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文言文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带领学生先行朗读文言文,随后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在学生理解文意后再行全文或局部段落的背诵,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认知水平差异。对此,初中语文尝试使用“创设情境”、“巧设提问”等手段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本文试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进行如下探究。
关键词:文言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G633.3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学生十数年的求学生涯中,语文可谓是贯穿始终。语文的学习可谓是难度逐渐加大的,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教材内容出现了调整,文言文占据了一定比例,这无疑使得语文的学习出现了难度的增加。为了取得教学实效,语文教师历来投入大量的精力尽心教学,但是却一直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改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育都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便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给人以明显的枯燥感。这是因为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采用了比较极端的教学模式,课堂上除了理解词句代表的含义,便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机械化梳理,固然文言文在学习时需要掌握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但是片面的“精讲”却会给人以枯燥感,再加上串讲课文带来的时间消耗,使得课堂时间完全被浪费在不重要的分析之上。可以说,这种教学方法将充满灵性与趣味的文言文课文肢解成毫无美感的碎片,课堂上缺少想象与趣味,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教学方法单一之外,教学手段的不合理应用也是最为明显的弊端之一。固然机械式的知识灌输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端,当前语文教师通常使用多媒体手段给予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教育,但是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也为教学效果带来了不良影响。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致力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中美轮美奂的声、光影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却会“喧宾夺主”,使教师的精彩讲解被遮掩起来,学生自然也失去了巩固基础知識的机会。
另外,中考导向也对文言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中考内容间接决定了语文教育中各种知识点的分布,由于中考中文言文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对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考察,关于文言文内容及其内容延伸的考察比例仅有1/3,所以教师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词句基础知识的讲解,关于文言文中沉淀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价值,以及文言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教师通常不作深入分析。而对于文言文内涵缺少深入理解,其教学效果自然得不到提高。
二、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其重点目标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也不会例外。事实上,从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可以发现,其本质上是古代语言的书面用语,所记载的内容更是成百上千年之前发生的事件,无论是其语句表达形式还是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都不是伸出现代、使用现代汉语的初中生们所能轻松理解的。在初中生们看来,文言文无疑是晦涩难懂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枯燥无味的,部分学生甚至因文言文的枯燥晦涩而对文言文教学采取抗拒、抵触态度,这实际上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对文言文产生学习兴趣。
以《桃花源记》为例,其作者为陶渊明,该文言文在语言上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松理解。由于该篇古文中有较大的篇幅描写了优美的景色,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直观教学。教师可以使用贴画等物品将教室布置成“桃花源”一样的场景,其本身扮演陶渊明这一角色,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文言文中的描述来模仿主人公的所有言行,在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一些布置的景观念出文言文中的句子,如“屋舍俨然”、“土地平整”等,必要时可以指定一些学生扮演桃花源中的原住民,如同课文中一样与教师对话,这样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与深入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二)巧设提问,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文言文课堂需要师生互动,而教师提问便是一种师生互动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使其在文言文学习中举一反三,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向学生提问,这种方法具有非常高的随机性,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进行实施思考,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由于是随机抽签,所以学生可以保持轻松的心态回答问题,答案也会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以《鱼我所欲也》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①“鱼”和“熊掌”分别代表了什么?②现实生活中你最想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得到的难度高不高?③该文言文具有怎样的具体思想?其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④这篇文章有何优点与缺点,其中最大的优点、缺点各自都是什么?教师可以制作好写有①~④的小纸条由学生抽签,学生按照纸条上的序号回答对应的问题。
(三)举办小组竞赛
如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小组比赛就是最佳的选择。事实上,初中生正好处于争强好胜的年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确保学生的充分参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数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安排适量的任务,随后按照各组的表现进行评分。而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学生之间必然会努力协同合作,其默契性将会得到明显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变化。
以《出师表》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就三国的影视作品和故事进行交流,随后对出师表中的人物进行提问,由学生抢答,并根据回答结果进行打分,这一过程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言文教学一直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巧设提问、举办分组竞赛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兴趣的支持下主动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陆离.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0).
[2]马素芳.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754(10).
[3]苏涛.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J].教育教学論坛,2014(33).
关键词:文言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G633.3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学生十数年的求学生涯中,语文可谓是贯穿始终。语文的学习可谓是难度逐渐加大的,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教材内容出现了调整,文言文占据了一定比例,这无疑使得语文的学习出现了难度的增加。为了取得教学实效,语文教师历来投入大量的精力尽心教学,但是却一直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改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育都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便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给人以明显的枯燥感。这是因为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采用了比较极端的教学模式,课堂上除了理解词句代表的含义,便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机械化梳理,固然文言文在学习时需要掌握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但是片面的“精讲”却会给人以枯燥感,再加上串讲课文带来的时间消耗,使得课堂时间完全被浪费在不重要的分析之上。可以说,这种教学方法将充满灵性与趣味的文言文课文肢解成毫无美感的碎片,课堂上缺少想象与趣味,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除了教学方法单一之外,教学手段的不合理应用也是最为明显的弊端之一。固然机械式的知识灌输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端,当前语文教师通常使用多媒体手段给予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教育,但是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也为教学效果带来了不良影响。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致力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中美轮美奂的声、光影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却会“喧宾夺主”,使教师的精彩讲解被遮掩起来,学生自然也失去了巩固基础知識的机会。
另外,中考导向也对文言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中考内容间接决定了语文教育中各种知识点的分布,由于中考中文言文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对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考察,关于文言文内容及其内容延伸的考察比例仅有1/3,所以教师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词句基础知识的讲解,关于文言文中沉淀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价值,以及文言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教师通常不作深入分析。而对于文言文内涵缺少深入理解,其教学效果自然得不到提高。
二、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其重点目标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也不会例外。事实上,从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可以发现,其本质上是古代语言的书面用语,所记载的内容更是成百上千年之前发生的事件,无论是其语句表达形式还是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都不是伸出现代、使用现代汉语的初中生们所能轻松理解的。在初中生们看来,文言文无疑是晦涩难懂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枯燥无味的,部分学生甚至因文言文的枯燥晦涩而对文言文教学采取抗拒、抵触态度,这实际上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对文言文产生学习兴趣。
以《桃花源记》为例,其作者为陶渊明,该文言文在语言上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松理解。由于该篇古文中有较大的篇幅描写了优美的景色,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直观教学。教师可以使用贴画等物品将教室布置成“桃花源”一样的场景,其本身扮演陶渊明这一角色,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文言文中的描述来模仿主人公的所有言行,在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一些布置的景观念出文言文中的句子,如“屋舍俨然”、“土地平整”等,必要时可以指定一些学生扮演桃花源中的原住民,如同课文中一样与教师对话,这样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与深入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二)巧设提问,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文言文课堂需要师生互动,而教师提问便是一种师生互动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使其在文言文学习中举一反三,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向学生提问,这种方法具有非常高的随机性,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进行实施思考,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由于是随机抽签,所以学生可以保持轻松的心态回答问题,答案也会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以《鱼我所欲也》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①“鱼”和“熊掌”分别代表了什么?②现实生活中你最想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得到的难度高不高?③该文言文具有怎样的具体思想?其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④这篇文章有何优点与缺点,其中最大的优点、缺点各自都是什么?教师可以制作好写有①~④的小纸条由学生抽签,学生按照纸条上的序号回答对应的问题。
(三)举办小组竞赛
如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小组比赛就是最佳的选择。事实上,初中生正好处于争强好胜的年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确保学生的充分参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数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安排适量的任务,随后按照各组的表现进行评分。而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学生之间必然会努力协同合作,其默契性将会得到明显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变化。
以《出师表》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就三国的影视作品和故事进行交流,随后对出师表中的人物进行提问,由学生抢答,并根据回答结果进行打分,这一过程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言文教学一直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巧设提问、举办分组竞赛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兴趣的支持下主动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陆离.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0).
[2]马素芳.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754(10).
[3]苏涛.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J].教育教学論坛,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