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没有教育者的真情投入,就没有学生的真情回报。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人的感情是具有感染性的。人性化管理无论是作为一个口号,还是作为一种理念或一种管理方式,它的提出是符合现代人心理需求的。人性化管理充满魅力,它最大限度地去满足人们的需要,使每位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又成为连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情感纽带。老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如何将教师的自身素质逐步提高,充分调动好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学校的管理者需要去不断摸索总结的,需要本着人的个性发展为线索来遵循的,对于教师的管理既要体现出人性有人情味,又要体现出制度的合理性和严格性。
用心去了解 用爱去关怀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人的行为,都有其达到的目标,都是围绕着满足需求的欲望进行的。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是调动积极性的起点,是引起一系列导向行为的初始动机。这说明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要尽力满足教师合理的生活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是活生生的人,他们要工作,也要生活,总不能要求教师露宿野外、饿着肚子去无私奉献!他们有妻儿老小,有多种多样的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校长不仅是一个管理者,还得是教师的朋友,是一个合格的后勤部长。要不断了解教师的家庭困难、生活需求。细心留意,深入了解,根据教师的个人情况,去分析教师的优势需要,尽力满足。
前几年,学校大部分教师的主导需求是工资不能兑现,学校领导就找局里、跑县里,为教师解决工资问题;近年来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主导需求又成了住房问题,学校又开始多方筹资,买地皮,请设计,盖起了家属楼,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安居乐业,同时也稳定了教师队伍。工资兑现了,房子解决了,教师安心了。可新的需求又摆在我们面前,一部分中青年教师的子女入学问题又成了主导需求。校长就找幼儿园,跑小学、求初中,跑腿、磨嘴,最后解决了教师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校长的心里随时都装着教师合理的生活需求清单,最大限度地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许多教师都感动地说:“校长这样对待我,我要做不好工作,心里有愧。”
相互信任 彼此尊重
信任是沟通的基础。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教师是知识分子,他们走进学校,踏上讲台,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通过这三尺讲台,一点一点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一个个成材,而所求的不是学生回报,而是自己的人格、学问能得到学生的敬重、家长的信任、同行的尊重、领导的器重。为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我们废除一些严苛的不合人情的制度,给教师一定的自由空间。某些学校为卡住教师,实行一日三签到、三签离,中间有事出去几分钟还要主管领导批条。中青年教师是教学骨干,可他们多是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家里有很多事等着他们去办,可他们头上套着学校的金箍咒,不能迟到一分,也不敢早走一会儿,也就只有人在学校心在家,出勤不出力了。让教师戴着镣铐跳舞,舞姿不会优美。我们灵活的运用制度将人性做为主旨来指导管理,就是要解除束缚教师手脚的镣铐,让他们自由地、尽情地跳出最美的舞蹈。
为在全校形成尊师的好风尚,2003年冬在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的同时,我们在学生中开展怎样尊重教师劳动的讨论,让学生人人发言,各班选出优秀,全校进行一次《老师为了谁》征文比赛。绝大多数同学的文章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借此学校又进行演讲比赛,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教师的劳动普遍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
有些老教师年龄大了,快退体了,虽然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可身体不好,精力不足,认为自己就没用了,不会被学校重视。我们没有放弃他们,把他们当成宝贵的财富。把这一批老年教师组织起来,由将近退休的老教导主任负责,专门指导青年教师备课、讲课,定期给青年教师传授管理学生的经验。老教导主任与这些老同志开玩笑说:“咱们是变废为宝,快退休的老教师如今成了学校的大熊猫啦!”
把握人才 各尽所能
世界上没有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教师也是一样,每个教师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校长不能一看到教师的弱点,就不负责任地去批评他指责他,这样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埋没他们的特长。而要充分运用每个教师的长处,避开教师的短处。所以校长就是要知道那个教师能干什么,能把什么干得更好,而不只看那个教师不能干什么,干不好什么。力求将每个教师的长处汇总起来得以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领导要想用人所长,首先是要知人所长。哲人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本着肯定人的思想去管理,是合乎“人性”的。所以我们经常深入课堂,深入班级,让学生评教,向学生了解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师德状况。同师生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与教师谈心,和教师交朋友,找出每个教师的长处。只有对教师有了全面地了解,才能对每个教师有合理的安排,才能让他们在自己能干好的工作岗位上心情舒畅地工作,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才能 。
有的教师有组织能力,善于做学生工作,学生喜欢,就让他们担任班主任;有的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强,人缘又好,教师拥护,就安排他担任教研组长;有一个年轻教师,工作积极性很高,可上课学生不太满意。学校了解他有艺术天才,就让他负责文艺宣传工作。从此发挥了他的特长,他像变了一个人,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排出了不少的精品节目,在各次举行的文艺会演中,多次获得表彰奖励。
可见要想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切不可简单地使用行政命令和死搬的制度去逼去卡教师。对教师政治上要充分信任,业务上要热情帮助,生活上要关心照顾,工作上要大胆使用。这样教师才会勤于耕耘,乐于奉献。
精心培养稳步提高
由于学校不断发展,每年都要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拨一批优秀者充实教师队伍。才进校的师范毕业生,年轻、知识丰富,精力充沛,可初上讲台,教学经验不足,管理学生方法欠妥,不容易被学生认可。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学生不服、家长埋怨,常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情况,弄得青年教师左右为难。他们有时焦急无奈,有时灰心丧气,甚至产生弃教改行的念头。学校对青年教师没有指责批评,也不急于求成,给他们机会,尽量为这些青年教师创造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学习,尽快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是开展一帮一的帮教活动:让他们拜名师求教。鼓励他们向老教师学习,青年教师都很虚心,大学毕业到工作岗位上又当起了小学生。跟有经验的老教师听课,向老教师学习管理学生的经验。要老教师指导他们备课、讲课。在老教师的指导和带动下,他们也尽快提高了业务水平,学到了不少管理方面的经验。二是学校教研处组织人员对新教师实行跟踪指导:青年教师进校跟老教师学习一段时间后,要上汇报课,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堂上听课,课下指导。一周听一节课,有评论、有指导,肯定成功的地方,不使他们灰心。指出不足之处,教其改正。跟踪一学期、两学期,节节耐心指导,青年教师都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很快就能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三是走出去、请进来:将青年教师派出去学习、听课,先后与上海育才中学、湖北黄岗中学、山西康杰中学等学校建立联系,到他们那里取经。同时也请外地的优秀教师、外籍教师到我校讲课。还请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到我校搞心理讲座,开展心理咨讯活动。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提高青年教师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学校管理充满人性,有人情味,教师在这里有一个团结、舒适、宽松的工作环境,心情舒畅,想干、肯干。也吸引不少的外地教师纷纷到学校应聘,同时也带来了外地的教学经验,形成相互促进、经验互补、快速提高的新局面。形成了良好的教风,造就了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教学成绩明显提高,2004年渑池考区文、理两科应届生高考状元都出自我校,更可喜的是今年学校囊括了渑池考区文科高考前五名。
人性化不是你好、我好、他也好,制度化也不是冷冰冰、赤裸裸。管理应有条框,但不冰冷;应有弹性,但不盲从。学校的管理是在科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引领下,以健全的刚性制度和弹性的管理做支撑,在二者相辅相成中动态生成,从而有效地促进办学目标的实现。
用心去了解 用爱去关怀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人的行为,都有其达到的目标,都是围绕着满足需求的欲望进行的。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是调动积极性的起点,是引起一系列导向行为的初始动机。这说明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要尽力满足教师合理的生活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是活生生的人,他们要工作,也要生活,总不能要求教师露宿野外、饿着肚子去无私奉献!他们有妻儿老小,有多种多样的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校长不仅是一个管理者,还得是教师的朋友,是一个合格的后勤部长。要不断了解教师的家庭困难、生活需求。细心留意,深入了解,根据教师的个人情况,去分析教师的优势需要,尽力满足。
前几年,学校大部分教师的主导需求是工资不能兑现,学校领导就找局里、跑县里,为教师解决工资问题;近年来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主导需求又成了住房问题,学校又开始多方筹资,买地皮,请设计,盖起了家属楼,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安居乐业,同时也稳定了教师队伍。工资兑现了,房子解决了,教师安心了。可新的需求又摆在我们面前,一部分中青年教师的子女入学问题又成了主导需求。校长就找幼儿园,跑小学、求初中,跑腿、磨嘴,最后解决了教师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校长的心里随时都装着教师合理的生活需求清单,最大限度地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许多教师都感动地说:“校长这样对待我,我要做不好工作,心里有愧。”
相互信任 彼此尊重
信任是沟通的基础。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教师是知识分子,他们走进学校,踏上讲台,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通过这三尺讲台,一点一点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一个个成材,而所求的不是学生回报,而是自己的人格、学问能得到学生的敬重、家长的信任、同行的尊重、领导的器重。为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我们废除一些严苛的不合人情的制度,给教师一定的自由空间。某些学校为卡住教师,实行一日三签到、三签离,中间有事出去几分钟还要主管领导批条。中青年教师是教学骨干,可他们多是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家里有很多事等着他们去办,可他们头上套着学校的金箍咒,不能迟到一分,也不敢早走一会儿,也就只有人在学校心在家,出勤不出力了。让教师戴着镣铐跳舞,舞姿不会优美。我们灵活的运用制度将人性做为主旨来指导管理,就是要解除束缚教师手脚的镣铐,让他们自由地、尽情地跳出最美的舞蹈。
为在全校形成尊师的好风尚,2003年冬在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的同时,我们在学生中开展怎样尊重教师劳动的讨论,让学生人人发言,各班选出优秀,全校进行一次《老师为了谁》征文比赛。绝大多数同学的文章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借此学校又进行演讲比赛,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教师的劳动普遍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
有些老教师年龄大了,快退体了,虽然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可身体不好,精力不足,认为自己就没用了,不会被学校重视。我们没有放弃他们,把他们当成宝贵的财富。把这一批老年教师组织起来,由将近退休的老教导主任负责,专门指导青年教师备课、讲课,定期给青年教师传授管理学生的经验。老教导主任与这些老同志开玩笑说:“咱们是变废为宝,快退休的老教师如今成了学校的大熊猫啦!”
把握人才 各尽所能
世界上没有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教师也是一样,每个教师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校长不能一看到教师的弱点,就不负责任地去批评他指责他,这样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埋没他们的特长。而要充分运用每个教师的长处,避开教师的短处。所以校长就是要知道那个教师能干什么,能把什么干得更好,而不只看那个教师不能干什么,干不好什么。力求将每个教师的长处汇总起来得以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领导要想用人所长,首先是要知人所长。哲人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本着肯定人的思想去管理,是合乎“人性”的。所以我们经常深入课堂,深入班级,让学生评教,向学生了解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师德状况。同师生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与教师谈心,和教师交朋友,找出每个教师的长处。只有对教师有了全面地了解,才能对每个教师有合理的安排,才能让他们在自己能干好的工作岗位上心情舒畅地工作,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才能 。
有的教师有组织能力,善于做学生工作,学生喜欢,就让他们担任班主任;有的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强,人缘又好,教师拥护,就安排他担任教研组长;有一个年轻教师,工作积极性很高,可上课学生不太满意。学校了解他有艺术天才,就让他负责文艺宣传工作。从此发挥了他的特长,他像变了一个人,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排出了不少的精品节目,在各次举行的文艺会演中,多次获得表彰奖励。
可见要想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切不可简单地使用行政命令和死搬的制度去逼去卡教师。对教师政治上要充分信任,业务上要热情帮助,生活上要关心照顾,工作上要大胆使用。这样教师才会勤于耕耘,乐于奉献。
精心培养稳步提高
由于学校不断发展,每年都要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拨一批优秀者充实教师队伍。才进校的师范毕业生,年轻、知识丰富,精力充沛,可初上讲台,教学经验不足,管理学生方法欠妥,不容易被学生认可。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学生不服、家长埋怨,常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情况,弄得青年教师左右为难。他们有时焦急无奈,有时灰心丧气,甚至产生弃教改行的念头。学校对青年教师没有指责批评,也不急于求成,给他们机会,尽量为这些青年教师创造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学习,尽快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是开展一帮一的帮教活动:让他们拜名师求教。鼓励他们向老教师学习,青年教师都很虚心,大学毕业到工作岗位上又当起了小学生。跟有经验的老教师听课,向老教师学习管理学生的经验。要老教师指导他们备课、讲课。在老教师的指导和带动下,他们也尽快提高了业务水平,学到了不少管理方面的经验。二是学校教研处组织人员对新教师实行跟踪指导:青年教师进校跟老教师学习一段时间后,要上汇报课,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堂上听课,课下指导。一周听一节课,有评论、有指导,肯定成功的地方,不使他们灰心。指出不足之处,教其改正。跟踪一学期、两学期,节节耐心指导,青年教师都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很快就能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三是走出去、请进来:将青年教师派出去学习、听课,先后与上海育才中学、湖北黄岗中学、山西康杰中学等学校建立联系,到他们那里取经。同时也请外地的优秀教师、外籍教师到我校讲课。还请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到我校搞心理讲座,开展心理咨讯活动。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提高青年教师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学校管理充满人性,有人情味,教师在这里有一个团结、舒适、宽松的工作环境,心情舒畅,想干、肯干。也吸引不少的外地教师纷纷到学校应聘,同时也带来了外地的教学经验,形成相互促进、经验互补、快速提高的新局面。形成了良好的教风,造就了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教学成绩明显提高,2004年渑池考区文、理两科应届生高考状元都出自我校,更可喜的是今年学校囊括了渑池考区文科高考前五名。
人性化不是你好、我好、他也好,制度化也不是冷冰冰、赤裸裸。管理应有条框,但不冰冷;应有弹性,但不盲从。学校的管理是在科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引领下,以健全的刚性制度和弹性的管理做支撑,在二者相辅相成中动态生成,从而有效地促进办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