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首季《中国好声音》中,凭借一首《自己》,徐海星获得了评委们的转身,并加入到了刘欢的队伍中,逐渐被大众关注。虽然在四强赛时落败,但“好声音”依旧给海星的生活带来不小的改变。庾澄庆曾形容她是漫画书里走出的阿拉蕾,而这个Q版的“阿拉蕾”以自身倔强、敢于冒险、不服输的性格在音乐道路上的爆发力日益强大。
近期,在“海星星”们的期盼下,徐海星推出了一首新歌《农夫》,并将在8月底推出自己的全新专辑。在专辑中,徐海星在形象上也完成了从可爱萌妹到时尚女王的蜕变。
10岁创作,新歌源于梦境
徐海星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父母是大学音乐老师,从小耳濡目染的她在心中早已埋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徐海星3岁开始学习钢琴,每天七八个小时的练习对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枯燥的,她说:“我相信每个小朋友学琴的时候都会有逆反,挨打更是学琴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小时候我最向往的就是家里的钢琴被小偷偷走,这样就可以不用练了。”10岁时,徐海星第一次展露了创作才华,那是一首没有歌名的歌曲,一首写给妈妈的歌。歌曲自然比较稚嫩,但大胆的尝试和真实情感的流露让海星的父母非常开心,从此便鼓励女儿多听、多写。
创作是阅历积累过后的灵光乍现。徐海星几乎每天都处于创作状态,就像写日记,不一定有多么完整,只是将想到的旋律记录下来,当需要素材时,就从中挑选制作完成。创作《农夫》初期,徐海星将自己写的“音乐日记”交给制作人,并告诉他自己喜欢的歌曲的风格。几天后,当她听到曲子时非常惊喜,发现几天前做的一场梦刚好符合这个旋律,“于是我告诉制作人,我今天就要录制!当时还没有歌词,就想到什么唱什么,我就是想将自己的梦用歌声表述出来,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其中的美妙。”徐海星告诉记者。
弃美从流,不断尝试选秀
由于父母都是教美声的,小时候徐海星听得最多的就是歌剧,直到初中,她才接触流行音乐。学美声的大都比较丰满,肺活量也比较大,可这两个条件对于当时上高中的娇小的徐海星来说都很难达到,于是大学期间她开始尝试流行音乐,“用唱美声的肺活量唱流行歌曲很轻松,还可以弥补我自身的缺陷。”徐海星说。
从第一次唱流行歌曲开始,徐海星就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支持。“她们教我唱流行歌,会精细到每一句的情感表现方式,直到现在,当遇到瓶颈期的时候,她总会第一时间帮助我。”只要有音乐比赛,海星妈妈就会通知女儿去尝试,而海星也会把比赛过程当作一场游戏,认真地“玩儿一把”。徐海星说:“我不会将每次比赛当成自己最后一次机会。妈妈的一个学生是唱流行歌的,参加过很多比赛,不过直到第80个比赛才被人注意到。所以只要喜欢就去做,永远有机会。”
徐海星算比较幸运,从《快乐女声》到《花儿朵朵》,再到《中国好声音》,音乐道路走得还算顺利。她坦言:“参加好声音时我刚留校,准备开始教课。那时没想过比赛之后会被关注,更没想过生活会因此而改变。”
“好声音”比赛过程中,徐海星并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反响,她简单地抱着“这应该不是骗人”的想法参加比赛,告诉自己“全当散心,只要能见到明星,就心满意足了”。
独闯北京,为了一个音乐梦
“好声音”播出后,徐海星的生活因此改变了,她要学着独自面对以前从没遇到过的事情,她决心到北京发展。
来北京的前一天晚上,徐海星辗转难眠,她忽然意识到“要独自到另一个城市打拼”,这可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第一个月过得像做梦,虽然住在亲戚家,但很多事情还是需要自己做。我是个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差的人,不会做饭,不能一个人到外边吃东西,很怕一个人打车,可在北京的两年让我成长了不少,除了工作,琐碎的事情几乎都要自己完成。”海星对母亲总是报喜不报忧,从不在打电话时哭诉自己的委屈,因为她知道母亲一定会比想象中更担心自己。
徐海星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音响打开,之后一整天都沉浸在喜欢的歌曲中,即使晚上睡觉也会戴着耳机。“我真的没法离开音乐,如果我没在唱歌,那一定是在听歌,如果不在听歌,也一定是在写歌。我会花大量时间听自己的歌曲,以便在正式录歌、上台时,将歌曲完成得更好。”
今年除了出专辑,徐海星的另一项任务就是年底回学校教课,这是学校领导给她安排的,“这是一个沟通的好机会,可以与学生们交流一些创作经验。我也会毫无保留地跟他们分享演唱心得,他们的反馈和建议会帮助我积累更多的创作资源。”
近期,在“海星星”们的期盼下,徐海星推出了一首新歌《农夫》,并将在8月底推出自己的全新专辑。在专辑中,徐海星在形象上也完成了从可爱萌妹到时尚女王的蜕变。
10岁创作,新歌源于梦境
徐海星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父母是大学音乐老师,从小耳濡目染的她在心中早已埋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徐海星3岁开始学习钢琴,每天七八个小时的练习对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枯燥的,她说:“我相信每个小朋友学琴的时候都会有逆反,挨打更是学琴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小时候我最向往的就是家里的钢琴被小偷偷走,这样就可以不用练了。”10岁时,徐海星第一次展露了创作才华,那是一首没有歌名的歌曲,一首写给妈妈的歌。歌曲自然比较稚嫩,但大胆的尝试和真实情感的流露让海星的父母非常开心,从此便鼓励女儿多听、多写。
创作是阅历积累过后的灵光乍现。徐海星几乎每天都处于创作状态,就像写日记,不一定有多么完整,只是将想到的旋律记录下来,当需要素材时,就从中挑选制作完成。创作《农夫》初期,徐海星将自己写的“音乐日记”交给制作人,并告诉他自己喜欢的歌曲的风格。几天后,当她听到曲子时非常惊喜,发现几天前做的一场梦刚好符合这个旋律,“于是我告诉制作人,我今天就要录制!当时还没有歌词,就想到什么唱什么,我就是想将自己的梦用歌声表述出来,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其中的美妙。”徐海星告诉记者。
弃美从流,不断尝试选秀
由于父母都是教美声的,小时候徐海星听得最多的就是歌剧,直到初中,她才接触流行音乐。学美声的大都比较丰满,肺活量也比较大,可这两个条件对于当时上高中的娇小的徐海星来说都很难达到,于是大学期间她开始尝试流行音乐,“用唱美声的肺活量唱流行歌曲很轻松,还可以弥补我自身的缺陷。”徐海星说。
从第一次唱流行歌曲开始,徐海星就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支持。“她们教我唱流行歌,会精细到每一句的情感表现方式,直到现在,当遇到瓶颈期的时候,她总会第一时间帮助我。”只要有音乐比赛,海星妈妈就会通知女儿去尝试,而海星也会把比赛过程当作一场游戏,认真地“玩儿一把”。徐海星说:“我不会将每次比赛当成自己最后一次机会。妈妈的一个学生是唱流行歌的,参加过很多比赛,不过直到第80个比赛才被人注意到。所以只要喜欢就去做,永远有机会。”
徐海星算比较幸运,从《快乐女声》到《花儿朵朵》,再到《中国好声音》,音乐道路走得还算顺利。她坦言:“参加好声音时我刚留校,准备开始教课。那时没想过比赛之后会被关注,更没想过生活会因此而改变。”
“好声音”比赛过程中,徐海星并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反响,她简单地抱着“这应该不是骗人”的想法参加比赛,告诉自己“全当散心,只要能见到明星,就心满意足了”。
独闯北京,为了一个音乐梦
“好声音”播出后,徐海星的生活因此改变了,她要学着独自面对以前从没遇到过的事情,她决心到北京发展。
来北京的前一天晚上,徐海星辗转难眠,她忽然意识到“要独自到另一个城市打拼”,这可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第一个月过得像做梦,虽然住在亲戚家,但很多事情还是需要自己做。我是个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差的人,不会做饭,不能一个人到外边吃东西,很怕一个人打车,可在北京的两年让我成长了不少,除了工作,琐碎的事情几乎都要自己完成。”海星对母亲总是报喜不报忧,从不在打电话时哭诉自己的委屈,因为她知道母亲一定会比想象中更担心自己。
徐海星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音响打开,之后一整天都沉浸在喜欢的歌曲中,即使晚上睡觉也会戴着耳机。“我真的没法离开音乐,如果我没在唱歌,那一定是在听歌,如果不在听歌,也一定是在写歌。我会花大量时间听自己的歌曲,以便在正式录歌、上台时,将歌曲完成得更好。”
今年除了出专辑,徐海星的另一项任务就是年底回学校教课,这是学校领导给她安排的,“这是一个沟通的好机会,可以与学生们交流一些创作经验。我也会毫无保留地跟他们分享演唱心得,他们的反馈和建议会帮助我积累更多的创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