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中聋生的课外阅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w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调查发现,聋人学校的高中约有12%的学生每天能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如看课外书、报纸等;21%左右的学生只是有时进行课外阅读,如只看一些热点的新闻等;67%左右的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很少读书、看报,课余时间只喜欢通过手机、MP4看电影、玩游戏等,或者只看一些“图书”——文字很少的漫画。在写作文时,教师就会发现:平时课外爱阅读的聋生较容易下笔成文,语句也相对通顺;而平时不爱阅读的聋生绞尽脑汁也挤不出几句话,羞涩的几句话里也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显然,这两种现象的区别就在于聋生是否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笔者认为,对于聋生来说,书面语是其日后回归主流社会与健全人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如果聋生的书面语表达存在问题,就会使聋生在融入社会方面遇到很多障碍。因此,培养聋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聋生书面语的表达能力是聋校语文教师应该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在培养聋生课外阅读兴趣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任务驱动”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把“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方面上来。
  1.课前五分钟分享
  为了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兴趣,我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了一个环节——课前五分钟分享。“任务”是要求学生平时从课外书中找一些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些描写优美的文章或有趣的、热点的新闻等在课前五分钟进行分享。每位学生都要参与,每天安排一位学生进行分享,按座次轮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评分,且作为语文平时成绩之一。大部分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他们开始忙碌起来,课余时间经常在找资料,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就向老师求助,或与同学讨论。对个别依然无动于衷的学生,笔者耐心地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大胆地走上讲台。每次学生分享完,笔者都会作一个简要的点评或适当的延伸,并充分肯定他们点滴的进步。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欣赏与鼓励,内心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课外自主阅读的兴趣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组织主题故事会
  我每月还会在班里组织一次主题故事会。例如:名人故事会、寓言故事会、感恩故事会、成语故事会、传统节日故事会等。举办故事会前三周左右,笔者就会布置故事会的主题和“任务”,要求在故事会上每位学生讲一个故事。大部分学生的反应很积极,纷纷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的书藉或上网找寻相关的故事,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地请教老师;很多学生还进行试讲、“演练”。每次故事会一般需要两个课时进行,在故事会中,我会作适当的点评和小结,同时还会请部分学生谈谈在故事会中的收获。故事会的举办,“倒逼”着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以“悬念”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悬念,常常会使人产生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从而想方设法去探寻结果,如我们在看电视连续剧、听长篇小说连播时,都会发现每一集故事都会以悬念结尾,让观众、听众产生一种期盼感,对故事的发展、结局极想第一时间了解清楚。笔者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采取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时常带上几本好书,给学生讲书中的故事,当学生渐渐被故事中有趣,或惊险,或疑惑的情节吸引的时候,就嘎然而止。学生兴趣正浓,纷纷要求借阅相关的书籍。此时,我便会不失时机地对相关的书籍进行详细的介绍,如作者的概况、写作背景、人们的评价等等,并且给学生一定的指引,如阅读时注意书中环境的描写、人物心理的描写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时更有针对性。
  三、以“题材”吸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不同的题材可以激发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点,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1.“感动”类型题材
  感人的事迹能比较容易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是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例如:近年来,新闻媒体都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经常宣传、报道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年度法治人物”的感人事迹等,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的学生去了解的。为此,我一方面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报道人物具体事迹的文章进行阅读,并要求写读后感。学生阅读了这些感人的事迹后深受感染,写出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平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感动”类型题材的书籍,如《感动一生的100个亲情故事》《中学生感恩父母的100个故事》《中学生感恩老师的100个故事》等。
  2.“科普”类型题材
  贴近生活的科普类文章、书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容易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笔者经常推介一些这方面的文章给学生阅读,如《淘米水的妙用》《新型玻璃》《镜子的“履历”》《火车提速“能手”——摆式列车》……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增长、视野的拓宽,阅读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3.“聋人文化”类型题材
  对于聋人文化,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根据这一特点,我一方面常常给学生推介一些优秀聋人的事迹、聋人文化类的文章、书籍给学生进行阅读,如聋人舞蹈家邰丽华的故事、聋人陈少毅写的《从聋到龙——聋人生活必读》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登陆一些与聋人文化相关的网站进行阅读,如“聋人在线”、“中国聋人百科网”、“中国聋人网”等等。学生通过这样的途径能了解到聋人群体的信息,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诚然,培养聋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还有很多,笔者只是作了一些肤浅的尝试,旨在通过培养聋生课外阅读兴趣促使聋生能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多读书、多积累,切实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为将来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汉学大师饶宗颐挥毫写下“昌黎遗泽”的墨宝,送给昌黎路小学。“昌黎”是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号。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在潮八个月为潮人办了不少好事,做出了彪炳千古的业绩,使潮地“江山易姓为韩”。作为一所全国唯一冠上韩愈的号的学校,传承昌黎遗泽有着更加厚重的意义。  韩愈有一句名言:“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韩愈被贬潮州之后,驱鳄除害、关心农桑、释放奴婢、兴学育才、革弊除愚等。这些好事被历代的
生本教育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改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育生活。梁老师正是在生本教育下第一批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我们在她的公开课上就能感受到学生的激情与创造。  “我代表我们组来给大家介绍工作原理。大家来看,在第一条逻辑行里,后面这四个都是常闭触点,当按下X0时,Y0就得电同时自锁,电机正向运转,当按下X时,Y0线圈断电,Y1得电并自锁,电机反向运转。要想停机
一、宽容之爱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出现的问题,给学生应有的宽容和一片反省的天空,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解决各种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所谓“宽容”,就是严而有变,宽而有则,对犯错的学生给予反思的时间,使之从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我每接任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这样训练学生,在课堂上请你们记住老师的眼神和手势。眼神
当前,如何利用趣味教学法,选择恰当的、巧妙的教学方式来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达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是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政治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巧设导语、利用实验法、利用漫画资源、运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和开展课堂“时事评述”等趣味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良好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一堂成功的新授课,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一、课堂练习的重要性  练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从课堂中所接受的信息从熟悉、模仿、到简单应用和综合运用的过程,它使知识及时巩固与深化,技能得以形成和强化,智力得到锻炼和发展,联系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上去,才会转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练习的形式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对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写作水平不高,很多高三学生根本无力写出一篇语句通顺、逻辑缜密的作文。   〓〓写作在广东省的英语高考试卷中占40分,比重非常大。其中基础写作占15分,读写任务占25分。基础写作更注重句子的结构以及内容安排,有了好的写作基础,读写任务的写作也会迎刃而解。所以,本研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