变平”而最终沉入地下。匿藏在世界各方的音乐元素却乘着“交流”的翅膀来到身旁。把异地的音乐梦想栽培于北京的紫金花盆中,李宝衍和穆谦就在做着这样的移植手术。
它们,尚美妙否?
《户外探险》:刚才看见你们在打鼓,自己都觉得热血沸腾。这种打击乐是什么地域风格的?
李宝衍:这是巴西的鼓乐,所以,你会觉得这种音乐特别热情,有种邀请的味道在里面。
《户外探险》:怎么会想到把这种音乐引进到北京来的呢?
李宝衍:那时候在美国旧金山,那里的社区居住的是来自各国的人,各自有各自民族的音乐和玩意儿,巴西的鼓也是其中之。
《户外探险》:可是巴西离我们的生活真的很远啊,大家能接受这种非国际化的音乐形式么?
李宝衍: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去玩儿甚至可以频繁地出境游。但是旅游并不是惟一一个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途径对于这样非常本土化非常民族化,甚至连当地人都未必熟知的音乐,想出去走一次便有所了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必须有人把这种音乐原汁原味地带到大家面前来。我是个音乐人,是我的责任之 。而现在有朋友乐意跟我一起来做这种音乐的推广演出,各方面条件都成熟 就可以培养一个小的群体,再通过他们来影响其他人。
至于接受能力的问题,你千万不要低估了现在中国年轻人的眼界。只要这种音乐是能打动他们的,是美妙的,他们就乐意尝试。而且他们会因为学习了巴西的音乐,变得真的对巴西感兴趣,想要去那里旅行。而原来,大家只知道巴西有足球。
《户外探险》:相比较而言,巴西打击乐和中国民族音乐(比如刀郎木卡姆)哪个更吸引中国人?
李宝衍:当然是中国自己的东西更吸引人。因为有个民族的呼应性在里面。我们组织的“流浪的哈萨克人”那场演出,有很多哈萨克族的年轻人过来看第一天的演出。他们来,倒并不是因为他们知道这音乐多美,而是民族的呼应性让他们觉得他们应该来。
到了第三天、第三天,他们还会来,重复看一场演出。而且这个时候,他们看的动机已经不完全是民族性的了,而是这种音乐唤起了他们的回忆,它非常像小时候妈妈做饭时唱的曲子夏日的中午奶奶哄自己睡觉时哼的调子。因为这曾经是他们的生活,音乐可以唤出他们内心的感觉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都是为了生计奔波的人,要靠建筑贸易这种学科知识来糊口。如果一个人一生可以倾听自己的内心一次就很幸福了 我们希望这些从他乡来到北京的音乐可以帮他们做到。
《户外探险》:你们为什么非要组织当地人来北京演出呢?组织一次演出的收入可以支付成本么?
李宝衍:其实,在这个工业化社会中,你想听什么样的音乐演奏都可以去商店里买到CD。包括你提到的刀郎木卡姆也有CD卖。录CD的人可能是歌唱家或者是艺术家 唱歌是他或她的职业,他们唱是为了艺术而唱,这是居庙堂之高的唱法。我和穆谦以前都在北京看过刀郎演出,没觉得特别怎样。
可是后来等穆谦真的有机会去新疆的麦盖提县,听到那里的农民晚上吃完饭随便在院子里唱的歌,他立刻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刀郎音乐。穆谦当时跟我说 他听着那些农民朋友唱歌,他就特别想跟着跳舞。这个音乐形式因为生活在当地人们的普通日子中而变得鲜活、有力量亲切、震撼。我们希望可以把梦幻的刀郎音乐搬到现实中来,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演出的场地很小,门票不能太贵。太贵的话,你就会把真正的听者挡在门外,音乐不应该划分价格。我们也在考虑下次是不是可以找一个大点的场地,我个人的意见是宁可场地小,人少。演员、歌者在舞台上如果不能跟底下的观众交流,没有这种氛围,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便都浪费掉了。你能想像如果把刀郎的表演者拉到保利去演出会是怎样一种结果 拉到后海的酒吧是怎样的结果么7那样我们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可是那不是我们要的音乐氛围。我们现在只求收支平衡,还可以承担略微的亏损,并期待可以盈利一点点。但绝不会为了数量而牺牲质量。
《户外探险》:引进侗族大歌来北京的计划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李宝衍:我们做得很慢,想快也快不起来,刀郎之魂是策划了两年之后才跟大家见面的。我们不是在做演出领着人走穴。
第一,我们得跟来自当地的表演者接触,告诉他们我们为什么要请他们到北京去演出,如果他们可以理解并赞同,第=步就是跟他们说,我们可以给这么多的钱你们是不是可以给孩子买一些书,多修几条水道,添置一些缺少的生活物品。但是我们不会给他们特别多的钱,那会破坏他们已有的生活方式。
第三步才是带他们来北京尽量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 保证他们在一个舒服的环境中表演。
《户外探险》:旅行跟音乐的关系很紧密么?你怎么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李宝衍:像刀郎木卡姆、侗族大歌,或者是哈萨克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这种精华写不进史册、进不了维也纳大厅。你就算是背上包去新疆、贵州玩了一圈,好几圈,很多圈,也未必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原生态音乐。而我们恰好发现了它,恰好可以把它带到大家眼前。
知道了这些音乐你的下次旅行一定不是盲目的。通过音乐,你的视野变开阔。
另外原生态音乐是活的。它不像你去一个地方看雕塑,看历史遗迹,你是无需参与进去的。可是音乐不样,舞者不跳就没有舞蹈,歌者不唱就没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