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y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段锦是古代有名的动功功法,由于它易学易练,而且对于人身有着显著的锻炼效果,因此为很多武术流派所接受,将其作为基本功。本文所介绍的八段锦功法源于终南派五行门,其中一些关窍与社会上所授的武八段锦不尽相同,望读者详辨之。
  八段锦是“拔断筋”的谐音,它的主要思想是:人们每日劳作或闲逸都不免使得身体的某些部位僵硬,长此以往会导致经络不通,血脉循行不畅,由此致病。通过伸筋拔骨的锻炼,能够使各部位肌腱得到拉伸,使疲劳得以消除,促进血脉流通,从而由表及里地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此外,它也是武术训练之前的一套准备活动。
  八段锦共分为八个段落,习者可在早上起床后练习,也可以在身体疲劳时练习,有助于恢复体力。还可以在治疗疾病时对症选择有关式子反复练习,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预备势
  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含胸拔背,舌尖轻抵上腭。目视前方(图1)。


  第一段 双手托天理三焦
  1.两腿伸直,上体缓慢前屈。待前屈至极限时,双手手心向上,指尖相对,在小腿前交叉。在这个过程中呼气,目视双手(图2)。





  2.上体缓慢直立,双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上,上端至胸前,注意不要耸肩。在这个过程中吸气,目视前方(图3)。






  3.双手在胸前的姿势不变,呼气。
  4.双手内旋外翻,手心向上,直臂向上伸起。待双臂伸至极限时,双脚脚跟抬起。在这个过程中吸气,这时会感到气被吸入小腹。目视双手(图4)。






  5.双手自然下落于身体两侧,回到预备势。
  本段功法的作用是调理三焦的气机,泻除三焦之火,且有伸展腰背及双腿后侧肌腱的作用。
  第二段 左右开弓似射雕
  1.双脚分开,屈膝蹲成马步,双手抱拳于两腰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5)。










  2.双腿仍为马步,左手食指伸直,其余四指虚握拳,向左伸臂,呼气,目左视(图6)。






  3.双腿仍为马步,上体左转,右掌掌心向左伸至左腕旁(图7);上动不停,上体右转,右臂作拉弓状屈臂收回至右颊旁。在这个过程中吸气,目左视。这时可感到吸入的气灌入右肺中(图8)。












  4.双腿仍为马步,双手放松,分别下落至腰两侧抱拳,呼气,目视前方(图9)。




  5.双腿仍为马步,右手食指伸直,其余四指虚握拳,向右伸臂,呼气,目右视(图10)。










  6.双腿仍为马步,上体右转,左掌掌心向右伸至右腕旁(图11);上动不停,上体左转,左臂作拉弓状屈臂收回至左颊旁。在这个过程中吸气,目右视。这时可感到吸入的气灌入左肺中(图12)。










  7.双腿仍为马步,双手放松,分别下落至腰两侧抱拳,呼气,目视前方(图13)。
  8.双腿直立站起,恢复为预备势。


  本段功法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肺脏功能,增大肺活量,并锻炼食指和手臂的相关肌腱和经络(尤其是手阳阴大肠经,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调节大肠功能也可以起到调节肺功能的作用)。
  第三段 调理脾胃单举手
  1.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左手握拳贴于左腰眼,右手立掌于鸠尾处,掌心向左,目视前方(图14)。




  2.上体左转,呼气,目视左下方(图15)。














  3.上体大幅度前屈(图16)并向右转,转至正对前方时,上体抬起,并略后仰(图17);同时,右手随之向下、向右、向上亮掌于头顶上方;左脚提膝如金鸡独立(图18)。在这个过程中吸气,眼随手动,最后目视前方。这时可感到气在中脘。















  4.保持金鸡独立的姿势,呼气。
  5.双手自然下落,左脚同时落地,回到预备势。
  6.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右手握拳贴于右腰眼,左手立掌鸠尾处,掌心向右,目视前方(图19)。


  7.上体右转,呼气,目视右下方。
  8.上体大幅度前屈并向左转,转至正对前方时,上体抬起,并略后仰(图20);同时,左手随之向下、向左、向上亮掌于头顶上方;左脚提膝呈金鸡独立势(图21)。在这个过程中吸气,眼随手动,最后目视前方。这时可感到气在中脘。




  9.保持金鸡独立的姿势,呼气。
  10.双手自然下落,右脚同时落地,回到预备势。
  本段功法的主要作用是调理脾胃,同时锻炼腰部。
  第四段 五劳七伤向后瞧
  1.双手背于身后,左手轻握右腕,右脚后退一步,目视前方。
  2.身体不动,头左转,目视右脚跟(开始时可能看不到脚跟,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便可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吸气。
  3.身体不动,头右转,在这个过程中呼气,目视前方。
  4.双手背于身后,右手轻握左腕,左脚后退一步,目视前方。
  5.身体不动,头左转,目视左脚跟(开始时可能看不到脚跟,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吸气。
  6.身体不动,头左转,在这个过程中呼气,目视前方。
  7.回到预备势。
  本段功法的主要作用是锻炼颈部肌肉,防治各种颈椎病。因此,在转头后瞧时腰部不要动。
  第五段 摇头摆尾去心火


  摇头:1.双腿屈膝成马步,但双脚脚跟抬起。双臂微屈,手心向下置于体前,目视前方(图22)。
  2.身体不动,头部向左、向后、向右、向前绕一周,在这一过程中,吸气(图23)。


  3.全身不动,目视前方,呼气(图24)。
  4.身体不动,头部向右、向后、向左、向前绕一周,在这一过程中,吸气(图25)。


  5.全身不动,目视前方,呼气(图26)。
  6.双腿直立,回到预备势。
  摆尾:1.上体左转45°,同时双手直臂向前平伸,手心向下,双膝微屈(图27)。在这个过程中吸气,眼随手动。


  2.双臂快速收回至两腰侧(图28),上动不停,上身快速右转135°(在转体时要体会尾椎向左摆动的感觉),双臂突然向前平伸(图29)。在这个过程中鼻子向外快速喷气,眼随手动。




  3.上体左转45°,两臂微屈,手心向下置于体前,双膝微屈,目视前方(图30)。


  4.上体右转45°,双手依然直臂于体前,双膝微屈(图31)。在这个过程中吸气,眼随手动。


  5.双臂快速收至两腰侧(图32),上动不停,上身快速左转135°(在转体时要体会尾椎向右摆动的感觉),双臂突然向前平伸(图33)。在这个过程中鼻子向外快速喷气,眼随手动。




  6.回到预备势。
  本段功法的主要作用为泻心火、通督脉。
  第六段 背后七颠百病消
  1.双脚脚跟突然向上抬,并颠起全身(全身此时应充分放松),同时鼻子快速喷气,目视前方(图34)。反复七次。


  2.回到预备势。
  本段功法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身的颠动,刺激背后的腧穴,以达到健身的作用。
  第七段 攥拳怒目增力气
  1.双脚分开,屈膝蹲成马步,双手分别抱拳于两腰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5)。


  2.双拳拳心向下,向前下方伸直手臂,呼气,眼随手动(图36)。






  3.双手直臂上抬,与胸同高(图37);紧接上动,双臂同时向两侧平移至体侧。在这个过程中吸气,目视前方(图38)。






  4.双臂在身体两侧平伸,臂外旋使拳心向上,向两侧伸出,在这个过程中呼气,怒目瞪眼(图39)。








  5.双拳变掌,同时在体侧各抓一把,如同挽住两头牛,向回拉至胸前,在这个过程中吸气,目视前方(图40)。


  6.双拳变掌,手心向前,立掌推出,呼气,怒目瞪眼(图41)。


  7.双掌变拳,向回拉至两腰侧抱拳,拳心向上,吸气,目视前方(图42)。
  8.双腿直立,回到预备势。
  本段功法的主要作用是锻炼肝脏。
  第八段 老猿扳尖固肾腰
  1.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双膝挺直,上体前屈,双手分别扳住两脚尖(图43)。
  2.吸气时双手用力向上扳,腰部向上方顶,使腰椎拉开。
  3.呼气时,全身放松,但双手仍然扳着脚尖,膝盖也不可弯屈。
  4.上身直立,回到预备势。
  本段功法有强肾的功效,对于腰痛有一定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在武术动作中,对于动作形态的追求,有很多形象地描述,这种描述多比拟为动物扑食或游戏态。有的拳术甚至直接用动物的形象命其名,如蛇拳、鸭拳、鹰拳、猴拳等等。有的拳术虽取名考究,但仍自称象形某动物。如太极拳自称为虎形拳,八卦掌自称为蛇形拳等很是多见。形意拳更有龙形、虎形、燕形、马形等十二形之说。就连没有套路的意拳,也有伏虎桩的称谓。这种把武术动作以动物动作来比拟,确是武术的一大特色,并且给武术——这种我
期刊
王芗斋先生一生致力于拳术的研究与推广,培养了一批大成拳精英。他晚年撰写的《习拳一得》,是对其拳学经验的总结,可谓拳法拳理之精髓,所以非常值得习拳者体悟。他指出:习拳主要目的首先是卫生,其次为寻理趣,再次是自卫。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上的差异,总要或多或少地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生理上的变异,引起疾病。如果你有一个健全的心理环境,一个健康的体魄,则能承受或化解一系
期刊
鸡形是形意拳十二形中的一种,该形模仿鸡的形态,内容丰富、结构严密。它有“独立之能”,“食米之巧”,“抖领之威”,“争斗之勇”。长练鸡形,可以补脑、补髓,下可医腿足疼痛。它通过多种进退转换的身法、步法、手法,锻炼全身的灵活性。  预备式:同三体势。  一、前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左脚向前一步。左腿屈蹲,右腿跟进到左腿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由左掌下面向前穿出,
期刊
鹰爪翻子拳是以“翻转”为基础,并吸收了岳氏散手擒拿技和鹰爪手法的精华而融为一体。翻拳实质属五十路连拳中的一路。  本文剖解其技击之法。  预备式:如图1所示,身体下坐,双腿蹲屈成左虚步,左臂前伸稍弯屈,沉肩坠肘,拳心朝前,高与肩齐;右臂屈肘于左肘下,右拳伏于胸前,拳心朝下,目视前方。  注意要点:此式要求身体上下协调一致,劲力整一,紧闭门户,以静待动,侧身应敌。  技击特点:侧身应敌,可以最大限度
期刊
李小龙认为,远距离格斗,优势通常在防御一方,因为防御的一方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来反击对手。李小龙所说的防御即技击中的控制能力,也就是截击能力,是每一种拳法都应具备的。咏春拳控制能力较强,原因大概是咏春拳为女子所创。在冷兵器时代,强人四起,女子要在社会上立足而不受人侵犯,则需根据自身特点有效地保护自己。不论对方如何进攻,或擒、或摔、或放、或击,都能自然反应,借势打势、借力打力、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期刊
1998年春,《精武》发表《武禹襄“身知”》一文后,引起武术界以及太极拳圈子里的极大关注。有的拳家看罢文章甚至问:什么是“身知”?可见当前认识“身知”、了解“身知”者寥寥,并非文中提及的“现在听来似乎很普通了”。  笔者于六十年代初识吴式太极拳时,就听说过此种功夫,当时只当故事听,以为是人家为渲染吴式太极拳编造出来的说法而已。十年后,我见到京城著名太极拳家杨禹廷,他亲口跟我讲了“身知”在练拳过程中
期刊
我所认识的咏春拳有梁赞宗师传下来的佛山咏春拳和古劳咏春拳,其中佛山咏春拳由叶问传至香港,后由梁挺先生传至世界各地。而李小龙也向叶问学练过佛山咏春拳。佛山咏春拳有三套拳,即小念头、寻桥和标指,还有六点半棍和双刀,以及跌打秘术。古劳咏春拳无拳套,但技法、手法、拳理、拳法与佛山咏春拳大同小异,以对拆为主,二十多个散手动作包含了其它咏春拳的木人桩、双刀动作,十多个对拆法包含了咏春拳的跟手灵变技法。古劳咏春
期刊
郭古民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但他对人慈祥、和蔼、诲人不倦,却给八卦掌后学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郭先生毕生精研八卦掌,艺博而精,虚怀若谷,堪称德艺双全。他那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给后人提供了练艺和做人的楷模。  郭先生(1887~1968年),原名德仓,祖籍河北省冀县城南郭家庄。兄弟三人,两兄为官僚和资本家。先生对二兄的为人多有不满,而先生酷爱武术,亦遭二兄反对,因此先生在弱冠
期刊
八极小架在八极拳路中被称为母系拳路,大凡学习八极拳者均由此始。而小架虽为入门,但并不能因动作简单而轻视。本人习练八极拳近三十年,但每次练起小架来,仍有常练常新的感觉。  由于受人文环境、地理、交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习练八极拳者很难找到一个横向交流的机会。目前流传在全国各地的八极拳小架,虽然在演练形式上基本一致,但在功架要求、劲力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1.无极式  ①并步直立,两臂垂于
期刊
十六法者,乃一存,二践,三躜,四就,五夹,六合,七齐,八正,九胫,十警,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一存。存者,聚集也。盖全身上下缩蹲,如鸡之食米,马之收蹄,燕之抄水,蛇之转圈(盘束),猴之束蹲,龙之伏身,虎之蹲山,鹰之登枝,鹞之夹胸,熊之看(束)守之意也。动时,进势要低,抖身而起。蓄劲在身,蓄而即发,此乃进人之要诀。  二践。践即指步也。前脚进,后脚随;后脚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