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珠海体育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师问题
对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难免存在认识的偏差和理解的错误。首先是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的教学有所忽视,并且不敢要求学生学习锻炼价值很大但具有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其次体育教师缺少改革的内在动力。部分体育教师只是迫于压力,只进行形式上的改革,使改革停留在观念的层次上。外力推动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往往缺乏参与主体的内在动力,其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学生问题
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又不喜欢上体育课。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改革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但是长期的异化教育使学生只能囿于有限的活动领域,跟单调的符号刺激物打交道。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的听从教师的安排,而教师通过片面化和强制性的要求进行着学生不感兴趣的体育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由于学习的压力和对体育课的不感兴趣,在校内所参与的体育运动越来越少。在校外,由于体育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没有完全接轨,使得学生很难在课下练习体育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喜欢上体育课了,但这并不是学生的错,因为学生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主体,他们不喜欢体育课就说明体育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进行系统的改革。
(三)家长问题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都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切。孩子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意外受伤后,家长便把责任全都推给了学校,学校不仅要背负高额的医药费还要面对社会舆论的指责。在大众眼中,孩子及家长相对于学校是体育弱势群体,意外发生后就自然会特别关注这些体育弱势群体。而学校在多方面的压力下,不得不调整课程内容,弱化体育器械,企图禁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而结果是现在的体育课越来越不像体育课,学生的素质也呈现下降趋势,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四)课程教学改革操之过急
从调查中发现,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普遍学校,都能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的。但是教育周期长,见效慢,重过程。不管做什么都想很快见到结果,很难静下心来做切实的研究,这就很难真正总结出符合规律的经验来。日本教育佐藤学所说:“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如果改革操之过急,或不遵循一定的规律势必阻碍教育和学生的发展,降低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
(五)教学没有具体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案上出现了形式化的目标设置,目标空洞并缺乏可操作性。在体育课程改革提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五大领域目标之后,部分体育教师在没有理解五大领域目标的前提下就在教案中写上相应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可以激励个体进行行动,并且可以成为个体行动的原动力。但空洞、形式和繁琐的教学目标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学生不负责的表现。
(六)体育师资、体育课、器材和场地不足
各中、小学的体育师资配备参差不齐,区域存在很大差异,城区中小学配备较充足,乡镇基本不足,偏远地区缺编较大。这与学校条件差、工资不高有很大关系。在场地器材方面,达标的学校基本在大城市中,而且也不到三分之一,更不用说在乡镇和偏远地区。在大中城市体育课被挪用的次数越来越少,偏远地区较严重,但依然未解决的问题就是体育课时间短、次数少。
二、对策与建议
(一)改变教师观念
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体育教师改变认识和观念,主动地、充满热情地积极进行改革,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面对体育教育的改革,体育教师自身要正确领悟到这是新时期的严峻挑战,要有强烈的紧迫感,把这种挑战视为发展自己的大好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用发展的观点来变革自己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培养教育人才的质量,努力成为 “复合型”体育教师,以此来实现体育教学的改革。
一、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师问题
对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难免存在认识的偏差和理解的错误。首先是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的教学有所忽视,并且不敢要求学生学习锻炼价值很大但具有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其次体育教师缺少改革的内在动力。部分体育教师只是迫于压力,只进行形式上的改革,使改革停留在观念的层次上。外力推动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往往缺乏参与主体的内在动力,其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学生问题
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又不喜欢上体育课。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改革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但是长期的异化教育使学生只能囿于有限的活动领域,跟单调的符号刺激物打交道。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的听从教师的安排,而教师通过片面化和强制性的要求进行着学生不感兴趣的体育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由于学习的压力和对体育课的不感兴趣,在校内所参与的体育运动越来越少。在校外,由于体育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没有完全接轨,使得学生很难在课下练习体育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喜欢上体育课了,但这并不是学生的错,因为学生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主体,他们不喜欢体育课就说明体育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进行系统的改革。
(三)家长问题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都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切。孩子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意外受伤后,家长便把责任全都推给了学校,学校不仅要背负高额的医药费还要面对社会舆论的指责。在大众眼中,孩子及家长相对于学校是体育弱势群体,意外发生后就自然会特别关注这些体育弱势群体。而学校在多方面的压力下,不得不调整课程内容,弱化体育器械,企图禁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而结果是现在的体育课越来越不像体育课,学生的素质也呈现下降趋势,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四)课程教学改革操之过急
从调查中发现,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普遍学校,都能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的。但是教育周期长,见效慢,重过程。不管做什么都想很快见到结果,很难静下心来做切实的研究,这就很难真正总结出符合规律的经验来。日本教育佐藤学所说:“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如果改革操之过急,或不遵循一定的规律势必阻碍教育和学生的发展,降低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
(五)教学没有具体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案上出现了形式化的目标设置,目标空洞并缺乏可操作性。在体育课程改革提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五大领域目标之后,部分体育教师在没有理解五大领域目标的前提下就在教案中写上相应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可以激励个体进行行动,并且可以成为个体行动的原动力。但空洞、形式和繁琐的教学目标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学生不负责的表现。
(六)体育师资、体育课、器材和场地不足
各中、小学的体育师资配备参差不齐,区域存在很大差异,城区中小学配备较充足,乡镇基本不足,偏远地区缺编较大。这与学校条件差、工资不高有很大关系。在场地器材方面,达标的学校基本在大城市中,而且也不到三分之一,更不用说在乡镇和偏远地区。在大中城市体育课被挪用的次数越来越少,偏远地区较严重,但依然未解决的问题就是体育课时间短、次数少。
二、对策与建议
(一)改变教师观念
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体育教师改变认识和观念,主动地、充满热情地积极进行改革,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面对体育教育的改革,体育教师自身要正确领悟到这是新时期的严峻挑战,要有强烈的紧迫感,把这种挑战视为发展自己的大好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用发展的观点来变革自己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培养教育人才的质量,努力成为 “复合型”体育教师,以此来实现体育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