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miandiad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语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感操守,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因此语文教师理应根据学科特点,凭借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使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一、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探究文章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看似平淡,可字里行间往往渗透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应结合文本加以点拨,讲解。不仅仅只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应融入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真挚、高尚的东西,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达了古人修身律己的信念,约束人们崇尚教化,立德从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強调了德的重要,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要万事德为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出了母亲河的蔚然壮观,启发人们民族精华要薪火相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绘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恢弘气概,昭示人们奔腾不竭的生命激情。德育的因素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应根据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特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其中,使他们得到无声无息的感化,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意愿。
  二、捕捉美好形象,以美好的形象感染人、教育人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许多篇章,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终生建功立业的领袖人物,有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不畏牺牲的英雄模范,有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普通劳动者,也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大声疾呼的人。他们的光辉形象,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向领袖人物、英雄模范、普通劳动者学习。课文中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形象,我们老师如果捕捉得好,挖掘得深,就会使学生心灵受到洗礼,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三、营造美的氛围,用美来熏陶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营造美的氛围,展示美的境界,用美来熏陶学生,激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德育融化于他们的心灵。《黄河大合唱》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北国之春》会让学生荡漾起想念家乡眷恋亲人的情思,贝多芬的交响曲可让学生领悟到百折不挠的生命强音。播放这些配乐曲,创设感人的情境,让学生诵读文章,会唤起他们对美的感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动静结合写景状物,能让他们领略到其乐融融的自然美;《散步》中一家人尊老爱幼和谐相处,能让他们感受到其情切切的人情美;《岳阳楼记》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能让他们体味到其心坦坦的豁达美。《鱼我所欲也》中世代颂扬的仁义美,《桃花源记》中美好生活的幻想美,《望岳》中不畏艰难的壮志美,都会在他们的读悟中融入血液汇入心田。学生对美有了深刻的体验,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才可能有美的创造。
  总之,作为语文老师,只有坚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调动学生,抓住文本,创设情境,讲究方法,因“文”明“道”,因“道”悟“文”,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励他们的精神,提升他们的素养,促使他们朝气蓬勃地学习和生活,健康茁壮地成长。
其他文献
陶行知这位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人们留下近百万字的教育论述,蕴涵着从具体教育实践活动中概括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思想。所以,今天更应该继续弘扬陶行知思想,秉承陶行知先生的伟大精神。  一、感悟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给人很大的启示——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前苏联
期刊
成功只有一种可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经历人生。  ——题记  《明朝那些事》这部书讲述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思宗朱由检276年来整个明朝的是是非非,错综复杂的大明王朝出现过十恶不赦的奸党,也诞生过誓死报国的忠臣。其中,在我脑海中留下记忆最深刻的,非他莫属。  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湖北应山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任常熟知县,后任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这是一份很普通的简历,因为杨涟非但当官晚,而且升得
期刊
生活的细节是生动的,体验是个性化的,还原诗词文章里的生活细节,对于理解作者的创作原意、提升鉴赏想象能力有独特的作用。虽然随着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资源建设日益丰富,可供调用的音像颇多,但真实的生活自有它不可替代的一面。  现实是学生囿于校园,与丰厚美好的大自然有些脱节。在教授《说木叶》《梦游天姥吟留别》《苏幕遮·燎沉香》时,教师感受尤深。  在课堂上,学生说:没有关心过地上的落叶,也没太关心过枯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镜子。随着语文中考、高考制度的改革,作文的重要地位愈来愈突出地表现出来。而要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是驱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认知起着最活跃、最直接的作用。  一、重视学生生活积累,让学生愿写  作文不知写什么,是制约学生写
期刊
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的兴趣可以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激发出来。语文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本身的美感,让他们自发地去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建立和谐的阅读氛围  阅读氛围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至关重要。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以民主的
期刊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在课堂中不断提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教师还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课堂时间分配上,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偏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偏少的现象;课堂活动空间里,教师活动仍局限在讲台上,还没有真正走到学生中间;课堂教学内容上,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不能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无论是低年级写话还是中高年级的写作,首要地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们的每一次习作和写话都要使孩子有一种很强烈的表达欲望,有一种不吐不快,跃跃欲试,如果我们的习作做到这一步,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在阅读能力。平时我们说写作积于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就是这个道理。 
期刊
记得那是一个朦胧的雨天,天空阴着那张满是愁云的脸,毛毛细雨密密地斜织着,带着淡淡的离别的味道。  正是在那样的三月里那样阴霾的天空下,她走了,去了另一个城市。  她,和我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友。无论是做功课,玩游戏,还是讨论问题,我们两个总是形影不离。  记得那是一个童年时代的秋天,我在莱芜那座繁华的城市,在茫茫人海中与她失散,就是找不着她了。那是我第一次與她一同出门,也是第一次与她失散。  而我却不
期刊
现在多媒体教学已进入了普及阶段,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可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化解知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但是,常规教学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也有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应如何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呢?  一、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  在多媒体设备未进入课堂之前,很多教师都深刻地体会到: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对学生来说确实很抽象,因此使教师的教学增大了难度
期刊
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原因甚多,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农村中学语文的教材,脱离农村实际的比较多。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观念、能力及水平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教师仍旧存在陈旧的教学观念,没有跳出传统的思想。主要还表现在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等方面。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成为接受的载体。机械地掌握呆板的知识,没有充分的吸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