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患者住院治疗多会出现精神紊乱障碍,极大程度增加了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患者手术后行动不便,比较担心术后的疼痛和不适,容易使其对手术产生怀疑,对麻醉及意识丧失产生恐慌,形成术前焦虑。术前焦虑不属于精神类疾病,只是因患者比较担心术后并发症而产生,不利于预后恢复。目前,针对术前焦虑,尚无有效方式控制。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术前焦虑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和麻醉复苏的影响,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患者,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6.50±6.45)岁;病程1~4.7年,平均病程(1.70±0.50)年;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观察组22例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6.75±6.62)岁;病程2~4.5年,平均病程(1.45±0.75)年;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①麻醉方法:术前30min给患者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药物使用剂量为0.5~1.0mg,使用方式为肌肉注射。随后使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实施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使用剂量分别为3mg、1ug/kg、2.0~2.5mg/kg、0.1mg/kg,并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注重新鲜气流量、潮气量的控制,将其分别控制在4L/min和8mL/kg。维持呼吸频率12次/min。麻醉维持过程中使用芬太尼和丙泊酚,术中对患者生命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手术完成后停止注射丙泊酚,使用阿托品和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拔出气管导管。
②术后镇痛方式:使用芬太尼、昂丹司琼对患者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泵注速度为2mL/h。患者单次给药量为2mL,30min/次。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8h拔除镇痛泵。随后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若评估分值超过4分,则需给患者应用氯诺昔康片治疗,并详细记录相关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麻醉后复苏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活动、呼吸、意识和氧合,评估分值为0~2分,完成评分后将患者送回病房。采用疼痛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检验。其中计数资料采用(%)进行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对比患者疼痛评分
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患者麻醉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3.03±0.41)d;肛门排气时间(2.22±0.33)h;下床活动时间(1.64±0.55)h。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5.64±0.44)d;肛门排气时间(2.77±0.41)h;下床活动时间(2.44±0.62)h。观察组麻醉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多伴有术前焦虑,患者极易对麻醉、手术风险、疼痛造成恐惧,从而对术后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术前焦虑能够增加术中麻醉用量、延长麻醉后复苏时问,增加术后呕吐、恶心的发生率。目前,针对术前焦虑患者,单纯使用镇痛药难以控制,需要加大止痛药用药量,而用药量的增加意味着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所以必须选择一种科学的术后镇痛方案。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疼痛评分和麻醉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较好。由此可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进行评估,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疼痛感,有利于麻醉后复苏,临床效果显著。
患者住院治疗多会出现精神紊乱障碍,极大程度增加了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患者手术后行动不便,比较担心术后的疼痛和不适,容易使其对手术产生怀疑,对麻醉及意识丧失产生恐慌,形成术前焦虑。术前焦虑不属于精神类疾病,只是因患者比较担心术后并发症而产生,不利于预后恢复。目前,针对术前焦虑,尚无有效方式控制。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术前焦虑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和麻醉复苏的影响,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患者,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6.50±6.45)岁;病程1~4.7年,平均病程(1.70±0.50)年;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观察组22例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6.75±6.62)岁;病程2~4.5年,平均病程(1.45±0.75)年;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①麻醉方法:术前30min给患者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药物使用剂量为0.5~1.0mg,使用方式为肌肉注射。随后使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实施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使用剂量分别为3mg、1ug/kg、2.0~2.5mg/kg、0.1mg/kg,并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注重新鲜气流量、潮气量的控制,将其分别控制在4L/min和8mL/kg。维持呼吸频率12次/min。麻醉维持过程中使用芬太尼和丙泊酚,术中对患者生命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手术完成后停止注射丙泊酚,使用阿托品和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拔出气管导管。
②术后镇痛方式:使用芬太尼、昂丹司琼对患者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泵注速度为2mL/h。患者单次给药量为2mL,30min/次。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8h拔除镇痛泵。随后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若评估分值超过4分,则需给患者应用氯诺昔康片治疗,并详细记录相关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麻醉后复苏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活动、呼吸、意识和氧合,评估分值为0~2分,完成评分后将患者送回病房。采用疼痛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检验。其中计数资料采用(%)进行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患者疼痛评分
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x±s,分)
2.2对比患者麻醉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3.03±0.41)d;肛门排气时间(2.22±0.33)h;下床活动时间(1.64±0.55)h。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5.64±0.44)d;肛门排气时间(2.77±0.41)h;下床活动时间(2.44±0.62)h。观察组麻醉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多伴有术前焦虑,患者极易对麻醉、手术风险、疼痛造成恐惧,从而对术后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术前焦虑能够增加术中麻醉用量、延长麻醉后复苏时问,增加术后呕吐、恶心的发生率。目前,针对术前焦虑患者,单纯使用镇痛药难以控制,需要加大止痛药用药量,而用药量的增加意味着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所以必须选择一种科学的术后镇痛方案。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疼痛评分和麻醉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较好。由此可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进行评估,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疼痛感,有利于麻醉后复苏,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