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
铭文在描述修持过程之后,写道:“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郭沫若译为:“这样,天几便朝上动,地几便朝下动。”但如此翻译还未点出这两句的深刻内涵。实际上,这两句是在揭示功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即天机在人体的上端运化,地机在人体的下端运化,上下交合,全身气脉便会畅通无阻。这是《周易》“乾坤交泰”的体现,铭文显然受到《周易》的学术思想影响。
《周易·泰传》说,泰“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它强调只有通过“交”才能达到“泰”的目的;如果不交,则成“否”卦。否,“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从铭文看,前边文字已经描述了行气的全过程,没有必要再重复“朝上动”、“朝下动”。它显然是在表明:人体上端的天机运化要和下端的地机运化交合,这样气脉才能畅通无阻。因此,当内气随呼气升至头顶时,要注意与头顶的气机交合;当内气随吸气降至下腹时,要注意与下腹部的气机交合。通过不断的深吸深呼,不断的上下交合,自然气血畅通、精满气旺了。
古人常称脑部为乾首、天根,常称下腹为坤腹、地户,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小腹为生气之源,两者交合即能强化一身生化的动力。从现代科学观点看,头部有主宰全身的神经网络,有控制内分泌的总枢纽;而腹部则有重要的消化器官和肾上腺、性腺等重要腺体,上下交合相互激荡,则可旺盛生命力,实现全身的稳态平衡。
铭文最后的“顺则生,逆则死”,则是强调要按铭文的要求修炼,不可背离铭文的行气之道。这可能也是受到《周易》的影响。因为《周易》的“泰”卦,表示上下交合,万物各畅其生,而其卦象则是上坤下乾。坤为地,属阴气;乾为天,属阳气。从气功修持角度说,下腹部属阴,头顶部属阳。只有头顶部的阳气下降到下腹部,下腹部的阴气上升到头顶部,阴阳二气交合换位,即变为上坤下乾,才能实现上下交泰,促使全身血脉畅通无阻。所以,一吸一呼,降任升督,实现上下交合,便是修炼的不二法则,不可违背。
(完)
〖编辑:迟昊〗
铭文在描述修持过程之后,写道:“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郭沫若译为:“这样,天几便朝上动,地几便朝下动。”但如此翻译还未点出这两句的深刻内涵。实际上,这两句是在揭示功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即天机在人体的上端运化,地机在人体的下端运化,上下交合,全身气脉便会畅通无阻。这是《周易》“乾坤交泰”的体现,铭文显然受到《周易》的学术思想影响。
《周易·泰传》说,泰“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它强调只有通过“交”才能达到“泰”的目的;如果不交,则成“否”卦。否,“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从铭文看,前边文字已经描述了行气的全过程,没有必要再重复“朝上动”、“朝下动”。它显然是在表明:人体上端的天机运化要和下端的地机运化交合,这样气脉才能畅通无阻。因此,当内气随呼气升至头顶时,要注意与头顶的气机交合;当内气随吸气降至下腹时,要注意与下腹部的气机交合。通过不断的深吸深呼,不断的上下交合,自然气血畅通、精满气旺了。
古人常称脑部为乾首、天根,常称下腹为坤腹、地户,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小腹为生气之源,两者交合即能强化一身生化的动力。从现代科学观点看,头部有主宰全身的神经网络,有控制内分泌的总枢纽;而腹部则有重要的消化器官和肾上腺、性腺等重要腺体,上下交合相互激荡,则可旺盛生命力,实现全身的稳态平衡。
铭文最后的“顺则生,逆则死”,则是强调要按铭文的要求修炼,不可背离铭文的行气之道。这可能也是受到《周易》的影响。因为《周易》的“泰”卦,表示上下交合,万物各畅其生,而其卦象则是上坤下乾。坤为地,属阴气;乾为天,属阳气。从气功修持角度说,下腹部属阴,头顶部属阳。只有头顶部的阳气下降到下腹部,下腹部的阴气上升到头顶部,阴阳二气交合换位,即变为上坤下乾,才能实现上下交泰,促使全身血脉畅通无阻。所以,一吸一呼,降任升督,实现上下交合,便是修炼的不二法则,不可违背。
(完)
〖编辑: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