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的一首《念奴娇》流传千古,可你知道“念奴”是谁吗?柳永的一曲《雨霖铃》凄婉动人,可你知道“雨霖铃”最初是唐玄宗在雨夜哀叹自己无法保护杨贵妃吗?看完本文,你便了然了。
【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姬,善歌唱。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故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雨霖铃】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载,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凄惨。他想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霖铃”三字。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钗头凤】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二人感情深厚,但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离。多年后两人不期而遇。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据考证,《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撷芳词》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沁园春】东汉明帝刘庄的女儿沁水公主刘致,在封地沁水县兴建园林,简称沁园。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夺取沁园,公主不敢计较。明帝之子章帝知道此事后,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水调歌头】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即大型歌舞曲)。大曲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是开头一段。《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贺新郎】“贺新郎”最初名为“贺新凉”。据清代《古今词话》记载:“东坡守杭州,湖中宴会,有官妓秀兰后至,问其故,以结发沐浴忽觉困倦对,座客颇恚恨。”秀兰受责后,于酒席上摘石榴花献在座诸宾,未承想更激怒了宾客。苏轼为此赋“贺新凉”,因词中有“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秀兰歌之,众人始息怒而乐。
【鹊桥仙】一说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鹊桥相会”的神话有关。
【踏莎行】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据说,北宋寇准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踏莎行”。“踏莎行”中的“莎”字读suō,指莎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菩萨蛮】据《杜阳杂编》载,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貢,她们身披珠宝,头戴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若菩萨,教坊因此制成《菩萨蛮曲》,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虞美人】因美人虞姬得名。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血染之地长出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虞姬,创制词曲常以“虞美人”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青玉案】出自东汉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锦绣段”,即“锦缎”,丝织品,表面有彩色花纹。“案”指放食物的小几,形状如有脚的托盘。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
【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姬,善歌唱。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故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雨霖铃】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载,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凄惨。他想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霖铃”三字。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钗头凤】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二人感情深厚,但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离。多年后两人不期而遇。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据考证,《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撷芳词》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沁园春】东汉明帝刘庄的女儿沁水公主刘致,在封地沁水县兴建园林,简称沁园。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夺取沁园,公主不敢计较。明帝之子章帝知道此事后,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水调歌头】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即大型歌舞曲)。大曲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是开头一段。《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贺新郎】“贺新郎”最初名为“贺新凉”。据清代《古今词话》记载:“东坡守杭州,湖中宴会,有官妓秀兰后至,问其故,以结发沐浴忽觉困倦对,座客颇恚恨。”秀兰受责后,于酒席上摘石榴花献在座诸宾,未承想更激怒了宾客。苏轼为此赋“贺新凉”,因词中有“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秀兰歌之,众人始息怒而乐。
【鹊桥仙】一说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鹊桥相会”的神话有关。
【踏莎行】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据说,北宋寇准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踏莎行”。“踏莎行”中的“莎”字读suō,指莎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菩萨蛮】据《杜阳杂编》载,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貢,她们身披珠宝,头戴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若菩萨,教坊因此制成《菩萨蛮曲》,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虞美人】因美人虞姬得名。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血染之地长出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虞姬,创制词曲常以“虞美人”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青玉案】出自东汉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锦绣段”,即“锦缎”,丝织品,表面有彩色花纹。“案”指放食物的小几,形状如有脚的托盘。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