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文本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通盐泰”三市苏教版语文阅读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上,东师附小的吉云兰老师执教了二年级下册《会走路的树》。可以说,教者充分展示了自己语文方面的魅力,包括语言、情感以及体态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可贵的探讨与适度的诠释。追根溯源,其课堂教学的精彩乃源于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案例】
  在教学最后对话部分时,吉老师抓住三个感叹号、一个问号以及“也”“大概”“常常”等几个词,引导学生体会驯鹿一家与小鸟的友情。
  (屏幕出示整段对话,学生自主选择对话中的句子朗读)
  师:你最想读哪一句?
  生:“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
  师:老师问问你,为什么语气越读越往上扬呢?
  生:(迟疑后答)是句号!
  师:看好!
  生:问号。
  师:其实我们读书不仅要用嘴巴,还得要用眼睛!看一看:这里是一个——
  生:问号。
  师:谁再来“问”一“问”?
  (指多名学生读)
  师:我觉得这里多了一个字——“也”,老师想把它去掉,行吗?
  (学生迟疑)
  师:行,就说行。不行,要说出不行的理由。
  生:不行!他已经看过小驯鹿的爸爸啦!
  师:已经看过一棵“树”了?现在是——
  生:(齐答)第二棵!
  师:当然要用——
  生:“也”。
  师:再想一想——小鸟看着这熟悉的金色的角,又想起了——
  生:去年的那棵树。
  师:小鸟的心里一直在——
  生:想念去年那棵树。
  师:从一个“也”字,我们读出了这么多!你能像小鸟一样问问吗?
  (指名读)
  (学生汇报朗读第三个句子)
  生:“是啊!人们都叫我驯鹿。”小驯鹿抬起头来,“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
  师:她的声音很好听!因为她也注意到后面也是一个——
  生:问号。
  师:还读出语气出来啦!这个问号说明小驯鹿不敢——
  生:确定。
  师:不敢肯定,不敢确定。这个句子里还有一个词也表示“不敢确定,不敢肯定”,是——
  生:(齐声)“大概”。
  师:……能把它换个词吗?换个什么词?
  【点评】
  特级教师刘仁增说:“有效文本解读的核心是明确文本解读要读什么:是课文内容还是故事情节,是人物形象还是文章情感,是文本主题还是语言形式。确定的依据不是个人的‘我认为’,也不是教参的‘教材分析’,而是语文教育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任务,借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确定:语言元素是文本有效解读的‘命门’,舍此无他。”所以,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要解读文本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会走路的树》是一篇简简单单的童话,文本看起来极其浅显。从字里行间品出小鸟与驯鹿之间友好的情感,就是文章“写了什么”,这是所有执教者都会引导学生去做的。但是,吉云兰老师独具慧眼,她关注了文中的字词以及标点等表现手段和写作方法,即文章是“怎么写”的。这样解读下来是很有深度的。
  面对二年级的学生,怎样把看似“简单”的文本解读得如此“不简单”?吉老师把解读的点更多地放在对文本词句以及标点的把握剖析上。因此,我们看到她透过那些主要的字词句以及标点所进行的有效而又恰当的指导。教者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揣摩标点,生成了低年级阅读教学别样的精彩,让听者感受到了字词的冷暖、句读的传情、言语的温度。小小感叹号传达的惊喜,一个“也”字满含的激动与思念,问号及“大概”一词所显示的语气中的猜度,“常常”一词透露出的牵挂,都折射出教者有效教学理念下文本解读的深刻与恰如其分。
  重点词句抓住了,朗读自然也充满情趣,学生自然会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朴素自然的和谐之情。在阅读中体会问号、感叹号、句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将牵挂、兴奋等诸多情感融入对文本的理解与个性阅读中,轻松走进了童话人物的内心深处,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将新课标中低年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有效地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透过以上《会走路的树》中对话教学的片段,毋庸讳言,教者对文本的解读是深入到位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责编韦文)
其他文献
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生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这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    1、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教师要多创设教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在作文课前,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外出活动的情景、生活中的画面、大自然的美景录制下来,经过编辑加工,制成图像。作文课上,教师根据需要先播放一段精彩的画面,随着动听的音乐、真实的画面,学生慢慢地感悟形象,心灵受到触动,情绪被调动起来,进入本次作文所需要描写的情境之中。现以《赏图像编故事》网络作文
一、独特而实效的内容结构框架及特点  本书在内容结构上分成四个部分:  (一)问题回放,即發现问题。这一环节是李老师利用了六年的时间在基层学校看课及评课的结晶部分,使问题明朗化,更多的是让基层教师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问题分析,即挖掘问题根源。看了问题回放这一环节,多数教师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但可能还发现不了问题——即与新课程背离之处。这一环节李老师做了深刻的分析,使教师
一、言外之景,解读意象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没有姹紫嫣红,就没有春意盎然;学生面对不能“尽意”的诗歌语言,会产生强烈的填补欲望。适时引导,也许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就是整个春天。  例如,教学《泊船瓜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春天故乡的美丽,和诗人离家的乡愁形成对比,可设计这样的训练:  师:“春风又绿江南岸”,读着这句诗,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你似乎还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练习:___
“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因为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所以教师应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向互动中得到教学相长。根据“互动”的原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师生互动  师生间的互动,目的在于建立师生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自
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加强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创新生命教育方式已迫在眉睫。    一、挖掘语文素材,确定生命教育主题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抓住以下四大主题内容:  1.活出人生精彩——“热爱自我生命”  生命的自爱是生命得以延续提升的前提。热爱自我生命,是小学生命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有好多课文都是对小学生进行热爱自我生命教育的好素材,如《司马光》、《我
“鼓励写作的个性化,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培养创新精神,放开种种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这些观点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要求。而童话作文,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灵感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去体验生活。它能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最具有编写童话的潜质。据以上认识,我在低年段中提出并实践了“放飞童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登塔尔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知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可见猜想往往产生于经验、观察、归纳、联想等基础上。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引导观察猜想    教学规律是人们在实践中经过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并通过实践进行探究验证的。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提高他们的直觉猜
拼音字母既没有汉字的形象化,又没有语言的无穷魅力,但却摆在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让学生在拼音学习阶段就开始产生对语文、对语言、对生活的强烈感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回顾本次课堂教学,得出的两点体会。  一、教师精于设计,学生乐于其中  学生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的个体,只有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敢于表现自己。从学生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和高高举起的小手中,我看到了
有效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成为一个创新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其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会表达和交流,发挥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反之,无效的合作学习只是走走过场。热热闹闹、风风火火过后。收获甚微。    一、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课堂讨论    策略之“浓妆淡抹”:创设适宜合作的教学情境  适宜的教学情境应该能吸引学生注意,能激起他们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如果不创设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学生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