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但标准可以有高有低。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明确要求坚持新的发展理念,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期待,建设美丽乡村。因此,我们应扎实有序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各项工作,加紧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真抓实干助推吉林乡村振兴。
當前,我省农村人居环境主要面临三大短板。一是农业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化肥、农药使用面积大,数量多。农民长期“撒施表施”的传统施肥习惯,以及“一劳永逸”的农药使用习惯,给农村的大气、土壤和水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量动植物因化肥、农药的长期过量使用而数量锐减,严重威胁着周边生态系统安全。农民长期生活于此,同样也遭受着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也是我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的首要难题。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水平有待提升。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人居环境状况水平。通过调研发现,我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大幅提升。但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仍然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直接排放和任意排放现象普遍,不仅威胁着周边水资源,也对下游村庄的地下水和饮用水构成威胁。养殖业污染现象普遍存在,动物尸体和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治理难度大。垃圾随意丢弃,露天堆放的现象仍然存在,焚烧和浅埋仍是部分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成为污染环境,滋生细菌的根源之一。三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滞后。污染防治及环境卫生处理相关设备设施不健全,设备简易化,治理技术不成熟,保洁人员不稳定。村庄美化、绿化、亮化建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重视村庄的绿化、亮化工作而忽视美化工作,导致村庄人居环境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美感。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主体职责不明确,农村公共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同群众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狠抓落实,确保中央制定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各项目标任务在吉林顺利完成。一要强化农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在于保护环境,关键要守住“绿水青山”。各级政府要下大力气服务、教育、引导农民认清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让农民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进而在保护环境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力争在生产源头防控好农村人居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二要联系实际,分步推进。应根据我省各地的人文风貌、自然地理、发展水平以及农民关切等实际问题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能搞“一刀切”,脱离实际制定人居环境治理目标任务。针对重点环境问题、突出环境问题开展整治工作。开展分步骤、分阶段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治污防污先行,美化宜居跟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之路。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先完成村庄干净、整洁、有序的治理任务,有条件的地区努力实现人居环境宜居、美丽的目标。三要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应在治理工作中强化规划管理,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制定规划,强化规划的实用性,编制能够突出村庄特色、解决真问题且便于实施的科学规划。做到土地使用有依据、房屋建设有规划、村庄整治有安排、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相分离,科学规划管理全覆盖。强化各市(州)、县(市、区)政府的主体作用,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职责,努力构筑制度完善、标准清晰、监督完备的农村人居环境管防机制。与此同时,整合各方资源,群策群力探索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建设新机制。鼓励实施市场化、专业化的农村环境卫生改善运行机制,力争实现相关设施设备统一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當前,我省农村人居环境主要面临三大短板。一是农业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化肥、农药使用面积大,数量多。农民长期“撒施表施”的传统施肥习惯,以及“一劳永逸”的农药使用习惯,给农村的大气、土壤和水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量动植物因化肥、农药的长期过量使用而数量锐减,严重威胁着周边生态系统安全。农民长期生活于此,同样也遭受着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也是我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临的首要难题。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水平有待提升。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人居环境状况水平。通过调研发现,我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大幅提升。但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仍然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直接排放和任意排放现象普遍,不仅威胁着周边水资源,也对下游村庄的地下水和饮用水构成威胁。养殖业污染现象普遍存在,动物尸体和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治理难度大。垃圾随意丢弃,露天堆放的现象仍然存在,焚烧和浅埋仍是部分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成为污染环境,滋生细菌的根源之一。三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滞后。污染防治及环境卫生处理相关设备设施不健全,设备简易化,治理技术不成熟,保洁人员不稳定。村庄美化、绿化、亮化建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重视村庄的绿化、亮化工作而忽视美化工作,导致村庄人居环境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美感。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主体职责不明确,农村公共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同群众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狠抓落实,确保中央制定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各项目标任务在吉林顺利完成。一要强化农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在于保护环境,关键要守住“绿水青山”。各级政府要下大力气服务、教育、引导农民认清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让农民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进而在保护环境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力争在生产源头防控好农村人居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二要联系实际,分步推进。应根据我省各地的人文风貌、自然地理、发展水平以及农民关切等实际问题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能搞“一刀切”,脱离实际制定人居环境治理目标任务。针对重点环境问题、突出环境问题开展整治工作。开展分步骤、分阶段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治污防污先行,美化宜居跟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之路。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先完成村庄干净、整洁、有序的治理任务,有条件的地区努力实现人居环境宜居、美丽的目标。三要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应在治理工作中强化规划管理,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制定规划,强化规划的实用性,编制能够突出村庄特色、解决真问题且便于实施的科学规划。做到土地使用有依据、房屋建设有规划、村庄整治有安排、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相分离,科学规划管理全覆盖。强化各市(州)、县(市、区)政府的主体作用,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职责,努力构筑制度完善、标准清晰、监督完备的农村人居环境管防机制。与此同时,整合各方资源,群策群力探索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建设新机制。鼓励实施市场化、专业化的农村环境卫生改善运行机制,力争实现相关设施设备统一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