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m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当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全民族 的环境与发展意识是我国环境工作和现代物质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 一。 在目前小学没有专门开设环境课的情况下,通过科学学科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是 一个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适当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两全其美的举措。
  1.地位、任务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小学科学、社会,初中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应重视进行环境教育”。这就决定小学科学课是必须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课程 之一。
  《科学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的第一项就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科学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了解 人类对科学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从而对大科学的概貌和人类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从《课程计划》和《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中不难看出,科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落实《课程计划》的 规定和体现《科学教学大纲》的需要,决不是穿靴戴帽,另搞一套。根据课程计划和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课要完成的任务中也包括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的教育。在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科学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获得一些浅显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增加环保意识,在他们幼小、单纯的心灵上烙下保护生态环境的印记,让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影响他们一生, 以致他们将来长大了走向社会后,不做对生态环境有损害的事。
  2.内容、要求、方法
  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时《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应正确反映科学事物以及人与科学界的关系”。因 此,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关的环境内容,找好结合渗透点,应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有机地将环境 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为了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渗透的尺度,我们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统编教材 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按其渗透和结合的程度,分为典型环境教育课和渗透环境教育课(简称典型课和渗透 课)。1~6年级典型课共14节,渗透课共38节,针对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提出不同 的教学要求。基本要求:
  低年级:指导学生认识周围科学环境的显著特征,知道人类对科学界的利用,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行 为习惯。
  中年级:指导学生认识周围科学环境的共同特征,知道人类对科学界的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 物的行为习惯。
  高年级:指导学生认识科学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对科学界的利用、保护、改 造和探索的一些情况,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基本方法:环境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认识环境及环境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理论研究,又有 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有讲授、观察、考察、实验、讨论等方法。
  3.课堂教学
  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首先必须依据《科学教学大纲》和《武汉市小学学科渗透环境教 育指导意见》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做到全面、明确、具体、适当,然后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各个环 节的教学都必须指向目标这个核心,使每项目标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落实。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 学内容和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3.1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多,集中突出地反映了环境和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一课就是一 个具体的环保内容。
  低年级以环境保护启蒙教学为目标,结合实际,诱导他们对环境的感性认识。例如《美丽的大科学》,可 以用图片、录像、幻灯等直观教具,展现大科学的旖旎风光、鱼虫鸟兽、神秘太空、珍稀动植物等,也可带学 生游览校园,让他们用眼睛看大科学,用语言描述大科学,使之通过感官的感知和语言的加工,将感知到的一 个个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大科学美丽的具体表象。以此实现本课环境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 热爱大科学的情操。中、高年级则是小学环境教育的关键年级,此时的学生对环境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 科学事物的个体、事物的表面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联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此阶段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同 学们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为主,使学生认识科学规律,知道环境与人类的生存 、发展的关系,知道人类在利用、保护和改造科学的过程中所做过的探索。例如《水的污染与保护》、《空气 的污染与保护》、《保护大科学》等课,要带领同学们实地考察,或借助录像资料,让他们通过一个个具体的 事例,深切地感受到当人们的活动违反科学规律时,就会破坏大科学,甚至遭到大科学的报复,使同学们从小 就树立保护大科学的意识,不做或少做违反科学规律的事。
  3.2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的环境和环境问题方面的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一类课教师授课时,环境教育的知 识不必展开,只是结合教材内容找到科学知识和环境教育的结合点,点到即可。例如《声音》一课,通过教学 让学生了解了声音有悦耳和嘈杂之分,知道了悦耳的声音对健康有利,嘈杂的声音则损坏人体健康后,告诉同 学们:“嘈杂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时,还要 注意教材前后有关知识的衔接。例如《溶解》可为《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以及《雨和雪》作铺垫,空气中如二 氧化硫的含量过高,溶解于雨雪,就可能形成酸雨,对动植物生长及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破坏作用。
  科学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无论是典型课,还是渗透课,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可能 接受的能力,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切忌不分教育对象和教学实际用同一模式进行,在渗透的深度上 ,也要把握好。环境教育作为普及性教育,不能上成某一学科的知识拓宽课和环境专业课。喧宾夺主、牵强附 会,为渗透而渗透,只会影响教学效果,造成学生厌烦心理。
  4.课外活动
  要真正地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其它媒体,利 用课外时间共同辅助完成。例如学校与环保部门挂钩,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科学实验,开展社会环境调查,参与 社会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创办校园教育园地,举办知识讲座、演讲征文竞赛、学习动植物的养殖等。
  当然,开展课外活动,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应当根据本地、本校的科学环境、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及教师 本身的专长,选择一两个项目,长期坚持下去,力争搞出特色,并且起到以点带面的典型作用。如有的学校开 展的红领巾监测站,对大气、噪声进行监测的活动;还有些学校组织生物活动兴趣小组,开辟红领巾种植园, 将种植珍稀植物作为长期活动项目等。
  总之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又一课题,没有成熟的教法可遵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所以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遇到一定的困难,加之从事教学的教 师分散于各学校,因此建议通过相对集中的教研活动,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研究。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 课等活动来实现。
  
  收稿日期:2011-05-0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重点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做了探讨,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要合作。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教学情境;学生兴趣     新课程理念认为,优质的知识呈现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  在现实的训练中,唤
期刊
【摘要】在学生教育中,用心的教育可以说是贯穿着我们教育的始终的,特别是对于“后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教师应该有四心,即平等心、爱心、匠心、决心。有了这四心,才能促进后进生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平等心;爱心;匠心;决心;后进生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行知  这是陶行知教育名言里的一句话,只不过是寥寥的几个字,但是读起来却是回味无穷,教育是用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内容的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
期刊
【摘要】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1.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期刊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直观生动、开放互动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吸取英语语言知识,增强语感,提高综合英语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创设情景运用英语正满足了学生的心理要求。成功的英语教育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为学生创设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有效的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习作教学指导时让他们贴近生活实际,亲近自然,放手习作,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感悟快乐?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期刊
教育是门艺术,我认为掌握这门艺术并不在教龄的长短,与各位相比,我多的只是教龄,而对这艺术我只是个叩门者,倒是这十几年来品尝了一些教育的苦乐酸甜,我感谢大家给我这个诉说的机会,为了使说话不至于漫无目的还是确定一个话题吧:让美丽的人生从感动中走来。  老师们聚在一起常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打不得,骂不得,批不得不用说,还冷漠挑剔。上届我班有一位性情孤傲、同学关系紧张,认为所有老师都不够优秀的女生。我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的互动,带着疑问去听课,带着疑问去寻求解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会更明确,教学效果才会更明显。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释疑;因材施教     巧妙地设疑,可以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贵在“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
期刊
在农村尤其是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英语教师面对的大多是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或虽接触过但基础很差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自觉性,使之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需要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融入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