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秀珍,是渑池县陈村乡一心村的一个普通山村女孩。她先后失去了哥哥、母亲、父亲等多位亲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坎坷的农家女,面对流落路边一位素不相识、奄奄一息的病妇时,自身生存都成问题的她毅然伸出援助之手,一养就是六年,而且又带着这个“捡”来的娘,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上山捡柴 “捡”回一个“娘”
2005年8月12日,渑池县陈村乡一心村21岁女孩郑秀珍与男友王清华在上山捡柴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人窝在路边的草丛里,浑身抽搐,身上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郑秀珍赶忙上前。
“老人家,你咋了?你是哪里人?”秀珍蹲下来轻声询问,见老人紧闭双眼,没有回音,就让男友王清华赶紧回村开三轮车。秀珍给老人取些水和馍,老人一口气喝光一壶水,手里的馍咬了几口,就再也没吃。
二人将老人抬上车拉回家,秀珍忙前忙后给老人梳洗,这才发现老人大概有60多岁,因长期饥饿,瘦得皮包骨,奄奄一息。
两天后,老人在秀珍的精心照料下,精神稍有恢复,但说话仍然语无伦次,再加上老人又是外地口音,秀珍和家人费了很大的劲,也没问出家住哪里。村民听说秀珍捡回个老人,纷纷前来观看,并帮着问家是哪的,结果却是一样。最后大家断定,老人精神有点不正常,说话有障碍。
然而郑秀珍不嫌弃,一天天的照顾着老人。一个多月过去了,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好,精神病却越来越重。村里有人好心劝她,你家本身就很困难,况且你还没成家,万一老人有个三长两短,人家亲属找上门来,你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啊,还是把她送到民政部门算了。
想想几年前在深山找到患有精神病的母亲被冰雪覆盖的尸体时,秀珍坚持己见,将老人留了下来。她说:“老人的家没找着,我不能让她走,无非就是在我这儿多停几天罢了,一口馍掰成两半吃,老人就不会饿着。现在让她走,她还会在山上乱跑,没吃没喝的,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别人不说,我这良心一辈子也难安宁……”
在后来的日子里,郑秀珍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精心照顾老人吃喝拉撒。
山区里洗澡不方便,秀珍每月都要烧几大锅水,帮着老人洗几次澡;老人头发花白,她买来染发剂为老人染黑了头发,老人顿时年轻了许多;农闲时,秀珍和老人坐在一起拉家常聊天,一为老人开心,二想借此问清老人家在哪里。可是老人只偶尔说出家在“焦作”,其他再也说不出来。
为了帮老人找到家,秀珍还到乡派出所,然而浩瀚的信息,让秀珍无从查找。“老人说不清,为啥还要问来问去?我从小没妈,就当老人是我亲妈吧。”秀珍说。时间一长,秀珍干脆改口叫“娘”。村里人看她对老人这么好,都称这个无名老人为“秀珍捡来的娘”。
苦难生活 磨砺坚强意志
“秀珍命苦啊!她家原本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她4岁那年,9岁的哥哥因患脑膜炎夭折。秀珍的娘伤心过度,精神恍惚,近于失常。因为家里困难,秀珍9岁才上学,为了给秀珍上小学交学费,父亲卖了家里仅剩的两袋小麦,之后家里没吃的,基本靠政府救济和到伯父郑保同家借粮食吃。1997年,秀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学,但还是交不起学费,是左邻右舍借给她家80多元才使她没有辍学。此后,学校得知她家困难,给她减免了学费。”秀珍的邻居廉来周说。
秀珍学习特别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就在秀珍憧憬着将来考上大学,报效社会、回报天下好心人的时候,灾难降临了。1999年,就在秀珍上初三那年,精神不正常的母亲得了偏瘫,继而父亲又因为外出干活时遭遇车祸,肋骨5处骨折,二老都躺在家里自养。16岁的秀珍眼看中考在即,她咬牙含泪离开了学校,回家侍奉两位老人。
就这样,一个孱弱的少女,用自己稚嫩的双肩过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说:“第一次做面条,把面和的太软了,怎么也做不成面条,气得直哭。吃水要到深沟里去挑,双肩被磨破了无数次,中途摔过数不清的跤。上山为父母采草药,从山上掉下沟里好几回,回回大哭一场,哭了才觉得舒畅。”
在秀珍的精心照料下,父亲逐渐恢复了健康,母亲却由于脑血栓压住了神经,丧失了语言能力,不会说话了,精神也出现了问题,经常到处乱跑。2003年冬,母亲突然走失,半个月后才在离家几十里外的坡头乡白羊山上找到母亲冻僵的尸体。此后,父女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2005年,家境刚有好转,父亲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每天从山里往县城运铝矿,原想借此打个经济“翻身仗”。岂料,父亲驾车下山时突然刹车失灵,当场车毁人亡。
“是苦难教会我坚强和善良。收留‘娘’时,俺想到了死在野外的母亲。当时我想,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她重蹈母亲的悲剧。”秀珍含着泪说。
带“娘”出嫁 情动山里人
2005年腊月二十六,是秀珍与王清华大喜的日子。当地农村有“长子不离父”的风俗,就是说长子不能“倒插门”到女方家做上门女婿。可是,秀珍若要嫁到王家,老人咋办?在新风和旧俗面前,王清华和家人深明大义,决定让王清华入赘到秀珍家,共同照顾老人。
结婚前置办嫁妆时,秀珍专门跑到县城为“娘”添置了一身新衣服,买了一双新棉鞋。秀珍结婚那天,村里人都说:“这老太太真有福气,亲闺女也未必有秀珍这般孝顺!”
婚后,秀珍二人也买辆农用三轮车,跑起了运输,一回来就问“娘寒娘暖”,每回都给老人带些日用品和零食。起初,秀珍外出干活,就把老人锁在院子里。后来,老人熟悉了周边的环境,秀珍就让老人出门转转,换换脑子。可是仍免不了发生意外,2010年12月的一天,秀珍因为外出干活,没顾得上照看老人,結果老人一个人跑出20里外的坡头乡贯吊村,幸亏村里人发现,立即给秀珍打电话,才将老人找回来。
有了这次教训,秀珍干什么事都带着老人。邻居徐年英说:“秀珍对待老人,那真是没说的!秀珍每顿饭做好后,都是让老人先吃。有空了还要给老人剪头发、剪指甲,还叫清华开着车拉着老人进城看病、购物、逛公园!捡来个老人,能这样对待,我看天底下找不出再好的了!我们看着都羡慕。”
长期在一起,老人对秀珍产生了强烈的依恋,非秀珍的话不听,不是秀珍做的饭不吃。让秀珍最为感动的一件事是,今年春天的一天中午,秀珍得了重感冒,一病不起,她就对老人说:“娘,我今天做不成饭了,桌上有馍,壶里有开水,你自己弄点吃的吧。”谁知天快黑时,老人双手颤巍巍地端来一碗夹生面疙瘩汤,“当时我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一滴一滴掉到碗里……”。多年来,老人不会说一句感谢的话,这仅有的一次“回报”让她喜极而泣。
巧机缘 老人与家人相聚
2011年4月初,陈村乡一个烟叶技术员在一心村指导村民种烟,到秀珍家串门时故意和老人开玩笑:“我可是公安局查户口的,你家到底在哪里啊?”不料想,这句玩笑话,竟使老人清清楚楚地报出了自己家的住址: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范庄村,并说自己叫郭秀琴,儿子叫霍财旺。
郑秀珍当即按照老人提供的地址和姓名,以郭秀琴的口气写了一封信寄出,信中附有她的联系方式。
4月21日,秀珍接到了郭秀琴儿子霍财旺来自博爱的电话,霍财旺声音颤抖、激动不已。第二天一早,来自郭秀琴家的5位亲人租车一路奔波来到了渑池。看着眼前这个失踪六年的老人,衣着干净、一头黑发,一家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些年,我们几乎都绝望了,村里有些人也说老母亲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为此我们背地里不知道哭过多少回,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老人还依然健在,简直是一场梦啊!”老人的儿媳呼延梅花激动得泣不成声。“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好闺女!”老人的亲人们被善良女孩秀珍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当老人儿子霍财旺激动地拿出钱物来表示酬谢时,却被秀珍婉言谢绝……她说:“今生今世我都会珍惜这段缘分,爱着我的第二个母亲。我会常去看望老人,也期待母亲能常来渑池看看。”
上山捡柴 “捡”回一个“娘”
2005年8月12日,渑池县陈村乡一心村21岁女孩郑秀珍与男友王清华在上山捡柴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人窝在路边的草丛里,浑身抽搐,身上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郑秀珍赶忙上前。
“老人家,你咋了?你是哪里人?”秀珍蹲下来轻声询问,见老人紧闭双眼,没有回音,就让男友王清华赶紧回村开三轮车。秀珍给老人取些水和馍,老人一口气喝光一壶水,手里的馍咬了几口,就再也没吃。
二人将老人抬上车拉回家,秀珍忙前忙后给老人梳洗,这才发现老人大概有60多岁,因长期饥饿,瘦得皮包骨,奄奄一息。
两天后,老人在秀珍的精心照料下,精神稍有恢复,但说话仍然语无伦次,再加上老人又是外地口音,秀珍和家人费了很大的劲,也没问出家住哪里。村民听说秀珍捡回个老人,纷纷前来观看,并帮着问家是哪的,结果却是一样。最后大家断定,老人精神有点不正常,说话有障碍。
然而郑秀珍不嫌弃,一天天的照顾着老人。一个多月过去了,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好,精神病却越来越重。村里有人好心劝她,你家本身就很困难,况且你还没成家,万一老人有个三长两短,人家亲属找上门来,你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啊,还是把她送到民政部门算了。
想想几年前在深山找到患有精神病的母亲被冰雪覆盖的尸体时,秀珍坚持己见,将老人留了下来。她说:“老人的家没找着,我不能让她走,无非就是在我这儿多停几天罢了,一口馍掰成两半吃,老人就不会饿着。现在让她走,她还会在山上乱跑,没吃没喝的,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别人不说,我这良心一辈子也难安宁……”
在后来的日子里,郑秀珍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精心照顾老人吃喝拉撒。
山区里洗澡不方便,秀珍每月都要烧几大锅水,帮着老人洗几次澡;老人头发花白,她买来染发剂为老人染黑了头发,老人顿时年轻了许多;农闲时,秀珍和老人坐在一起拉家常聊天,一为老人开心,二想借此问清老人家在哪里。可是老人只偶尔说出家在“焦作”,其他再也说不出来。
为了帮老人找到家,秀珍还到乡派出所,然而浩瀚的信息,让秀珍无从查找。“老人说不清,为啥还要问来问去?我从小没妈,就当老人是我亲妈吧。”秀珍说。时间一长,秀珍干脆改口叫“娘”。村里人看她对老人这么好,都称这个无名老人为“秀珍捡来的娘”。
苦难生活 磨砺坚强意志
“秀珍命苦啊!她家原本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她4岁那年,9岁的哥哥因患脑膜炎夭折。秀珍的娘伤心过度,精神恍惚,近于失常。因为家里困难,秀珍9岁才上学,为了给秀珍上小学交学费,父亲卖了家里仅剩的两袋小麦,之后家里没吃的,基本靠政府救济和到伯父郑保同家借粮食吃。1997年,秀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学,但还是交不起学费,是左邻右舍借给她家80多元才使她没有辍学。此后,学校得知她家困难,给她减免了学费。”秀珍的邻居廉来周说。
秀珍学习特别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就在秀珍憧憬着将来考上大学,报效社会、回报天下好心人的时候,灾难降临了。1999年,就在秀珍上初三那年,精神不正常的母亲得了偏瘫,继而父亲又因为外出干活时遭遇车祸,肋骨5处骨折,二老都躺在家里自养。16岁的秀珍眼看中考在即,她咬牙含泪离开了学校,回家侍奉两位老人。
就这样,一个孱弱的少女,用自己稚嫩的双肩过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说:“第一次做面条,把面和的太软了,怎么也做不成面条,气得直哭。吃水要到深沟里去挑,双肩被磨破了无数次,中途摔过数不清的跤。上山为父母采草药,从山上掉下沟里好几回,回回大哭一场,哭了才觉得舒畅。”
在秀珍的精心照料下,父亲逐渐恢复了健康,母亲却由于脑血栓压住了神经,丧失了语言能力,不会说话了,精神也出现了问题,经常到处乱跑。2003年冬,母亲突然走失,半个月后才在离家几十里外的坡头乡白羊山上找到母亲冻僵的尸体。此后,父女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2005年,家境刚有好转,父亲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每天从山里往县城运铝矿,原想借此打个经济“翻身仗”。岂料,父亲驾车下山时突然刹车失灵,当场车毁人亡。
“是苦难教会我坚强和善良。收留‘娘’时,俺想到了死在野外的母亲。当时我想,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她重蹈母亲的悲剧。”秀珍含着泪说。
带“娘”出嫁 情动山里人
2005年腊月二十六,是秀珍与王清华大喜的日子。当地农村有“长子不离父”的风俗,就是说长子不能“倒插门”到女方家做上门女婿。可是,秀珍若要嫁到王家,老人咋办?在新风和旧俗面前,王清华和家人深明大义,决定让王清华入赘到秀珍家,共同照顾老人。
结婚前置办嫁妆时,秀珍专门跑到县城为“娘”添置了一身新衣服,买了一双新棉鞋。秀珍结婚那天,村里人都说:“这老太太真有福气,亲闺女也未必有秀珍这般孝顺!”
婚后,秀珍二人也买辆农用三轮车,跑起了运输,一回来就问“娘寒娘暖”,每回都给老人带些日用品和零食。起初,秀珍外出干活,就把老人锁在院子里。后来,老人熟悉了周边的环境,秀珍就让老人出门转转,换换脑子。可是仍免不了发生意外,2010年12月的一天,秀珍因为外出干活,没顾得上照看老人,結果老人一个人跑出20里外的坡头乡贯吊村,幸亏村里人发现,立即给秀珍打电话,才将老人找回来。
有了这次教训,秀珍干什么事都带着老人。邻居徐年英说:“秀珍对待老人,那真是没说的!秀珍每顿饭做好后,都是让老人先吃。有空了还要给老人剪头发、剪指甲,还叫清华开着车拉着老人进城看病、购物、逛公园!捡来个老人,能这样对待,我看天底下找不出再好的了!我们看着都羡慕。”
长期在一起,老人对秀珍产生了强烈的依恋,非秀珍的话不听,不是秀珍做的饭不吃。让秀珍最为感动的一件事是,今年春天的一天中午,秀珍得了重感冒,一病不起,她就对老人说:“娘,我今天做不成饭了,桌上有馍,壶里有开水,你自己弄点吃的吧。”谁知天快黑时,老人双手颤巍巍地端来一碗夹生面疙瘩汤,“当时我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一滴一滴掉到碗里……”。多年来,老人不会说一句感谢的话,这仅有的一次“回报”让她喜极而泣。
巧机缘 老人与家人相聚
2011年4月初,陈村乡一个烟叶技术员在一心村指导村民种烟,到秀珍家串门时故意和老人开玩笑:“我可是公安局查户口的,你家到底在哪里啊?”不料想,这句玩笑话,竟使老人清清楚楚地报出了自己家的住址: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范庄村,并说自己叫郭秀琴,儿子叫霍财旺。
郑秀珍当即按照老人提供的地址和姓名,以郭秀琴的口气写了一封信寄出,信中附有她的联系方式。
4月21日,秀珍接到了郭秀琴儿子霍财旺来自博爱的电话,霍财旺声音颤抖、激动不已。第二天一早,来自郭秀琴家的5位亲人租车一路奔波来到了渑池。看着眼前这个失踪六年的老人,衣着干净、一头黑发,一家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些年,我们几乎都绝望了,村里有些人也说老母亲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为此我们背地里不知道哭过多少回,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老人还依然健在,简直是一场梦啊!”老人的儿媳呼延梅花激动得泣不成声。“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好闺女!”老人的亲人们被善良女孩秀珍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当老人儿子霍财旺激动地拿出钱物来表示酬谢时,却被秀珍婉言谢绝……她说:“今生今世我都会珍惜这段缘分,爱着我的第二个母亲。我会常去看望老人,也期待母亲能常来渑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