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悬殊,城乡中小学在教学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因此,科学地分析和正确地认识农村中小学教学公平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对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教育公平保障 农村
一、农村学生的教育公平现状
(一)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1.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农村学校经费匮乏,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落后。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而广大的农村遭到忽视。目前,农村学校经费普遍匮乏,一些学校连正常运转所需的办公经费也难以保证,學校陷入难以为继的危难境地,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更是苦不堪言。
2.教师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以下几大问题:一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二是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三是工作积极性不高。。四是教师队伍不稳定。
(二)教育过程不公平。
1.教学内容存在城市偏向,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悖离。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特别是语文、思
想品德、社会这类教材都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城市生活的价值取向,课文中有许多农村儿童不熟悉的内容。教学内容城市偏向,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悖离。
2.教学管理失范。一些市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过分重视“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农村学校当作“弃儿”,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农村中小学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
(三)教育质量的不公。
目前,城乡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城乡儿童在受教育的“质”和“量”上面临着明显的差距。从“量”的角度看,农村儿童较之城镇儿童在入学率、升学率、受教育年限诸方面都比城市的低。从“质”的方面来看,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落后,教学手段简陋,儿童信息闭塞,特别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水平不高,导致农村儿童接受质量差的教育。其结果是,只有极少数佼佼者考上了大学,走向城市或发达地区,绝大多数落榜者则带着失落、沮丧与无奈回到农村。
二、造成农村教育不公平状况的原因
(—)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据了解,201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教育的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2.79%。而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GDP的增长速度之快,要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任务仍然艰巨。
(二) 城乡之间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不平衡。
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条件的客观差异性,决定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基础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以县为主”的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县为主”的新体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对贫困地区来说,薄弱的财政能力仍然无力保障教育的投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
三、实现农村学生教育公平的解决办法。
(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力度:一要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要重心下移,把财力更多地投到基础教育上,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二要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和省、地应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调整不同地区的政策,从富裕地区转移教育资源,帮助农村地区发展义务教育。三要建立规范的教育成本补偿制度,弥补农村为城市教育的付出。城市应该向农村支付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才的部分教育成本,这符合教育成本分担的利益获得原则。
(二)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为了切实保障农村教育的发展,国家要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增加国家财政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更大,“确保三个增长”和 财政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尽快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将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切实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面貌。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农村教师待遇低,国家要实行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差别,改善农村教师工作条件,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针对农村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国家应该启动“农村教师培养国家行动计划”。
(四)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国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制定不同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省级教育财政应首先确保省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教师在中央和省级政府规定的工资标准方面做到城乡统一和消除地区间教师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省级教育财政应首先确保省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教师在中央和省级政府规定的工资标准方面做到城乡统一和消除地区间教师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
总之,农村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一种是人们谈论的热点和焦点,农村教育公平的现状亟待得到解决,使广大农村学生切实享受到公平教育带来的实惠。
(编辑高会宽)
关键词 教育公平保障 农村
一、农村学生的教育公平现状
(一)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1.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农村学校经费匮乏,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落后。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而广大的农村遭到忽视。目前,农村学校经费普遍匮乏,一些学校连正常运转所需的办公经费也难以保证,學校陷入难以为继的危难境地,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更是苦不堪言。
2.教师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以下几大问题:一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二是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三是工作积极性不高。。四是教师队伍不稳定。
(二)教育过程不公平。
1.教学内容存在城市偏向,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悖离。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特别是语文、思
想品德、社会这类教材都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城市生活的价值取向,课文中有许多农村儿童不熟悉的内容。教学内容城市偏向,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悖离。
2.教学管理失范。一些市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过分重视“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农村学校当作“弃儿”,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农村中小学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
(三)教育质量的不公。
目前,城乡学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城乡儿童在受教育的“质”和“量”上面临着明显的差距。从“量”的角度看,农村儿童较之城镇儿童在入学率、升学率、受教育年限诸方面都比城市的低。从“质”的方面来看,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落后,教学手段简陋,儿童信息闭塞,特别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水平不高,导致农村儿童接受质量差的教育。其结果是,只有极少数佼佼者考上了大学,走向城市或发达地区,绝大多数落榜者则带着失落、沮丧与无奈回到农村。
二、造成农村教育不公平状况的原因
(—)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据了解,201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教育的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2.79%。而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GDP的增长速度之快,要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任务仍然艰巨。
(二) 城乡之间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不平衡。
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条件的客观差异性,决定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基础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以县为主”的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县为主”的新体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对贫困地区来说,薄弱的财政能力仍然无力保障教育的投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
三、实现农村学生教育公平的解决办法。
(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资力度:一要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要重心下移,把财力更多地投到基础教育上,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二要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和省、地应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调整不同地区的政策,从富裕地区转移教育资源,帮助农村地区发展义务教育。三要建立规范的教育成本补偿制度,弥补农村为城市教育的付出。城市应该向农村支付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才的部分教育成本,这符合教育成本分担的利益获得原则。
(二)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为了切实保障农村教育的发展,国家要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增加国家财政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更大,“确保三个增长”和 财政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尽快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将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切实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面貌。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农村教师待遇低,国家要实行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差别,改善农村教师工作条件,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针对农村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国家应该启动“农村教师培养国家行动计划”。
(四)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国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制定不同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省级教育财政应首先确保省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教师在中央和省级政府规定的工资标准方面做到城乡统一和消除地区间教师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省级教育财政应首先确保省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教师在中央和省级政府规定的工资标准方面做到城乡统一和消除地区间教师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
总之,农村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一种是人们谈论的热点和焦点,农村教育公平的现状亟待得到解决,使广大农村学生切实享受到公平教育带来的实惠。
(编辑高会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