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穿孔治疗的方法与意义。方法: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发病情况,分别选择保守治疗、穿孔修补、胃大部切除三种方法。结果:1例经保守治疗无并发症治愈出院,1例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保守治疗痊愈。89例行穿孔修补术,治愈87例,其中1例术后2个月上消化道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结论:对于消化性溃疡并穿孔,应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当时身体状况,选择保守治疗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利于痊愈。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穿孔 穿孔修补术 胃大部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34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5月收治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119例,其中男99例,50岁以上52例,50岁以下47例,年龄16~83岁;女20例,50岁以上11例,50岁以下9例,年龄19~84岁。胃窦部溃疡穿孔11例,胃恶性肿瘤穿孔18例,其余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90例。
治疗方法:1例年老体弱及并发多种慢性疾病,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给予持续胃减压,制酸抗溃疡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89例包括穿孔时间长、腹腔污染严重、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及肿瘤转移扩散者或病程短、症状轻、无幽门梗阻及出血,穿孔较小,边缘水肿轻,瘢痕不多,均行穿孔修补术。1例修补术后再次出血,采用毕罗氏Ⅱ式手术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29例有瘢痕形成,修补后容易发生梗阻者,长期上消化道溃疡史病者,有恶变但局限无转移者,均行胃大部切除毕罗氏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
结 果
本组119例,1例因穿孔时间长,年老合并糖尿病,心脏前壁梗死,经保守治疗无并发症出院。89例行穿孔修补术,治愈87例,其中1例术后2个月上消化道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1例术后20天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死亡。29例行胃大部切除毕罗氏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其中28例无并发症痊愈出院;1例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保守治疗痊愈。
讨 论
上消化道溃疡是常见多发病,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临床表现严重,大部分患者穿孔时间均超过24小时,个别患者达2~4天,因此患者入院后应抓紧时间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检查,以免延误治疗[1]。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首发症状为上腹部剑突下突发刀割样的剧痛,定位准确,因消化液自穿孔流入腹腔,化学性刺激及食物残渣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不敢活动以避免增加腹痛。查体可见,患者重症痛苦容,出汗,呼吸变浅,脉搏加快,因腹部炎症刺激,腹肌强直呈板状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叩诊肝浊音界消失。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升高,核左移,但对于病程长、体质差、年龄大或合并其他疾病者,白细胞可正常或降低,但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增高。X线立位腹部透视约70%患者有膈下游离气体[2],根据体征及透视可触诊。但有的患者未见膈下游离气体,我们在胃管内注入200ml空气,关闭胃管而行X线腹部透视,如有穿孔大多可有膈下游离气体,可诊断。也可行急诊胃镜检查,寻找穿孔处。因穿孔时间长,腹膜炎严重,腹腔有大量渗出及穿孔的流出液,腹部B超检查示肠胀气、肠间积液、盆腔积液,可于右下腹部行诊断性腹穿,较容易地抽出淡黄色混浊稀薄的液体,试验室检查穿刺液有大量的白细胞及脓细胞,
因大多数患者病程长,术前应充分估计全身状况,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出凝血时间,及传染病筛查;心电图,胸透。大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血压偏低。一般我们开放两条静脉通道,晶体、胶体按2:1比例补液以维持有效循环容量,同时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本组患者1例,因穿孔时间较长、年老、合并有糖尿病,心脏前壁缺血,行保守治疗,持续胃肠减压,制酸,抑制胃酸分泌,抗感染,静脉高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症状逐渐好转,入院2周后痊愈出院。其余均手术治疗,其中89例行穿孔修补术。2例患者因术后发生上消道出血,1例因院前时间较长,出现休克,未能纠正,死亡;1例术后前2月出现上消道出血,及时就诊,再次手术,行胃大部切除毕罗氏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术后痊愈出院。在修补缝合的患者中有胃肿瘤穿孔者,检查发现肿瘤有肝脏转移,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均行姑息性修补缝合术。29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毕罗氏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其中1例术后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术后第5天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伤口有胆汁样液体流出,给予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保守治疗,于术后32天痊愈出院。此病例后,我们在胃大部切除术中均十二指肠残端加强缝合,毕罗氏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完毕后,于距输出端约30cm处经空肠肠管与输入端肠做一侧侧吻合口,以利十二脂肠消化液引流,减低十二指肠残端压力,避免残端瘘发生。2例胃肿瘤穿孔患者探查未发现腹腔转移,行胃周围淋巴结清扫及大网膜切除、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胃腺癌,术后恢复良好。对于入院时存在休克并存内科严重疾患、年龄大者,若穿孔时间>24小时或<6小时,死亡率增加3倍和2倍,对于单纯缝合或即行确定性手术,仍存争论,伴有三个危险因素,二者手术死亡率均为86.7%,由此可见,手术死亡率与手术方式无关[1]。
术后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体液丢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有效血容量致关重要,术前及时监测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肝、肾功能,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及时补充蛋白质,静脉营养,可降低组织水肿,以利愈合。腹腔感染者,使用广谱抗生素,足量、全程抗感染治疗。但避免长期使用,以防菌群失调。制酸、抑制消化液分泌,使用西米替丁或奥美拉唑静滴,患者一般术后3~5天肠功能恢复,即可进流食,少食多餐,10天左右伤口即可愈合出院。出院后应规律抗溃疡治疗,口服西米替丁或奥美拉唑,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检查修复状况。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金锡御.外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99-712.
2 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94-1405.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穿孔 穿孔修补术 胃大部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34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5月收治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119例,其中男99例,50岁以上52例,50岁以下47例,年龄16~83岁;女20例,50岁以上11例,50岁以下9例,年龄19~84岁。胃窦部溃疡穿孔11例,胃恶性肿瘤穿孔18例,其余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90例。
治疗方法:1例年老体弱及并发多种慢性疾病,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给予持续胃减压,制酸抗溃疡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89例包括穿孔时间长、腹腔污染严重、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及肿瘤转移扩散者或病程短、症状轻、无幽门梗阻及出血,穿孔较小,边缘水肿轻,瘢痕不多,均行穿孔修补术。1例修补术后再次出血,采用毕罗氏Ⅱ式手术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29例有瘢痕形成,修补后容易发生梗阻者,长期上消化道溃疡史病者,有恶变但局限无转移者,均行胃大部切除毕罗氏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
结 果
本组119例,1例因穿孔时间长,年老合并糖尿病,心脏前壁梗死,经保守治疗无并发症出院。89例行穿孔修补术,治愈87例,其中1例术后2个月上消化道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1例术后20天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死亡。29例行胃大部切除毕罗氏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其中28例无并发症痊愈出院;1例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保守治疗痊愈。
讨 论
上消化道溃疡是常见多发病,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临床表现严重,大部分患者穿孔时间均超过24小时,个别患者达2~4天,因此患者入院后应抓紧时间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检查,以免延误治疗[1]。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首发症状为上腹部剑突下突发刀割样的剧痛,定位准确,因消化液自穿孔流入腹腔,化学性刺激及食物残渣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不敢活动以避免增加腹痛。查体可见,患者重症痛苦容,出汗,呼吸变浅,脉搏加快,因腹部炎症刺激,腹肌强直呈板状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叩诊肝浊音界消失。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升高,核左移,但对于病程长、体质差、年龄大或合并其他疾病者,白细胞可正常或降低,但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增高。X线立位腹部透视约70%患者有膈下游离气体[2],根据体征及透视可触诊。但有的患者未见膈下游离气体,我们在胃管内注入200ml空气,关闭胃管而行X线腹部透视,如有穿孔大多可有膈下游离气体,可诊断。也可行急诊胃镜检查,寻找穿孔处。因穿孔时间长,腹膜炎严重,腹腔有大量渗出及穿孔的流出液,腹部B超检查示肠胀气、肠间积液、盆腔积液,可于右下腹部行诊断性腹穿,较容易地抽出淡黄色混浊稀薄的液体,试验室检查穿刺液有大量的白细胞及脓细胞,
因大多数患者病程长,术前应充分估计全身状况,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出凝血时间,及传染病筛查;心电图,胸透。大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血压偏低。一般我们开放两条静脉通道,晶体、胶体按2:1比例补液以维持有效循环容量,同时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本组患者1例,因穿孔时间较长、年老、合并有糖尿病,心脏前壁缺血,行保守治疗,持续胃肠减压,制酸,抑制胃酸分泌,抗感染,静脉高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症状逐渐好转,入院2周后痊愈出院。其余均手术治疗,其中89例行穿孔修补术。2例患者因术后发生上消道出血,1例因院前时间较长,出现休克,未能纠正,死亡;1例术后前2月出现上消道出血,及时就诊,再次手术,行胃大部切除毕罗氏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术后痊愈出院。在修补缝合的患者中有胃肿瘤穿孔者,检查发现肿瘤有肝脏转移,及腹腔淋巴结转移,均行姑息性修补缝合术。29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毕罗氏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其中1例术后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术后第5天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伤口有胆汁样液体流出,给予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保守治疗,于术后32天痊愈出院。此病例后,我们在胃大部切除术中均十二指肠残端加强缝合,毕罗氏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完毕后,于距输出端约30cm处经空肠肠管与输入端肠做一侧侧吻合口,以利十二脂肠消化液引流,减低十二指肠残端压力,避免残端瘘发生。2例胃肿瘤穿孔患者探查未发现腹腔转移,行胃周围淋巴结清扫及大网膜切除、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胃腺癌,术后恢复良好。对于入院时存在休克并存内科严重疾患、年龄大者,若穿孔时间>24小时或<6小时,死亡率增加3倍和2倍,对于单纯缝合或即行确定性手术,仍存争论,伴有三个危险因素,二者手术死亡率均为86.7%,由此可见,手术死亡率与手术方式无关[1]。
术后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体液丢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有效血容量致关重要,术前及时监测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肝、肾功能,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及时补充蛋白质,静脉营养,可降低组织水肿,以利愈合。腹腔感染者,使用广谱抗生素,足量、全程抗感染治疗。但避免长期使用,以防菌群失调。制酸、抑制消化液分泌,使用西米替丁或奥美拉唑静滴,患者一般术后3~5天肠功能恢复,即可进流食,少食多餐,10天左右伤口即可愈合出院。出院后应规律抗溃疡治疗,口服西米替丁或奥美拉唑,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检查修复状况。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金锡御.外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99-712.
2 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94-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