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加强与学科教育的结合,开展一些科研活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的开放性比较强,相应的知识内容比较多,一定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可以有效促进语文教学内容的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启发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其主要就是通过故事引入、问题情景设置、直观教具的应用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1 故事引入,启发学生思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符合学生心理变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对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对生活充满了奇妙的憧憬,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局限在事物的表面。这也就要求语文老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事物进行详细的观察,进而作出判断,在学习的过程中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其中故事引入就是一种有效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在故事中学到新的知识与观点。对于老师来说,与其循序渐进,不如引入一定的故事,在故事教学过程中,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针对这方面而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引入了一些故事,比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等,均是一些富有哲理趣味的小故事,通过故事的寓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老师一定要加强故事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一些故事,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想教育,老师可以引入《毛毛虫效应》这个故事:毛毛虫已经习惯了原有的本能、经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去觅食。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毛毛虫实验”,在一个花盆的边缘放上很多的毛毛虫,使其首尾相接,之后在花盆不远的地方撒一些松叶。毛毛虫开始围着花盆绕圈,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它们依然在花盆的边缘绕圈,直到绕了七天七夜之后,因为饥饿以及精疲力尽而死去。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一定要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行事风格,一定要具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形成独立的人格。
2 问题情景的巧设,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较为重要的还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的问题情景巧设。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存疑、释疑、分析、创造的过程。老师一定要加强以疑促思、以疑导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问题情景的巧设指的就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巧妙的设置一些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可以主动展开探索。在问题情景的巧设中,“巧”是什么含义?也就是指提问的艺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时机恰到好处。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时机,在教学关键的地方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就是启发和诱导。老师一定要善于应用这样的技巧,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充分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时机不成熟不提问的程度。其二,难易适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都是存在着一定区别的,这也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相应的层次性,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也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相应的成绩,在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如果问题太过简单,不具备一定的启发性与思维坡度,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里,老师一定要掌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老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提出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其三,避直就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的设疑可以选取直接提问的方式,比如文学常识、文字书写等方面,但是大部分知识点的设疑是需要选取一种曲线的提问方式。也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提出一个或者几个相关的问题才可以予以解决。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解决相关问题。其四,环环相扣。通常情况下,一个知识点需要很多的知识内容去解释,这样就需要设置很多的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连贯性,由易到难,环环相扣,这样就可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以及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3直观教具的应用,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直观教具展开教学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物观察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可以直接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并且具有深刻的印象。假如没有与之相符的实物,就可以使用图形、模型等教具代替。通过直观教具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更加形象与立体的教学,进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也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善于应用相关的直观教具,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演示图片或者幻灯片的时候,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文章内容。比如,在讲解《向沙漠进军》一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一些影像资料,演示“阵地战”、“游击战”等内容,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相关内容。在学习一些文学作品的时候,也可以展示一些图片或者配音,让学生可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假如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技术,开展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一些学习难点与重点,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启发教育的研究,通过故事引入、问题情景的巧设、直观教具的应用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凤玲.语文教学中应倡导启发式教学[J].宁夏教育,2011(05).
[2] 李珍.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J].新课程(小学版),2009(03).
[3] 冯晓红.关于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的探讨[J].才智,2011(34).
【关键词】小学语文;启发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其主要就是通过故事引入、问题情景设置、直观教具的应用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1 故事引入,启发学生思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符合学生心理变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对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对生活充满了奇妙的憧憬,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局限在事物的表面。这也就要求语文老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事物进行详细的观察,进而作出判断,在学习的过程中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其中故事引入就是一种有效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在故事中学到新的知识与观点。对于老师来说,与其循序渐进,不如引入一定的故事,在故事教学过程中,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针对这方面而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引入了一些故事,比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等,均是一些富有哲理趣味的小故事,通过故事的寓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老师一定要加强故事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一些故事,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想教育,老师可以引入《毛毛虫效应》这个故事:毛毛虫已经习惯了原有的本能、经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去觅食。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毛毛虫实验”,在一个花盆的边缘放上很多的毛毛虫,使其首尾相接,之后在花盆不远的地方撒一些松叶。毛毛虫开始围着花盆绕圈,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它们依然在花盆的边缘绕圈,直到绕了七天七夜之后,因为饥饿以及精疲力尽而死去。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一定要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行事风格,一定要具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形成独立的人格。
2 问题情景的巧设,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较为重要的还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的问题情景巧设。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存疑、释疑、分析、创造的过程。老师一定要加强以疑促思、以疑导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问题情景的巧设指的就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巧妙的设置一些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可以主动展开探索。在问题情景的巧设中,“巧”是什么含义?也就是指提问的艺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时机恰到好处。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时机,在教学关键的地方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就是启发和诱导。老师一定要善于应用这样的技巧,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充分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时机不成熟不提问的程度。其二,难易适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都是存在着一定区别的,这也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相应的层次性,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也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相应的成绩,在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如果问题太过简单,不具备一定的启发性与思维坡度,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里,老师一定要掌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老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提出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其三,避直就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的设疑可以选取直接提问的方式,比如文学常识、文字书写等方面,但是大部分知识点的设疑是需要选取一种曲线的提问方式。也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提出一个或者几个相关的问题才可以予以解决。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解决相关问题。其四,环环相扣。通常情况下,一个知识点需要很多的知识内容去解释,这样就需要设置很多的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连贯性,由易到难,环环相扣,这样就可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以及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3直观教具的应用,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直观教具展开教学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物观察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可以直接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并且具有深刻的印象。假如没有与之相符的实物,就可以使用图形、模型等教具代替。通过直观教具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更加形象与立体的教学,进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也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善于应用相关的直观教具,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演示图片或者幻灯片的时候,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文章内容。比如,在讲解《向沙漠进军》一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一些影像资料,演示“阵地战”、“游击战”等内容,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相关内容。在学习一些文学作品的时候,也可以展示一些图片或者配音,让学生可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假如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技术,开展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一些学习难点与重点,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启发教育的研究,通过故事引入、问题情景的巧设、直观教具的应用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凤玲.语文教学中应倡导启发式教学[J].宁夏教育,2011(05).
[2] 李珍.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J].新课程(小学版),2009(03).
[3] 冯晓红.关于小学语文启发式教育的探讨[J].才智,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