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
在现实的训练中,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1.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实践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抓住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采用扮一扮课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本中的有关情节的办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完璧归赵”时,我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改编为课本剧来演,由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剧组,并安排好编剧、导演、演员、剧务等,做到人人参与。表演时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宫献壁“这段戏,小演员演得十分逼真,面对秦王绝口不提换城之事,饰蔺相如的学生,手捧玉壁,理直气壮斥责秦王,他的语言、动作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勇敢机智、不畏强暴充分表现了出来;而饰演秦王的学生的表演,也生动地再现了秦王理屈词穷、无可奈何地放回蔺相如的尴尬丑态。这一形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物点,组织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把思考的内容描述出来,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渗透在小学学习的各个方面,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小学语文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想象思维材料,在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启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穷人》一课,最后一段写桑娜怀着不安的心情,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丈夫,试探丈夫的态度。渔夫表示要把孩子抱回来抚养,并催桑娜快去。这时,桑娜拉开帐子。西蒙的两个孩子怎样?善良的渔夫怎样做?以后又是怎样?这些作者都没有写,故意留下想像的空间。我利用这一能够创造想像的因素,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想像“拉开帐子以后”的情景和“孩子在桑娜家生活”的情景。学生各抒已见,纷纷说出了自己设想,既丰富了想象力,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3.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在这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收稿日期:2011-09-12
在现实的训练中,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1.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实践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抓住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采用扮一扮课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本中的有关情节的办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完璧归赵”时,我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改编为课本剧来演,由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剧组,并安排好编剧、导演、演员、剧务等,做到人人参与。表演时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宫献壁“这段戏,小演员演得十分逼真,面对秦王绝口不提换城之事,饰蔺相如的学生,手捧玉壁,理直气壮斥责秦王,他的语言、动作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勇敢机智、不畏强暴充分表现了出来;而饰演秦王的学生的表演,也生动地再现了秦王理屈词穷、无可奈何地放回蔺相如的尴尬丑态。这一形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物点,组织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把思考的内容描述出来,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渗透在小学学习的各个方面,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小学语文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想象思维材料,在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启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穷人》一课,最后一段写桑娜怀着不安的心情,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丈夫,试探丈夫的态度。渔夫表示要把孩子抱回来抚养,并催桑娜快去。这时,桑娜拉开帐子。西蒙的两个孩子怎样?善良的渔夫怎样做?以后又是怎样?这些作者都没有写,故意留下想像的空间。我利用这一能够创造想像的因素,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想像“拉开帐子以后”的情景和“孩子在桑娜家生活”的情景。学生各抒已见,纷纷说出了自己设想,既丰富了想象力,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3.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在这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收稿日期:201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