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周六是陈小云最怨念的一天,因为在大多数办公室白领在家休息的时候,她却不得不继续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和大多数北漂一样,她大学一毕业便渴慕首都的际遇与挑战,千里迢迢从祖国的东南边疆来到了北京,试图开创自己的美好新生活。但每周的第六天,她那开创美好新生活的意志总会被狠狠击垮。
更怨念的是陈小云的老公李江,夫妻俩蜗居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一栋90年代楼房一隅,100多平的房子一共住了5户人家,共用厨房、浴室、卫生间和冰箱。周六这天,陈小云最喜欢的冰淇淋被隔壁小孩偷吃了一口,但她却无从发作;当过兵的李江正和一个屋檐下的其他几个女人们抢厨房做饭吃,一顿晚饭总是能吃出极其郁闷的情绪。
和一群家庭妇女抢厨房也就算了,结婚还未满一年的李江最不能容忍的是,到周六了他竟然还不能和妻子在一起休闲娱乐,他们的出游计划总是被陈小云以忙为理由推迟,而且一拖再拖,没有底线。好几次,李江都想陈小云换个工作,但陈小云害怕工作未满一年换工作对自己不利,也怕找不到更高薪的工作,瞻前顾后一番,仍然决定继续在公司里干下去。
掉进“穷忙”陷阱
陈小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每天辛苦工作,一年之后工资还是2800块钱,除去房租、水电、伙食,真正所剩无几。仿佛忙碌换不来美好的明天,反而是越穷越忙,越忙越穷。
这是一个“穷忙”的时代,并不只有陈小云一个人掉进“穷忙”陷阱。
陶志强在《穷忙族》一书中写道:“随便问问身边的人,从月薪过万的业务主管到没过试用期的实习生,从4S店的销售员到事业单位的研究员,几乎没有谁敢说自己不是‘穷忙族’。在一个七日连着又一个七日的生活中,除了工作,我们什么都缺:缺觉、缺朋友、缺自由、缺运动;从朝九晚五的职场回来,除了钱,我们什么都不缺:不缺任务、不缺指标、不缺期限、不缺需要反复琢磨的‘领导意图’、不缺处处刁难的客户。为什么我们的日子就变成了这样?”
为什么你的日子也变成了这样?
穷忙族源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最早出现于美国,原指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碌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群,欧盟对其定义为“在工作入不敷出,甚至沦落到贫穷线以下的受雇者”。后来,这个概念在世界各国“流行”。日本知名经济学家门仓贵史又在《穷忙族》一书中将穷忙族定义为“挥洒汗水拼命工作,生活却始终维持在最低生活标准线上的一群人”,他提到,美国有3700万人处于贫困之中,而日本则有约550万穷忙族。
追问“穷忙”
穷忙族的出现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密不可分,门仓贵史以日本为例说明。日本明治时代废除了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虽然在理论上百姓已经得到平等,但是国民的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很多人因为贫穷而过早地死去,努力工作也无法摆脱贫困。后来,随着时代的变更,日本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期,人们的收入普遍提高,贫富差距逐步缩小,低收入人群的整体力量攀升而成为具有购买能力的中产阶级。然而到了21世纪,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低收入人群重新出现,并形成了“穷忙族”这一崭新社会阶层。
至于中国的穷忙族,有人认为其成因是“结构性危机”:户籍、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体制性的落后甚至是不公正,逐渐导致精英“寡头化”和底层人“固化”,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困难,穷人变富越来越难,草根成为精英近乎天方夜谭。
不过,若把穷忙都归结为体制问题,似乎又有点儿不那么靠谱。除却宏观之上的贫富差距论调,个体心理差异及理财方式如今也受到人们关注。
如今,“穷忙族”的队伍正不断壮大,还囊括了那些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连续消费,消费之后继续忙碌工作,忙碌工作之后重返空虚的人群——我们暂且称之为“消费型穷忙族”。
用消费填补空虚
都市职场新人最容易变成消费型穷忙族。Amy去年刚刚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媒体工作,月薪浮动于4000元与8000元之间。她最高兴的就是每个月月底,和银行卡绑定的手机提示收到工资的那一刻。
有些人的衣柜是填不满的,Amy就是这种人。工作占了她生活的大部分,在通宵达旦完成工作任务之后,大睡一觉,再起来逛逛小店。作为附近商场的常客,她总是知道哪家小店正在打折,哪种品牌新装上市。她买衣服没有计划但很有规律:要么一眼相中不买不能释怀,要么实在太实惠,不买对不起自己。前不久,她看中了一条牛仔长裙,虽然秋意渐浓,钱包很瘦,她还是决意买下。买完裙子,发现没有鞋子可与之搭配,于是又在另一个小店里买了双打折的鞋子。鞋子买完,发现还需要一个帽子,于是继续寻觅“猎物”。
Amy消费的大头并不是服装。她还常常查看购物网站,看好时机入手电子产品。工作一年以来,已经购买了四部智能手机、两部手提电脑、一部单反相机,因为搬家的缘故,又在网上买了电磁炉、电饭煲和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在工作满一周年的那天,Amy发誓要好好工作。为了更好地工作,她希望有更好的电脑、更好的录音笔、更好的手机、更好的相机、更多的衣服……然而,在交完房租之后,她银行卡里钱不到4000。于是,她又发誓要在2013年到来之前攒够两万块钱——现在,9月份即将到来,这意味着在未来的3个月,她必须努力工作拿到最高工资才能实现这个愿望。
但是,你懂的,为了花钱而挣钱,为了消费而工作,越穷越忙,越忙越消费,越消费越穷——虽然收入不算低,Amy的愿望却也许永远难以实现。
“穷忙族”的自我拯救
在这个工资涨幅赛不过CPI涨幅、就业靠拼爹、养老靠自己、福利没保障、工作异化人类的时代,像Amy一样的人并不少见。
80后的年轻穷忙族也许还不算可怕,最可怕的是当你进入中年之后,仍然无法摆脱穷忙的阴影,终其一生穷忙。“穷忙族”最大的危害在于,身与心的疲惫,最终戒掉理想,陷入恶循环的穷忙之中不能自拔,甚至心生仇恨,反国家反社会反人类。
在成为《蝙蝠侠》中的“小丑”之前,穷忙族们,开始自我救赎吧!
Amy说,最近,一本书却无意中点醒了她。这本名为《愈少愈自由》的书写道:“人人都有欲望,只要你愿意节制一点、降低一点、放弃一点,拥有愈少欲望,你就拥有愈多的自由。” 真的可以吗?Amy破天荒地给自己放了四天假,她用这四天好好反省自己乱七八糟的生活。再次回到工作后,她开始欣赏自己在工作之中的快乐和充实,也开始尝试节俭生活。在购物欲冒出的时候自问一句:我真的需要吗?她开始明白,没有节奏的生活才叫忙,当你找到生活的节奏时,不管再忙都是可接受的。虽然偶尔忍不住还是会买第一眼看上的衣服,但相比之前的购物欲,已经减轻许多。她希望存上些钱,再琢磨着一次寻找自我的旅行。
穷忙族可以改变。陶志强在《穷忙族》一书中罗列出了各种改变的可能:
优化你的作息表,将挥霍的时间找出来合理使用,尝试让自己感受自由,快乐地忙碌而非盲目、茫然地忙碌,让每一天的工作都有所进步,多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
重写你的收支簿,即使只有一点点财富积累,也可以细细理顺,寻找外财的可能性,从“挣钱”变为“赚钱”;
改掉你的口头禅,不要再说“这就是现实,我没有选择”,也请戒掉“我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云云,为何要让消极心理暗示影响自己?
剥掉心中的那层茧,从今天起是否能下一个决定,从状态上归零?不要放弃你的兴趣爱好,聆听自己的心灵,不会取悦自己的人更无法取悦别人。
最后我们回到故事开头,在丈夫具有周期规律的抗议下,穷忙之中的陈小云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上个月,在好朋友不远千里来北京游玩之际,她终于找到契机鼓足勇气向上司请假,理由是:“我需要休息,需要和好朋友玩。”
在新的职业规划中,陈小云打算在工作满一年时辞去这份一周六天的工作,找一份有周末、有前途、有钱途的工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没关系,我可以要个孩子,找份轻松的活儿。”言语中是以往少有的豁达与放松。
在丈夫的坚持下,陈小云把工资释数存进了银行,坚决不使用。一年下来,夫妻俩竟也存得了一点积蓄。周日两个人在厨房里一起下厨做饭,忙得不亦乐乎。对于未来,房子、车子、票子固然重要,但陈小云笃定家庭和睦才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她相信,三五年后,必定能够改变如今穷忙的状态,抓到真正美好的明天。
自测:你是穷忙族吗?
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看不到前途;
一年内未曾加薪;
三年内未曾升职;
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
积蓄少,无力置产;
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
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
忙得团团转,一停下来就有罪恶感;
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还得工作;
老是计划干一番事业,但总是忙不完手里的事情。
温馨提示:在这10项中,若你回答了3个以上的“Yes”,则你已踏进“穷忙族”大军,意味着你的生活已经亮起了红灯。
更怨念的是陈小云的老公李江,夫妻俩蜗居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一栋90年代楼房一隅,100多平的房子一共住了5户人家,共用厨房、浴室、卫生间和冰箱。周六这天,陈小云最喜欢的冰淇淋被隔壁小孩偷吃了一口,但她却无从发作;当过兵的李江正和一个屋檐下的其他几个女人们抢厨房做饭吃,一顿晚饭总是能吃出极其郁闷的情绪。
和一群家庭妇女抢厨房也就算了,结婚还未满一年的李江最不能容忍的是,到周六了他竟然还不能和妻子在一起休闲娱乐,他们的出游计划总是被陈小云以忙为理由推迟,而且一拖再拖,没有底线。好几次,李江都想陈小云换个工作,但陈小云害怕工作未满一年换工作对自己不利,也怕找不到更高薪的工作,瞻前顾后一番,仍然决定继续在公司里干下去。
掉进“穷忙”陷阱
陈小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每天辛苦工作,一年之后工资还是2800块钱,除去房租、水电、伙食,真正所剩无几。仿佛忙碌换不来美好的明天,反而是越穷越忙,越忙越穷。
这是一个“穷忙”的时代,并不只有陈小云一个人掉进“穷忙”陷阱。
陶志强在《穷忙族》一书中写道:“随便问问身边的人,从月薪过万的业务主管到没过试用期的实习生,从4S店的销售员到事业单位的研究员,几乎没有谁敢说自己不是‘穷忙族’。在一个七日连着又一个七日的生活中,除了工作,我们什么都缺:缺觉、缺朋友、缺自由、缺运动;从朝九晚五的职场回来,除了钱,我们什么都不缺:不缺任务、不缺指标、不缺期限、不缺需要反复琢磨的‘领导意图’、不缺处处刁难的客户。为什么我们的日子就变成了这样?”
为什么你的日子也变成了这样?
穷忙族源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最早出现于美国,原指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碌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群,欧盟对其定义为“在工作入不敷出,甚至沦落到贫穷线以下的受雇者”。后来,这个概念在世界各国“流行”。日本知名经济学家门仓贵史又在《穷忙族》一书中将穷忙族定义为“挥洒汗水拼命工作,生活却始终维持在最低生活标准线上的一群人”,他提到,美国有3700万人处于贫困之中,而日本则有约550万穷忙族。
追问“穷忙”
穷忙族的出现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密不可分,门仓贵史以日本为例说明。日本明治时代废除了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虽然在理论上百姓已经得到平等,但是国民的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很多人因为贫穷而过早地死去,努力工作也无法摆脱贫困。后来,随着时代的变更,日本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期,人们的收入普遍提高,贫富差距逐步缩小,低收入人群的整体力量攀升而成为具有购买能力的中产阶级。然而到了21世纪,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低收入人群重新出现,并形成了“穷忙族”这一崭新社会阶层。
至于中国的穷忙族,有人认为其成因是“结构性危机”:户籍、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体制性的落后甚至是不公正,逐渐导致精英“寡头化”和底层人“固化”,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困难,穷人变富越来越难,草根成为精英近乎天方夜谭。
不过,若把穷忙都归结为体制问题,似乎又有点儿不那么靠谱。除却宏观之上的贫富差距论调,个体心理差异及理财方式如今也受到人们关注。
如今,“穷忙族”的队伍正不断壮大,还囊括了那些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连续消费,消费之后继续忙碌工作,忙碌工作之后重返空虚的人群——我们暂且称之为“消费型穷忙族”。
用消费填补空虚
都市职场新人最容易变成消费型穷忙族。Amy去年刚刚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媒体工作,月薪浮动于4000元与8000元之间。她最高兴的就是每个月月底,和银行卡绑定的手机提示收到工资的那一刻。
有些人的衣柜是填不满的,Amy就是这种人。工作占了她生活的大部分,在通宵达旦完成工作任务之后,大睡一觉,再起来逛逛小店。作为附近商场的常客,她总是知道哪家小店正在打折,哪种品牌新装上市。她买衣服没有计划但很有规律:要么一眼相中不买不能释怀,要么实在太实惠,不买对不起自己。前不久,她看中了一条牛仔长裙,虽然秋意渐浓,钱包很瘦,她还是决意买下。买完裙子,发现没有鞋子可与之搭配,于是又在另一个小店里买了双打折的鞋子。鞋子买完,发现还需要一个帽子,于是继续寻觅“猎物”。
Amy消费的大头并不是服装。她还常常查看购物网站,看好时机入手电子产品。工作一年以来,已经购买了四部智能手机、两部手提电脑、一部单反相机,因为搬家的缘故,又在网上买了电磁炉、电饭煲和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在工作满一周年的那天,Amy发誓要好好工作。为了更好地工作,她希望有更好的电脑、更好的录音笔、更好的手机、更好的相机、更多的衣服……然而,在交完房租之后,她银行卡里钱不到4000。于是,她又发誓要在2013年到来之前攒够两万块钱——现在,9月份即将到来,这意味着在未来的3个月,她必须努力工作拿到最高工资才能实现这个愿望。
但是,你懂的,为了花钱而挣钱,为了消费而工作,越穷越忙,越忙越消费,越消费越穷——虽然收入不算低,Amy的愿望却也许永远难以实现。
“穷忙族”的自我拯救
在这个工资涨幅赛不过CPI涨幅、就业靠拼爹、养老靠自己、福利没保障、工作异化人类的时代,像Amy一样的人并不少见。
80后的年轻穷忙族也许还不算可怕,最可怕的是当你进入中年之后,仍然无法摆脱穷忙的阴影,终其一生穷忙。“穷忙族”最大的危害在于,身与心的疲惫,最终戒掉理想,陷入恶循环的穷忙之中不能自拔,甚至心生仇恨,反国家反社会反人类。
在成为《蝙蝠侠》中的“小丑”之前,穷忙族们,开始自我救赎吧!
Amy说,最近,一本书却无意中点醒了她。这本名为《愈少愈自由》的书写道:“人人都有欲望,只要你愿意节制一点、降低一点、放弃一点,拥有愈少欲望,你就拥有愈多的自由。” 真的可以吗?Amy破天荒地给自己放了四天假,她用这四天好好反省自己乱七八糟的生活。再次回到工作后,她开始欣赏自己在工作之中的快乐和充实,也开始尝试节俭生活。在购物欲冒出的时候自问一句:我真的需要吗?她开始明白,没有节奏的生活才叫忙,当你找到生活的节奏时,不管再忙都是可接受的。虽然偶尔忍不住还是会买第一眼看上的衣服,但相比之前的购物欲,已经减轻许多。她希望存上些钱,再琢磨着一次寻找自我的旅行。
穷忙族可以改变。陶志强在《穷忙族》一书中罗列出了各种改变的可能:
优化你的作息表,将挥霍的时间找出来合理使用,尝试让自己感受自由,快乐地忙碌而非盲目、茫然地忙碌,让每一天的工作都有所进步,多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
重写你的收支簿,即使只有一点点财富积累,也可以细细理顺,寻找外财的可能性,从“挣钱”变为“赚钱”;
改掉你的口头禅,不要再说“这就是现实,我没有选择”,也请戒掉“我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云云,为何要让消极心理暗示影响自己?
剥掉心中的那层茧,从今天起是否能下一个决定,从状态上归零?不要放弃你的兴趣爱好,聆听自己的心灵,不会取悦自己的人更无法取悦别人。
最后我们回到故事开头,在丈夫具有周期规律的抗议下,穷忙之中的陈小云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上个月,在好朋友不远千里来北京游玩之际,她终于找到契机鼓足勇气向上司请假,理由是:“我需要休息,需要和好朋友玩。”
在新的职业规划中,陈小云打算在工作满一年时辞去这份一周六天的工作,找一份有周末、有前途、有钱途的工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没关系,我可以要个孩子,找份轻松的活儿。”言语中是以往少有的豁达与放松。
在丈夫的坚持下,陈小云把工资释数存进了银行,坚决不使用。一年下来,夫妻俩竟也存得了一点积蓄。周日两个人在厨房里一起下厨做饭,忙得不亦乐乎。对于未来,房子、车子、票子固然重要,但陈小云笃定家庭和睦才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她相信,三五年后,必定能够改变如今穷忙的状态,抓到真正美好的明天。
自测:你是穷忙族吗?
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看不到前途;
一年内未曾加薪;
三年内未曾升职;
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
积蓄少,无力置产;
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
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
忙得团团转,一停下来就有罪恶感;
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还得工作;
老是计划干一番事业,但总是忙不完手里的事情。
温馨提示:在这10项中,若你回答了3个以上的“Yes”,则你已踏进“穷忙族”大军,意味着你的生活已经亮起了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