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国航油因在石油市场投机失败而蒙受巨额亏损的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以我的看法,这件事本来是可以及早制止或避免的;不幸的是,它却发展到今天的地步,造成许多投资者的投资付诸东流。如今来探讨这事件也只能算是事后孔明。
想来大家也许不会健忘,就在事件爆发之前不久,中国航油的主管陈久霖在新加坡华文媒体发表文章,声称企业在经营上可以不妨一赌。当时他是在为中国航油高价购买新加坡石油公司的股票进行辩护。按照他的看法,买新加坡石油股票的价格是高了,可是,在机会来临时,企业是应该赌一赌。
陈久霖的这番话似是而非。首先,企业在任何一种投资上,即使是价格太高了,也只能说是错误的决定,主管者或有失职之嫌;可是,只要买下的东西是好的,价格再高些,当自己的企业顺利经营下去,累积几年的盈利,撑过困难的时期,还是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时候。对业者来说,价格买高了只能就算是交了一次昂贵的学费。归根到底,投资并不算是赌。陈久霖把它说成是赌,就不知他是没有搞清楚赌和投资之间的分野,还是意有所指。
不能涉足高风险投机领域
实际上在当时,中国航油却是真的在一场豪赌中泥足深陷。作为对公司内情知之甚详的主管,陈久霖应该知道这场赌的前线是在何方,那就是在风骤雨急的石油市场上。我认为陈久霖直言企业可以不妨一赌,指的不是中国航油购买新石油的股票这件事,而是它每日在石油市场上进行的投机活动,在替公司进行这种投机活动辩护。
我的看法恰相反,经营企业绝不能言赌,简而言之,不能涉足高风险的投机领域。可惜的是,当时陈久霖的光环还余辉未了,没有人及时指出其荒谬之处,让广大的投资者看清这家企业的实质,及早全身而退。
经营企业为何不能言赌?简单地说,赌有赢有输,赢了大家高兴,输了企业垮台,投资者的钱财化为乌有。相信许多人还会记得,在中国航油上市时,每个季度发表的盈利都节节拔高,而且里头每每都有不少的特殊交易盈利,所谓交易盈利就是来自投机市场上赢来的钱。以当时的势头来看,公司的盈利不断增长,股票如日中天,升涨的潜能并不小,可是,就是因为它涉足高风险的投机活动,我自认不能赞同一家公司拿公众的钱去进行形同于赌博的活动,因此断然抛掉了自己持有的中国航油股票。
冒险和赌博不能画上等号
该公司还有一个奇特的制度,就是企业管理层的酬劳同它的盈利挂钩。可以想像,一家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分享它在投机活动中所赢来的钱,那么,这些人哪有不死命一博之理?反正赢多了就多分,输了只是亏掉企业的钱。后来中国航油是废除了这样的规定,可是,它对投机买卖仍然甘之如饴,我因此认为应是离场的时刻。我的论据是:如果要赌的话,我大可自己来,何必劳动什么挂牌公司代劳?
说起来,中国航油的运气也不坏,在上市后的两年多里,它居然屡屡过关,创造了罕见的神话。只是上得山多终遇虎,在这次石油市场空前高涨的浪尖上它终于彻底地垮下来了。
这个事件说明一个道理,经营企业不能言赌,投机不止是风险高,而且深不可测,没有人能预知它的动向,它可以连续让你赢上几次,可是,只要一次失败,那就永不翻身。
陈久霖显然在经营企业中把冒险和赌博画上等号,这是大错特错的。经营企业不能赌,可是却容许冒险一博。经营企业是何其艰难的事,在十个创业者当中,或许只有一个是能够成功的;创业之难在于创业者需要智慧、毅力、资金和步步为营,加上一点运气,才能使业务蒸蒸日上。天底下是没有哗啦啦自动流入裤袋里的钱财的,业者都把挣来的每一块钱当作是得来不易。
当然,企业经营者有时也需要冒险一博,因为没有这种博的精神,企业就难以迈开步伐前进。可是,即使要进行某种风险投资时,睿智的企业家都会以他丰富的经验进行充分的估计,同时也不从事超过自己能力所限的扩展。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不至于伤及自己的根基。这就是我所看到的许多老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而仍然屹立不倒的原因。
远超过自己能力所限的投资
经营企业是容不得有所闪失的。马来西亚已故企业家黄纪达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吉隆坡建立了他的地产王国,不料一场风暴,转瞬间就把一切吹得一干二净。我佩服黄纪达,固然是因为他能把企业搞得风生水起,而且在垮了之后,也有勇气面对媒体,诉说他的失败经验。他说,在他的生意如日中天时,碰到的人都对他奉承阿谀,银行争着要贷款;到了失败时,人的脸色变了,银行讨债如催命,日子难到要从账目上抠出一块钱都没办法。
同样的,新加坡战后也有一名叱咤风云的银行家。他曾坐拥无数的房地产,只因80年代中的一场经济衰退,整个企业王国竟然土崩瓦解,连银行的控制权也丢失了。
上述黄纪达和那名银行家并不是因为豪赌而失败,他们只是做了远超过自己能力所限的投资,竟然因为风暴一来就无法收拾。由此可见,经营企业需要步步为营,时时要慎之又慎,容不得有大闪失。一次失手,将是全盘皆输。
有人或许会说,企业不可言赌,不可从事高风险的投机活动,可是,世界上却存在着许多投机倒把的机制,其中不少就是为企业而设的。中国航油所涉足的石油市场除了现货之外,就有种类繁多的投机买卖。同样的,其他许多产品也都有各自的投机活动,更不要说到赌场去下注的简单赌博了。
有些期货市场的确是为企业的需要而设的。举个例子说,棕油生产者会以期货的形式把产品卖给客户,可是,生产者无法预测在几个月后交货时棕油是起还是落,最明智的办法就是也同时买进同数量的期货,这样,它就把亏盈锁定起来,生产者所得的利润就限于棕油的生产活动。
从这一例子来看,这类企业的做法,恰恰是为了远离投机的风险,而不是要进行投机倒把。而中国航油所进行的,却完全是以空对空的投机买卖,两者之间似乎只有一纸之隔,实际上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参与交易等于盲目地下注
买卖石油衍生产品不算赌还有一个谬论,辩者称这是一个经济范畴内的市场,石油是经济活动上的必需原料,是可以按经济学原理分析它的动向的,对其产品的交易是属于这个范围内的活动。表面看起来,这是合逻辑的,石油、黄金、木材,甚至股票买卖都属于正当的经济活动,可是,当这些交易掺入了高风险的投机因素后,就不能算是正常的业务经营。
有了投机因素,市场的供求受到扭曲,其动向或受到操纵,或变得不可按通常的经济学的道理来预测。局外人处在黑灯瞎火中,参与交易等于是在盲目地下注。
经营企业之不可言赌的另一个论据,就是如果人们要从事纯粹的赌博活动,他们大可不必通过企业的这种大阵仗、大排场,需要在市场上集资、股票上市、设有董事会,配套齐全,一副像模像样的派头。要从事高风险的赌博,从赌场的下注到各种期货市场的买卖,只要你输得起,个人单枪匹马就行,君不见某某企业家、某某家族就是在什么期货市场起家的,在发家致富之后,摇身一变,俨然成了有头有脸的企业家了。
利之所在,赌是深有吸引力的。只是如果要把公众的利益放在一个“赌”字上,我们实在需要三思而后行。我感到费解的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中国航油赌了这么久,赌得这么大,怎么却从没有受到质疑?
作者简介:方思涌,新加坡《联合早报》资深评论员。
想来大家也许不会健忘,就在事件爆发之前不久,中国航油的主管陈久霖在新加坡华文媒体发表文章,声称企业在经营上可以不妨一赌。当时他是在为中国航油高价购买新加坡石油公司的股票进行辩护。按照他的看法,买新加坡石油股票的价格是高了,可是,在机会来临时,企业是应该赌一赌。
陈久霖的这番话似是而非。首先,企业在任何一种投资上,即使是价格太高了,也只能说是错误的决定,主管者或有失职之嫌;可是,只要买下的东西是好的,价格再高些,当自己的企业顺利经营下去,累积几年的盈利,撑过困难的时期,还是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时候。对业者来说,价格买高了只能就算是交了一次昂贵的学费。归根到底,投资并不算是赌。陈久霖把它说成是赌,就不知他是没有搞清楚赌和投资之间的分野,还是意有所指。
不能涉足高风险投机领域
实际上在当时,中国航油却是真的在一场豪赌中泥足深陷。作为对公司内情知之甚详的主管,陈久霖应该知道这场赌的前线是在何方,那就是在风骤雨急的石油市场上。我认为陈久霖直言企业可以不妨一赌,指的不是中国航油购买新石油的股票这件事,而是它每日在石油市场上进行的投机活动,在替公司进行这种投机活动辩护。
我的看法恰相反,经营企业绝不能言赌,简而言之,不能涉足高风险的投机领域。可惜的是,当时陈久霖的光环还余辉未了,没有人及时指出其荒谬之处,让广大的投资者看清这家企业的实质,及早全身而退。
经营企业为何不能言赌?简单地说,赌有赢有输,赢了大家高兴,输了企业垮台,投资者的钱财化为乌有。相信许多人还会记得,在中国航油上市时,每个季度发表的盈利都节节拔高,而且里头每每都有不少的特殊交易盈利,所谓交易盈利就是来自投机市场上赢来的钱。以当时的势头来看,公司的盈利不断增长,股票如日中天,升涨的潜能并不小,可是,就是因为它涉足高风险的投机活动,我自认不能赞同一家公司拿公众的钱去进行形同于赌博的活动,因此断然抛掉了自己持有的中国航油股票。
冒险和赌博不能画上等号
该公司还有一个奇特的制度,就是企业管理层的酬劳同它的盈利挂钩。可以想像,一家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分享它在投机活动中所赢来的钱,那么,这些人哪有不死命一博之理?反正赢多了就多分,输了只是亏掉企业的钱。后来中国航油是废除了这样的规定,可是,它对投机买卖仍然甘之如饴,我因此认为应是离场的时刻。我的论据是:如果要赌的话,我大可自己来,何必劳动什么挂牌公司代劳?
说起来,中国航油的运气也不坏,在上市后的两年多里,它居然屡屡过关,创造了罕见的神话。只是上得山多终遇虎,在这次石油市场空前高涨的浪尖上它终于彻底地垮下来了。
这个事件说明一个道理,经营企业不能言赌,投机不止是风险高,而且深不可测,没有人能预知它的动向,它可以连续让你赢上几次,可是,只要一次失败,那就永不翻身。
陈久霖显然在经营企业中把冒险和赌博画上等号,这是大错特错的。经营企业不能赌,可是却容许冒险一博。经营企业是何其艰难的事,在十个创业者当中,或许只有一个是能够成功的;创业之难在于创业者需要智慧、毅力、资金和步步为营,加上一点运气,才能使业务蒸蒸日上。天底下是没有哗啦啦自动流入裤袋里的钱财的,业者都把挣来的每一块钱当作是得来不易。
当然,企业经营者有时也需要冒险一博,因为没有这种博的精神,企业就难以迈开步伐前进。可是,即使要进行某种风险投资时,睿智的企业家都会以他丰富的经验进行充分的估计,同时也不从事超过自己能力所限的扩展。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不至于伤及自己的根基。这就是我所看到的许多老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而仍然屹立不倒的原因。
远超过自己能力所限的投资
经营企业是容不得有所闪失的。马来西亚已故企业家黄纪达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吉隆坡建立了他的地产王国,不料一场风暴,转瞬间就把一切吹得一干二净。我佩服黄纪达,固然是因为他能把企业搞得风生水起,而且在垮了之后,也有勇气面对媒体,诉说他的失败经验。他说,在他的生意如日中天时,碰到的人都对他奉承阿谀,银行争着要贷款;到了失败时,人的脸色变了,银行讨债如催命,日子难到要从账目上抠出一块钱都没办法。
同样的,新加坡战后也有一名叱咤风云的银行家。他曾坐拥无数的房地产,只因80年代中的一场经济衰退,整个企业王国竟然土崩瓦解,连银行的控制权也丢失了。
上述黄纪达和那名银行家并不是因为豪赌而失败,他们只是做了远超过自己能力所限的投资,竟然因为风暴一来就无法收拾。由此可见,经营企业需要步步为营,时时要慎之又慎,容不得有大闪失。一次失手,将是全盘皆输。
有人或许会说,企业不可言赌,不可从事高风险的投机活动,可是,世界上却存在着许多投机倒把的机制,其中不少就是为企业而设的。中国航油所涉足的石油市场除了现货之外,就有种类繁多的投机买卖。同样的,其他许多产品也都有各自的投机活动,更不要说到赌场去下注的简单赌博了。
有些期货市场的确是为企业的需要而设的。举个例子说,棕油生产者会以期货的形式把产品卖给客户,可是,生产者无法预测在几个月后交货时棕油是起还是落,最明智的办法就是也同时买进同数量的期货,这样,它就把亏盈锁定起来,生产者所得的利润就限于棕油的生产活动。
从这一例子来看,这类企业的做法,恰恰是为了远离投机的风险,而不是要进行投机倒把。而中国航油所进行的,却完全是以空对空的投机买卖,两者之间似乎只有一纸之隔,实际上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参与交易等于盲目地下注
买卖石油衍生产品不算赌还有一个谬论,辩者称这是一个经济范畴内的市场,石油是经济活动上的必需原料,是可以按经济学原理分析它的动向的,对其产品的交易是属于这个范围内的活动。表面看起来,这是合逻辑的,石油、黄金、木材,甚至股票买卖都属于正当的经济活动,可是,当这些交易掺入了高风险的投机因素后,就不能算是正常的业务经营。
有了投机因素,市场的供求受到扭曲,其动向或受到操纵,或变得不可按通常的经济学的道理来预测。局外人处在黑灯瞎火中,参与交易等于是在盲目地下注。
经营企业之不可言赌的另一个论据,就是如果人们要从事纯粹的赌博活动,他们大可不必通过企业的这种大阵仗、大排场,需要在市场上集资、股票上市、设有董事会,配套齐全,一副像模像样的派头。要从事高风险的赌博,从赌场的下注到各种期货市场的买卖,只要你输得起,个人单枪匹马就行,君不见某某企业家、某某家族就是在什么期货市场起家的,在发家致富之后,摇身一变,俨然成了有头有脸的企业家了。
利之所在,赌是深有吸引力的。只是如果要把公众的利益放在一个“赌”字上,我们实在需要三思而后行。我感到费解的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中国航油赌了这么久,赌得这么大,怎么却从没有受到质疑?
作者简介:方思涌,新加坡《联合早报》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