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交响曲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42829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柴可夫斯基交响曲作品代表作之一的《第四交响曲》无疑是一部悲壮的音乐史诗,这是他为最亲密的朋友梅克夫人创作的,代表着他们之间纯洁的友谊。本文将通过《第四交响曲》来探析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的深厚情谊。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梅克夫人;第四交响曲
  俄国著名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LynehTchaikovsky,1840-1893年)是世界近代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在19世纪下半叶世界乐坛上大放光芒。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的纯真友谊也成为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
  一、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
  梅克夫人与柴可夫斯基第一次相遇是在一次音乐学院的演出上,她初次见到柴可夫斯基,当时她已经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的热烈崇拜者。六年后,娜杰日达·菲拉列托夫娜回忆起这次见面时写到:“您在自己的音乐里是真挚的,您的音乐表现您的心灵,我的这一信念得到证实。从那天晚上起,我就爱慕上您了。”
  柴可夫斯基非常珍视梅克夫人的关怀,他陷入经济困难后,向梅克夫人求助,梅克夫人慷慨地让他摆脱了经济上的困境,他曾写道:“如果您能知道,您给了我多大的帮助就好了。我已濒临绝境。多亏您的友谊挽救了我。……从今以后我所写的每一个音符都将奉献给您。”因此,第四交响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梅克夫人所作。
  1877年,柴可夫斯基创作完成了第四交响曲和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他给梅克夫人写信到:“当我完成了两部巨著之后,感到无比的喜悦。我觉得,在这两部作品中我向前迈进了一步,而且是一大步。”1878年2月10日,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首次在莫斯科上演,交响曲附有题词“献给我的朋友”。梅克夫人对柴可夫斯基不但经济上给予巨大帮助,使柴可夫斯基专心致力于音乐创作,更是在精神生活给予他巨大的精神支持,從日常生活、婚姻状态以及音乐、文学、思想上的都产生异与常人的共鸣。《第四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心灵的交流,不单是音符的流淌,更是二人之间灵魂上的碰撞。
  二、《第四交响曲》各个乐章的艺术表现
  1878年2月22日,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四交响曲》由鲁宾斯坦指挥在莫斯科首演。
  《第四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起承转合。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是以威严的号角拉开序幕,这个庄重的主题显示了时代的背景。柴可夫斯基认为这是“命运”无情的声音。在它的重压下,人们发出了无奈的叹息。接着两个短小的主题虚构出一个空幻渺茫的梦。在第一章中这些音乐主题犹如三支军列,形成对垒双方,在广阔的原野上展开交战,但终于“命运”的阴影占据上风,结尾的凄切悲惨之音宣告了对命运斗争的失败。
  第二乐章是复三段曲式,这个乐章优美抒情,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形成了显著的对比。这个乐章的两个主题舒缓而明朗,音符的流动流淌在心中,仿佛让作曲家暂时忘记了悲剧性的冲突和斗争。而中段主题则来源于第一乐章,作曲家热爱生活和追求幸福的想法深深的渗透在这个乐章中。
  第三乐章是谐谑曲,作曲家用这种欢快的形式,让人们忘却了第一乐章的沉重和悲痛。这个乐章,俄罗斯的民间音乐被运用其中,作曲家运用弦乐器的拨奏来模仿民间乐队的拨弦乐器,并且由木管乐器奏出民间舞蹈性的旋律,而用铜管乐器描绘军队行进的场面,配器的巧妙运用使得音乐形象栩栩如生。尾声中这三个主题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作曲家迥避命运的威胁,但却从一个侧面顽强地表示对于生活的信念。
  第四乐章回旋曲式,音乐以快速而富有激情的音响以推开了民间节庆的庄严大门。炽热的声浪直面打来,把人们卷入欢乐的漩涡,作曲家为了表现他所提示的“人民节日的欢乐图景”,运用了一支叫作《田野里有一棵小白桦树》的民歌曲调。柴可夫斯基说:“如果你不能从自身找到可以快乐的理由,那就看看别人吧,走向人民吧”。在交响乐的末乐章中,这个主题时而明快深沉,时而哀重壮伟,它适时打破冷酷的命运主题的困扰,向着欢乐跑去,把命运淹没在狂欢的热流中。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是他悲剧性色彩的代表作品,这部交响曲是他心灵的真情流露,不仅是对梅克夫人对他同情的支持和感激,更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完美体现。他在多次给梅克夫人的信里提到这部作品是“我们的交响曲”,是为梅克夫人而作,音乐评论家则是把这部交响曲称为“柴可夫斯基的《命运》交响曲”。
  三、小结
  柴可夫斯基用音乐写下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不是悲剧,而是胜利。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不只是表现出人们的内心活动,而是表现人类与现实生活的斗争、人类与死亡的斗争以及人类战胜一切困难的积极态度,更加具有戏剧性。这种伟大的精神万万离不开他的知己梅克夫人对他的帮助,
  “我们的交响曲”这个由哀叹开始的交响曲肯定了人民的乐观精神,不仅在他自己的创作中,而且在世界交响文献中,将“永葆生机”。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作为其中最优秀的文化沉淀,中国民族乐器历史久远、类别丰富,而且演奏形式和风格繁多,具有大量优秀的经典作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目前它已然演化成了中华文明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与此同时,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针对新型乐器的改革不断深化,人们逐渐看到大量传统乐器所表现出的全新姿态。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演奏形式越来越多,
期刊
[摘要]吐鲁番维吾尔族的传统婚礼套曲具有传达婚礼进程的信息作用,套曲中每首曲目的程式性作用离不开纳格拉所演奏的吐鲁番独特的节奏型。本文将例举婚礼套曲中具有代表性曲目的鼓点节奏型予以分析,阐明吐鲁番婚礼套曲及纳格拉鼓在维吾尔族音乐文化中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维吾尔婚礼套曲;吐鲁番纳格拉;节奏型  众所周知,婚礼习俗是能够反映出民族文化的重要礼仪仪式,维吾尔族的婚礼更是其众多文化风俗仪式中具有代表
期刊
【摘要】当代作曲家谭盾是中国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为电影《卧虎藏龙》、《英雄》以及《夜宴》所创作的电影音乐已经家喻户晓,但其标志性的创作却是糅合了中国风格的现代主义作品,带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诸多差异与碰撞,他的音乐作品在经历了各种怀疑与反对之后俨然已经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80年代末期,谭盾提出了“有机音乐”的概念,其内涵不仅是“取自然之声”,还包括了“外自然与内心灵的
期刊
[摘要]陕南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民歌内容丰富多彩,它承载着汉中镇巴人民一代代的文化记忆,是镇巴人民生活与智慧的结晶,研究汉中镇巴苗乡民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以生态旅游文化为桥梁,以旅游文化发展为契机,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对于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陕南苗族民歌;音乐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陕南民歌是流行于陕西
期刊
[摘要]我国音樂发展有很长的历史,传统的音乐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并且成为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基础,当代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传统音乐艺术的经典元素。我国民族声乐技术在继承的基础上添加了时代元素,使民族声乐艺术和现代化的技术相结合,让不同地区的独特民族风格音乐在更加宽广的舞台上展示,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民族声乐,被更多人学习。喜欢。本文针对传统音乐元素这个话题,重点研究
期刊
[摘要]社火是我国民间节假日期间欢庆的集体表演的一种娱乐活动,它融入了秧歌、戏曲、歌舞等民间表演艺术,并参杂了以竹杂、裱糊、剪纸等制作工艺,主要以民族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作为伴奏的综合性艺术。本文以通渭县平襄镇民间乡村“黑社火”为研究对象,从社火的类型、形式及音乐特色、社火功能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关键词]通渭社火;民间音乐;社火表演;黑社火  社火是我国民间节假日期间欢庆的集体表演的一种娱乐活
期刊
[摘要]萨克斯管是一种色彩性很强的乐器,它兼有木管乐器的优美音色和铜管乐器的浑厚力度,其丰富多彩的音色和灵巧变化的演奏技巧得到众多音乐爱好者的青睐。萨克斯管的音色具有完美的“表现性”和“歌唱性”,萨克斯管的音色特点结合其演奏技巧非常适合演奏流行歌曲,能很好的展现和发挥其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尽显艺术魅力,将流行歌曲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使流行歌曲充满魅力。  [关键词]萨克斯;演奏技巧;流行歌曲;情
期刊
[摘要]艺术来源于自然,也回归于现实,而声乐表演艺术则是通过歌者这个二度创作的角色得以更好更完美的把艺术再现于生活的每一个部分,尊重原作,扮演好自身角色,发掘二度创作的潜在能量与表演艺术之美,是每一个声乐研习者对表演艺术追求的原则和动力的源泉。  [关键词]艺术歌曲;角色;二度创作  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一种听觉艺术,以人类表现自己所处的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为目的而创造的一系列按照特定的规律
期刊
[摘要]电影《阮玲玉》是1992年由关锦鹏导演执导,张曼玉、秦汉等演员出演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配乐表现出简单曲折的音乐形式和婉转凄美的旋律线条,推动了电影的剧情发展,为剧情本身增添色彩,具有鲜明的视听效果,同时也反映出阮玲玉的心理变化、她与当时社会环境的矛盾,继而衬托出阮玲玉“人言可畏”的悲情人生。  [关键词]电影配乐;阮玲玉;剧情发展  前言  《阮玲玉》这部电影是一部故事片和记录片的合体,
期刊
[摘要]联觉(synesthesia),即为“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它体现的是人的感受能力。音强,指发音体振动的幅度特征,即为音的强弱。人们会在音乐作品中感受音强的变化从而产生联觉对应关系。在正文中将以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焰火》为例来分析音强与事物的能量之间的联觉关系,音强与情态体验强度之间的联觉关系,音强与物理属性之间的联觉关系,音强与空间知觉距离之间的联觉关系。  [关键词]联觉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