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发展的深度和质量取决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而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师素质。要使教师专业素质快速发展,需要从自身做起,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总结中提升自我。
[关键词]:学校教育 专业成长 教学质量
民族地区的教育起步晚、底子薄,民族地区的教师学历低、知识面窄、观念滞后。随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结束,随着《2010~2020规划纲要》的出台,民族地区教育获得了难得的快速发展的机遇。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想方设法抢抓机遇,寻求教育发展的突破点,寻找提升教育的着力点。作为民族地区的学校,应该把教师的发展作为学生发展的突破点,把师生共同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着力点。
首先,民族地区的绝大部分教师上进心不强、安于现状、疏于学习,制约了自身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随着国家的不断富强,民族地区各行各业都感受到了党的政策,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老师们不再为吃、穿、住、行发愁,不再为一日三餐奔波劳累。和过去的贫苦生活相比,已经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慢慢的,很多同志的思想开始懒惰,进取心开始淡薄。
其次,民族地区的教师滞后的教育教学观念、畸形的知识结构、保守的思想意识,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简单地说,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从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中,转到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上来。然而,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思维意识、滞后观念,导致这个转变根本无法推行,依旧只能穿新鞋走老路。
第三,民族地区的教师走出去的机会少、思想碰创的活动少、高端引领的见识少,导致教师的进步慢、观念旧,从而影响到教育教学、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国家闭关锁国导致的结果是落后挨打,个人固步自封的结果是自命清高、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蔓延。时日一长,自己成了井底之蛙。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弱化,使自己距离真正的教育真谛越来越远,背道而驰。
由于以上三个因素,致使民族地区的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教育教学方式粗放,教育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行为习惯的规范就很难有突破;因人而异的智力开发也就无从着手。要改变学生的习惯,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要促进民族地区学生的快速发展,必须优先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必须做到“育人先育己”。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请进来,走出去”,是改变教师观念,拓展教师视野,丰富教师阅历的有效途径。目前,此种培训方法被很多地区的很多学校所采用,并获得了较佳的效果。随着学校经费的增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训的重视、学习交流渠道的拓展,民族地区的学校应该也必须抓住一切机会,请专家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学生;民族地区的教师应该也必须抓住一切机会,走出去。从西部落后地区走到东部发达城市,从北方走到南方,从内陆走到沿海。博采众长,结合本土,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方略。
通过“树典范,立标杆”促进教师学习的欲望,提升教师的素养。教育因为其特殊性,全搞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其他学校的培训效果再好,培训效益再佳,培训收益再大,离开本土,照样不会有生机。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用好本土资源,采取激励与处罚并举、形式与内容并重的策略,挖空心思、想法设法帮助教师提升素质。诸如:每学年的业务考试、每周的业务培训、每周的班主任培训、每周的民族语言培训、每周的中层例会和教师大会,学校可以通过这些培训树立典型,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挖掘典型,可以通过这些会议表彰典型。以此达到激励后进,营造比学习、比业务、比敬业精神的良好的学校氛围,实现提升教师素养的目的。
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反思”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一切外因是通过内因来发挥作用的。教师的成长也不例外。从学校层面讲,教师平时的学习、授课,教师难得的外出学习和观摩,学校都会有相当严格的要求。比如,一学期要读几本书、写几篇文章、听几节课,外出观摩学习后要写心得体会、学习笔记,返校后要给全体教师做专题汇报等。这些都只是外因,是手段,是形式上的要求。不管是听课还是读书,也不管是写学习心得还是做专题汇报,对于促进教师成长的力度都不会是特别大。所以,学校要引导教师学会自我教育,学会自我反思。教师授课要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听别人课要反思自己课,观摩学习要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别人做得好、下一步如何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通过“教师结对子”促进教师成长。传统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它是建构在师傅知识阅历丰富,教学技艺娴熟,教学成效显著,教学方法独到的背景下的。它不太适合民族地区的教师。教师结对子,它是把新教师和老教师、汉族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青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老教师和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教师特长组成教师共同体。让教师们在相互帮助中,共同前行;让教师们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让教师们的思想在相互碰撞中,产生火花;让教师们的行动在相互磨合中,得到统一。比如,汉族教师帮助少数族教师学习汉语,少数民族教师帮助汉族教师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老教师给青年教师传授教育教学技巧,青年教师帮助老教师更新知识结构。
[关键词]:学校教育 专业成长 教学质量
民族地区的教育起步晚、底子薄,民族地区的教师学历低、知识面窄、观念滞后。随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结束,随着《2010~2020规划纲要》的出台,民族地区教育获得了难得的快速发展的机遇。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想方设法抢抓机遇,寻求教育发展的突破点,寻找提升教育的着力点。作为民族地区的学校,应该把教师的发展作为学生发展的突破点,把师生共同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着力点。
首先,民族地区的绝大部分教师上进心不强、安于现状、疏于学习,制约了自身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随着国家的不断富强,民族地区各行各业都感受到了党的政策,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老师们不再为吃、穿、住、行发愁,不再为一日三餐奔波劳累。和过去的贫苦生活相比,已经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慢慢的,很多同志的思想开始懒惰,进取心开始淡薄。
其次,民族地区的教师滞后的教育教学观念、畸形的知识结构、保守的思想意识,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简单地说,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从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中,转到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上来。然而,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思维意识、滞后观念,导致这个转变根本无法推行,依旧只能穿新鞋走老路。
第三,民族地区的教师走出去的机会少、思想碰创的活动少、高端引领的见识少,导致教师的进步慢、观念旧,从而影响到教育教学、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国家闭关锁国导致的结果是落后挨打,个人固步自封的结果是自命清高、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蔓延。时日一长,自己成了井底之蛙。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弱化,使自己距离真正的教育真谛越来越远,背道而驰。
由于以上三个因素,致使民族地区的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教育教学方式粗放,教育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行为习惯的规范就很难有突破;因人而异的智力开发也就无从着手。要改变学生的习惯,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要促进民族地区学生的快速发展,必须优先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必须做到“育人先育己”。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请进来,走出去”,是改变教师观念,拓展教师视野,丰富教师阅历的有效途径。目前,此种培训方法被很多地区的很多学校所采用,并获得了较佳的效果。随着学校经费的增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训的重视、学习交流渠道的拓展,民族地区的学校应该也必须抓住一切机会,请专家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学生;民族地区的教师应该也必须抓住一切机会,走出去。从西部落后地区走到东部发达城市,从北方走到南方,从内陆走到沿海。博采众长,结合本土,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方略。
通过“树典范,立标杆”促进教师学习的欲望,提升教师的素养。教育因为其特殊性,全搞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其他学校的培训效果再好,培训效益再佳,培训收益再大,离开本土,照样不会有生机。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用好本土资源,采取激励与处罚并举、形式与内容并重的策略,挖空心思、想法设法帮助教师提升素质。诸如:每学年的业务考试、每周的业务培训、每周的班主任培训、每周的民族语言培训、每周的中层例会和教师大会,学校可以通过这些培训树立典型,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挖掘典型,可以通过这些会议表彰典型。以此达到激励后进,营造比学习、比业务、比敬业精神的良好的学校氛围,实现提升教师素养的目的。
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反思”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一切外因是通过内因来发挥作用的。教师的成长也不例外。从学校层面讲,教师平时的学习、授课,教师难得的外出学习和观摩,学校都会有相当严格的要求。比如,一学期要读几本书、写几篇文章、听几节课,外出观摩学习后要写心得体会、学习笔记,返校后要给全体教师做专题汇报等。这些都只是外因,是手段,是形式上的要求。不管是听课还是读书,也不管是写学习心得还是做专题汇报,对于促进教师成长的力度都不会是特别大。所以,学校要引导教师学会自我教育,学会自我反思。教师授课要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听别人课要反思自己课,观摩学习要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别人做得好、下一步如何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通过“教师结对子”促进教师成长。传统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它是建构在师傅知识阅历丰富,教学技艺娴熟,教学成效显著,教学方法独到的背景下的。它不太适合民族地区的教师。教师结对子,它是把新教师和老教师、汉族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青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老教师和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教师特长组成教师共同体。让教师们在相互帮助中,共同前行;让教师们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让教师们的思想在相互碰撞中,产生火花;让教师们的行动在相互磨合中,得到统一。比如,汉族教师帮助少数族教师学习汉语,少数民族教师帮助汉族教师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老教师给青年教师传授教育教学技巧,青年教师帮助老教师更新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