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关键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子充盈摇摆”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然后,在江南名曲《采莲》悠扬的旋律中聆听梁元帝《采莲赋》的朗诵:“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同学们,你们一定欣赏过荷花开满池塘时的美丽情景吧,那你们有没有欣赏过月色下‘花朦胧,人朦胧’的荷塘美景,有没有听过月下荷塘边清幽的蝉鸣?这节课让我们随着朱自清一起走进《荷塘月色》,一起聆听月色下的蝉鸣吧。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中学习来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首先,上课一开始,就在课题下板书:“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在学生的一片愕然声中,紧接着用具有鼓动性的导语帮助学生进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男性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多世纪以后,2002年底,某校高二某班学生特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在学生的一片哗然与议论声中,板书出调查涉及的几个方面:
调查一:案发背景
调查二:现场勘查
调查三:本人档案资料
调查四:有关人士采访
此时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这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决定该组选题。
然后小组讨论,一人执笔,共同写出该项调查报告。15分钟后,确定组内一人中心发言,其余人补充发言。这时学生开始认真研读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适当生发联想想象,互相激发,共同探讨,时而热烈讨论,时而奋笔疾书,15分钟后,纷纷收笔,在教师的组织下,各组由一名同学宣读报告内容。选择同一课题的小组也互不示弱,前一个本已周密详尽,后一个更是精妙独到,甚至有些措词用语颇具刑侦专业水准。宣读过程高潮迭起,听众时而大笑,时而赞叹,几乎每一组的同学都有各自的亮点,都给人一份惊喜。课堂进程至此,教师再顺势推向一个高潮:思考,写出本案“结案报告”。一片安静,一阵疾笔,不到5分钟,一份份结案报告出笼了。至此,学生对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已把握得相当完整准确,然意犹未尽,教师遂板书:本案引发的思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想到了这一点:创新求活,守旧必死。这简洁的八个字,深入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课文学习在师生深思的余韵中结束。
课堂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3.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成长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答对了或者答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我还经常做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想:如果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那我们的孩子将不会再对语文黯然神伤了。
收稿日期:2012-03-16
【关键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我借助多媒体演示“微风吹来,荷花、莲子充盈摇摆”的情景,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然后,在江南名曲《采莲》悠扬的旋律中聆听梁元帝《采莲赋》的朗诵:“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同学们,你们一定欣赏过荷花开满池塘时的美丽情景吧,那你们有没有欣赏过月色下‘花朦胧,人朦胧’的荷塘美景,有没有听过月下荷塘边清幽的蝉鸣?这节课让我们随着朱自清一起走进《荷塘月色》,一起聆听月色下的蝉鸣吧。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中学习来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首先,上课一开始,就在课题下板书:“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在学生的一片愕然声中,紧接着用具有鼓动性的导语帮助学生进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男性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多世纪以后,2002年底,某校高二某班学生特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在学生的一片哗然与议论声中,板书出调查涉及的几个方面:
调查一:案发背景
调查二:现场勘查
调查三:本人档案资料
调查四:有关人士采访
此时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这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决定该组选题。
然后小组讨论,一人执笔,共同写出该项调查报告。15分钟后,确定组内一人中心发言,其余人补充发言。这时学生开始认真研读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适当生发联想想象,互相激发,共同探讨,时而热烈讨论,时而奋笔疾书,15分钟后,纷纷收笔,在教师的组织下,各组由一名同学宣读报告内容。选择同一课题的小组也互不示弱,前一个本已周密详尽,后一个更是精妙独到,甚至有些措词用语颇具刑侦专业水准。宣读过程高潮迭起,听众时而大笑,时而赞叹,几乎每一组的同学都有各自的亮点,都给人一份惊喜。课堂进程至此,教师再顺势推向一个高潮:思考,写出本案“结案报告”。一片安静,一阵疾笔,不到5分钟,一份份结案报告出笼了。至此,学生对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已把握得相当完整准确,然意犹未尽,教师遂板书:本案引发的思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想到了这一点:创新求活,守旧必死。这简洁的八个字,深入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课文学习在师生深思的余韵中结束。
课堂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3.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成长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答对了或者答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我还经常做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想:如果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那我们的孩子将不会再对语文黯然神伤了。
收稿日期:201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