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穷忙”吗?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nfei7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周六是陈小云最怨念的一天,因为在大多数办公室白领在家休息的时候,她却不得不继续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和大多数北漂一样,她大学一毕业便渴慕首都的际遇与挑战,千里迢迢从祖国的东南边疆来到了北京,试图开创自己的美好新生活。但每周的第六天,她那开创美好新生活的意志总会被狠狠击垮。
  更怨念的是陈小云的老公李江,夫妻俩蜗居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一栋90年代楼房一隅,100多平的房子一共住了5户人家,共用厨房、浴室、卫生间和冰箱。周六这天,陈小云最喜欢的冰淇淋被隔壁小孩偷吃了一口,但她却无从发作;当过兵的李江正和一个屋檐下的其他几个女人们抢厨房做饭吃,一顿晚饭总是能吃出极其郁闷的情绪。
  和一群家庭妇女抢厨房也就算了,结婚还未满一年的李江最不能容忍的是,到周六了他竟然还不能和妻子在一起休闲娱乐,他们的出游计划总是被陈小云以忙为理由推迟,而且一拖再拖,没有底线。好几次,李江都想陈小云换个工作,但陈小云害怕工作未满一年换工作对自己不利,也怕找不到更高薪的工作,瞻前顾后一番,仍然决定继续在公司里干下去。
  掉进“穷忙”陷阱
  陈小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每天辛苦工作,一年之后工资还是2800块钱,除去房租、水电、伙食,真正所剩无几。仿佛忙碌换不来美好的明天,反而是越穷越忙,越忙越穷。
  这是一个“穷忙”的时代,并不只有陈小云一个人掉进“穷忙”陷阱。
  陶志强在《穷忙族》一书中写道:“随便问问身边的人,从月薪过万的业务主管到没过试用期的实习生,从4S店的销售员到事业单位的研究员,几乎没有谁敢说自己不是‘穷忙族’。在一个七日连着又一个七日的生活中,除了工作,我们什么都缺:缺觉、缺朋友、缺自由、缺运动;从朝九晚五的职场回来,除了钱,我们什么都不缺:不缺任务、不缺指标、不缺期限、不缺需要反复琢磨的‘领导意图’、不缺处处刁难的客户。为什么我们的日子就变成了这样?”
  为什么你的日子也变成了这样?
  穷忙族源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最早出现于美国,原指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碌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群,欧盟对其定义为“在工作入不敷出,甚至沦落到贫穷线以下的受雇者”。后来,这个概念在世界各国“流行”。日本知名经济学家门仓贵史又在《穷忙族》一书中将穷忙族定义为“挥洒汗水拼命工作,生活却始终维持在最低生活标准线上的一群人”,他提到,美国有3700万人处于贫困之中,而日本则有约550万穷忙族。
  追问“穷忙”
  穷忙族的出现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密不可分,门仓贵史以日本为例说明。日本明治时代废除了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虽然在理论上百姓已经得到平等,但是国民的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很多人因为贫穷而过早地死去,努力工作也无法摆脱贫困。后来,随着时代的变更,日本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期,人们的收入普遍提高,贫富差距逐步缩小,低收入人群的整体力量攀升而成为具有购买能力的中产阶级。然而到了21世纪,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低收入人群重新出现,并形成了“穷忙族”这一崭新社会阶层。
  至于中国的穷忙族,有人认为其成因是“结构性危机”:户籍、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体制性的落后甚至是不公正,逐渐导致精英“寡头化”和底层人“固化”,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困难,穷人变富越来越难,草根成为精英近乎天方夜谭。
  不过,若把穷忙都归结为体制问题,似乎又有点儿不那么靠谱。除却宏观之上的贫富差距论调,个体心理差异及理财方式如今也受到人们关注。
  如今,“穷忙族”的队伍正不断壮大,还囊括了那些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连续消费,消费之后继续忙碌工作,忙碌工作之后重返空虚的人群——我们暂且称之为“消费型穷忙族”。
  用消费填补空虚
  都市职场新人最容易变成消费型穷忙族。Amy去年刚刚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媒体工作,月薪浮动于4000元与8000元之间。她最高兴的就是每个月月底,和银行卡绑定的手机提示收到工资的那一刻。
  有些人的衣柜是填不满的,Amy就是这种人。工作占了她生活的大部分,在通宵达旦完成工作任务之后,大睡一觉,再起来逛逛小店。作为附近商场的常客,她总是知道哪家小店正在打折,哪种品牌新装上市。她买衣服没有计划但很有规律:要么一眼相中不买不能释怀,要么实在太实惠,不买对不起自己。前不久,她看中了一条牛仔长裙,虽然秋意渐浓,钱包很瘦,她还是决意买下。买完裙子,发现没有鞋子可与之搭配,于是又在另一个小店里买了双打折的鞋子。鞋子买完,发现还需要一个帽子,于是继续寻觅“猎物”。
  Amy消费的大头并不是服装。她还常常查看购物网站,看好时机入手电子产品。工作一年以来,已经购买了四部智能手机、两部手提电脑、一部单反相机,因为搬家的缘故,又在网上买了电磁炉、电饭煲和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在工作满一周年的那天,Amy发誓要好好工作。为了更好地工作,她希望有更好的电脑、更好的录音笔、更好的手机、更好的相机、更多的衣服……然而,在交完房租之后,她银行卡里钱不到4000。于是,她又发誓要在2013年到来之前攒够两万块钱——现在,9月份即将到来,这意味着在未来的3个月,她必须努力工作拿到最高工资才能实现这个愿望。
  但是,你懂的,为了花钱而挣钱,为了消费而工作,越穷越忙,越忙越消费,越消费越穷——虽然收入不算低,Amy的愿望却也许永远难以实现。
  “穷忙族”的自我拯救
  在这个工资涨幅赛不过CPI涨幅、就业靠拼爹、养老靠自己、福利没保障、工作异化人类的时代,像Amy一样的人并不少见。
  80后的年轻穷忙族也许还不算可怕,最可怕的是当你进入中年之后,仍然无法摆脱穷忙的阴影,终其一生穷忙。“穷忙族”最大的危害在于,身与心的疲惫,最终戒掉理想,陷入恶循环的穷忙之中不能自拔,甚至心生仇恨,反国家反社会反人类。
  在成为《蝙蝠侠》中的“小丑”之前,穷忙族们,开始自我救赎吧!
  Amy说,最近,一本书却无意中点醒了她。这本名为《愈少愈自由》的书写道:“人人都有欲望,只要你愿意节制一点、降低一点、放弃一点,拥有愈少欲望,你就拥有愈多的自由。”   真的可以吗?Amy破天荒地给自己放了四天假,她用这四天好好反省自己乱七八糟的生活。再次回到工作后,她开始欣赏自己在工作之中的快乐和充实,也开始尝试节俭生活。在购物欲冒出的时候自问一句:我真的需要吗?她开始明白,没有节奏的生活才叫忙,当你找到生活的节奏时,不管再忙都是可接受的。虽然偶尔忍不住还是会买第一眼看上的衣服,但相比之前的购物欲,已经减轻许多。她希望存上些钱,再琢磨着一次寻找自我的旅行。
  穷忙族可以改变。陶志强在《穷忙族》一书中罗列出了各种改变的可能:
  优化你的作息表,将挥霍的时间找出来合理使用,尝试让自己感受自由,快乐地忙碌而非盲目、茫然地忙碌,让每一天的工作都有所进步,多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
  重写你的收支簿,即使只有一点点财富积累,也可以细细理顺,寻找外财的可能性,从“挣钱”变为“赚钱”;
  改掉你的口头禅,不要再说“这就是现实,我没有选择”,也请戒掉“我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云云,为何要让消极心理暗示影响自己?
  剥掉心中的那层茧,从今天起是否能下一个决定,从状态上归零?不要放弃你的兴趣爱好,聆听自己的心灵,不会取悦自己的人更无法取悦别人。
  最后我们回到故事开头,在丈夫具有周期规律的抗议下,穷忙之中的陈小云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上个月,在好朋友不远千里来北京游玩之际,她终于找到契机鼓足勇气向上司请假,理由是:“我需要休息,需要和好朋友玩。”
  在新的职业规划中,陈小云打算在工作满一年时辞去这份一周六天的工作,找一份有周末、有前途、有钱途的工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没关系,我可以要个孩子,找份轻松的活儿。”言语中是以往少有的豁达与放松。
  在丈夫的坚持下,陈小云把工资释数存进了银行,坚决不使用。一年下来,夫妻俩竟也存得了一点积蓄。周日两个人在厨房里一起下厨做饭,忙得不亦乐乎。对于未来,房子、车子、票子固然重要,但陈小云笃定家庭和睦才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她相信,三五年后,必定能够改变如今穷忙的状态,抓到真正美好的明天。
  自测:你是穷忙族吗?
   一周工作超过54小时,但看不到前途;
   一年内未曾加薪;
   三年内未曾升职;
   薪水很低,到月底总是很艰难;
   积蓄少,无力置产;
   工资不低,但花钱很大手笔;
   收入不低,但内心没有安全感;
   忙得团团转,一停下来就有罪恶感;
   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还得工作;
   老是计划干一番事业,但总是忙不完手里的事情。
  温馨提示:在这10项中,若你回答了3个以上的“Yes”,则你已踏进“穷忙族”大军,意味着你的生活已经亮起了红灯。
其他文献
6月7日,在《少数派报告》上市的第二天,郭敬明在微博里推荐:“在六月六日这天上市的这本ZUI INK第二辑《少数派报告》,是一本太特别的书。它本应只属于少数派,但是它却唤醒了大多数。一声微弱的呼唤,一定淹没在狂风的旷野,但千万声微小的呼唤,却一定能汇聚成声音的大河,它就一定能够被听见。”  2012年6月,郭敬明的“最世”文化团队出版了新书《少数派报告》,作为《ZUI INK》(《最映刻》的第二辑
期刊
网络义卖平台的搭建,意味着“轻松公益、快乐公益”的平民公益时代正在到来。  年近花甲的沈女士,跟年轻人一样,平时也非常喜欢有事无事到网络上逛逛。听朋友介绍,有一次她在一家购物网站逛到一台大的二手背投电视,标价才300元。  “七八成新,挺好的电视,真没想到会这么便宜”,沈女士承认自己看到这样的价格很是心动,她接下来仔细浏览相关网页,发现是一家公益网站。尽管自己家里有电视,用不着更换,她还是在网上下
期刊
急功近利的企业、明目张胆的“伪公益”,使公益营销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针对公益营销的质疑此起彼伏。  孟瑶最近有点烦。上个月,在广州一家美容产品公司任市场部经理的她接到了新任务——策划一个公益活动方案,以配合公司即将推出市场的几款营养产品。  “活动预算有多少,打算怎么做?”孟瑶问总监。公司以往从来没有做过公益活动,她心里没有底。总监的想法倒是很简单:传统的市场活动做过很多,收效越来越不显著,邀
期刊
现在一向占据优势的男性选手如今也开始抱怨变成了“弱势群体”。因为在花样游泳和艺术体操的比赛中,男性并不允许参赛,而参加两项运动的男运动员数目正在不断增加。“多数情况下,性别歧视的受害者是女运动员,现在形势有很大好转。但在这一项运动中,男性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  1896年以来,现代奥运会终于在2012年的夏天,实现了204个代表团全部有女运动员参赛,其中包括沙特、卡塔尔、文莱等国,他们首次派出了
期刊
前些日子,在香港艺术馆,欣赏中国漫画之父丰子恺——人间情味特展,感动于其童心与人味,不同于传统书画,丰大师的漫画不只独创一格,也不再拘泥于无人山水及禅风,反而能把来自生活的点滴变成了有情世界,让人津津有味,欲罢不能;同时,也是另一种时代语意的深度书写。  其实,不管时空如何转换与变易,人间世的情义,对我而言,是立基于平凡人的俗世生活,而其中百味杂陈的真实气味,更一直让我着迷。  我书案前正摆放一本
期刊
近读加拿大人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阅读史》(吴昌杰译,商务印书馆2004),读到一个故事:人人知道雪茄是古巴国粹,但雪茄工人终日干手工活,辛劳乏味之极。一名叫萨图尼诺·马丁内斯的雪茄工人在19世纪60年代创办了面向工人的报纸《奥罗拉》。马丁内斯发现,工人中文盲众多,于是一个新的“职业”——朗读员应运而生,他们让工人们听得津津有味。随着雪茄生产技术的输出,朗读员也来到了美国……  17世纪以来,雪茄
期刊
我对夏天的记忆,和新疆让人喘不过气的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永远联系在一起,还和一个漂亮的年轻媳妇有关。毒辣的太阳像往地面上倒铁水一般,氤氲的热气,让远处的棉花地像是漂浮在天上。所有的榆树柳树都老老实实地一动不动,空气中漂浮着白杨和柳树枝叶里苦涩的味道。连队大院子的大柳树下,此时空无一人,就连大柳树后面小商店里那个漂亮的年轻媳妇,也不见了。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场,最酷热的夏天和最寒冷的冬季,反而是
期刊
随着工人的觉醒和诉求的增加,由上级安排、包办的工会正在远离工人的期望值,让工人直接选举工会被视为一种顺应潮流的举措。今年5月,深圳宣布启动全市163家企业工会直选,新生工会如今喜忧参半,他们完成了直选,却还没有拿起权杖。  “后果即将显现?”7月23日,深圳欧姆电子公司出台了一份人事变更表,这让该厂在一次大罢工后通过一线工人直接选举产生的新工会感到恐惧。  欧姆工会被认为是深圳工会直选的“代表作”
期刊
对关注劳工权益的行动者而言,奥林匹克是一个向全世界揭露剥削的绝佳机会。2012年1月,一份题为《伦敦奥组委漠视工人权利:奥运吉祥物出自血汗工厂》的报告被公之于众,报告中列举了大量彩虹工厂内的“罪证”。行动者们同时还向伦敦奥组委寄出了一封公开信,措辞强烈。  长着一只大眼睛的奥运吉祥物“文洛克”和“曼德维尔”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众人青睐,宣传短片《彩虹救援》中,这两个可爱又特别的吉祥物被描述成出自伦敦
期刊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从来都是挑战,法律紧缺、社团皆无、经验匮乏。本书田子坊、同乐坊里弄重生的介绍部分,都认为“平民街区的再生需要更多民间力量的介入”,需要政府和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完成活化街区不是个新命题,港台都有过经验积累,动因大概都与城市拓展有关。然而,活化街区的具体行为,有时个个不同,台湾与社区营建有关,香港则与延续城市文化命脉相连。而在大陆,这一方面的经验并不突出,容易形成固化的商业模式,容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