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但是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这也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呈现出明显差异。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学生情况,以分层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培优补差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培优
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不同及其独特价值,以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为依据,实施培优补差的分层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1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做好学生分层
初中学生经历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在数学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是由于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有一定差异性,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也呈现出明显不同,甚至向两极化状态发展。而分层教学方式的实施则能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不同小组划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间、小组内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来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成长的效果。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包括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学习潜能、现有学习水平等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小组划分,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以数学基础较好、分析和解题能力较强的学生为A层级,以数学基础一般,且有一定分析和解题能力的学生为B层级,以数学基础薄弱、解题能力较弱的学生为C层级。当然,对于学生层级的划分,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分组教学,通过“以学带教”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在组内、组间的相互帮助下达到培优辅差的效果,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可直接将分组方式告诉学生,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或者打击到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充分观察学生学习动态,结合学生情况及时对其层级划分情况进行调整,以提升分层分组的合理性。
2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在于促进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表现机会、并且在解决不同层次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获得学习的信心,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层级水平,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层级的学生融合在相同的小组中,从而为不同层级的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协作中形成优差生相互帮助的局面,促使各层级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达到各层级共同培优的效果,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形和性質》时,教师就可以先对该章节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在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具有一定认知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如“画出y=2/x、y=-2/x、y=-3/x等图像”,并对反比例函数的特征进行总结;然后以分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分组后可以由各小组成员自主进行成员分工,明确不同小组成员具体负责的内容,如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负责搜集函数图像,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负责画图和观察图像,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负责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进行总结,然后在小组内各成员的共同合作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并组织各小组间进行交流分享,通过各小组间不同层级学生的相互交流来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及思维碰撞,从而促使各层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获得进步和提升。
再如:在讲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E=300°,DP、CP分别平分∠EDC、∠BCD,则∠P= .教师在分析题目的时候可以从最直观的想法入手,即考虑五边形的内角和,先得出∠EDC+∠BCD的和,再利用角平分线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得到∠P,也可以另辟蹊径延长ED、BC交于点Q,把∠CPD看成是△DCQ的两条外角平分线的夹角,可由四边形AEQB的内角和得出∠Q的大小,再由∠P与∠Q的关系可得出∠P的大小。一道题目两种方法却殊途同归,使学生加深了对多边形内角和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继续对该题做出变式:在n边形BCDE…A中,∠A+∠B+…+∠E=300°,DP、CP分别平分∠EDC、∠BCD,则∠P=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有了前面这道题目的铺垫,学生再来做这道变式题就会很快找到解题的钥匙,这样整个过程下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都得到锻炼和提升,笔者在讲解类似的题目时也经常采用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分解难点,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3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层级划分,并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分层分组教学,尽可能兼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实现分层培优辅差的教学效果,促进全体学生均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良好的体验感,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真正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谭健.浅谈初中数学分层培优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C]// 福广两省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座谈会论文集. 2020.
[2]金素君.以生为本,寓教于乐——浅谈初中数学有效分层教学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08):44.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培优
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不同及其独特价值,以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为依据,实施培优补差的分层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1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做好学生分层
初中学生经历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在数学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是由于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有一定差异性,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也呈现出明显不同,甚至向两极化状态发展。而分层教学方式的实施则能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不同小组划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间、小组内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来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成长的效果。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包括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学习潜能、现有学习水平等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小组划分,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以数学基础较好、分析和解题能力较强的学生为A层级,以数学基础一般,且有一定分析和解题能力的学生为B层级,以数学基础薄弱、解题能力较弱的学生为C层级。当然,对于学生层级的划分,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分组教学,通过“以学带教”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在组内、组间的相互帮助下达到培优辅差的效果,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可直接将分组方式告诉学生,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或者打击到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充分观察学生学习动态,结合学生情况及时对其层级划分情况进行调整,以提升分层分组的合理性。
2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在于促进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表现机会、并且在解决不同层次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获得学习的信心,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层级水平,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层级的学生融合在相同的小组中,从而为不同层级的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协作中形成优差生相互帮助的局面,促使各层级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达到各层级共同培优的效果,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形和性質》时,教师就可以先对该章节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在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具有一定认知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如“画出y=2/x、y=-2/x、y=-3/x等图像”,并对反比例函数的特征进行总结;然后以分组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分组后可以由各小组成员自主进行成员分工,明确不同小组成员具体负责的内容,如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负责搜集函数图像,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负责画图和观察图像,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负责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进行总结,然后在小组内各成员的共同合作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并组织各小组间进行交流分享,通过各小组间不同层级学生的相互交流来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及思维碰撞,从而促使各层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获得进步和提升。
再如:在讲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E=300°,DP、CP分别平分∠EDC、∠BCD,则∠P= .教师在分析题目的时候可以从最直观的想法入手,即考虑五边形的内角和,先得出∠EDC+∠BCD的和,再利用角平分线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得到∠P,也可以另辟蹊径延长ED、BC交于点Q,把∠CPD看成是△DCQ的两条外角平分线的夹角,可由四边形AEQB的内角和得出∠Q的大小,再由∠P与∠Q的关系可得出∠P的大小。一道题目两种方法却殊途同归,使学生加深了对多边形内角和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继续对该题做出变式:在n边形BCDE…A中,∠A+∠B+…+∠E=300°,DP、CP分别平分∠EDC、∠BCD,则∠P=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有了前面这道题目的铺垫,学生再来做这道变式题就会很快找到解题的钥匙,这样整个过程下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都得到锻炼和提升,笔者在讲解类似的题目时也经常采用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分解难点,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3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层级划分,并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分层分组教学,尽可能兼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实现分层培优辅差的教学效果,促进全体学生均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良好的体验感,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真正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谭健.浅谈初中数学分层培优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C]// 福广两省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座谈会论文集. 2020.
[2]金素君.以生为本,寓教于乐——浅谈初中数学有效分层教学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