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培养的一种基础能力,阅读能力是有效提升语言表达水平、写作能力、领悟能力以及丰富学生语感的关键所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鉴于此,笔者总结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 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语言文字与课文内容的认知,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为各个科目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所在[1]。这就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意识到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调动是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动力所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综合参考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同时充分结合教材内容,构建新奇、真实以及趣味的教学情境,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针对常识性的教材来说,通过构建实体类型的教学情境往往能够有效出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完全调动起来。在进行《要下雨了》教学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蚂蚁搬家”“燕子低飞”等自然现象,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内容来导入课程,使得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在阅读的时候完全融入了自身的感情与思维,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重视词句基础性教学
  一篇完整的文章是通过若干个段落共同组成,相应的段落则通过若干个句子连接组成,句子则通过若干词语与文字公共共同组成,所以,词句属于语文教学最为基础的内容,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必须要高度重视词句基础性教学。实际教学进程中,针对教材中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话,教师应当避免采用应付的方式,只是让学生简单的朗读几次,而是应当综合参考当中涵盖的知识点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相关问题去进行更为深入的阅读,把一些关键的词语、句子标注出来,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目标[2]。比如,笔者在进行《草原》教学的时候,考虑到文章内容是针对草原景色进行描写,表达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景色的感受,在讲课以前,笔者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课外去了解草原景色,在课前让学生讨论自己对草原的想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去了解作者对草原的感情,并尝试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概括描写草原景色的优美词句。如此,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感受教材,而教师在通过详细的讲解,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不但需要传授阅读方面的知识,还应当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真正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精读”“略读”的具体方法,还应当综合常用品读、背诵、写体会、摘录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共同提升。比如,在进行《师生情》教学时,笔者让学生理解“他们多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啊”,并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想早一点看到王老师”,让学生寻找答案,并在文章找出对应的语句,并谈一谈对这些语句的想法。通过笔者的问题引导,使得学生能够逐渐领悟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的方法,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能够寻找出文章上文中的“日夜操劳”“和蔼可亲”,同时能够联系到下文当中的“急匆匆”“冒雨”等进行有效的连接,自然就能够有效解答笔者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得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进程中逐渐摸清阅读的具体思路,并且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而学生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渐养成整体感知、联系上下文的习惯,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注重课外阅读延伸
  课外阅读更为注重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独立性,其不仅是针对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并且也是针对课内语文阅读实施丰富与深化的关键环节。通过课外阅读延伸,能够针对课堂阅读中的缺失进行有效的弥补,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有效的拓展,帮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延伸,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帮助他们增加课外阅读量。对教师来说,需要帮助学生识别好书、坏书,向学生推荐一些思想性、知识性、文艺性以及积极性的读物,同时综合参考小学生的兴趣、特征来帮助其选取相应范畴的参考书籍,比如名人轶事、语言童话、历史典故以及地理常识等,并且这些书籍应当兼具篇幅合适、内容丰富、难度适当以及生词较少等特征[3]。学生在阅读的进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摘录读物当中的名言警句、格言、言语以及优美语句等,同时指导学生尝试记录自己的读后感,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素材的积累,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漫长的工程,要想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然是不现实的,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将阅读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燕娜.探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
  【2】赵双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6)
  【3】王平强.体验:语文阅读能力的生长点——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例谈【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05)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文化需要每个人发扬和继承。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敢于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海安集实验小学  【摘 要】  语文教学需要跳出过于强调语文知识与方法教学的思维定式,符合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人们在跳出相关思维定式中,思考培养学生言意表现素养的一些策略的构建,期许获取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形成。  【关键词】  构建策略 言意表现 素养形成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曾对现代语文教学的教做过比较专门和细致的研究,先生的研究对当今人们的语文教学极具启迪意义。人们阅读著
以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和村镇银行加速设立为研究背景,首次探讨了村镇银行的外生性问题及其化解策略。认为村镇银行的外生性问题的原因在于设立主体的外生性、初始资金的外生性
本文首先估算了我国整体人力资本存量,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影响人力资本存量的关键因素。再用这种方法估算陕西省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对陕西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
诗歌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精彩的诗歌作品。然而,诗歌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教学,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特性,结合诗歌的认知特点进行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走入诗歌的内涵中,构筑真学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要努力避免各种教学误区,避免用翻译型课堂、分析型课堂、资料阅读型课堂让学生进入到机械理解中。只有积极构筑真学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内核,体会到传统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一、莫翻
在不同温度、水分等条件下,将有机物料进行发酵培养,培养7 d后检测其水溶性有机质/氮含量。结果表明:微生物G对物料中有机氮的分解比微生物H的分解能力强,微生物H对物料中有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新课改背景下,苏教版小学语文提出语文阅读课堂四重奏的教学理念,在图文并茂的语文教材氛围之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质量阅读,通过对小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特点分析,突破传统的教学课堂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对小学生的阅读启蒙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为此,可以对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进行创新和突破,采用阅读高效课堂的四重奏方式,引领学生进入语文殿堂。  【关键词】  苏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深入生活,培养观察能力;创设情境,训练想象思维;阅读中渗透写作,自主积累语言,三方面阐述了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帮助学生迈过作文起步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