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邹城市孟子小学因近孟府、邻孟庙、仰孟子而得名。走近孟子,追溯孟子成为亚圣的人生旅程,领略孟子教育思想的精义,省察育人,将大有裨益。
一省——环境熏陶,淳然而兴
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誉的孟子在父亲去世时还是一个不懂事的3岁孩童。在其母亲,一个具有怀瑾握瑜品德的农家妇女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健康茁壮地成长。经过孟母三迁,孟子受到了良好环境熏陶,变得孜孜不倦,博览群书。
孟母三迁择邻这个故事发人深省,让人受到教育和启迪。孟子的功成名遂与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见,学校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高亢嘹亮的素质教育呼声下,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是家长、社会普遍关注的。今天我们就要办让家长、社会放心、满意、盛赞的学校。学校教育没有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只有然而兴适时适合的。孟子小学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大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设有校园文化墙,校内主干道两旁设有《孟子圣迹》通栏,室内裱挂孟子名言,创办了《孟子小学报》,开辟了“经典诗文”“孟子和孟子思想问答”“孟子章句及译文”“孟子论修德和教育”等栏目,编纂了《孟子故事》《孟子名言》《走近孟子》等校本教材,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造了孟子小学“文化孟小、文明孟小”的品牌,学生像株株幼苗在这适宜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二省——习惯培养,盈科而进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紧紧抓住学生习惯培养的关键期,遵循习惯培养的差异性、一致性、整体性原则,习惯的培养也如源泉“盈科后进”,要步步落实,务求根本。
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上,要通过学生的理解去执行。学生违反了纪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明知故犯,应当对学生寄予“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期望,从心理上推动学生习惯养成。
学校将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编成儿歌让学生口诵,做到耳熟心悟,内化落实,轻松自然地养成好习惯。在日常行为规范上,有上学歌、上课歌、课间歌、作业歌、卫生歌、礼貌歌、行路歌、交通安全歌。在公共性习惯上,有遵守公德歌、诚实守信歌、文明礼仪歌、爱护公物歌、节约用水歌、保护环境歌;在传统习惯与时代性习惯结合上,有立志勤学歌、自尊自爱歌、自立自强歌、创新发明歌等。
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还要和不良行为的矫正相结合。孟子曾讲过“月攘一鸡”的故事:有个人养成了偷的习惯,他每天都去偷邻居的鸡。有人指责他这不是正经人应当干的事。他说那么我就少偷点,由一天偷一只,改为一月偷一只,等到第二年就不偷了。偷的习惯已经形成,已知不对,却不能马上改正,而要等到来年,看来终止一个坏习惯要花很多的时间。为培养学生讲诚信,矫正个别学生撒谎的坏习惯,我们建有家长联系卡,学校的时间表、课程表、活动等都通知家长。各班都有学生成长袋,每学期、学年学生成长的足迹,都记录在成长袋里。在“人之初”,培养学生善良、诚信、向上、明礼的习惯,将使其终身受益。
三省——“和”“气”生才,继往开来
孟子在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论述中,强调了“人和”。汶川大地震的抗震重建就是上下同虞、众志成城的“人和”赞歌。孟子“人和”的哲学理念,对于团队的协调非常重要。
一个学校的教职工要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促进,在业务上互相切磋,为育人这个目标共同奋斗,通过分工协作,尽职尽责来实现目标。要使全体教职员工人尽其才,取长补短,和谐共处,形成合力,就要以“和”的心态最大限度地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离开自己的群体就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同时教职工对自己的团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自觉与团队同兴衰共荣辱,学校发展我发展,合力育人我成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岗位守则,有自己的原则、风格、目标,在团队中得到认可,得到发展,使团队在不断分工合作、发展变化中始终处于默契、和谐的状态。
如果能说“和”以兴校,那么“气”则能养校。这个“气”也就是孟子所提倡的“浩然之气”。近年来,学校以严管理人,以敬(敬业)塑造人,以情凝聚人,以勤感召人,以创(创新)激励人,昂扬的育人正气推动着学校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学校领导走近教师、走近教研、走近学生,教师放下架子与家长沟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笔下给学生鼓励,眼下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心下容忍学生犯错,手下随时给学生关爱,以强烈的责任感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融洽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历练,让每一个学生的心智都得到开发,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展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味到学习的乐趣。现在,学校呈现出奋发之气、育人正气,不懈超越,继往开来,各项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
一省——环境熏陶,淳然而兴
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誉的孟子在父亲去世时还是一个不懂事的3岁孩童。在其母亲,一个具有怀瑾握瑜品德的农家妇女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健康茁壮地成长。经过孟母三迁,孟子受到了良好环境熏陶,变得孜孜不倦,博览群书。
孟母三迁择邻这个故事发人深省,让人受到教育和启迪。孟子的功成名遂与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见,学校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高亢嘹亮的素质教育呼声下,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是家长、社会普遍关注的。今天我们就要办让家长、社会放心、满意、盛赞的学校。学校教育没有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只有然而兴适时适合的。孟子小学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大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设有校园文化墙,校内主干道两旁设有《孟子圣迹》通栏,室内裱挂孟子名言,创办了《孟子小学报》,开辟了“经典诗文”“孟子和孟子思想问答”“孟子章句及译文”“孟子论修德和教育”等栏目,编纂了《孟子故事》《孟子名言》《走近孟子》等校本教材,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造了孟子小学“文化孟小、文明孟小”的品牌,学生像株株幼苗在这适宜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二省——习惯培养,盈科而进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紧紧抓住学生习惯培养的关键期,遵循习惯培养的差异性、一致性、整体性原则,习惯的培养也如源泉“盈科后进”,要步步落实,务求根本。
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上,要通过学生的理解去执行。学生违反了纪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明知故犯,应当对学生寄予“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期望,从心理上推动学生习惯养成。
学校将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编成儿歌让学生口诵,做到耳熟心悟,内化落实,轻松自然地养成好习惯。在日常行为规范上,有上学歌、上课歌、课间歌、作业歌、卫生歌、礼貌歌、行路歌、交通安全歌。在公共性习惯上,有遵守公德歌、诚实守信歌、文明礼仪歌、爱护公物歌、节约用水歌、保护环境歌;在传统习惯与时代性习惯结合上,有立志勤学歌、自尊自爱歌、自立自强歌、创新发明歌等。
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还要和不良行为的矫正相结合。孟子曾讲过“月攘一鸡”的故事:有个人养成了偷的习惯,他每天都去偷邻居的鸡。有人指责他这不是正经人应当干的事。他说那么我就少偷点,由一天偷一只,改为一月偷一只,等到第二年就不偷了。偷的习惯已经形成,已知不对,却不能马上改正,而要等到来年,看来终止一个坏习惯要花很多的时间。为培养学生讲诚信,矫正个别学生撒谎的坏习惯,我们建有家长联系卡,学校的时间表、课程表、活动等都通知家长。各班都有学生成长袋,每学期、学年学生成长的足迹,都记录在成长袋里。在“人之初”,培养学生善良、诚信、向上、明礼的习惯,将使其终身受益。
三省——“和”“气”生才,继往开来
孟子在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论述中,强调了“人和”。汶川大地震的抗震重建就是上下同虞、众志成城的“人和”赞歌。孟子“人和”的哲学理念,对于团队的协调非常重要。
一个学校的教职工要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促进,在业务上互相切磋,为育人这个目标共同奋斗,通过分工协作,尽职尽责来实现目标。要使全体教职员工人尽其才,取长补短,和谐共处,形成合力,就要以“和”的心态最大限度地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离开自己的群体就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同时教职工对自己的团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自觉与团队同兴衰共荣辱,学校发展我发展,合力育人我成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岗位守则,有自己的原则、风格、目标,在团队中得到认可,得到发展,使团队在不断分工合作、发展变化中始终处于默契、和谐的状态。
如果能说“和”以兴校,那么“气”则能养校。这个“气”也就是孟子所提倡的“浩然之气”。近年来,学校以严管理人,以敬(敬业)塑造人,以情凝聚人,以勤感召人,以创(创新)激励人,昂扬的育人正气推动着学校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学校领导走近教师、走近教研、走近学生,教师放下架子与家长沟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笔下给学生鼓励,眼下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心下容忍学生犯错,手下随时给学生关爱,以强烈的责任感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融洽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历练,让每一个学生的心智都得到开发,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展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味到学习的乐趣。现在,学校呈现出奋发之气、育人正气,不懈超越,继往开来,各项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