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美工区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的一个自由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的个别化学习的场所。《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那么在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中实现《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教师该如何进行指导呢?在不断深入学习领会《指南》和课题《幼儿园美工活动区的观察与指导》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环境创设,隐性指导
1.创设入区的环境
个别化活动入区的环节是对幼儿规则意识的有效培养,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个环节,对幼儿进行很好的社会性培养。教师在这个过程可利用入区的标志对幼儿作隐性指导。如插牌进区,美工区今天要控制进入6个幼儿,那么老师就人为地把美工区的插牌放6个,区域用不同的标志区别,记录孩子每天去过了什么区域。展示区域活动规则图示,幼儿根据活动规则图示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幼儿在标志、图示中得到启示,自主地参加活动。
2.提供适宜多样的美工材料
美工区的材料投放影响到幼儿的活动,所以,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比如美工活动“装饰酒瓶”,投放各种造型的酒瓶子、颜料和水粉笔,让幼儿进行彩绘装饰;提供记号笔,展示各種点、线、面装饰瓶子的图片及点、线、面画法图,引导幼儿在瓶子上进行点、线、面的装饰;提供彩绳、皱纹纸、轻泥、扣子、假眼珠、双面胶、木胶等辅助材料,让幼儿借助瓶子的造型大胆创造想象,创造自己喜欢的形象。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比如中班美术活动“树叶拓印画”,起初可投放棉签和颜料,待幼儿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后,再投放毛笔、排笔、勺子、吸管、喷壶、鞋刷等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运用涂、蘸、刷、滴、泼、点等方法用颜料拓印画,从而进一步启发幼儿大胆玩色、敢于创新的意识。
3.投放有效的材料操作图示
幼儿在美工区域活动时,常常会利用材料操作图示自主学习,自己看图示进行创作。因为材料操作图示对幼儿的创作有隐性指导的作用。所以在美工活动区提供材料操作图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材料操作的图示是多样性的,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呈现。对于班级中常规的操作材料,教师可以设计和班级风格统一的图示格式进行展示。班级中有美观的带有装饰性的材料,教师可以设计同样可以为装饰环境的图示,不仅引导幼儿进行操作,还可以装饰环境,一举两得。在美工活动区,不仅给幼儿展示材料的操作图示,还要为幼儿准备提高技能的操作图示。
二、仔细观察,适时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适时介入。在创作过程中,可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情况适时介入,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
适时指何时介入?从实录和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1)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要介入;(2)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要介入;(3)当幼儿发生困难时要介入;(4)发生纠纷、活动有停顿时要介入。那么教师如何介入指导呢?
1.进行仔细的观察
观察是教师指导幼儿创作的前提,教师要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判断指导时机。比如:在中班手工活动“树叶拓印画”中,一位幼儿想用树叶拓印蝴蝶,只见他一会儿用毛笔涂颜料的方法,一会儿又用树叶蘸颜料的方法,教师观察后判断,这样的探索对该幼儿来讲非常有价值,就没有给予指导、帮助。再如在中班美工区“纸制小猫”活动中,皓皓用纸条卷纸圈做猫的头,他在尝试将长纸条一圈一圈地卷起来变成圆形,但因卷的纸圈卷得不太结实,手一放开纸圈又松开了,试了两次都失败了,他正想放弃这个活动,教师走过去问:“有什么困难吗?用胶水粘上试试!”该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重新投入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很好地把握住了指导的时机,使幼儿更好地活动。
2.灵活地把握不同的身份适时指导
在不同的时机,教师要以不同的身份介入,如在介绍新画种、新材料时,教师常常需要以导师的身份直接演示。在幼儿遇到困难,找不到解决的途径时,教师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用简短的语言予以提示。
三、总结评价,提升指导
每一次活动前教师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活动前的总结。活动前的总结对幼儿的活动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教师活动前的总结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预设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给幼儿给以提示,通常情况是在每周的第一次活动前;另一方面是教师对上一次活动中幼儿出现的问题,很可能是常规性的问题,给幼儿做加强性的指导,避免下次活动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评价是增强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评价对幼儿创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美术是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反映世界的一种方式,教师要及时充分地聆听幼儿,理解幼儿。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所以,在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了解每个孩子创作特点和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时,以肯定、鼓励的语言评价孩子的作品,多角度来发现闪光点。除了教师的评价外,也可以鼓励幼儿和同伴进行互评。我们评价不是单单评幼儿的创作成果,还有幼儿的专注程度、自主性、情绪情感、合作水平、规则意识;评有无创造思维的闪光点,从而让幼儿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中了解自己,激发他们不断进步。
总而言之,我们要让环境、材料“说话”,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和欲望,给予幼儿相应的指导,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美工活动区的有效性。
一、环境创设,隐性指导
1.创设入区的环境
个别化活动入区的环节是对幼儿规则意识的有效培养,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个环节,对幼儿进行很好的社会性培养。教师在这个过程可利用入区的标志对幼儿作隐性指导。如插牌进区,美工区今天要控制进入6个幼儿,那么老师就人为地把美工区的插牌放6个,区域用不同的标志区别,记录孩子每天去过了什么区域。展示区域活动规则图示,幼儿根据活动规则图示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幼儿在标志、图示中得到启示,自主地参加活动。
2.提供适宜多样的美工材料
美工区的材料投放影响到幼儿的活动,所以,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比如美工活动“装饰酒瓶”,投放各种造型的酒瓶子、颜料和水粉笔,让幼儿进行彩绘装饰;提供记号笔,展示各種点、线、面装饰瓶子的图片及点、线、面画法图,引导幼儿在瓶子上进行点、线、面的装饰;提供彩绳、皱纹纸、轻泥、扣子、假眼珠、双面胶、木胶等辅助材料,让幼儿借助瓶子的造型大胆创造想象,创造自己喜欢的形象。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比如中班美术活动“树叶拓印画”,起初可投放棉签和颜料,待幼儿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后,再投放毛笔、排笔、勺子、吸管、喷壶、鞋刷等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运用涂、蘸、刷、滴、泼、点等方法用颜料拓印画,从而进一步启发幼儿大胆玩色、敢于创新的意识。
3.投放有效的材料操作图示
幼儿在美工区域活动时,常常会利用材料操作图示自主学习,自己看图示进行创作。因为材料操作图示对幼儿的创作有隐性指导的作用。所以在美工活动区提供材料操作图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材料操作的图示是多样性的,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呈现。对于班级中常规的操作材料,教师可以设计和班级风格统一的图示格式进行展示。班级中有美观的带有装饰性的材料,教师可以设计同样可以为装饰环境的图示,不仅引导幼儿进行操作,还可以装饰环境,一举两得。在美工活动区,不仅给幼儿展示材料的操作图示,还要为幼儿准备提高技能的操作图示。
二、仔细观察,适时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适时介入。在创作过程中,可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情况适时介入,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
适时指何时介入?从实录和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1)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要介入;(2)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要介入;(3)当幼儿发生困难时要介入;(4)发生纠纷、活动有停顿时要介入。那么教师如何介入指导呢?
1.进行仔细的观察
观察是教师指导幼儿创作的前提,教师要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判断指导时机。比如:在中班手工活动“树叶拓印画”中,一位幼儿想用树叶拓印蝴蝶,只见他一会儿用毛笔涂颜料的方法,一会儿又用树叶蘸颜料的方法,教师观察后判断,这样的探索对该幼儿来讲非常有价值,就没有给予指导、帮助。再如在中班美工区“纸制小猫”活动中,皓皓用纸条卷纸圈做猫的头,他在尝试将长纸条一圈一圈地卷起来变成圆形,但因卷的纸圈卷得不太结实,手一放开纸圈又松开了,试了两次都失败了,他正想放弃这个活动,教师走过去问:“有什么困难吗?用胶水粘上试试!”该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重新投入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很好地把握住了指导的时机,使幼儿更好地活动。
2.灵活地把握不同的身份适时指导
在不同的时机,教师要以不同的身份介入,如在介绍新画种、新材料时,教师常常需要以导师的身份直接演示。在幼儿遇到困难,找不到解决的途径时,教师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用简短的语言予以提示。
三、总结评价,提升指导
每一次活动前教师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活动前的总结。活动前的总结对幼儿的活动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教师活动前的总结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预设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给幼儿给以提示,通常情况是在每周的第一次活动前;另一方面是教师对上一次活动中幼儿出现的问题,很可能是常规性的问题,给幼儿做加强性的指导,避免下次活动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评价是增强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评价对幼儿创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美术是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反映世界的一种方式,教师要及时充分地聆听幼儿,理解幼儿。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所以,在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了解每个孩子创作特点和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时,以肯定、鼓励的语言评价孩子的作品,多角度来发现闪光点。除了教师的评价外,也可以鼓励幼儿和同伴进行互评。我们评价不是单单评幼儿的创作成果,还有幼儿的专注程度、自主性、情绪情感、合作水平、规则意识;评有无创造思维的闪光点,从而让幼儿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中了解自己,激发他们不断进步。
总而言之,我们要让环境、材料“说话”,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和欲望,给予幼儿相应的指导,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美工活动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