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个月前,微商还是一门相当火爆的生意。朋友圈时常会出现微商打鸡血的言论,动不动就会晒出高收入、晒出奢华生活。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微商达人秀论坛”上,有统计披露目前中国约有1000万人做微商,年交易流水达650亿元。但短短几个月,微商却遭遇断崖式下跌。有数据显示,上半年微商渠道美妆类品牌业绩下滑高达80%,微商遭遇问世以来最大危机。
断崖式下跌
“朋友得罪完了,也没找到一个下家,货一个月都没卖出一单。”拉拉貌似平静的语气背后,难掩着的是她内心的恐慌。
这位去年底辞职在微信朋友圈卖面膜卖化妆品的25岁女孩,因长期缺乏营养和阳光,脸色异常苍白。而她寄希望改变命运的微商之路,却因负面新闻太多,很难再取得朋友信任,甚至被不少熟人“拉黑”。
拉拉的遭遇并不是唯一个案。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几乎所有微商团队,自今年5月以来都经历了业绩下滑70%-90%的“断崖式崩盘”。冲击波下的微商团队,要么悄无声无息关门大吉,要么留下一地鸡毛无人收拾。
济南的刘泉同样感觉到了明显变化:微商突然遭遇滑铁卢,微信朋友圈买卖越来越难做,仅8月份就听说有5家微商品牌倒闭,还有一家公司连续两个月没出一箱货,老板为此焦头烂额。“但就在今年4月份,整个行业的情况都还不错,大家也十分有信心。”
有着7年网络营销经验的自媒体人吴伟也在博客中写道,微商行业业绩下滑超过70%。
更直观的是,很多微商原来在高档酒店召开千人订货会,如今却纷纷换成公司总部的常规培训,朋友圈晒产品的套路几乎得不到回应,一周也很难发展到一名新的下家。有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以前一家第一阵营的微商每周会在豪华酒店开招商会,董事长的成名演讲场场爆满,现在公司把这种会议调整到每月一次,场面也大不如以前壮观。
面对行业下滑,国内最大微商思埠集团董事长吴召国日前接受媒体采访称,5月份国内微商企业几乎经历了销售额断崖式下滑,思埠下降30%左右,堪称“黑色五月”,其原因主要为市场饱和及媒体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
其实,微盟研究院《2015年一季度中国微商行业报告》早就预言,微商“始于品牌,乱于个人,兴于社群,重构于平台”,认为将会使暴力刷屏、加粉以及售假等微商行为被大范围清洗,以“代理分销制”为核心的微商将重新洗牌。
谁是“接盘侠”?
从超过1000万人涌入,制造无数微商财富神话到几个月内雪崩式下滑,微商们经历了什么?
必须承认,微商的突然兴起与电商面临转型局面有着直接联系。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监测,阿里巴巴现在所有开店的淘宝卖家约有950万家,其中300多万卖家网店停运、倒闭或不更新,剩下的超过80%出现亏损,客观经营环境的恶劣让不少草根急于寻找新阵地。此时,微商像救命稻草一般出现在他们视野中。
过于粗放野蛮的发展方式及来不及转型的电商思维,让微商遭遇信任危机。
据悉,目前人们对微商早已不像当初那样容易被营销,单纯依靠刷屏、晒图及发展下线出货的微商模式也已式微。
“看到谁在朋友圈推广产品嫌疑,就立马把他拉黑。”微信用户“笑笑”告诉记者,即使是心灵鸡汤,也绝不点赞或回复。
这无法怪罪“笑笑们”。
去年以来,“笑笑”被迫在微商好友处购买了数千元面膜、化妆品、内衣,结果让她差点吐血。“都是些看上质量低劣、味道刺鼻的三无产品。”
济南市中区的张小姐也称,微商无名假货、蒙骗欺诈比比皆是,朋友圈里一旦出现刷屏卖东西的人,就会直接将其屏蔽。
但“笑笑”们的拉黑,并不是微商“断崖式下滑”的最大原因。在朵嘉浓品牌创始人梅鹤斌看来,代理模式的式微是微商遭遇断崖下跌的主要原因。但据记者了解,在微商江湖,不同级别代理的通关秘籍只有一条:拿货越多,级别越高,单价越低。品牌商通常只对官方代理发货,高级别代理还需保证相对固定的出货量,否则将被降级。最底层微商只有不停发展更多下家,寻找更多“接盘侠”,才能更快将手中的货出掉,赚取差价。
“最后大家对微商赚钱的理解就是,想赚大钱就得多投入、成为高级别代理,这样才能多发展下级代理。”作为微商各级代理中最底层的一员,“拉拉”也表示自己清楚所售卖的商品品牌来路不明,不仅质量和售后没保障,价格有的甚至比市面上的品牌还贵。正如梅鹤斌对记者所言,“电商是流量思维,只要有流量能转化成交就可以,微商是成交后才会持续分享。一些人现在还没明白这个道理,还是不断忽悠不断骗,死掉也是必然。”
“靠招代理的微商已经死了”
“靠招代理的微商已经死了。”梅鹤斌坦言,“我把微商理解为无店铺经营,人人都是销售者的模式。以前是先发展代理后发展用户,现在是把用户变成代理,这种转换不只在字面上。代理要赚钱,用户要自己使用,思维方向的不同决定了你的成败。”
梅鹤斌还称,他现在采用的是“合伙人+分销商模式,我们有14名合伙人,需支付工资的只有4人,投入产出的性价比是传统模式无法想象的”。
为防止微商领域出现类传销模式,梅鹤斌还设置了代理级别,改变以往以地域为标准的级别设置,如最高级别门槛36万元,折扣5折,最低级别是800元。“分销是非常传统的商业模式,一旦和移动互联网融合,将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威力。”
在梅鹤斌看来,微商适合草根逆袭的商业形态,大品牌反而不适应这个江湖。“一年1000万的营业额,挣四五百万就挺好,如果让欧莱雅一年干1000万,可能觉得无所谓,它广告费就一个亿,增加1000万没什么价值。韩束是大微商,它起来了,但前景不容乐观,一个原因就是没法退货,一退货就死。小微商比较滋润,一个月能保证五六千块的收入,比按部就班上班要好。”
据悉,随着粗放型增长红利的缺失,微商进入行业整合期,这让资本看到切入机会,如同不再想错过移动社交时代的马云、刘强东,毕竟基于分享推介购物方式符合移动社交特质。
“我们最近在寻找类似的代运营标的,而且给出的估值也不低。”有PE人士表示,传统电商模式基于搜索完成对商品信息的寻找,微商则基于社交网络推送完成,对商品的推送更精准、展示更直观,更适合碎片化生活状态。因此,传统电商巨头纷纷布局微商,以抢占移动电商先机。今年1月,京东“拍拍小店”正式上线,服务于广大微商。2月和3月,苏宁和国美也分别鼓励员工开设个性化微店。
“不管传统电商还是新兴电商,都是一套体系的构建,需要专业人士才能做到。”梅鹤斌称,很多传统企业的人不了解移动互联网的玩法,看着是在做微商,实际还是用PC端理念做销售。
据了解,微商是一种移动互联网社群,社群是团队升级版。正如梅鹤斌所言,大家在这里没有中心,谁都不是老大,基于共同爱好走到一起。“但一些传统企业做微商,如海尔、苏宁还是有中心,这不符合互联网特质。”
断崖式下跌
“朋友得罪完了,也没找到一个下家,货一个月都没卖出一单。”拉拉貌似平静的语气背后,难掩着的是她内心的恐慌。
这位去年底辞职在微信朋友圈卖面膜卖化妆品的25岁女孩,因长期缺乏营养和阳光,脸色异常苍白。而她寄希望改变命运的微商之路,却因负面新闻太多,很难再取得朋友信任,甚至被不少熟人“拉黑”。
拉拉的遭遇并不是唯一个案。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几乎所有微商团队,自今年5月以来都经历了业绩下滑70%-90%的“断崖式崩盘”。冲击波下的微商团队,要么悄无声无息关门大吉,要么留下一地鸡毛无人收拾。
济南的刘泉同样感觉到了明显变化:微商突然遭遇滑铁卢,微信朋友圈买卖越来越难做,仅8月份就听说有5家微商品牌倒闭,还有一家公司连续两个月没出一箱货,老板为此焦头烂额。“但就在今年4月份,整个行业的情况都还不错,大家也十分有信心。”
有着7年网络营销经验的自媒体人吴伟也在博客中写道,微商行业业绩下滑超过70%。
更直观的是,很多微商原来在高档酒店召开千人订货会,如今却纷纷换成公司总部的常规培训,朋友圈晒产品的套路几乎得不到回应,一周也很难发展到一名新的下家。有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以前一家第一阵营的微商每周会在豪华酒店开招商会,董事长的成名演讲场场爆满,现在公司把这种会议调整到每月一次,场面也大不如以前壮观。
面对行业下滑,国内最大微商思埠集团董事长吴召国日前接受媒体采访称,5月份国内微商企业几乎经历了销售额断崖式下滑,思埠下降30%左右,堪称“黑色五月”,其原因主要为市场饱和及媒体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
其实,微盟研究院《2015年一季度中国微商行业报告》早就预言,微商“始于品牌,乱于个人,兴于社群,重构于平台”,认为将会使暴力刷屏、加粉以及售假等微商行为被大范围清洗,以“代理分销制”为核心的微商将重新洗牌。
谁是“接盘侠”?
从超过1000万人涌入,制造无数微商财富神话到几个月内雪崩式下滑,微商们经历了什么?
必须承认,微商的突然兴起与电商面临转型局面有着直接联系。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监测,阿里巴巴现在所有开店的淘宝卖家约有950万家,其中300多万卖家网店停运、倒闭或不更新,剩下的超过80%出现亏损,客观经营环境的恶劣让不少草根急于寻找新阵地。此时,微商像救命稻草一般出现在他们视野中。
过于粗放野蛮的发展方式及来不及转型的电商思维,让微商遭遇信任危机。
据悉,目前人们对微商早已不像当初那样容易被营销,单纯依靠刷屏、晒图及发展下线出货的微商模式也已式微。
“看到谁在朋友圈推广产品嫌疑,就立马把他拉黑。”微信用户“笑笑”告诉记者,即使是心灵鸡汤,也绝不点赞或回复。
这无法怪罪“笑笑们”。
去年以来,“笑笑”被迫在微商好友处购买了数千元面膜、化妆品、内衣,结果让她差点吐血。“都是些看上质量低劣、味道刺鼻的三无产品。”
济南市中区的张小姐也称,微商无名假货、蒙骗欺诈比比皆是,朋友圈里一旦出现刷屏卖东西的人,就会直接将其屏蔽。
但“笑笑”们的拉黑,并不是微商“断崖式下滑”的最大原因。在朵嘉浓品牌创始人梅鹤斌看来,代理模式的式微是微商遭遇断崖下跌的主要原因。但据记者了解,在微商江湖,不同级别代理的通关秘籍只有一条:拿货越多,级别越高,单价越低。品牌商通常只对官方代理发货,高级别代理还需保证相对固定的出货量,否则将被降级。最底层微商只有不停发展更多下家,寻找更多“接盘侠”,才能更快将手中的货出掉,赚取差价。
“最后大家对微商赚钱的理解就是,想赚大钱就得多投入、成为高级别代理,这样才能多发展下级代理。”作为微商各级代理中最底层的一员,“拉拉”也表示自己清楚所售卖的商品品牌来路不明,不仅质量和售后没保障,价格有的甚至比市面上的品牌还贵。正如梅鹤斌对记者所言,“电商是流量思维,只要有流量能转化成交就可以,微商是成交后才会持续分享。一些人现在还没明白这个道理,还是不断忽悠不断骗,死掉也是必然。”
“靠招代理的微商已经死了”
“靠招代理的微商已经死了。”梅鹤斌坦言,“我把微商理解为无店铺经营,人人都是销售者的模式。以前是先发展代理后发展用户,现在是把用户变成代理,这种转换不只在字面上。代理要赚钱,用户要自己使用,思维方向的不同决定了你的成败。”
梅鹤斌还称,他现在采用的是“合伙人+分销商模式,我们有14名合伙人,需支付工资的只有4人,投入产出的性价比是传统模式无法想象的”。
为防止微商领域出现类传销模式,梅鹤斌还设置了代理级别,改变以往以地域为标准的级别设置,如最高级别门槛36万元,折扣5折,最低级别是800元。“分销是非常传统的商业模式,一旦和移动互联网融合,将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威力。”

在梅鹤斌看来,微商适合草根逆袭的商业形态,大品牌反而不适应这个江湖。“一年1000万的营业额,挣四五百万就挺好,如果让欧莱雅一年干1000万,可能觉得无所谓,它广告费就一个亿,增加1000万没什么价值。韩束是大微商,它起来了,但前景不容乐观,一个原因就是没法退货,一退货就死。小微商比较滋润,一个月能保证五六千块的收入,比按部就班上班要好。”
据悉,随着粗放型增长红利的缺失,微商进入行业整合期,这让资本看到切入机会,如同不再想错过移动社交时代的马云、刘强东,毕竟基于分享推介购物方式符合移动社交特质。
“我们最近在寻找类似的代运营标的,而且给出的估值也不低。”有PE人士表示,传统电商模式基于搜索完成对商品信息的寻找,微商则基于社交网络推送完成,对商品的推送更精准、展示更直观,更适合碎片化生活状态。因此,传统电商巨头纷纷布局微商,以抢占移动电商先机。今年1月,京东“拍拍小店”正式上线,服务于广大微商。2月和3月,苏宁和国美也分别鼓励员工开设个性化微店。
“不管传统电商还是新兴电商,都是一套体系的构建,需要专业人士才能做到。”梅鹤斌称,很多传统企业的人不了解移动互联网的玩法,看着是在做微商,实际还是用PC端理念做销售。
据了解,微商是一种移动互联网社群,社群是团队升级版。正如梅鹤斌所言,大家在这里没有中心,谁都不是老大,基于共同爱好走到一起。“但一些传统企业做微商,如海尔、苏宁还是有中心,这不符合互联网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