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的毕业季,我们的心情就像这六月的天气,有欣喜、有牵挂,也有感伤和不舍。既为我们的学子羽翼已经丰满即将飞向蓝天而高兴,又不忍看到大家离开母校、离开你们熟悉的这片土地。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最由衷的祝贺,祝贺你们,毕业了!
四年前你们来到这里,作为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第一批学生,你们既享有“先驱者”的荣耀,又肩负“创业者”的艰辛。记得当时也是在这里我们初次见面,我向大家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你们传承南大精神、移植校园文化、学会主动学习。今天,我要欣慰地告诉大家,你们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四年来,你们见证了母校的变化,确立了个人的发展方向,做好了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的准备;四年来,你们承受了新校区发展初期的种种困难和不便,与仙林校区同甘共苦、和衷共济,给予了母校信任、包容和支持;四年来,你们刻苦钻研,安心学习,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里,留下了孜孜不倦、不断求索的身影;四年来,你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生活,成为改革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四年来,你们创造出了独特而又多元的校园文化,《蒋公的面子》、校庆纪念学分报告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社团学子的“百团大战”,尤其是在小百合校长信箱上关于“蓝鲸大学”、“南哪儿大学”的讨论,让我感受到你们独特的青春激情和真挚的爱校情感。谢谢你们,陪伴母校度过了一段特殊的发展时期。
临近毕业我一直在思考,本届毕业生留给母校的最让人难忘的特点是什么?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是“善良”。善是古今中外的永恒话题,无数前辈先贤为之弘扬宣传。她是人类文化的精髓,使我们从蒙昧无知走向文明智慧;她是人类独特的标志,使我们从物竞天择中成为万物之灵;她是人类生存的法则,使我们从善待生命、善待自然中获得永生。华夏5000年的灿烂文明,更孕育了善的启迪:“人之初,性本善”,是一种人性评定,中华民族求真向善的光辉历史从这里诞生,并不断积淀拓展;“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是一种行为规范,中华民族与善同居的文明进程从这里开启,并不断创造辉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一种道德品质,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独特魅力从这里彰显,并不断发扬光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则是一种文化使命,中国现代大学的人文底蕴和泱泱之风从这里找到源头,并不断传承弘扬。
在我的眼里,四年来在各位同学身上集中表现了“善”的光辉。你们在小百合上为新校区发展建言献策,小至停车位、休息椅,大到节约能源、校区规划,这是对母校的善;每年教师节,你们将鲜花送给老师,始终感念师恩,回馈关怀,这是对师长的善;同学有危重病情,你们自发捐款,学有余力的同学通过“雨露课堂”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帮扶,这是对同学的善;你们为宿管员大叔开欢送会,对“馒头哥”真诚感激,在网上赞扬“东哥”、“红姐”,这是对工友的善;你们在面对南海争端和钓鱼岛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理性态度,是对祖国的善;你们顶着烈日深入农村、厂矿进行社会实践,踊跃报名亚运会、亚青会担任志愿者,这是对社会的善;平时,你们坚持不懈地前往聋哑人学校、自闭症儿童中心开展助人活动,雅安地震后,你们第一时间排起募捐长龙,这是对人民的善;你们爱护花草树木,精心呵护校园里的流浪动物,这是对自然的善。你们展现出来的理解包容、感恩奉献、责任担当的品质和情怀,都是对“善”的最好诠释。
回顾南京大学11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实“善”的精神一直植根于南京大学的文化基因和道德传统中,一直流淌在我们每一个南大人的血液中。
——这种精神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科学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奋斗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奉献精神。
——这些精神就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南大精神!
我们看到,无论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声援,还是“五二零”爱国运动的肇始发端,无论是问鼎中国最高科学桂冠,还是真理标准讨论的第一声呐喊,无论是璨若星空的科学巨擘、文坛俊彦,还是默默无闻、扎根基层的业务骨干,他们对“善”的追求和坚守始终不变。1970年毕业于气象系的王同歌校友,32年如一日,扎根在苏北燕尾港一个条件极其艰苦的海边气象小站,风雨无阻地预报海上天气状况,被当地的渔民称为“保护神”。1981年毕业于物理系的刘茹校友,投笔从戎,连续28年扎根部队基层,面对外界物质诱惑依然坚守内心的精神高地,破解了多项军队装备保障重大技术难题,成为全军的巾帼英雄。上个月,百合十大的一篇帖子“一个贫困生的成长经历”让我久久难以释怀:我们的同学面对困境,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反而心存感激、充满梦想,这不正是“善”在一代又一代南大人身上的传承吗?
同学们,“善”的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在我们所有南大人的内心深处,在你们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即将从南大学子变成南大校友的时刻,我还想像四年前那样给同学们提三点期望。
第一,期望你们“立善志,坚定信念”。“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善良就像一粒饱满的种子,若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将会成为我们内心强大、不断前行的精神食粮。迈出校门的你们,即将面临人生的多重选择,此时更要坚定自己的内心信念,不迷失、不盲从、不懈怠、不焦躁,朝着自己的志向,勤勉奋斗。“立善志者得善果”。今天在心中立下的善志,必定能收获美好的未来。
第二,期望你们“兴善业,顶天立地”。今天的毕业生要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要矢志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我们南大人就应当成为各行各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南大人身上的“善”不仅是善良,还应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无论是高居庙堂,还是身处茅庐,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当村官,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奉献社会都是南大人永恒不变的承诺和誓言。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你们,肩负着百年南大的深情重托,更背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使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愿你们以青春的激情投身各行各业,勇担社会责任,匡正社会秩序,不辱历史使命,做实实在在的善事,兴轰轰烈烈的善业。
第三,期望你们“求善德,一生平安”。立德,自古为“三不朽”之首。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曾饱含深情地回忆母亲对他追求善良、培养同情心的谆谆教诲,在他看来,正是善良的品德,帮助他铸就了事业的丰碑。道德境界的提升是人类永不休止的追求。我希望你们铭记“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秉承“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传统,不断提升意志品质,完善人格修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熔炉中,做到:不为世俗所累,不为功名牵绊,追求生命本真、坚守道德底线、守望心灵家园。在激烈竞争的人生旅途中,如果你真正能够将善言善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变成你的性格,变成一种不假思索的“下意识”行为习惯,你就拥有了一种化解各种复杂矛盾的利器,一种高超的人生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勇敢地去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吧!祝愿你们在含苞欲放的青春中,创造不朽的业绩,在充满未知的世界里,书写新一代南大校友的人生华章。祝愿你们,未来如意、爱情美满、事业顺达、生活幸福,一路与善同行,好人一生平安!
常回家看看!
(本文为作者在南京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四年前你们来到这里,作为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第一批学生,你们既享有“先驱者”的荣耀,又肩负“创业者”的艰辛。记得当时也是在这里我们初次见面,我向大家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你们传承南大精神、移植校园文化、学会主动学习。今天,我要欣慰地告诉大家,你们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四年来,你们见证了母校的变化,确立了个人的发展方向,做好了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的准备;四年来,你们承受了新校区发展初期的种种困难和不便,与仙林校区同甘共苦、和衷共济,给予了母校信任、包容和支持;四年来,你们刻苦钻研,安心学习,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里,留下了孜孜不倦、不断求索的身影;四年来,你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生活,成为改革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四年来,你们创造出了独特而又多元的校园文化,《蒋公的面子》、校庆纪念学分报告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社团学子的“百团大战”,尤其是在小百合校长信箱上关于“蓝鲸大学”、“南哪儿大学”的讨论,让我感受到你们独特的青春激情和真挚的爱校情感。谢谢你们,陪伴母校度过了一段特殊的发展时期。
临近毕业我一直在思考,本届毕业生留给母校的最让人难忘的特点是什么?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是“善良”。善是古今中外的永恒话题,无数前辈先贤为之弘扬宣传。她是人类文化的精髓,使我们从蒙昧无知走向文明智慧;她是人类独特的标志,使我们从物竞天择中成为万物之灵;她是人类生存的法则,使我们从善待生命、善待自然中获得永生。华夏5000年的灿烂文明,更孕育了善的启迪:“人之初,性本善”,是一种人性评定,中华民族求真向善的光辉历史从这里诞生,并不断积淀拓展;“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是一种行为规范,中华民族与善同居的文明进程从这里开启,并不断创造辉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一种道德品质,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独特魅力从这里彰显,并不断发扬光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则是一种文化使命,中国现代大学的人文底蕴和泱泱之风从这里找到源头,并不断传承弘扬。
在我的眼里,四年来在各位同学身上集中表现了“善”的光辉。你们在小百合上为新校区发展建言献策,小至停车位、休息椅,大到节约能源、校区规划,这是对母校的善;每年教师节,你们将鲜花送给老师,始终感念师恩,回馈关怀,这是对师长的善;同学有危重病情,你们自发捐款,学有余力的同学通过“雨露课堂”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帮扶,这是对同学的善;你们为宿管员大叔开欢送会,对“馒头哥”真诚感激,在网上赞扬“东哥”、“红姐”,这是对工友的善;你们在面对南海争端和钓鱼岛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理性态度,是对祖国的善;你们顶着烈日深入农村、厂矿进行社会实践,踊跃报名亚运会、亚青会担任志愿者,这是对社会的善;平时,你们坚持不懈地前往聋哑人学校、自闭症儿童中心开展助人活动,雅安地震后,你们第一时间排起募捐长龙,这是对人民的善;你们爱护花草树木,精心呵护校园里的流浪动物,这是对自然的善。你们展现出来的理解包容、感恩奉献、责任担当的品质和情怀,都是对“善”的最好诠释。
回顾南京大学11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实“善”的精神一直植根于南京大学的文化基因和道德传统中,一直流淌在我们每一个南大人的血液中。
——这种精神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科学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奋斗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奉献精神。
——这些精神就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南大精神!
我们看到,无论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声援,还是“五二零”爱国运动的肇始发端,无论是问鼎中国最高科学桂冠,还是真理标准讨论的第一声呐喊,无论是璨若星空的科学巨擘、文坛俊彦,还是默默无闻、扎根基层的业务骨干,他们对“善”的追求和坚守始终不变。1970年毕业于气象系的王同歌校友,32年如一日,扎根在苏北燕尾港一个条件极其艰苦的海边气象小站,风雨无阻地预报海上天气状况,被当地的渔民称为“保护神”。1981年毕业于物理系的刘茹校友,投笔从戎,连续28年扎根部队基层,面对外界物质诱惑依然坚守内心的精神高地,破解了多项军队装备保障重大技术难题,成为全军的巾帼英雄。上个月,百合十大的一篇帖子“一个贫困生的成长经历”让我久久难以释怀:我们的同学面对困境,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反而心存感激、充满梦想,这不正是“善”在一代又一代南大人身上的传承吗?
同学们,“善”的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在我们所有南大人的内心深处,在你们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即将从南大学子变成南大校友的时刻,我还想像四年前那样给同学们提三点期望。
第一,期望你们“立善志,坚定信念”。“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善良就像一粒饱满的种子,若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将会成为我们内心强大、不断前行的精神食粮。迈出校门的你们,即将面临人生的多重选择,此时更要坚定自己的内心信念,不迷失、不盲从、不懈怠、不焦躁,朝着自己的志向,勤勉奋斗。“立善志者得善果”。今天在心中立下的善志,必定能收获美好的未来。
第二,期望你们“兴善业,顶天立地”。今天的毕业生要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要矢志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我们南大人就应当成为各行各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南大人身上的“善”不仅是善良,还应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无论是高居庙堂,还是身处茅庐,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当村官,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奉献社会都是南大人永恒不变的承诺和誓言。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你们,肩负着百年南大的深情重托,更背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使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愿你们以青春的激情投身各行各业,勇担社会责任,匡正社会秩序,不辱历史使命,做实实在在的善事,兴轰轰烈烈的善业。
第三,期望你们“求善德,一生平安”。立德,自古为“三不朽”之首。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曾饱含深情地回忆母亲对他追求善良、培养同情心的谆谆教诲,在他看来,正是善良的品德,帮助他铸就了事业的丰碑。道德境界的提升是人类永不休止的追求。我希望你们铭记“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秉承“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传统,不断提升意志品质,完善人格修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熔炉中,做到:不为世俗所累,不为功名牵绊,追求生命本真、坚守道德底线、守望心灵家园。在激烈竞争的人生旅途中,如果你真正能够将善言善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变成你的性格,变成一种不假思索的“下意识”行为习惯,你就拥有了一种化解各种复杂矛盾的利器,一种高超的人生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勇敢地去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吧!祝愿你们在含苞欲放的青春中,创造不朽的业绩,在充满未知的世界里,书写新一代南大校友的人生华章。祝愿你们,未来如意、爱情美满、事业顺达、生活幸福,一路与善同行,好人一生平安!
常回家看看!
(本文为作者在南京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