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法缩乳技术的改进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aog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海华 王惠玲
  [摘要]目的:寻找一种设计简单、易于掌握且切口瘢痕较隐蔽的巨乳缩小整形手术方法。方法:将传统双环法缩乳术加以技术改进,使內外环的设计定位合理、简单。结果:临床应用此方法为32例63只乳房行巨乳缩小或乳房下垂矫正,仅1例部分切口延期愈合,无乳头乳晕坏死或乳头感觉受损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的双环法缩乳术具有设计容易、效果理想的特点。
  [关键词]双环法;缩乳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1—0045-02
  
  女性乳房肥大和下垂,不仅影响患者的形体美,而且由于持续的重力作用,腹背侧力量不均衡,导致颈肩背部疼痛,长期作用可引起颈胸椎畸形变,乳房下湿疹,给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痛苦。巨乳缩小和垂乳上提术式繁多,各有优缺点。双环法缩乳术因其遗留切口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备受整形医生和广大患者的青睐,但有设计相对复杂,且对重症巨乳还需做附加切口等缺点。我们对传统的双环法缩乳术做了一些技术改进,具有设计简单、无需做附加切口等特点,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女性病人,共63只乳房。年龄为22~52岁,平均38岁,已婚28例,未婚4例,其中一例为先天性单侧乳房肥大,1例因用丝线行外环皮下荷包收拢缝合出现缝线反应排出,使切口约2cm裂开,经抽出丝线清创换药等处理后延迟愈合,其余均顺利Ⅰ期愈合,无乳头乳晕坏死或乳头感觉受损等并发症发生。随访4~10个月,乳晕边缘的皮肤皱褶基本消失,乳房形态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
  
  2 手术方法
  
  2.1术前设计:于站立位沿锁骨中点向下经乳头延伸至乳房下皱襞即为锁乳线,根据乳晕的大小,将其展开后以乳头为中心可设计直径为4.0~4.5cm的内环,在锁乳线上取距乳房下皱襞中点6~8cm的A点为外环最低点,锁乳线与第四肋间的交点O点为新乳头的位置,沿此线向上OA加内环的半径在锁乳线上定为外环最高点B。AB即为外环的直径,以AB中点为圆心,AB为直径,画出整个外环,见图1。
  2.2手术步骤:全麻下于乳房皮下及腺体周围注射吸脂用的肿胀麻醉液,以减少术中出血,去除内外环之间的皮肤表皮,制作真皮帽,沿外环向外斜行进刀切开,在皮下组织与乳腺腺体之间剥离至腺体边缘,楔形切除乳腺腺体的内外上极的乳腺多余组织,彻底止血后将剩余腺体塑形缝合,将真皮帽尽量向四周延展包绕乳腺腺体,外环口周围皮下用可吸收线荷包缝合,腔内置一负压引流管,自乳房下皱襞穿孔引出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将内外环相吻合,间断缝合,胸部厚层敷料加压包扎,一周后拆线。如图2。
  
  3 讨论
  
  随着对乳房解剖的深入研究,缩乳术中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成活已经不成问题,所以注意力都转到了塑造瘢痕更少、形态美丽长久的乳房。应用双环形切口、乳房中央腺体蒂法行巨乳缩小或乳房下垂矫正术后,因其遗留切口瘢痕在乳晕周围较隐蔽,避免了传统的倒“T”形瘢痕,倍受广大爱美女性的青睐,但设计相当复杂,使初学者不易掌握。我们在此设计基础上适当加以改进,东方女性的乳晕直径为3.5~5.0cm,内环直径可适当加大,如可为4.0~4.5cm,即可增加内环的周长,这样扩大了内环与外环的接触面,减少了内外环缝合后形成皱褶的程度,而既往报道内环半径为2cm。本术式相对简化了外环的设计,使初学者易于掌握,设计外环时,只标定外环在锁乳线上的上极和下极(A和B点),以此为直径,将外环画成近似圆形,省去了外环内外侧即C和D点的设计。术中将外环作荷包收拢缝合,减少了切口张力,既减轻晕周瘢痕形成,又保证乳晕形态大小稳定,不致使乳晕扩大变形。用可吸收线荷包缝合较为合适,因外环在切口缘处较薄,用丝线等易排出,影响切口的愈合。切开外环时可斜形进刀,少带皮下组织,形成薄的皮缘,以便更好的与内环吻合,不致形成阶梯状,同时防止肋间神经浅支的损伤。切除腺体组织时,尽量切除上极或外侧腺体,少剥离下极腺体组织,以保证乳头乳晕的血运。据研究乳腺内的血管分布是上极稀而疏,但下极粗而密,所以少剥离或切除下极的乳腺组织,以保证乳腺和乳头乳晕的血供。乳头乳晕是接受第3、4、5肋间神经的支配,将皮肤和腺体剥离后,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外侧皮支被切断,乳头乳晕只接受走行于乳腺内的深支的神经支配,因此尽量保护3、4、5肋间神经的外侧深支,本方法设计简单、易于掌握,且术后遗留瘢痕少,美容效果好。但本术式术后远期乳房形态仍显平坦,凸度不足,曾试用聚丙烯尼龙网片包绕塑形剩余的乳腺腺体(即内乳罩),术后乳房形态好,但手感偏硬,有异物感,患者感觉不满意。
  编辑/张惠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Quick White美白胶对氟斑牙患者的漂白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3例I~III级不同程度的氟斑牙患者,采用Quick White美白胶进行漂白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用Vita比色板对牙齿比色并记录,评价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治疗后无改变为无效,变白2个色阶为有效,变白3个色阶以上为显效。结果:使用Quick White美白胶治疗后,I级患者显效率为95.6%,II级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下丘脑神经肽Y及脂肪蓄积的影响,并探讨针刺减肥的治疗机理。方法:将60只SD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对照组及针刺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针刺治疗前、后的体重及Lee’s指数。针刺治疗后取各组大鼠下丘脑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肽Y表达,取脂肪组织染色后体视学方法测量体密度、数密度及表面积密度。结果:治疗后,针刺治疗组体重、Lee’s指教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与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Vita classical比色板与Artglass修复材料的比色参照适合性。方法:分别测量了Artglass修复材料及市售Vita Classical比色板A2、B2、C2、D2色系的颈部、中部、切部样本的色度值,对三个部位的颜色进行了组间色差分析。结果:在分标号、分部位的12组色差值均在临床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其中△E<2例数的占总数的16.67%,2<△E<4的例数占总数的8
期刊
2004年3月~2005年2月,我们对经过治疗的轻、中度痤疮患者用0.025%全反式维A酸乳膏维持外用,以观察对复发的影响,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S)和瘢痕疙瘩(K),它是皮肤对创伤、炎症、烧伤、外科治疗或自发的一种过度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目前其形成机制尚未明了。研究发现,许多生长因子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 growth factor,CTGF)与病理性瘢痕密切相关,本文就CTGF与病理性瘢痕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87例金属烤瓷修复上前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金属烤瓷修复各种病变上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7例各种病变的上前牙进行金属烤瓷修复,观察其美容修复效果。结果:随访1~4年87例患牙金属烤瓷修复后色泽形态均未发生改变,功能良好,一例发生脱落,一例出现龈黑边。结论: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金属烤瓷是修复各种病变上前牙的理想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牙体形态、功能及美观。  [关键词]牙修复
期刊
《医学与哲学》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自出版以来,已成为我国医学人文学方面的一份主要刊物,在国际学术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与“国家中文核心期刊”的双核心期刊。(《医学与哲学》杂志于2005年第9期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刊为“人文社会医学版”,下半月刊为“临床决策论坛版”。
期刊
韩军涛 朱雄翔 王洪涛  [摘要]目的:研究p27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收缩的影响差异,探讨p27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TsFb),p27基因转染HTsFb,建立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模型,观察p27基因转染对p27基因转染HTsFb-胶原网收缩的影响差异。结果:p27能抑制HTsFb-胶原网收缩。结论:p27可能通过抑制瘢痕收缩来抑制瘢痕形成。  [
期刊
徐 蓉 范 斌 徐文彬 金 伟 肖秀丽 王一飞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正常创面与糖尿病模型创面肉芽组织中/GF-β1、TGF-β3不同时段表达水平的差异,探求糖尿病创面“难愈”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实验性正常创面及糖尿病创面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分别于不同时段(3天、7天、11天)取材,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测定,并行图像扫描定量分析TGF-β1、TGF-β3水平变化。结果:
期刊
刘 伟 路新强  [摘要]目的:观察天然羟基磷灰石(Hydroxyaptite HA)/壳聚糖(Chitosan)复合材料(NHC)的骨组织相容性及与骨发生结合的界面情况。方法:将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植入兔颅骨中,用CT、三维CT和扫描电镜进行组织形态学方面的观察研究。结果:NHC植入后,植入体周围逐渐形成新骨,胶原成分逐渐成熟并减少。6个月时NHC于周围骨大部分发生融合,10个月时N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