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海华 王惠玲
[摘要]目的:寻找一种设计简单、易于掌握且切口瘢痕较隐蔽的巨乳缩小整形手术方法。方法:将传统双环法缩乳术加以技术改进,使內外环的设计定位合理、简单。结果:临床应用此方法为32例63只乳房行巨乳缩小或乳房下垂矫正,仅1例部分切口延期愈合,无乳头乳晕坏死或乳头感觉受损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的双环法缩乳术具有设计容易、效果理想的特点。
[关键词]双环法;缩乳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1—0045-02
女性乳房肥大和下垂,不仅影响患者的形体美,而且由于持续的重力作用,腹背侧力量不均衡,导致颈肩背部疼痛,长期作用可引起颈胸椎畸形变,乳房下湿疹,给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痛苦。巨乳缩小和垂乳上提术式繁多,各有优缺点。双环法缩乳术因其遗留切口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备受整形医生和广大患者的青睐,但有设计相对复杂,且对重症巨乳还需做附加切口等缺点。我们对传统的双环法缩乳术做了一些技术改进,具有设计简单、无需做附加切口等特点,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女性病人,共63只乳房。年龄为22~52岁,平均38岁,已婚28例,未婚4例,其中一例为先天性单侧乳房肥大,1例因用丝线行外环皮下荷包收拢缝合出现缝线反应排出,使切口约2cm裂开,经抽出丝线清创换药等处理后延迟愈合,其余均顺利Ⅰ期愈合,无乳头乳晕坏死或乳头感觉受损等并发症发生。随访4~10个月,乳晕边缘的皮肤皱褶基本消失,乳房形态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
2 手术方法
2.1术前设计:于站立位沿锁骨中点向下经乳头延伸至乳房下皱襞即为锁乳线,根据乳晕的大小,将其展开后以乳头为中心可设计直径为4.0~4.5cm的内环,在锁乳线上取距乳房下皱襞中点6~8cm的A点为外环最低点,锁乳线与第四肋间的交点O点为新乳头的位置,沿此线向上OA加内环的半径在锁乳线上定为外环最高点B。AB即为外环的直径,以AB中点为圆心,AB为直径,画出整个外环,见图1。
2.2手术步骤:全麻下于乳房皮下及腺体周围注射吸脂用的肿胀麻醉液,以减少术中出血,去除内外环之间的皮肤表皮,制作真皮帽,沿外环向外斜行进刀切开,在皮下组织与乳腺腺体之间剥离至腺体边缘,楔形切除乳腺腺体的内外上极的乳腺多余组织,彻底止血后将剩余腺体塑形缝合,将真皮帽尽量向四周延展包绕乳腺腺体,外环口周围皮下用可吸收线荷包缝合,腔内置一负压引流管,自乳房下皱襞穿孔引出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将内外环相吻合,间断缝合,胸部厚层敷料加压包扎,一周后拆线。如图2。
3 讨论
随着对乳房解剖的深入研究,缩乳术中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成活已经不成问题,所以注意力都转到了塑造瘢痕更少、形态美丽长久的乳房。应用双环形切口、乳房中央腺体蒂法行巨乳缩小或乳房下垂矫正术后,因其遗留切口瘢痕在乳晕周围较隐蔽,避免了传统的倒“T”形瘢痕,倍受广大爱美女性的青睐,但设计相当复杂,使初学者不易掌握。我们在此设计基础上适当加以改进,东方女性的乳晕直径为3.5~5.0cm,内环直径可适当加大,如可为4.0~4.5cm,即可增加内环的周长,这样扩大了内环与外环的接触面,减少了内外环缝合后形成皱褶的程度,而既往报道内环半径为2cm。本术式相对简化了外环的设计,使初学者易于掌握,设计外环时,只标定外环在锁乳线上的上极和下极(A和B点),以此为直径,将外环画成近似圆形,省去了外环内外侧即C和D点的设计。术中将外环作荷包收拢缝合,减少了切口张力,既减轻晕周瘢痕形成,又保证乳晕形态大小稳定,不致使乳晕扩大变形。用可吸收线荷包缝合较为合适,因外环在切口缘处较薄,用丝线等易排出,影响切口的愈合。切开外环时可斜形进刀,少带皮下组织,形成薄的皮缘,以便更好的与内环吻合,不致形成阶梯状,同时防止肋间神经浅支的损伤。切除腺体组织时,尽量切除上极或外侧腺体,少剥离下极腺体组织,以保证乳头乳晕的血运。据研究乳腺内的血管分布是上极稀而疏,但下极粗而密,所以少剥离或切除下极的乳腺组织,以保证乳腺和乳头乳晕的血供。乳头乳晕是接受第3、4、5肋间神经的支配,将皮肤和腺体剥离后,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外侧皮支被切断,乳头乳晕只接受走行于乳腺内的深支的神经支配,因此尽量保护3、4、5肋间神经的外侧深支,本方法设计简单、易于掌握,且术后遗留瘢痕少,美容效果好。但本术式术后远期乳房形态仍显平坦,凸度不足,曾试用聚丙烯尼龙网片包绕塑形剩余的乳腺腺体(即内乳罩),术后乳房形态好,但手感偏硬,有异物感,患者感觉不满意。
编辑/张惠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要]目的:寻找一种设计简单、易于掌握且切口瘢痕较隐蔽的巨乳缩小整形手术方法。方法:将传统双环法缩乳术加以技术改进,使內外环的设计定位合理、简单。结果:临床应用此方法为32例63只乳房行巨乳缩小或乳房下垂矫正,仅1例部分切口延期愈合,无乳头乳晕坏死或乳头感觉受损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的双环法缩乳术具有设计容易、效果理想的特点。
[关键词]双环法;缩乳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1—0045-02
女性乳房肥大和下垂,不仅影响患者的形体美,而且由于持续的重力作用,腹背侧力量不均衡,导致颈肩背部疼痛,长期作用可引起颈胸椎畸形变,乳房下湿疹,给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痛苦。巨乳缩小和垂乳上提术式繁多,各有优缺点。双环法缩乳术因其遗留切口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备受整形医生和广大患者的青睐,但有设计相对复杂,且对重症巨乳还需做附加切口等缺点。我们对传统的双环法缩乳术做了一些技术改进,具有设计简单、无需做附加切口等特点,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女性病人,共63只乳房。年龄为22~52岁,平均38岁,已婚28例,未婚4例,其中一例为先天性单侧乳房肥大,1例因用丝线行外环皮下荷包收拢缝合出现缝线反应排出,使切口约2cm裂开,经抽出丝线清创换药等处理后延迟愈合,其余均顺利Ⅰ期愈合,无乳头乳晕坏死或乳头感觉受损等并发症发生。随访4~10个月,乳晕边缘的皮肤皱褶基本消失,乳房形态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
2 手术方法
2.1术前设计:于站立位沿锁骨中点向下经乳头延伸至乳房下皱襞即为锁乳线,根据乳晕的大小,将其展开后以乳头为中心可设计直径为4.0~4.5cm的内环,在锁乳线上取距乳房下皱襞中点6~8cm的A点为外环最低点,锁乳线与第四肋间的交点O点为新乳头的位置,沿此线向上OA加内环的半径在锁乳线上定为外环最高点B。AB即为外环的直径,以AB中点为圆心,AB为直径,画出整个外环,见图1。
2.2手术步骤:全麻下于乳房皮下及腺体周围注射吸脂用的肿胀麻醉液,以减少术中出血,去除内外环之间的皮肤表皮,制作真皮帽,沿外环向外斜行进刀切开,在皮下组织与乳腺腺体之间剥离至腺体边缘,楔形切除乳腺腺体的内外上极的乳腺多余组织,彻底止血后将剩余腺体塑形缝合,将真皮帽尽量向四周延展包绕乳腺腺体,外环口周围皮下用可吸收线荷包缝合,腔内置一负压引流管,自乳房下皱襞穿孔引出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将内外环相吻合,间断缝合,胸部厚层敷料加压包扎,一周后拆线。如图2。
3 讨论
随着对乳房解剖的深入研究,缩乳术中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成活已经不成问题,所以注意力都转到了塑造瘢痕更少、形态美丽长久的乳房。应用双环形切口、乳房中央腺体蒂法行巨乳缩小或乳房下垂矫正术后,因其遗留切口瘢痕在乳晕周围较隐蔽,避免了传统的倒“T”形瘢痕,倍受广大爱美女性的青睐,但设计相当复杂,使初学者不易掌握。我们在此设计基础上适当加以改进,东方女性的乳晕直径为3.5~5.0cm,内环直径可适当加大,如可为4.0~4.5cm,即可增加内环的周长,这样扩大了内环与外环的接触面,减少了内外环缝合后形成皱褶的程度,而既往报道内环半径为2cm。本术式相对简化了外环的设计,使初学者易于掌握,设计外环时,只标定外环在锁乳线上的上极和下极(A和B点),以此为直径,将外环画成近似圆形,省去了外环内外侧即C和D点的设计。术中将外环作荷包收拢缝合,减少了切口张力,既减轻晕周瘢痕形成,又保证乳晕形态大小稳定,不致使乳晕扩大变形。用可吸收线荷包缝合较为合适,因外环在切口缘处较薄,用丝线等易排出,影响切口的愈合。切开外环时可斜形进刀,少带皮下组织,形成薄的皮缘,以便更好的与内环吻合,不致形成阶梯状,同时防止肋间神经浅支的损伤。切除腺体组织时,尽量切除上极或外侧腺体,少剥离下极腺体组织,以保证乳头乳晕的血运。据研究乳腺内的血管分布是上极稀而疏,但下极粗而密,所以少剥离或切除下极的乳腺组织,以保证乳腺和乳头乳晕的血供。乳头乳晕是接受第3、4、5肋间神经的支配,将皮肤和腺体剥离后,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外侧皮支被切断,乳头乳晕只接受走行于乳腺内的深支的神经支配,因此尽量保护3、4、5肋间神经的外侧深支,本方法设计简单、易于掌握,且术后遗留瘢痕少,美容效果好。但本术式术后远期乳房形态仍显平坦,凸度不足,曾试用聚丙烯尼龙网片包绕塑形剩余的乳腺腺体(即内乳罩),术后乳房形态好,但手感偏硬,有异物感,患者感觉不满意。
编辑/张惠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