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培养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内外阅读积累语感,通过比较、想象等方法品味文字,感悟语言,在模仿和创造中进行迁移,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若能把握住积累、品析、迁移这三个要素,就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阅读教学
引言
《新课标语文教程》中已经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同时也强调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优秀的语感能力当成首要教学任务。”因此可以知道,语感教学是多么的重要。所谓语感,就是指通过语言知识的不断积累从而形成一种语言修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经验的过程。有了语感,学生就可以在看到语言文字的第一时间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及其所传达的意义,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语文素养。为了向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前进,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们就要将语感教学融入进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素质教育不只是成为一种口号,而是能够真正开展和落实下去。该文笔者将对语感教学进行深入探究以及提供相应的有效策略。
1、创建教学情景,铺垫语感基調
在当前小学语文学科实际教育过程当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感水平与能力,一方面应该在平时上课的时候锻炼自身,另一方面在不断实践活动当中探究语感情况。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为小学生创设多样性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这样的实践活动当中。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不断锻炼小学生的语感水平与能力。教师要更好的辅导小学生展开语感有效锻炼,让小学生更加深入且全面的认识语文语感,提高小学生的语感水平与能力。教师也需要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轻松且和谐的语文课堂环境以及氛围,让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并且将这些语文知识充分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水平,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实际教育过程当中,教师要运用语文学科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提高小学生的语感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让小学生在语感学习过程当中创造相应的氛围与环境。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感水平。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让小学生观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有关视频,这样直观的向小学生展示相关知识,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提高语感能力的氛围与环境,让小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感能力提高学习活动当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整体能力。
2、在想象中体验,浸入意境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师在培养其语感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在想象中深入作品意境进行体验,这样才能更真切地积累语感。如教学《走月亮》一文时,学生带着想象深入文章情境进行体验,然后说出了自己的阅读印象: “读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在一片洒满月光的大地上,母亲和孩子正在田野里玩耍,周围都是美丽的风景,有花草树木,也有河塘游鱼,这是一片唯美的田园风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关注作品的语言:“那么,文章又是如何展现出这种唯美的风景的呢?这篇文章如诗如画,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达到这种效果的呢?”学生在深入品析语言特点后认为: “作者十分擅长将长句和短句整合在一起,如‘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长句,而后面的‘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则是短句,它们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轻松活泼的语感。”还有学生分析了作品的词语,认为作者用词十分精准,如“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中的“淘洗”就很有特色。这说明,在想象的辅助下,学生更好地进入到了作品的意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体验提升了自己的语感。学者俞东伟认为,语言描述的显象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阅读者必须基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实现对语言的把握,而如果没有想象和联想,也就没有语感。由此可见,想象在语感培养中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想象,進入作品的意境,从而提升对语言的深层感悟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工作中,可以从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出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语感。当学生接触到一篇新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现文章中隐藏的内容,提炼出中心思想,并阐述自己对这篇文章中心思想或某段描写的看法,使学生脱离对标准答案的依赖,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教师在带领学习《孔乙己》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阅读,了解孔乙己这个角色的性格,找到相关的描写,询问学生:“孔乙己前后被掌柜问话的回答并不相同,你认为是什么令他发生了改变?”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上下文大胆想象,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在文章中找到一些描写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发散自己想象力的同时,也和鲁迅先生进行了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体会本文中所渗透的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毒害的思想,认识到封建思想的危害。学生在阅读中也对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知,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下时间多多阅读关于鲁迅的其他文章,提高自己的阅读积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得到了培养,也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结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把握住积累、品析、迁移这三大要素,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并最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董秋丽.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语感的培养[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6.
[2]徐献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J].教书育人,2012(S2).
[3]顾贤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贵州省安顺市第五小学 56100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阅读教学
引言
《新课标语文教程》中已经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同时也强调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优秀的语感能力当成首要教学任务。”因此可以知道,语感教学是多么的重要。所谓语感,就是指通过语言知识的不断积累从而形成一种语言修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经验的过程。有了语感,学生就可以在看到语言文字的第一时间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及其所传达的意义,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语文素养。为了向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前进,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们就要将语感教学融入进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素质教育不只是成为一种口号,而是能够真正开展和落实下去。该文笔者将对语感教学进行深入探究以及提供相应的有效策略。
1、创建教学情景,铺垫语感基調
在当前小学语文学科实际教育过程当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感水平与能力,一方面应该在平时上课的时候锻炼自身,另一方面在不断实践活动当中探究语感情况。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为小学生创设多样性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这样的实践活动当中。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不断锻炼小学生的语感水平与能力。教师要更好的辅导小学生展开语感有效锻炼,让小学生更加深入且全面的认识语文语感,提高小学生的语感水平与能力。教师也需要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轻松且和谐的语文课堂环境以及氛围,让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并且将这些语文知识充分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水平,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实际教育过程当中,教师要运用语文学科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提高小学生的语感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让小学生在语感学习过程当中创造相应的氛围与环境。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感水平。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让小学生观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有关视频,这样直观的向小学生展示相关知识,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提高语感能力的氛围与环境,让小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感能力提高学习活动当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整体能力。
2、在想象中体验,浸入意境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师在培养其语感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在想象中深入作品意境进行体验,这样才能更真切地积累语感。如教学《走月亮》一文时,学生带着想象深入文章情境进行体验,然后说出了自己的阅读印象: “读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在一片洒满月光的大地上,母亲和孩子正在田野里玩耍,周围都是美丽的风景,有花草树木,也有河塘游鱼,这是一片唯美的田园风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关注作品的语言:“那么,文章又是如何展现出这种唯美的风景的呢?这篇文章如诗如画,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达到这种效果的呢?”学生在深入品析语言特点后认为: “作者十分擅长将长句和短句整合在一起,如‘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长句,而后面的‘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则是短句,它们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轻松活泼的语感。”还有学生分析了作品的词语,认为作者用词十分精准,如“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中的“淘洗”就很有特色。这说明,在想象的辅助下,学生更好地进入到了作品的意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体验提升了自己的语感。学者俞东伟认为,语言描述的显象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阅读者必须基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实现对语言的把握,而如果没有想象和联想,也就没有语感。由此可见,想象在语感培养中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想象,進入作品的意境,从而提升对语言的深层感悟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工作中,可以从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出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语感。当学生接触到一篇新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现文章中隐藏的内容,提炼出中心思想,并阐述自己对这篇文章中心思想或某段描写的看法,使学生脱离对标准答案的依赖,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教师在带领学习《孔乙己》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阅读,了解孔乙己这个角色的性格,找到相关的描写,询问学生:“孔乙己前后被掌柜问话的回答并不相同,你认为是什么令他发生了改变?”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上下文大胆想象,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在文章中找到一些描写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发散自己想象力的同时,也和鲁迅先生进行了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体会本文中所渗透的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毒害的思想,认识到封建思想的危害。学生在阅读中也对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知,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下时间多多阅读关于鲁迅的其他文章,提高自己的阅读积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得到了培养,也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结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把握住积累、品析、迁移这三大要素,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并最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董秋丽.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语感的培养[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6.
[2]徐献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J].教书育人,2012(S2).
[3]顾贤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贵州省安顺市第五小学 5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