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一年级的班级管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作为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做到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心理学;班级管理
在幼儿园时期,学生都是以玩乐为主,学习为辅。但进入小学,所有规章制度、时间分配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不仅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学科的知识技能,还要接受行为规范与规章制度的约束,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学习如何在团体中生活。因此,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不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运用合适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让学生对小学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自我中心主义
根据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的显著特征仍然是自我中心主义。表现在学生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觀察和描述事物,无法站在其他角度思考,而且认为其他人的想法跟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不愿意接受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建议。
(二)注意力分散,自制力差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很多学生还带有在幼儿园生活时的习惯。他们活泼好动,但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大部分都不能安静专心地坐着上完一节课。他们对于知识或是一些规章制度都无法及时掌握和理解,而且需要老师不断地去重复提醒。
(三)好奇心旺盛,表现欲强
由于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大部分学生都会对小学生活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对学校一切活动或是日常都会十分关注,而且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学生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关注和赞同,因此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会向老师不断地询问相关的问题。
(四)喜欢依赖与模仿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学生对教师特别是对班主任会有较大的期望和依赖性,当学生观察老师的时候,会有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即会放大老师的日常行为及语言,也会模仿老师的做事方法及语言特点。
二、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上的应用
(一)营造温馨、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体验和积极品质都与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分不开,并且会在环境中不断地强化和体现。班级就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和重要社会背景。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这样当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时,就能接触积极的班级文化,让每个学生在这种积极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积极的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在物质方面,作为班主任,在开学前就应注重班级的环境布置,将温暖、活泼、阳光的元素融入班级布置中,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温馨如家的感觉,让他们在踏入这个陌生的环境时就能感受到温暖。
在精神方面,以班主任为主导,师生一起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同时要让学生一起来商量奖励与惩罚机制。由于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规章制度以及行为规范是无法理解的,更加不懂得如何遵守,所以让学生参与制定的过程,一点一滴地去学习与了解,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也应该教育他们什么是规则以及应该如何遵守规则。班风、班级口号等亦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制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以及集体荣誉感,也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班级氛围。
(二)树立班级的优秀榜样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从众效应”,意思是集体里的每个人都会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放任或约束自己的行为。上文提到,一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除了老师,身边的同学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当某些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作为班主任应在班会或者课堂上进行表扬,表现突出的可以给予适当奖励,把他们作为榜样,让其他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或者这样的表现是能获得奖赏的,这样学生就有积极的榜样可以模仿了。当然,如果某些学生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也需在全班学生面前提出来,情节严重的可公开批评教育。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只有单个个体被要求独立完成任务,那么该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强,同时在这个任务中他也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变得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和逃避,认为群体中其他人做也可以,不需要自己亲自完成。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认清每个人自身的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明确,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否则很容易出现“旁观者效应”,谁也不愿意做,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提出“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管理原则就是为了避免责任分散。
(四)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指的是假如教师给予学生较高的期望,有可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相比其他年级的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暗示,因此老师如果在日常管理教学中,善于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态度、表情、语言或者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学生,那么学生也会给予老师积极的反馈。因此积极的心理暗示十分重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很可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行为思维,因此不要给予学生消极的心理暗示。班主任要以温暖关怀的目光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有助于他们尽早适应校园生活,也能让他们对学习有向上的态度,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五)发挥“角色效应”的积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每个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在校、班、组中所充当的角色也就影响了他的性格。
一年级学生对于自身角色定位比较模糊,容易出现角色概念偏差。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角色,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让学生的角色行为发挥“角色效应”的积极作用,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同时,针对一些特别的学生,教师也可以用适当的角色来改变他们的性格与行为。例如,让一些平时纪律较差或不听话的学生当“小组长”等班干部,并表示出老师对他的信任,这样,学生为了不辜负老师对他们的认可,也会相应地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这样能给班风带来较大的改善,也能激发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性格的养成都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或者,可以尝试将班干部、团干部等职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该角色位置上的责任,学会“将心比心”。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当班主任小助手,在实践中体验管理班级事务,学习管理班级的方法,学会与同学友善相处,学会帮助同学等,让学生在班级工作中学习负责任,学习为他人服务,在这样的道德实践中,体悟、理解别人,要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老师,爱学生,要从心出发,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真情,了解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一年级孩子的心灵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就看你画上去的是灰色的黑点,还是亮丽的彩虹。只要我们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房艳红.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软件:教学, 2015(06).
[2]毛淑芳.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探微[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7).
[3]李贵清.巧用心理学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3).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心理学;班级管理
在幼儿园时期,学生都是以玩乐为主,学习为辅。但进入小学,所有规章制度、时间分配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不仅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学科的知识技能,还要接受行为规范与规章制度的约束,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学习如何在团体中生活。因此,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不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运用合适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让学生对小学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自我中心主义
根据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的显著特征仍然是自我中心主义。表现在学生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觀察和描述事物,无法站在其他角度思考,而且认为其他人的想法跟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不愿意接受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建议。
(二)注意力分散,自制力差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很多学生还带有在幼儿园生活时的习惯。他们活泼好动,但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大部分都不能安静专心地坐着上完一节课。他们对于知识或是一些规章制度都无法及时掌握和理解,而且需要老师不断地去重复提醒。
(三)好奇心旺盛,表现欲强
由于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大部分学生都会对小学生活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对学校一切活动或是日常都会十分关注,而且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学生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关注和赞同,因此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会向老师不断地询问相关的问题。
(四)喜欢依赖与模仿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学生对教师特别是对班主任会有较大的期望和依赖性,当学生观察老师的时候,会有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即会放大老师的日常行为及语言,也会模仿老师的做事方法及语言特点。
二、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上的应用
(一)营造温馨、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体验和积极品质都与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分不开,并且会在环境中不断地强化和体现。班级就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和重要社会背景。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这样当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时,就能接触积极的班级文化,让每个学生在这种积极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积极的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在物质方面,作为班主任,在开学前就应注重班级的环境布置,将温暖、活泼、阳光的元素融入班级布置中,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温馨如家的感觉,让他们在踏入这个陌生的环境时就能感受到温暖。
在精神方面,以班主任为主导,师生一起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同时要让学生一起来商量奖励与惩罚机制。由于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规章制度以及行为规范是无法理解的,更加不懂得如何遵守,所以让学生参与制定的过程,一点一滴地去学习与了解,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也应该教育他们什么是规则以及应该如何遵守规则。班风、班级口号等亦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制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以及集体荣誉感,也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班级氛围。
(二)树立班级的优秀榜样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从众效应”,意思是集体里的每个人都会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放任或约束自己的行为。上文提到,一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除了老师,身边的同学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当某些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作为班主任应在班会或者课堂上进行表扬,表现突出的可以给予适当奖励,把他们作为榜样,让其他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或者这样的表现是能获得奖赏的,这样学生就有积极的榜样可以模仿了。当然,如果某些学生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也需在全班学生面前提出来,情节严重的可公开批评教育。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只有单个个体被要求独立完成任务,那么该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强,同时在这个任务中他也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变得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和逃避,认为群体中其他人做也可以,不需要自己亲自完成。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认清每个人自身的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明确,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否则很容易出现“旁观者效应”,谁也不愿意做,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提出“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管理原则就是为了避免责任分散。
(四)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指的是假如教师给予学生较高的期望,有可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相比其他年级的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暗示,因此老师如果在日常管理教学中,善于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态度、表情、语言或者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学生,那么学生也会给予老师积极的反馈。因此积极的心理暗示十分重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很可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行为思维,因此不要给予学生消极的心理暗示。班主任要以温暖关怀的目光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有助于他们尽早适应校园生活,也能让他们对学习有向上的态度,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五)发挥“角色效应”的积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每个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在校、班、组中所充当的角色也就影响了他的性格。
一年级学生对于自身角色定位比较模糊,容易出现角色概念偏差。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角色,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让学生的角色行为发挥“角色效应”的积极作用,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同时,针对一些特别的学生,教师也可以用适当的角色来改变他们的性格与行为。例如,让一些平时纪律较差或不听话的学生当“小组长”等班干部,并表示出老师对他的信任,这样,学生为了不辜负老师对他们的认可,也会相应地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这样能给班风带来较大的改善,也能激发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性格的养成都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或者,可以尝试将班干部、团干部等职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该角色位置上的责任,学会“将心比心”。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当班主任小助手,在实践中体验管理班级事务,学习管理班级的方法,学会与同学友善相处,学会帮助同学等,让学生在班级工作中学习负责任,学习为他人服务,在这样的道德实践中,体悟、理解别人,要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老师,爱学生,要从心出发,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真情,了解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一年级孩子的心灵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就看你画上去的是灰色的黑点,还是亮丽的彩虹。只要我们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房艳红.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软件:教学, 2015(06).
[2]毛淑芳.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探微[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7).
[3]李贵清.巧用心理学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