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人为中心”的中医特色护理在妇产科的应用

来源 :中医药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kai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以病人为中心”的中医特色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2400名围生期产妇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7~12月的1200名产妇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9年1~6月1200例围生期产妇设为观察组,采用“以病人为中心”的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产后出血率、母乳喂养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的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中医特色护理,有助于消除产妇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顺产率和母乳喂养率,降低产后出血率,改善产妇的就医体验.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安时积分法由于无法在线更新库仑效率而导致的难以准确估测电池剩余容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繁项统计进行电流分段积分,利用不同库仑效率对分段积分后电量进行修正的流-安时积分法.该方法利用连续充放电循环对库仑效率进行在线修正,基于柯西频繁项统计算法对电流进行分段累积,利用修正后的库仑效率对分段累计电量进行校正,最后实现了电池剩余容量的准确估计.仿真和实验分析表明:基于频繁项统计的安时积分法有效减小了传统安时积分法产生的电量累积误差,提高了剩余容量及SOC的估计精度.
目的:分析中成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用药现状,完善合理用药对策.方法:选取230例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对照着和观察组,每组115例.分析对照组患者接受中成药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类型,分析中成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存在的药学管理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用药管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实施合理用药管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管理质量.结果: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呼吸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为心血管中成药治疗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类型.超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当、药物配伍不当、药学监测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9年10月132例在医院心内科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的办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管理方案.观察组添加中医药健康管理.结果:观察组发生血压异常、胸闷心痛、便秘、室颤及呕吐等临床症状的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中应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利用中医学的独特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治疗服务,帮助患者更多的了解自身疾病,自主配合医务人
以钛合金薄壁件为研究对象,建立35°菱形车刀切削钛合金薄壁件的有限元模型.设计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使用直观分析法获得了刀具圆角、刀具前角、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工艺参数对钛合金薄壁件切削力、残余应力的影响权重.利用控制变量法拟合了切削力经验公式,并获得了单次切削后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对残余应力分布状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钛合金薄壁件端面车削切削力的主要因素为切削深度,影响钛合金薄壁件轴向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为进给量;大圆角半径结合大切深车削和小圆角半径结合低进给量车削可有效控制表层最大残余应力
Reducing the loading of noble Pt-based catalyst is vital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However,severe mass transfer polarization loss resulting in fuel cell perfor-mance decline will be encountered in ultra-low Pt
中药材管理是中医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与常规西药相比,中药材更具特殊性,对储存管理要求更高,温度、湿度、光照等都可能影响药材质量.目前中药材储存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包括变质、变色、虫害和气味消散等,如何根据中药材不同特性,科学选择储存方法,以提升中药材储存管理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主要从中药材储存问题、中药材储存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3个方面展开讨论,期待能为后续中药材储存管理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利用化学镀方法在平均粒径为50μm的3 D打印用TA0纯钛粉末表面镀铜,探讨了装载量、稳定剂、温度和pH值等关键工艺参数对TA0粉末表面化学镀铜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Ti-Cu复合粉末表面镀铜层的形貌与均匀性进行观察,利用EDS分析镀层成分,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镀层物相.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溶液搅拌速度,采用化学镀可以成功在TA0粉末表面获得约80μm厚的均匀镀铜层;添加5 mg/L亚铁氰化钾稳定剂,装载量为12 g/100 mL,温度为60℃,pH值为11,可以获得质量较好的Ti-Cu复合粉
为解决某电动汽车车速在40~60 km/h时车内存在明显的“咚咚声”和低频压耳感问题,进行整车主客观试验,发现是由背门一阶模态被路面激励导致车内噪声被放大.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背门模态试验,识别出了背门模态参数.根据模态分析理论和动力吸振器原理,对问题进行确认,并设计了1款动力吸振器.对比加装动力吸振器前后车内噪声及背门振动幅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装动力吸振器后,同样工况下37 Hz附近共振带明显消失,前排噪声峰值降低3 dB(A),后排噪声峰值降低5.6 dB(A),背门振动峰值降低0.05g,主观不适感
针对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 vehicle,AGV)在非协作移动障碍物环境下避障困难的问题,将复杂的动态障碍物环境下的A GV避障轨迹规划转化成了一个最优控制问题,建立了A GV的运动约束、避碰约束以及两点边界条件,以A GV的最终停止位置与期望位置的距离作为优化目标.提出并运用了一种“改进A*+直接配点”组合优化算法对最优控制问题进行求解.该算法在时间维度上,采用A*算法搜索出了路径成本最小的路径节点,并将这些节点作为最优控制问题的初始轨迹点;由于初始轨迹存在尖点,无法满足A GV的
基于R语言平台及BP神经网络算法对高桥隧比路段交通事故进行拟合建模,并采用Garson算法对其进行预测分析.以连续3年的交通事故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将该路段的养护数据作为路面路表性能变化的输入参数.对数据样本进行预处理分析,将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路面横向力系数(SFC)和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作为路面路表性能变化的输入参数,以事故是否发生于桥隧段作为输出值,基于“路面性能—桥隧段发生事故”样本建立二值分类预测模型.ROC曲线和混淆矩阵的分析结果表明:神经元个数为8时的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