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考前经验谈
距离高考还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作文冲刺,须做足三“思”:
锤炼思想
高考作文的博弈,是考生思想水平的博弈。谁占据思想的制高点,谁的作文考分就赢取更多。锤炼思想要致力于:新,吸纳并表达最新的思想、文化成果,与时俱进,力避陈言;高,站在时代的前沿,拥有全球的视野,凸显高度,力避稚气;厚,表现历史记忆和文化积累,蕴藉丰厚,力避单薄。
就当前而言,锤炼思想的捷径是关注时代。第一,最具显效;第二,很有必要。“文合为时而作”,今年的作文模拟试题,就不乏关注时代的话题,如,《2012》让人类更加清醒地审视当今世界其实离你我并不遥远的各种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经济危机、道德危机、文化危机和信仰危机(福建);近日,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来华举行“劝捐”慈善晚宴,中国企业家对“捐赠半数财富支持慈善事业”这种做法看法不一(安徽)。
时代生活,确是高考作文无法绕开的,如,对日本的地震,我们的心态应该如何?日本的核恐慌,为什么导致我们的“盐荒”?在民主与独裁、主权与强权之间,我们如何选择等等。这对于我们无疑是一次“大”考:既考对现实的感知,更考对时代的认知。试想,假如这就是高考作文的话题,而你又确无现实生活的见闻与感触,作文怎么应对?
关注时代,须注意:第一,用时代的思想、先进的观点,考察评判当下的生活。比如日本的地震、海啸、核恐,有人同情,有人称快,就连日本也有人认为是“天谴”。正确的态度,应是灾难面前,不分国籍、种族,受难的都叫人类。第二,感知时代的进步,比如活着或生活,追求“幸福”,追求尊严,是时代的新声。这样,议论文必将透
出新鲜的气息,给人春风拂面之感。
提炼思维
作文好比风筝,思维就是放飞风筝的空气和红线。议论文的思维,首先是“不逾规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是议论文思维的三个基本问题,必须恪守。其次是“灵活变通”:第一是权衡,三个问题有所侧重;第二是演绎,对三个问题灵活化用,比如“现象—根源—危害—应对”。再次是“从心所欲”:灵活运用思维方法。以日本震灾为例:从人们对灾难态度(美国“9•11”事件到日本“3•11”地震)的变化,看国人的成长,这是纵向联系;从日本国民的镇静、从容,看出我国灾难意识、生命意识的差距,这是横向比较;从地理位置、防范机制、国民性格,看日本人震后的态度,这是归因分析;从“我不能回家了”的悲壮,看日本人的国民精神,这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演绎,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探源;等等。
精炼思辨
思辨性是议论文的最后一道防线。它使说理严谨周密,不仅有助于思想的高远深邃,也可补思想水平的不足。比如,关于“错过”的话题,有人选取的角度是:不应错过人生的每一个瞬间;一个小小的疏忽,也许就错过不会再来的机遇。的确,著名作家刘心武也曾如此表达:“错过”,就是“过错”(《错过》)。这样的观点,并不尽然:错过,有时则是“幸运”,比如错过了“抢盐”,则错过了无谓的恐慌,错过了无言的尴尬;再进一步,错过也许又不足“庆幸”:错过了小事的考验,大事定能正确应对?这里的思辨,联系现实,拷问人性,思想在回环往复中深入、深邃。
名师押题
【文题展示】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谈见解,也可以叙事或抒情。
【命题意图】
这是一个生命意识觉醒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幸福与尊严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生命意识肤浅与亟须补课的时代。引导中学生思索生命,不仅是提高个体人文觉悟的必需,也是社会普及与提高的重要起点。所以,“生命”二字,既普通,朴素,又凝重、博大;对于中学生及时,必要。
【思路点拨】
话题作文的命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先出示一段导语(话题背景),然后再引出话题;一种是省去导语,直接出示话题。有导语可用作写作提示,但思路也易受束缚;没导语少了限制,有些学生也会茫然无措。
这个命题没有导语,只有直奔“话题”:
首先,思考命题的背景:为什么要提出关于生命的话题?这是作文的逻辑起点。
基于此思考:①当下的生命尊严,存在什么不足?比如:强拆、“虐鱼疑案”、“被精神病”、强制割肾,等等;②当下关于生命是否出现新的追求?比如,幸福生活的倡导,生命尊严的复苏,弱势群体的关怀,动物幸福的觉悟,等等。这样的考察,有赖于对生活的关注,对时代的感觉。
还需进一步思考:①生命的种类:人类的生命,动物的生命;②生命的供给:物质的,衣食住行;精神的,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以及自由、权利,等等;③生命的本质:不仅仅是活着,而且应该活得幸福与尊严;④生命的态度:尊重与践踏,尊重与自重,猥琐与自信,怯懦与从容,等等;⑤生命的价值:索取与创造,自私与利人,等等。⑥生命的光彩:生活中的感人的生命佳话,闪光的人性光辉,等等。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增强思想的高度与厚度。
在这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进一步思考:横向的,比较国际间生命态度的优劣;纵向的,考察国人生命态度的进退。“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纵横开阖,有助于打开思路,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内涵。
为此,还可以借助具体的事件,从思想的、人文的、传统的角度,探析生命态度差异的文化渊源,以丰富思想的厚度,增强思想的力度。
【注意事项】
生命,是一个神圣的话题。对生命应是尊重的、敬畏的,因而作文的色调也应该是阳光的,温暖的;绝对不应该是冷漠、灰色的。
生命,是一个凝重的话题。作文探讨生命,应该努力体现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抨击时弊,不忌冷峻犀利,但求精准得当;歌颂美好,力避虚夸,应可信可亲。
生命是一个普世的话题。因此,尊重生命,应该人类与自然、同胞与异族、强者与弱势并重。生命,是一个鲜活的话题。作文的思想与语言,应该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思辨的智慧,思想的光辉,给人应给人以鼓舞,以动力,以希望,以光明。
标杆作文
生命的彼岸花
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三(13)班莫颖茵
我们渺小的身躯被生命浓重的气息簇拥着,沉沉的身影在岁月的千山万水之间艰难跋涉。路上此起彼伏的悲与喜,模糊了我们的双眼。生命的容颜,也随流水辗转,飘然踏至远方,任我们怎样挽留,也不复再来。
但你看见了吗?那生命的彼岸花,在河的对岸,熠熠生辉,让我们看尽生的繁盛与衰亡,美丽与哀愁。《诗经》,千年以前的古老歌谣,回荡在漆黑的苍穹之中,那些用爱谱成的天籁,夜夜引我们入梦,教我们动容。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用一生去相守,那是生命中最美丽的承诺。但《诗经》里的那人,却无法去完成这个相约天荒地老的誓言,因为生死两茫茫,因为转眼发苍苍。他拼命想要在千军万马之中突围,再奔回家去见妻子一面,但他抓不住,抓不住脆弱的生命。尘土中一回头,他已被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那个站在家门口守望的她,又怎能明白,那阵掠过荒原的风,此刻是如此的悲凄。
而当年征夫无法企及的奢望,在无数个春秋之后,另一个人却做到了。那是一对住在偏僻小山村里的夫妇,两人都已经活到了一百多岁。垂暮的大爷仍然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婆婆,他仍然记得九十年前要带婆婆上成都的诺言,他要带她上西餐馆,他要给她买漂亮的小蝴蝶。两人手牵手漫步在成都街头,他扶着她,一步一步,连眉间的皱褶都要化开,连头上的银丝都要动容。
这幅图景一直存活在我的脑海里,一次又一次使我回味。生命中有太多我们不能把握,但倘若拥有这最甜蜜的誓言,无论生死的距离有多远,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一生又有何所憾呢?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与我归说?”蜉蝣一生只有那么短短的几个小时,却要经历生命的全部,在它们眼里,春夏秋冬凝结成初晨的一滴荷露,一转眼,便已汇入与天际交映的湖泽,不留痕迹。自以为是大地之灵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曾经自信拥有了整个世界。但百年光阴,也不过是浩瀚中的一个匆匆,弹指一挥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难怪苏轼要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正是生命苦短,我们才如此丰盛地活着,正是流光百转,我们才这样眷恋这个纷繁的尘世。泰戈尔说:生如夏花,死如秋叶。不错,我们终将陨落,成为天际的一个过往,但那一趟耀眼的旅途,能焕发出夏花般的美丽,足矣。
【点评】本文原载于《羊城晚报》“校园达人”版。
生命,这是一个颇具厚度和重量的命题。正处于生命中灿烂花季的高中生,大多阅历尚浅,并未深入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因此,写作此题,既有难度,也很有必要。
范文以文学的笔调,以《诗经》发端,以“爱”为主线,从历史深处走来,让他(们)经历希冀、挫败、圆满的生命历程。因而,这是执著追求的生命“史记”,以其深邃的内涵感人至深;范文表现了生命的美丽,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激与热爱,以其温馨的笔调温暖人心。
推荐名题
一、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那人沉默不语。请理解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浅白的故事,蕴含生活的哲理,告知世人要实现人生目标所需的态度:①目标与态度要一致,心诚才灵;②高成本成就高期待,心向往之,验证“心理期待效应”;低成本低效益,目标渐行渐远,反证“破窗理论”;③目标高远却不愿付出,自欺其心。
二、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文体为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提示】
“半高处”是特定语境下的观察点,不可拘泥;最佳的诠释是:“无处不可”,唯须“恰到好处”。
半高处看,在艺术,则或为含蓄,或为留白;在人生,则“美在途中”。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可“不畏浮云遮望眼”,可“横看成岭侧成峰”。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总之,位置,观察点,是方法,是态度,是智慧。
赵才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初中、高中语文教学与语文课程研究,曾参与中央教科所、广东省教育厅主持的国家“九五”教育科研子课题研究,获评“优秀研究员”称号。
距离高考还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作文冲刺,须做足三“思”:
锤炼思想
高考作文的博弈,是考生思想水平的博弈。谁占据思想的制高点,谁的作文考分就赢取更多。锤炼思想要致力于:新,吸纳并表达最新的思想、文化成果,与时俱进,力避陈言;高,站在时代的前沿,拥有全球的视野,凸显高度,力避稚气;厚,表现历史记忆和文化积累,蕴藉丰厚,力避单薄。
就当前而言,锤炼思想的捷径是关注时代。第一,最具显效;第二,很有必要。“文合为时而作”,今年的作文模拟试题,就不乏关注时代的话题,如,《2012》让人类更加清醒地审视当今世界其实离你我并不遥远的各种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经济危机、道德危机、文化危机和信仰危机(福建);近日,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来华举行“劝捐”慈善晚宴,中国企业家对“捐赠半数财富支持慈善事业”这种做法看法不一(安徽)。
时代生活,确是高考作文无法绕开的,如,对日本的地震,我们的心态应该如何?日本的核恐慌,为什么导致我们的“盐荒”?在民主与独裁、主权与强权之间,我们如何选择等等。这对于我们无疑是一次“大”考:既考对现实的感知,更考对时代的认知。试想,假如这就是高考作文的话题,而你又确无现实生活的见闻与感触,作文怎么应对?
关注时代,须注意:第一,用时代的思想、先进的观点,考察评判当下的生活。比如日本的地震、海啸、核恐,有人同情,有人称快,就连日本也有人认为是“天谴”。正确的态度,应是灾难面前,不分国籍、种族,受难的都叫人类。第二,感知时代的进步,比如活着或生活,追求“幸福”,追求尊严,是时代的新声。这样,议论文必将透
出新鲜的气息,给人春风拂面之感。
提炼思维
作文好比风筝,思维就是放飞风筝的空气和红线。议论文的思维,首先是“不逾规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是议论文思维的三个基本问题,必须恪守。其次是“灵活变通”:第一是权衡,三个问题有所侧重;第二是演绎,对三个问题灵活化用,比如“现象—根源—危害—应对”。再次是“从心所欲”:灵活运用思维方法。以日本震灾为例:从人们对灾难态度(美国“9•11”事件到日本“3•11”地震)的变化,看国人的成长,这是纵向联系;从日本国民的镇静、从容,看出我国灾难意识、生命意识的差距,这是横向比较;从地理位置、防范机制、国民性格,看日本人震后的态度,这是归因分析;从“我不能回家了”的悲壮,看日本人的国民精神,这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演绎,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探源;等等。
精炼思辨
思辨性是议论文的最后一道防线。它使说理严谨周密,不仅有助于思想的高远深邃,也可补思想水平的不足。比如,关于“错过”的话题,有人选取的角度是:不应错过人生的每一个瞬间;一个小小的疏忽,也许就错过不会再来的机遇。的确,著名作家刘心武也曾如此表达:“错过”,就是“过错”(《错过》)。这样的观点,并不尽然:错过,有时则是“幸运”,比如错过了“抢盐”,则错过了无谓的恐慌,错过了无言的尴尬;再进一步,错过也许又不足“庆幸”:错过了小事的考验,大事定能正确应对?这里的思辨,联系现实,拷问人性,思想在回环往复中深入、深邃。
名师押题
【文题展示】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谈见解,也可以叙事或抒情。
【命题意图】
这是一个生命意识觉醒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幸福与尊严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生命意识肤浅与亟须补课的时代。引导中学生思索生命,不仅是提高个体人文觉悟的必需,也是社会普及与提高的重要起点。所以,“生命”二字,既普通,朴素,又凝重、博大;对于中学生及时,必要。
【思路点拨】
话题作文的命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先出示一段导语(话题背景),然后再引出话题;一种是省去导语,直接出示话题。有导语可用作写作提示,但思路也易受束缚;没导语少了限制,有些学生也会茫然无措。
这个命题没有导语,只有直奔“话题”:
首先,思考命题的背景:为什么要提出关于生命的话题?这是作文的逻辑起点。
基于此思考:①当下的生命尊严,存在什么不足?比如:强拆、“虐鱼疑案”、“被精神病”、强制割肾,等等;②当下关于生命是否出现新的追求?比如,幸福生活的倡导,生命尊严的复苏,弱势群体的关怀,动物幸福的觉悟,等等。这样的考察,有赖于对生活的关注,对时代的感觉。
还需进一步思考:①生命的种类:人类的生命,动物的生命;②生命的供给:物质的,衣食住行;精神的,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以及自由、权利,等等;③生命的本质:不仅仅是活着,而且应该活得幸福与尊严;④生命的态度:尊重与践踏,尊重与自重,猥琐与自信,怯懦与从容,等等;⑤生命的价值:索取与创造,自私与利人,等等。⑥生命的光彩:生活中的感人的生命佳话,闪光的人性光辉,等等。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增强思想的高度与厚度。
在这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进一步思考:横向的,比较国际间生命态度的优劣;纵向的,考察国人生命态度的进退。“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纵横开阖,有助于打开思路,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内涵。
为此,还可以借助具体的事件,从思想的、人文的、传统的角度,探析生命态度差异的文化渊源,以丰富思想的厚度,增强思想的力度。
【注意事项】
生命,是一个神圣的话题。对生命应是尊重的、敬畏的,因而作文的色调也应该是阳光的,温暖的;绝对不应该是冷漠、灰色的。
生命,是一个凝重的话题。作文探讨生命,应该努力体现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抨击时弊,不忌冷峻犀利,但求精准得当;歌颂美好,力避虚夸,应可信可亲。
生命是一个普世的话题。因此,尊重生命,应该人类与自然、同胞与异族、强者与弱势并重。生命,是一个鲜活的话题。作文的思想与语言,应该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思辨的智慧,思想的光辉,给人应给人以鼓舞,以动力,以希望,以光明。
标杆作文
生命的彼岸花
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三(13)班莫颖茵
我们渺小的身躯被生命浓重的气息簇拥着,沉沉的身影在岁月的千山万水之间艰难跋涉。路上此起彼伏的悲与喜,模糊了我们的双眼。生命的容颜,也随流水辗转,飘然踏至远方,任我们怎样挽留,也不复再来。
但你看见了吗?那生命的彼岸花,在河的对岸,熠熠生辉,让我们看尽生的繁盛与衰亡,美丽与哀愁。《诗经》,千年以前的古老歌谣,回荡在漆黑的苍穹之中,那些用爱谱成的天籁,夜夜引我们入梦,教我们动容。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用一生去相守,那是生命中最美丽的承诺。但《诗经》里的那人,却无法去完成这个相约天荒地老的誓言,因为生死两茫茫,因为转眼发苍苍。他拼命想要在千军万马之中突围,再奔回家去见妻子一面,但他抓不住,抓不住脆弱的生命。尘土中一回头,他已被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那个站在家门口守望的她,又怎能明白,那阵掠过荒原的风,此刻是如此的悲凄。
而当年征夫无法企及的奢望,在无数个春秋之后,另一个人却做到了。那是一对住在偏僻小山村里的夫妇,两人都已经活到了一百多岁。垂暮的大爷仍然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婆婆,他仍然记得九十年前要带婆婆上成都的诺言,他要带她上西餐馆,他要给她买漂亮的小蝴蝶。两人手牵手漫步在成都街头,他扶着她,一步一步,连眉间的皱褶都要化开,连头上的银丝都要动容。
这幅图景一直存活在我的脑海里,一次又一次使我回味。生命中有太多我们不能把握,但倘若拥有这最甜蜜的誓言,无论生死的距离有多远,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一生又有何所憾呢?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与我归说?”蜉蝣一生只有那么短短的几个小时,却要经历生命的全部,在它们眼里,春夏秋冬凝结成初晨的一滴荷露,一转眼,便已汇入与天际交映的湖泽,不留痕迹。自以为是大地之灵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曾经自信拥有了整个世界。但百年光阴,也不过是浩瀚中的一个匆匆,弹指一挥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难怪苏轼要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正是生命苦短,我们才如此丰盛地活着,正是流光百转,我们才这样眷恋这个纷繁的尘世。泰戈尔说:生如夏花,死如秋叶。不错,我们终将陨落,成为天际的一个过往,但那一趟耀眼的旅途,能焕发出夏花般的美丽,足矣。
【点评】本文原载于《羊城晚报》“校园达人”版。
生命,这是一个颇具厚度和重量的命题。正处于生命中灿烂花季的高中生,大多阅历尚浅,并未深入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因此,写作此题,既有难度,也很有必要。
范文以文学的笔调,以《诗经》发端,以“爱”为主线,从历史深处走来,让他(们)经历希冀、挫败、圆满的生命历程。因而,这是执著追求的生命“史记”,以其深邃的内涵感人至深;范文表现了生命的美丽,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激与热爱,以其温馨的笔调温暖人心。
推荐名题
一、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那人沉默不语。请理解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浅白的故事,蕴含生活的哲理,告知世人要实现人生目标所需的态度:①目标与态度要一致,心诚才灵;②高成本成就高期待,心向往之,验证“心理期待效应”;低成本低效益,目标渐行渐远,反证“破窗理论”;③目标高远却不愿付出,自欺其心。
二、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文体为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提示】
“半高处”是特定语境下的观察点,不可拘泥;最佳的诠释是:“无处不可”,唯须“恰到好处”。
半高处看,在艺术,则或为含蓄,或为留白;在人生,则“美在途中”。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可“不畏浮云遮望眼”,可“横看成岭侧成峰”。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总之,位置,观察点,是方法,是态度,是智慧。
赵才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初中、高中语文教学与语文课程研究,曾参与中央教科所、广东省教育厅主持的国家“九五”教育科研子课题研究,获评“优秀研究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