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汐,使海拥有自己的心跳,于是海不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具有生物学特征的活体:蓝皮肤的海巨人有着古老而饱满的生命,我们能从潮汐里感受到原始情欲般不息的律动。
最初只是缓梯形的波浪,渐渐,海面现出猛虎的条纹……涨潮时的大海暗蓄风雷。
当波涛如战鼓,当默默积聚的浪就像鲸鱼涌起的背,大海以令人震撼的席卷之力传达着它的愤怒。它似乎渴望着某种破坏和审判。巨浪澎湃,组成巴洛克式的白色塔尖——海洋。
海之所以令人敬畏,还在于,它的暴力同样可以漠然地作用于自身。风暴来临之前饥饿的海面,天空翻滚末日般的乌云,海水呈现墓碑般的岩灰色。暴风雨开始的几分钟像打击乐,此后很快变成交响曲。为了锻炼勇气,我曾经尝试体验风浪,但大海那自毁般的无畏令人落荒而逃。到处是破碎的被强力撕扯的波浪,那时,连大海本身都像是残骸。我想起尤瑟纳尔提到过一句话:“尊敬”这种纯金,如果不掺杂一定的恐惧成分,可能会太软。
幸好,海还有它的消沉、它的倦怠,还有它的无能为力,否则,海只是不受道德拘禁的兽王,让人类这种陆地生命难以亲近。正如醉酒的不断翻腾的胃囊,海呕吐着它尚未消化的东西:贝壳、死鱼、沉船上的遗骸。有时,累极了的海几乎无力掀动波浪,光线阴沉,我们看到的是水银般的、波动得异常缓慢、晦暗而凝滞的大海——那因庞大自重而不能挪移的巨物,慢慢丧失它的挣扎。尤其退潮时分,浪涌越来越弱,泡沫散碎,像垂危者逐渐松开的拳头……这是弥留之际的大海。
日复一日,海,重复这样的节奏,从雷霆万钧到筋疲力尽,它一次次复活,再度浪涌,隆起蝶泳者那有弧度的背肌。海在潮汐中不断复习,仿佛这是循环的历法,仿佛是在重复中巩固自制的律令。
每当凝望大海——那喘息的胸膛,我总能感觉某种极端的激情:像追逐真理那样因无望而无限的激情。这种激情,甚至能表现出至为节制的力量。有时候的海水万般柔情,波浪就像动物被抚触的皮毛那样掠过一阵阵既迷醉又紧张的战栗——什么样的手,使大海这样的巨兽也为之颤抖,并在永不止息的剧烈渴望中自我折磨?
谜样的月亮,想象力之外的魔法。当首次得知潮汐主要来自月亮的牵引,我惊异不已,相当于听说蝴蝶用翅膀吊起了桶里的井水。月亮如此皎洁、宁静,它只是一小片虚幻的光。即使用调焦后的望远镜窥视,像把花瓣放在显微镜下的载玻片那样,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它内部的荒凉:碱性的月壤,注定只能种植一株落尽叶子的树;树下,旋转着清凉寂寞的舞者。气质孤楚,月亮带了一点病态的温柔。缥缈、微凉、静若处子,纸薄的月亮却能搅动遥远之外的海洋暴力。
这奇怪的对称,也许反倒是通约的法则:唯轻盈之物才能制衡最大的重器。比如灯塔之光指引万吨巨轮。比如理想,仅凭它动听的发音,可以讓几代人甘愿付出喉咙里的血。比如死,为了抵偿它的安静,我们动用了一生的喧嚣。在更大的意义上,对诸如轻重大小的理解似乎是与日常远远不同的。所以,最后的伊甸园未必存在于浩茫天际,也许是藏在小孩子的瞳孔里。所以,当月亮里的占卜者起舞,能够召唤史诗般汹涌的海水,召唤眼线狭长的信天翁展翼迁徙,召唤鲨鱼露出齿锋,召唤锚状海星,渐渐变成寂静的标本……
月亮,无比安宁,这金黄斑驳的鱼鳞是大海所敬拜的图腾。一涨一落,巨大的蓝心脏为它而跳动、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