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特写,是用描写手段对新闻时事精彩片段进行集中突出描绘以再现新闻事件某种情景的新闻报道题材。新闻特写描写的是一个场景或者片段,要想详尽生动的表现这些场景和片段就必须借助文学的表现手法,新闻的新鲜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的越来越淡,而文学就像陈年的酒耐人寻味,越老越香,所以新闻特写就借助于文学的表现张力来延长它的可读性,趣味性。作者对所写的事物作了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写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让读者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有反复阅读品味的价值。
关键词:新闻特写;叙事;艺术
一、新闻特写的叙事特点
新闻特写,是用描写手段对新闻时事精彩片段进行集中突出描绘以再现新闻事件某种情景的新闻报道题材。新闻特写是从通讯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文体,它和一般的消息相比更形象,视觉效果更好。它和一般的通讯相比,更集中、简练、形象。特写注重于再现新闻事实的情景,放大新闻事实中有意义、有影响、有情趣的片段,表现手法上以描写为主,从现实生活中抓取一两个场面、一两个镜头,充分展示实施的横剖面。
新闻特写的特点,第一,新闻性。新闻特写作为一种新闻报道,通常以较为重大的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为报道对象,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比如《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特写报道的就是香港最后一任港督撤离香港的场景,很具有新闻性。第二,形象性。新闻特写是一种描绘性新闻,形象地再现新闻事实某一特定的场景,给人以立体感和画面感。描写是特写的主要手段,形象是特写的主要成分。新闻特写《梦碎雅典》就给了观众了这样一个感觉,眼前只有奥蒂在跑道上奔跑和失落,以及对自己运动生涯的不断挑战,只是那么一个跑步的片段,却能情景交融的表现人物以及事件。第三,聚焦性。它不写事实的全貌,只摄取事实典型和精彩的片段,即对事实的主干部分加以特别凸显,也就是焦点加上文采的综合,在《千载难逢的1分50秒》这篇特写中能够很明显的看到记者深厚的写作功底。第四,现场性。特写所呈现的形象性是作者对现场情景的如实描绘。不论是《别了,不列颠尼亚》,还是《梦碎雅典》或是《千载难逢的1分50秒》都是很生动的描写记录了新闻现场所发生的事件。第五,透视性。新闻特写取得事实的片断是凝聚事实精髓的片段,具备透视全局性或本质性内容的功能。
二、新闻特写的叙事语言
新闻特写的叙事语言带有强烈的文学特质。梁代文论家贾思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繁文寡情,味之必厌。”而新闻特写的主要运用的就是描写手段,想要既报道事实,又要有感人的力量就必须有好的描写,不仅仅是眼睛看见的,还要写出心中有感而发的东西,做到情景交融,才会有感染力。
如何做到情景交融。首先描写要生动,使文章具有活力,穆青曾说:“要把概念诉诸充实具体的形象,使我们报道的内容可闻、可见、可触、可感,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实面貌。”再者,就是要写出感受,将感情与描绘的场景充分结合起来,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当作核,记者的凝炼、形象的描写作为壳,这样才能得到一个丰满的新闻特写的果实。例如《千载难逢的1分50秒》,这篇特写将描写手段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数秒之后,贝利珠消失,太阳散发出团状光雾,亮亮的,像带上一顶帽子,这就是日冕。它在向两边扯动,成梭子状包裹着太阳,就像一只硕大的眼睛,俯视人问万物。”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形容日冕,能让人们看文如见场景,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很生动形象的解说了日冕这一天文现象。再例如《梦碎雅典》这篇报道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奥蒂在跑道上彰显的实力,作者写到她的17年的运动生涯,她所获得的奖牌数量和她的如闪电般的速度既让人惊讶,也为后文描写她的失败做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快速的起跑和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样一种视觉的对比冲击,增添文章的色彩。这篇特写中描述到:“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旋风般”、“黑色的闪电”写出奥蒂的奔跑速度相当之快,实力非常强。虽然奥蒂的奔跑速度很快,可是“孤独”二字仿佛印证了奥蒂的不幸,这一次奥蒂仍然失败在了跑道上。“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全场观众的静默,奥蒂的面无表情都反映出了她当时的悲伤,“慢慢的一步一步走着”将人物彷徨失落的心情表露无遗,让读者仿佛也跟着奥蒂在静默中一步一步的走着,感受奥蒂的痛心,不单单是奥蒂在痛心,其实也是将作者的心情表达了出来,做到了情景交融。
新闻特写的叙事要把握全局,要选择描写有透视力的片段,因为新闻特写不是写事实的全部,所以在挑选叙事角度和叙事片段的时候要斟酌,有选择性。让所叙述的片段能很好的体现新闻价值,这样新闻特写才能产生较大影响。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片新闻特写就报道了香港回归祖国,英国港督撤离香港的场景,报道这个事件既不能讽刺英方撤离的情况,又要见证殖民统治历史结束的象征意义,所以在叙事时既要选好角度,也要抓住经典镜头,将整个事件通过几个镜头进行报道。“四时三十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日落余音中降下的旗杆、永远都不会升起的英国国旗将气氛渲染到位,很微妙的写出了英国对香港的管治走到了尽头。“晚六时十五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这一段的描写将仪式的场景巧妙地编织起来,这种新与旧的对比营造了生动的气氛,让读者不但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还感受到了深刻的历史内涵。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没有讽刺,没有痛骂,也没有欢呼,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平实的言语中感受到作者反思历史时心潮的起伏。虽然只是片段的描写,但是却报道出了新闻价值,体现了事件具有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效应,演绎了国家尊严,彰显了民族复兴。
三、新闻特写的叙事与文学的关系
新闻特写描写的是一个场景或者片段,要想详尽生动的表现这些场景和片段就必须借助文学的表现手法,新闻的新鲜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的越来越淡,而文学就像陈年的酒耐人寻味,越老越香,所以新闻特写就借助于文学的表现张力来延长它的可读性,趣味性。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中,作者就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来展现印象之中故都的秋天:槐叶中一丝一丝漏下来的阳光,扫街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都是作者在故都的秋天最深刻的回忆,读者在看这篇文章中时仿佛也被带入到作者回忆中的秋天的情景,慢慢体会充满醉意的秋天。作者对所写的事物作了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写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让读者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有反复阅读品味的价值,在《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报道就很有叙事散文的味道,掩映在绿色树丛中的带有古典风格的白色港督府已经成为历史陈迹,紫荆花图案成为香港新的标志,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图案随着作者的描写深入人心,当再度看这篇报道的时候,就能唤起人们心中的对这个历史更替的重大时刻的回忆,这篇报道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将现场场景与历史背景结合,从而描绘了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文学与新闻有共同的渊源和天然的联系,利用文学来表现新闻的深度与广度,并且增加新闻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运用细致的描写手法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让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因此,用文学手法来表现新闻事实,能增加作品的厚度和力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就运用了细致的描写和比喻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下荷塘的美丽画卷,“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细腻的描写,让月光不但照在荷塘,也流泻进了读者的心里。新闻特写《千载难逢的1分50秒》在描写日冕时,写作手法也非常细致,“瞬间过后,它的左上边缘出现了3个璀璨的亮点,似珍珠,如钻石。这就是天文学上所讲的贝利珠,是月球上的环形山缺口偷偷泻出的太阳光华。”一个“偷偷的“就把这太阳的光华写活了,它就像顽皮的孩子一样探头探脑,将一个具体形象的贝利珠天文现象跃然纸上。两篇文章一篇是写景抒情的散文,一篇是新闻稿,但是在描写手法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必须注意到新闻特写虽然大量运用的文学手法,但是不能让文学性冲淡了新闻性,新闻特写毕竟是报道新闻的,它的第一个叙事特点就是新闻性,真实的反应新闻事实,场景描绘可以带有文学性质,但是事件的报道绝不能文学化、虚构化,新闻事实永远是第一位,否则就不叫做新闻了,失去了新闻的价值和意义。一些看似很好的新闻报道,一经查实有虚构成分,不论这篇报道写的多么精彩,只能将其淘汰,记者永远报道的都是真实事件,这是记者必须遵守的职业准则。
四、综论
新闻特写的叙事艺术建立在新闻叙事的新闻性和文学艺术性的基础上,既要保持新闻最重要的新闻性和焦点性,也要辅助于文学手段让它具有可读性,趣味性,使之读来不干涩、生硬、摒除夸大事件真实之嫌,生动表达新闻场景或新闻片段,让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真实、清晰、流畅,这才不失为一篇精彩的新闻特写。
关键词:新闻特写;叙事;艺术
一、新闻特写的叙事特点
新闻特写,是用描写手段对新闻时事精彩片段进行集中突出描绘以再现新闻事件某种情景的新闻报道题材。新闻特写是从通讯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文体,它和一般的消息相比更形象,视觉效果更好。它和一般的通讯相比,更集中、简练、形象。特写注重于再现新闻事实的情景,放大新闻事实中有意义、有影响、有情趣的片段,表现手法上以描写为主,从现实生活中抓取一两个场面、一两个镜头,充分展示实施的横剖面。
新闻特写的特点,第一,新闻性。新闻特写作为一种新闻报道,通常以较为重大的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为报道对象,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比如《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特写报道的就是香港最后一任港督撤离香港的场景,很具有新闻性。第二,形象性。新闻特写是一种描绘性新闻,形象地再现新闻事实某一特定的场景,给人以立体感和画面感。描写是特写的主要手段,形象是特写的主要成分。新闻特写《梦碎雅典》就给了观众了这样一个感觉,眼前只有奥蒂在跑道上奔跑和失落,以及对自己运动生涯的不断挑战,只是那么一个跑步的片段,却能情景交融的表现人物以及事件。第三,聚焦性。它不写事实的全貌,只摄取事实典型和精彩的片段,即对事实的主干部分加以特别凸显,也就是焦点加上文采的综合,在《千载难逢的1分50秒》这篇特写中能够很明显的看到记者深厚的写作功底。第四,现场性。特写所呈现的形象性是作者对现场情景的如实描绘。不论是《别了,不列颠尼亚》,还是《梦碎雅典》或是《千载难逢的1分50秒》都是很生动的描写记录了新闻现场所发生的事件。第五,透视性。新闻特写取得事实的片断是凝聚事实精髓的片段,具备透视全局性或本质性内容的功能。
二、新闻特写的叙事语言
新闻特写的叙事语言带有强烈的文学特质。梁代文论家贾思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繁文寡情,味之必厌。”而新闻特写的主要运用的就是描写手段,想要既报道事实,又要有感人的力量就必须有好的描写,不仅仅是眼睛看见的,还要写出心中有感而发的东西,做到情景交融,才会有感染力。
如何做到情景交融。首先描写要生动,使文章具有活力,穆青曾说:“要把概念诉诸充实具体的形象,使我们报道的内容可闻、可见、可触、可感,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实面貌。”再者,就是要写出感受,将感情与描绘的场景充分结合起来,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当作核,记者的凝炼、形象的描写作为壳,这样才能得到一个丰满的新闻特写的果实。例如《千载难逢的1分50秒》,这篇特写将描写手段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数秒之后,贝利珠消失,太阳散发出团状光雾,亮亮的,像带上一顶帽子,这就是日冕。它在向两边扯动,成梭子状包裹着太阳,就像一只硕大的眼睛,俯视人问万物。”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形容日冕,能让人们看文如见场景,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很生动形象的解说了日冕这一天文现象。再例如《梦碎雅典》这篇报道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奥蒂在跑道上彰显的实力,作者写到她的17年的运动生涯,她所获得的奖牌数量和她的如闪电般的速度既让人惊讶,也为后文描写她的失败做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快速的起跑和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样一种视觉的对比冲击,增添文章的色彩。这篇特写中描述到:“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旋风般”、“黑色的闪电”写出奥蒂的奔跑速度相当之快,实力非常强。虽然奥蒂的奔跑速度很快,可是“孤独”二字仿佛印证了奥蒂的不幸,这一次奥蒂仍然失败在了跑道上。“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全场观众的静默,奥蒂的面无表情都反映出了她当时的悲伤,“慢慢的一步一步走着”将人物彷徨失落的心情表露无遗,让读者仿佛也跟着奥蒂在静默中一步一步的走着,感受奥蒂的痛心,不单单是奥蒂在痛心,其实也是将作者的心情表达了出来,做到了情景交融。
新闻特写的叙事要把握全局,要选择描写有透视力的片段,因为新闻特写不是写事实的全部,所以在挑选叙事角度和叙事片段的时候要斟酌,有选择性。让所叙述的片段能很好的体现新闻价值,这样新闻特写才能产生较大影响。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片新闻特写就报道了香港回归祖国,英国港督撤离香港的场景,报道这个事件既不能讽刺英方撤离的情况,又要见证殖民统治历史结束的象征意义,所以在叙事时既要选好角度,也要抓住经典镜头,将整个事件通过几个镜头进行报道。“四时三十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日落余音中降下的旗杆、永远都不会升起的英国国旗将气氛渲染到位,很微妙的写出了英国对香港的管治走到了尽头。“晚六时十五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这一段的描写将仪式的场景巧妙地编织起来,这种新与旧的对比营造了生动的气氛,让读者不但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还感受到了深刻的历史内涵。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没有讽刺,没有痛骂,也没有欢呼,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平实的言语中感受到作者反思历史时心潮的起伏。虽然只是片段的描写,但是却报道出了新闻价值,体现了事件具有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效应,演绎了国家尊严,彰显了民族复兴。
三、新闻特写的叙事与文学的关系
新闻特写描写的是一个场景或者片段,要想详尽生动的表现这些场景和片段就必须借助文学的表现手法,新闻的新鲜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的越来越淡,而文学就像陈年的酒耐人寻味,越老越香,所以新闻特写就借助于文学的表现张力来延长它的可读性,趣味性。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中,作者就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来展现印象之中故都的秋天:槐叶中一丝一丝漏下来的阳光,扫街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都是作者在故都的秋天最深刻的回忆,读者在看这篇文章中时仿佛也被带入到作者回忆中的秋天的情景,慢慢体会充满醉意的秋天。作者对所写的事物作了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写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让读者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有反复阅读品味的价值,在《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报道就很有叙事散文的味道,掩映在绿色树丛中的带有古典风格的白色港督府已经成为历史陈迹,紫荆花图案成为香港新的标志,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图案随着作者的描写深入人心,当再度看这篇报道的时候,就能唤起人们心中的对这个历史更替的重大时刻的回忆,这篇报道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将现场场景与历史背景结合,从而描绘了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文学与新闻有共同的渊源和天然的联系,利用文学来表现新闻的深度与广度,并且增加新闻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运用细致的描写手法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让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因此,用文学手法来表现新闻事实,能增加作品的厚度和力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就运用了细致的描写和比喻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下荷塘的美丽画卷,“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细腻的描写,让月光不但照在荷塘,也流泻进了读者的心里。新闻特写《千载难逢的1分50秒》在描写日冕时,写作手法也非常细致,“瞬间过后,它的左上边缘出现了3个璀璨的亮点,似珍珠,如钻石。这就是天文学上所讲的贝利珠,是月球上的环形山缺口偷偷泻出的太阳光华。”一个“偷偷的“就把这太阳的光华写活了,它就像顽皮的孩子一样探头探脑,将一个具体形象的贝利珠天文现象跃然纸上。两篇文章一篇是写景抒情的散文,一篇是新闻稿,但是在描写手法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必须注意到新闻特写虽然大量运用的文学手法,但是不能让文学性冲淡了新闻性,新闻特写毕竟是报道新闻的,它的第一个叙事特点就是新闻性,真实的反应新闻事实,场景描绘可以带有文学性质,但是事件的报道绝不能文学化、虚构化,新闻事实永远是第一位,否则就不叫做新闻了,失去了新闻的价值和意义。一些看似很好的新闻报道,一经查实有虚构成分,不论这篇报道写的多么精彩,只能将其淘汰,记者永远报道的都是真实事件,这是记者必须遵守的职业准则。
四、综论
新闻特写的叙事艺术建立在新闻叙事的新闻性和文学艺术性的基础上,既要保持新闻最重要的新闻性和焦点性,也要辅助于文学手段让它具有可读性,趣味性,使之读来不干涩、生硬、摒除夸大事件真实之嫌,生动表达新闻场景或新闻片段,让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真实、清晰、流畅,这才不失为一篇精彩的新闻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