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方式的培养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提出的,是相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组织形式而言的。所谓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依据一定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识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一些农村学校,许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讲述法居多,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一“灌输”和“强化”为主要手段,课堂上学生没有合理的自主权,完全跟着教师打转,学生学习兴趣平淡,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失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鲜明提出:“改革课程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在过程与方法中强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真正体现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笔者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谈几点做法。
  1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精神
  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组建学习小组。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数是根据生源确定的,人数有多有少。学生在各方面都不是均衡的。如:思想品质、性格特征、知识水平等,有的品质优秀,有的道德较差,有的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谈,有的性格开朗,好表现,勤于动手动脑,有的基础差,有的接受知识能力强。在组建合作学习时,就要分析,研究学生各方面的特点,采取优化的方式进行组合,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要基本搭配均衡。小组人数的确定一般在3—5人之间。为让学生在交流时,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每小组的人数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随时调整。这样就能使每一个同学都有和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机会,能够让班级同学得到发展。为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合作,在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小组长负责分配各成员的学习任务,负责提出质疑和汇报合作学习成果,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为使每个同学在合作学习中具有主动性和紧迫感,小组长采取轮换制,让每一个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同学都有责任和义务完成该节课的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会积极动手动脑,遇到问题也会主动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培养,同学们的主动参与、积极协作、团结奋进的学习精神就会很快形成。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贯,在合作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弱,注意力不够集中,但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比如在教学体积的认识时,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小瓶、水、小石子,让学生自己演示“乌鸦喝水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明确团结就是力量。养成团结、协作、共同参与的合作学习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教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讲究学法。在教学笔算乘法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算”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并相互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接着让学生结合竖式讨论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道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解决笔算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运算规则。这种尝试、探讨、合作交流能让学生获得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总之,养成了合作学习习惯,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课额负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过程是复杂而细致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上课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可能正确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备课是对教学信息吐故纳新的主渠道,是增强与训练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有效手段,备课有利于提高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1 备课是对教学信息吐故纳新的主渠道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发达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与教材相关的许多知识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吸收新的东西,尤其是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体育课堂教学第二轮课改风起云涌,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如何以课堂为第一阵地,创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任务型”课堂教学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一些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任务型”课堂教学法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方式学习,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学习的积
期刊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当今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在课堂上,中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过分的、强制性的他们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只能引起他们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可见课堂上强制性地对学生“满堂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素质教育;历史;课程改革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总会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实验的失败,使实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针对这种情况,身为物理教师的我们可不能与学生一样产生懊恼、气馁的情绪,甚至随便找个理由将学生“糊弄”过去。而是要善于抓住时机,正确处理,使这个失败的物理实验尽可能地产生一些正面的影响,尽量让学生获得比成功的实验带来的收益
期刊
巧设情境,在铺垫中激发学习动机。小学生的心理不稳定,较脆弱,缺乏学习动机,需要在铺垫引新时设置一定的情境,形成学生感知的刺激物。而常见的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不起来,成为抑制状态,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只有当所设置的情境具备新异、变化的特点,才能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刺激,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所谓故事情境,就是
期刊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因此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单位时间内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三维目标)方面有没有收获或收获得多不多。它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中国历代的文人士子大都具备忧患意识,加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对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世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忧患教育的作用,并且把忧患意识作为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却存在中学教学中淡化甚至忽视忧患意识教育的现象。在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本就应是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不仅直接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且对学生了
期刊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单位。新课程下的概念学习要求学生要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了解它们产生的背景、应用和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1 引发探索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能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探索、实践和创新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式和情境式的课堂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在周围环境和相关情感的引导下,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理解,达到自觉自知的主动学习,而非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进而能对相关课堂内容进行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诱导; 情境; 情感; 自信心  Language of inductive teaching environment  【Abstract】This article ma
期刊
【摘要】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入生活中的地理,努力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来激发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地理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教学模式  “兴趣”是学好任何知识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道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