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门用声音表现出来的艺术,不同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魅力,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必须依靠自己的音乐思维来实现,它是演奏成功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思维的程度直接决定了演奏者演奏的效果。同时,必须借助最能表现这种音乐思维的技术手段表达出来,让观众受到音乐的感染和熏陶,观众通过演奏者的演奏引起心灵的共鸣。
[关键词]音乐思维 理解能力 创造想象
一首意境深远、含义深刻、文笔优美的诗歌,朗诵者若要成功地将它表达出来,就需要深入了解这首诗歌,理解它所表达的意境,并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诵中,然后通过语气、语速、节奏、语调的处理表达出来。同样,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若要成功地把它演奏出来,也需要演奏者充分地理解音乐作品。
一、充分理解音乐作品,是演奏成功的前提
演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解读,用自己的音乐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借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演奏形式再次对作品进行创作加工,变成自己理解后演奏出来的新的音乐作品。演奏者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加工的过程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一般都要经历四个过程:初步了解音乐作品——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确定演奏重点——确定演奏形式。
1 初步了解音乐作品。演奏者要演奏一首音乐作品,必须在演奏前充分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方方面面,主要应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作品产生时作者个人的情况和作品产生的社会时代大背景。从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中,就能很容易地看出作者创作的动机是什么,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2 深入理解音乐作品。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之所有能够一直流传下来经久不衰,一定有其值得流传的价值。作为演奏者,在初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入理解作品,深层解读作品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音乐艺术。然后,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行深入地理解分析,把握其思想情感、内容表达上的重点,找准艺术表达方面的特色:或大气磅礴,气壮山河;或温存缠绵,似水柔情;或欢乐轻快,赏心悦目;或动感十足,催人奋进等。
3 根据对作品的理解确定演奏表达的重点。演奏者对需要演奏的音乐作品进行初步了解后,对其作品的基本风格和艺术特色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把音乐作品的表达重点和艺术亮点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确定演奏表达的重点。
4 根据演奏重点充分想象,确定演奏形式。我们都知道,一首音乐作品根据演奏者的不同音乐思维,他们的创造想象就不同;一首音乐作品用不同的音响组合就具有不同的演奏效果;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就具有不同的演奏魅力。演奏者考虑到底应采用哪种演奏形式更好呢?其实,这取决于演奏者对作品想象所呈现的重点。演奏者对一首曲的音符、旋律、节奏、和声以至力度、音乐等方面要进行充分地想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想象就有不同的演奏效果。演奏者通过自己的音乐思维进行演奏,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再创造想象,而作曲家的艺术创作就是创造想象。演奏者想象得越丰富,脑海中所呈现的音乐表象就越清晰,演奏的效果就越好。演奏者把作品演奏出来必须借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其中,必须遵循选择自己最喜爱、最擅长的乐器进行表演的原则。假如一个只擅长于钢琴的演奏者,就只适合用钢琴演奏。如果你要他(她)用从没接触过的二胡来演奏,那么演奏结果绝对是大打折扣的。
二、强化音乐思维训练,是演奏成功的保障
演奏作为一门声音的表现艺术,必须强化音乐思维的训练,无论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都替代不了音乐。音乐演奏主要是靠听觉器官来感知的,只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内心听觉能力,才能确保演奏成功。
1 丰富想象力,用音乐思维开启再创造想象的大门。演奏者的想象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演奏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强演奏者的想象力训练。演奏者在想象一首作品所表达的东西时,应在脑海中构想一幅幅想象的画面。这些画面越清晰,越有利于演奏者再创造想象。如演奏者在演奏《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子时,根据头脑中呈现的不同想象,演奏者的心情也随着起伏,再把曲子的特点和想象的意境结合起来进行演奏,所表达的效果比缺乏想象力的演奏者的演奏效果要好得多。假如一个毫无想象力的演奏者,只是一味地生来硬拽,演奏出来的作品必然没有自己的理解而缺乏个性特色,显得呆板枯燥。反之,若一个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再把这种与众不同的见解通过自己擅长的器乐表现出来,这二者的演奏结果到底孰优孰劣,是不言而喻的。
2 较强的内心听觉能力是演奏成功的必备因素。培养内心听觉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演奏得更加精彩,表达的感情更加丰富,展现艺术特色更加鲜明。演奏的目的是为观众服务,即让广大的观众朋友喜欢演奏者得演奏。如果不能用恰当的乐器和方式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就不无法感染听众。同样,假如没有丰富的想象和内心听觉,再好的乐器也无法运用自如。演奏者用想象出的画面去指引演奏,然后不断地完善乐曲的表达。演奏者不断练习,就是对艺术作品的再次创作。在这个艺术作品的再创作过程中,就要形成一定的内心听觉。演奏者将感情、声音、技术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自己良好的内心听觉来指导演奏,寄情于演奏中,借声传情,声情并茂,就能将作品的情感和艺术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达到演奏的最佳状态。这样,观众也容易被演奏所感染、吸引乃至陶醉。
综上所述,演奏前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是演奏成功的前提,而强化音乐思维训练是演奏成功的保障。作为演奏者,应对自己的音乐思维不断进行探析,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参考文献:
[1]俞人豪,周青青.李咪敏等.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祉.2004
[2]李锋.谈钢琴演奏的紧张心理与调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1)
编辑 张俊英
[关键词]音乐思维 理解能力 创造想象
一首意境深远、含义深刻、文笔优美的诗歌,朗诵者若要成功地将它表达出来,就需要深入了解这首诗歌,理解它所表达的意境,并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诵中,然后通过语气、语速、节奏、语调的处理表达出来。同样,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若要成功地把它演奏出来,也需要演奏者充分地理解音乐作品。
一、充分理解音乐作品,是演奏成功的前提
演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解读,用自己的音乐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借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演奏形式再次对作品进行创作加工,变成自己理解后演奏出来的新的音乐作品。演奏者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加工的过程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一般都要经历四个过程:初步了解音乐作品——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确定演奏重点——确定演奏形式。
1 初步了解音乐作品。演奏者要演奏一首音乐作品,必须在演奏前充分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方方面面,主要应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作品产生时作者个人的情况和作品产生的社会时代大背景。从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中,就能很容易地看出作者创作的动机是什么,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2 深入理解音乐作品。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之所有能够一直流传下来经久不衰,一定有其值得流传的价值。作为演奏者,在初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入理解作品,深层解读作品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音乐艺术。然后,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行深入地理解分析,把握其思想情感、内容表达上的重点,找准艺术表达方面的特色:或大气磅礴,气壮山河;或温存缠绵,似水柔情;或欢乐轻快,赏心悦目;或动感十足,催人奋进等。
3 根据对作品的理解确定演奏表达的重点。演奏者对需要演奏的音乐作品进行初步了解后,对其作品的基本风格和艺术特色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把音乐作品的表达重点和艺术亮点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确定演奏表达的重点。
4 根据演奏重点充分想象,确定演奏形式。我们都知道,一首音乐作品根据演奏者的不同音乐思维,他们的创造想象就不同;一首音乐作品用不同的音响组合就具有不同的演奏效果;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就具有不同的演奏魅力。演奏者考虑到底应采用哪种演奏形式更好呢?其实,这取决于演奏者对作品想象所呈现的重点。演奏者对一首曲的音符、旋律、节奏、和声以至力度、音乐等方面要进行充分地想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想象就有不同的演奏效果。演奏者通过自己的音乐思维进行演奏,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再创造想象,而作曲家的艺术创作就是创造想象。演奏者想象得越丰富,脑海中所呈现的音乐表象就越清晰,演奏的效果就越好。演奏者把作品演奏出来必须借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其中,必须遵循选择自己最喜爱、最擅长的乐器进行表演的原则。假如一个只擅长于钢琴的演奏者,就只适合用钢琴演奏。如果你要他(她)用从没接触过的二胡来演奏,那么演奏结果绝对是大打折扣的。
二、强化音乐思维训练,是演奏成功的保障
演奏作为一门声音的表现艺术,必须强化音乐思维的训练,无论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都替代不了音乐。音乐演奏主要是靠听觉器官来感知的,只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内心听觉能力,才能确保演奏成功。
1 丰富想象力,用音乐思维开启再创造想象的大门。演奏者的想象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演奏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强演奏者的想象力训练。演奏者在想象一首作品所表达的东西时,应在脑海中构想一幅幅想象的画面。这些画面越清晰,越有利于演奏者再创造想象。如演奏者在演奏《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子时,根据头脑中呈现的不同想象,演奏者的心情也随着起伏,再把曲子的特点和想象的意境结合起来进行演奏,所表达的效果比缺乏想象力的演奏者的演奏效果要好得多。假如一个毫无想象力的演奏者,只是一味地生来硬拽,演奏出来的作品必然没有自己的理解而缺乏个性特色,显得呆板枯燥。反之,若一个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再把这种与众不同的见解通过自己擅长的器乐表现出来,这二者的演奏结果到底孰优孰劣,是不言而喻的。
2 较强的内心听觉能力是演奏成功的必备因素。培养内心听觉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演奏得更加精彩,表达的感情更加丰富,展现艺术特色更加鲜明。演奏的目的是为观众服务,即让广大的观众朋友喜欢演奏者得演奏。如果不能用恰当的乐器和方式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就不无法感染听众。同样,假如没有丰富的想象和内心听觉,再好的乐器也无法运用自如。演奏者用想象出的画面去指引演奏,然后不断地完善乐曲的表达。演奏者不断练习,就是对艺术作品的再次创作。在这个艺术作品的再创作过程中,就要形成一定的内心听觉。演奏者将感情、声音、技术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自己良好的内心听觉来指导演奏,寄情于演奏中,借声传情,声情并茂,就能将作品的情感和艺术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达到演奏的最佳状态。这样,观众也容易被演奏所感染、吸引乃至陶醉。
综上所述,演奏前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是演奏成功的前提,而强化音乐思维训练是演奏成功的保障。作为演奏者,应对自己的音乐思维不断进行探析,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参考文献:
[1]俞人豪,周青青.李咪敏等.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祉.2004
[2]李锋.谈钢琴演奏的紧张心理与调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1)
编辑 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