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国货币价值的总体水平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国内物价上涨通常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进而影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最终导致汇价下跌。反之亦然。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大幅度上扬,出现了不同于经济学经典理论的特征。本文旨在分析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的现象及国际、国内双重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美国经济危机;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
一、前 言
按照"一价定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商品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应具有相同的价值。货币也是商品,其对内和对外价值应该趋于一致。主要是因为:在没有涉外经济管制的情况下,一国经济的内部失衡,如国内物价上涨导致本币对内贬值,公众的支出将较多地从国内商品和劳务转向国外商品和劳务,进而增加对外汇的需求,本币的对内贬值因此而转为对外贬值,其内外价值趋于一致;一国经济的外部失衡,如国际收支逆差造成本币对外贬值,本币贬值将增加外国商品和劳务的进口成本,公众的支出将较多地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向国内商品和劳务,进而提高本国的物价水平,本币的对外贬值因此而转化为对内贬值,其内外价值也趋于一致。
但我国现实情况却相反: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同时出现,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现象说明了购买力平价不成立。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阻碍国内外市场的有机衔接,诱发国际游资的冲击,使人民币成为国外经济调控的牺牲品。
二、美国经济危机与我国人民币升值
自2010年初美国经济稍有好转,出于摆脱沉重债务、推卸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责任和国内外政治斗争的需要,就开始重弹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老调。提出要对中国采取较强硬措施,以确保美国产品不会面对"庞大的竞争不利因素",甚至公开称美国需要对全球的外汇政策予以监控,以确保其他国家不通过本国货币的贬值来谋取不公平的优势。
美国为何紧盯人民币升值,最直接的原因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自身的经济困境。逼迫人民币升值图谋一箭三雕:一是想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国产品竞争力;二是中国坐拥庞大美债,人民币升值将为美国的巨额债务负担;三是通过干预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崛起。
(一)美国企图通过人民币升值扭转贸易逆差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出口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为顺差,近几年来尤为明显。而美国则是长期的经常项目赤字,美国政府曾几度将这种赤字归结于人民币没有升值,从而使中国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逼使美国不得不大量进口。中美之间形成大量贸易顺差,让美国负债累累。事实上,正是由于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使中国的出口品在美国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就算人民币升值导致产品涨价,也不一定会刺激美国民众购买国货。如此大的价格差异,并不能简简单单的靠人民币升值就可以缩小。
(二)美国令人惊恐的失业率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失业人数骤增。全国失业率成为26年最高纪录。2010年前两个季度至少还有75万人失业,全年失业率超过11%,制造业所受打击最为严重,新增工作岗位锐减47%。为解决这一问题并转嫁责任、规避风险于是将矛头指向人民币。美当局迫切希望借压迫人民币升值来恢复民众信心。表面上看,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品减少,而為满足美国人民的消费需求就会在本土产生更多就业岗位,失业率也就随之下降。但是究其内因,大多数出口美国的产品都是属于单位价格较低的商品,中国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以及许多刺激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选择进口还是自己生产,成本效益可见一斑。
(三)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以期遏制中国发展
美国之所以总是将人民币汇率作为攻击的靶子,无疑是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要真正理解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意图,就必须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来分析。美国早已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近年来,面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高速增长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高,美国国内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中国威胁论"高潮。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遏制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把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这一战略背景上来分析就会发现,美国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其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策略。正如美国当初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实现阻击日本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美国想对中国故伎重施。对此,我们要做好应对准备,使之阴谋最终破产。
三、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分析
(一)根源于我国的汇率机制和外汇管理政策
我国外汇政策是资本项目不开放,外汇不能自由流进出。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采取宽进限出政策,外汇不能在我国境内流通,所有流进的外汇由央行用人民币回收,导致了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过多的货币导致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而社会中各资产价格因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大幅度上涨,资产名义收益上升,货币对内不断贬值。
为了解决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央行被迫使用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央行票据冲销等手段,这又导致国内的利率上升,国内外利差加大,吸引更多国际套利的游资流进国内。人民币汇率在外界压力下不断升值,加大了外界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国际套汇游资不断流进,又进一步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导致物价上涨,货币政策陷入困境,因此出现了人民币升值与物价上涨的悖论。
(二)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通胀压力
1.由于人民币国际购买力实降,人民币升值不能有效抑制通胀
人民币升值抑制"输入性通胀"的前提是升值可以抑制国际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避免传导至国内。从理论上来说人民币汇率上升,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也应当提高。但统计数据表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不及国际物价上涨的速度。所以人民币升值目前并没有达到抑制"输入性通胀"的目标。如果要维持原有的国际购买力,升值就要大于涨价幅度,但这又会对于出口企业造成重大打击。
2.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破坏抑制通胀的努力
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诱发外资流入,增加了我国的流动性,对物价上涨造成压力。实际有效汇率不能正确反映其与贸易收支间的关系。汇率本身对贸易收支的作用将受本币升值预期的抑制,并且本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又会反向扩大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国外投机资本也将通过贸易渠道流入国内进一步加大汇率预期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而贸易项目顺差又刺激了人们对汇率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却对抑制通胀没有帮助。
(三)通货膨胀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升值
1.通货膨胀刺激国内自有资产保值和增值需求
由于股市和楼市的财富效应,敏锐的国际投资者纷纷在外汇市场上抢购人民币以便早日杀入中国的资产市场。这样股市和楼市上增加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流入银行体系,通过银行的货币创造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使用,经济体的货币量增多,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持续,从而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在其他经济变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就进入了一个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的循环中。
2.当前国内通货膨胀的持续引起货币当局的高度关注。
为了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防止经济过热,近两年央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使资金借贷成本上升。货币供给减少代表无风险资产收益率提高。而美国等一些大的经济体却为避免经济衰退而降息,使这些国家无风险资产收益下降。国内外利率倒挂使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更加有利可图,导致热钱涌入。加之我国资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使得资本项目出现较为稳定的顺差,这又在外汇市场上推高人民币汇价。
四、政策建议
在全球经济发展失衡与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我国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变得复杂而严重。就如何通过自我完善来应对国际不利因素且化解内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1.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
(1)调整国际贸易政策,减少贸易顺差。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一方面,调整出口政策,对高消耗和高污染的产品不仅不再搞出口退税且要提高出口关税。通过减少出口来解决国际贸易及国际收支失衡。另一方面,调整进口政策,减少进口行政审批尤其对有技术含量的装备制造品及能源,给予更为优惠的鼓励政策,通过扩大进口来减少国际收支失衡。
(2)进一步调整我国宽进严出的资本项目体制。一方面,转变观念把以牺牲国家工业利益为代价的"刺激流外资"变为符合经济规律的"自然流外资"。对只利用我国资源、市场、转嫁污染的外资项目予以拒绝,不能再把引资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硬指标。另一方面,逐步放开对资本项目的管制,鼓励更多本国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这意味着我国的海外资产在政府与私人部门间发生一定转换。有利于提高国民收益,因为私人海外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官方外汇储备所得收益率。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热钱非法流入。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使大量热钱涌入我国,以期取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这激化了流动性过剩矛盾,增加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目前当务之急要防堵国际投机热钱的非法流入。海关、工商、公安、商检等行政执法部门要通力协作,对以外贸、投资和地下非法渠道流入的投机热钱严加监管。银行等金融机构更要加强监管和自律,不给国际投机热钱可乘之机。
2.国内经济政策的調整
(1)完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高储蓄主要来源于政府与企业,因此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政府投资与出口增加,出口依赖的原因在于居民消费率低,居民消费率低源于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大,这也是导致我国经常账目持续大规模顺差、流动性过剩及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可见收入分配不均是问题的根源。政策的不确定性是收入分配不均的主要影响因素。减少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建立一个法治的市场经济,从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2)通过宏观调控解决流动性过剩。一方面,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另一方面,加大优质金融资产供给。中国金融体系长期以银行机构为主导而且是国家银行占据主体地位,这造成的融资渠道单一使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融资。结果银行体系内滞留大量流动性.不能转化为实体经济部门迫切需要的投资。故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贝多广,朱晓莉.试析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J].经济研究2007
[2]吕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究,2007
[3]裴平.论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J].经济学家,2006
[4]张锐.美元贬值:成因、影响与未来走势[J].财经科学,2008
[5]John Elder.Another Perspective on the Effects of lnflation Uncertainty[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4
[6]Cerra.C.,S.c.Saxena,How Responsive is Chinese Export Supply
to Market Signals,China Economic geview,2003
作者简介:龙玥,女,江西省赣州市人,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美国经济危机;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
一、前 言
按照"一价定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商品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应具有相同的价值。货币也是商品,其对内和对外价值应该趋于一致。主要是因为:在没有涉外经济管制的情况下,一国经济的内部失衡,如国内物价上涨导致本币对内贬值,公众的支出将较多地从国内商品和劳务转向国外商品和劳务,进而增加对外汇的需求,本币的对内贬值因此而转为对外贬值,其内外价值趋于一致;一国经济的外部失衡,如国际收支逆差造成本币对外贬值,本币贬值将增加外国商品和劳务的进口成本,公众的支出将较多地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向国内商品和劳务,进而提高本国的物价水平,本币的对外贬值因此而转化为对内贬值,其内外价值也趋于一致。
但我国现实情况却相反: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同时出现,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现象说明了购买力平价不成立。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阻碍国内外市场的有机衔接,诱发国际游资的冲击,使人民币成为国外经济调控的牺牲品。
二、美国经济危机与我国人民币升值
自2010年初美国经济稍有好转,出于摆脱沉重债务、推卸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责任和国内外政治斗争的需要,就开始重弹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老调。提出要对中国采取较强硬措施,以确保美国产品不会面对"庞大的竞争不利因素",甚至公开称美国需要对全球的外汇政策予以监控,以确保其他国家不通过本国货币的贬值来谋取不公平的优势。
美国为何紧盯人民币升值,最直接的原因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自身的经济困境。逼迫人民币升值图谋一箭三雕:一是想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国产品竞争力;二是中国坐拥庞大美债,人民币升值将为美国的巨额债务负担;三是通过干预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崛起。
(一)美国企图通过人民币升值扭转贸易逆差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出口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为顺差,近几年来尤为明显。而美国则是长期的经常项目赤字,美国政府曾几度将这种赤字归结于人民币没有升值,从而使中国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逼使美国不得不大量进口。中美之间形成大量贸易顺差,让美国负债累累。事实上,正是由于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使中国的出口品在美国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就算人民币升值导致产品涨价,也不一定会刺激美国民众购买国货。如此大的价格差异,并不能简简单单的靠人民币升值就可以缩小。
(二)美国令人惊恐的失业率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失业人数骤增。全国失业率成为26年最高纪录。2010年前两个季度至少还有75万人失业,全年失业率超过11%,制造业所受打击最为严重,新增工作岗位锐减47%。为解决这一问题并转嫁责任、规避风险于是将矛头指向人民币。美当局迫切希望借压迫人民币升值来恢复民众信心。表面上看,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品减少,而為满足美国人民的消费需求就会在本土产生更多就业岗位,失业率也就随之下降。但是究其内因,大多数出口美国的产品都是属于单位价格较低的商品,中国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以及许多刺激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选择进口还是自己生产,成本效益可见一斑。
(三)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以期遏制中国发展
美国之所以总是将人民币汇率作为攻击的靶子,无疑是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要真正理解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意图,就必须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来分析。美国早已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近年来,面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高速增长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高,美国国内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中国威胁论"高潮。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遏制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把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这一战略背景上来分析就会发现,美国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其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策略。正如美国当初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实现阻击日本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美国想对中国故伎重施。对此,我们要做好应对准备,使之阴谋最终破产。
三、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分析
(一)根源于我国的汇率机制和外汇管理政策
我国外汇政策是资本项目不开放,外汇不能自由流进出。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采取宽进限出政策,外汇不能在我国境内流通,所有流进的外汇由央行用人民币回收,导致了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过多的货币导致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而社会中各资产价格因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大幅度上涨,资产名义收益上升,货币对内不断贬值。
为了解决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央行被迫使用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央行票据冲销等手段,这又导致国内的利率上升,国内外利差加大,吸引更多国际套利的游资流进国内。人民币汇率在外界压力下不断升值,加大了外界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国际套汇游资不断流进,又进一步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导致物价上涨,货币政策陷入困境,因此出现了人民币升值与物价上涨的悖论。
(二)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通胀压力
1.由于人民币国际购买力实降,人民币升值不能有效抑制通胀
人民币升值抑制"输入性通胀"的前提是升值可以抑制国际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避免传导至国内。从理论上来说人民币汇率上升,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也应当提高。但统计数据表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不及国际物价上涨的速度。所以人民币升值目前并没有达到抑制"输入性通胀"的目标。如果要维持原有的国际购买力,升值就要大于涨价幅度,但这又会对于出口企业造成重大打击。
2.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破坏抑制通胀的努力
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诱发外资流入,增加了我国的流动性,对物价上涨造成压力。实际有效汇率不能正确反映其与贸易收支间的关系。汇率本身对贸易收支的作用将受本币升值预期的抑制,并且本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又会反向扩大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国外投机资本也将通过贸易渠道流入国内进一步加大汇率预期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而贸易项目顺差又刺激了人们对汇率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却对抑制通胀没有帮助。
(三)通货膨胀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升值
1.通货膨胀刺激国内自有资产保值和增值需求
由于股市和楼市的财富效应,敏锐的国际投资者纷纷在外汇市场上抢购人民币以便早日杀入中国的资产市场。这样股市和楼市上增加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流入银行体系,通过银行的货币创造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使用,经济体的货币量增多,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持续,从而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在其他经济变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就进入了一个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的循环中。
2.当前国内通货膨胀的持续引起货币当局的高度关注。
为了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防止经济过热,近两年央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使资金借贷成本上升。货币供给减少代表无风险资产收益率提高。而美国等一些大的经济体却为避免经济衰退而降息,使这些国家无风险资产收益下降。国内外利率倒挂使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更加有利可图,导致热钱涌入。加之我国资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使得资本项目出现较为稳定的顺差,这又在外汇市场上推高人民币汇价。
四、政策建议
在全球经济发展失衡与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我国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问题变得复杂而严重。就如何通过自我完善来应对国际不利因素且化解内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1.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
(1)调整国际贸易政策,减少贸易顺差。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一方面,调整出口政策,对高消耗和高污染的产品不仅不再搞出口退税且要提高出口关税。通过减少出口来解决国际贸易及国际收支失衡。另一方面,调整进口政策,减少进口行政审批尤其对有技术含量的装备制造品及能源,给予更为优惠的鼓励政策,通过扩大进口来减少国际收支失衡。
(2)进一步调整我国宽进严出的资本项目体制。一方面,转变观念把以牺牲国家工业利益为代价的"刺激流外资"变为符合经济规律的"自然流外资"。对只利用我国资源、市场、转嫁污染的外资项目予以拒绝,不能再把引资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硬指标。另一方面,逐步放开对资本项目的管制,鼓励更多本国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这意味着我国的海外资产在政府与私人部门间发生一定转换。有利于提高国民收益,因为私人海外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官方外汇储备所得收益率。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热钱非法流入。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使大量热钱涌入我国,以期取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这激化了流动性过剩矛盾,增加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目前当务之急要防堵国际投机热钱的非法流入。海关、工商、公安、商检等行政执法部门要通力协作,对以外贸、投资和地下非法渠道流入的投机热钱严加监管。银行等金融机构更要加强监管和自律,不给国际投机热钱可乘之机。
2.国内经济政策的調整
(1)完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高储蓄主要来源于政府与企业,因此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政府投资与出口增加,出口依赖的原因在于居民消费率低,居民消费率低源于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大,这也是导致我国经常账目持续大规模顺差、流动性过剩及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可见收入分配不均是问题的根源。政策的不确定性是收入分配不均的主要影响因素。减少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建立一个法治的市场经济,从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2)通过宏观调控解决流动性过剩。一方面,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另一方面,加大优质金融资产供给。中国金融体系长期以银行机构为主导而且是国家银行占据主体地位,这造成的融资渠道单一使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融资。结果银行体系内滞留大量流动性.不能转化为实体经济部门迫切需要的投资。故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贝多广,朱晓莉.试析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J].经济研究2007
[2]吕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究,2007
[3]裴平.论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J].经济学家,2006
[4]张锐.美元贬值:成因、影响与未来走势[J].财经科学,2008
[5]John Elder.Another Perspective on the Effects of lnflation Uncertainty[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4
[6]Cerra.C.,S.c.Saxena,How Responsive is Chinese Export Supply
to Market Signals,China Economic geview,2003
作者简介:龙玥,女,江西省赣州市人,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