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伊始,北京市教委下达了中小学减负的“八项规定”,显示了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减负”的决心,也向社会传递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正面声音。应该说,学校是“减负令”的主要对象,也是减负令的主要宣传者和实践者。“减负令”能不能一以贯之,考验学校的管理智慧。
新的“减负令”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了很具体的规定,比如“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等等。与过去相比,显然,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减少了,但是要实现减负不减质,适应减负带来的变化,学校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尤其是在推动育人上大有可为。
学校要借势用力,推动家校合作
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等渠道,及时向家长传递学校率先减负的声音和科学育人的理念,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教育也不再只是教育从业者的事,而是变成了社会广泛参与的事。“减负令”实施后,学校减负的行动,比如少留作业、不留作业的措施,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时,“8点前不得集中学习”“每天集中学习不超过6小时”等规定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外时间,给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如果家长能够以志愿者或家委会成员的形式,参与到学校的一些日常管理中来,既能满足家长参与教育的需求,带动家长理解学校减负的意义和价值,也必然会促进家长委员会等家长组织或家校合作组织的发展。
学校要因地制宜,扩大学生活动平台
减负主要是减掉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要把减负之后多出来的时间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兴趣爱好、增强体质、丰富实践体验、提升综合素质上。比如,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爱好,建设一些学生社团,开辟一些校内外的志愿服务岗位和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一些校内外的志愿服务活动,参加一点周边社区的社会实践。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更加开放,做一些更好的教育管理和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学校的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体育馆等场所要不断充实和改善内部设施,并有更多的时间向学生开放,从而为学生发展特长、培养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学校要因势利导,转变教师育人理念
在不少专家看来,减负的出路在于提升教师的素质与执教能力,要真正有效地减负,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学校要引导教师主动适应减负带来的各种变化,积极倡导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视角出发,更加关注学生文明素养、道德品质、健康人格、高雅情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加重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中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家长反映,减负之后,学生自己可以把握的时间多了,但由于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养成,对预习、复习和自己做练习等完全没有概念。学校应引导教师关注减负后孩子的变化、研究社会的反响、正视家长的担忧。教师,要调整教学策略,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教育理念。从关注分数到关注孩子的能力,从关注孩子现在教育到关注孩子未来的教育,从关注孩子每天学习的时间到关注孩子在校有效学习时间。此外,还要关注那些特殊群体,如对学困生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个别辅导。
减负后,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有个适应的过程,应该看到,这给学校德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和空间。同时,减负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率先动起来,做好表率,学校不加负于老师,老师不加负于家长,家长更不加负于孩子,还孩子生命时空,还孩子生命自由,还孩子生命活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减负令”发布的目的。■
□ 栏目编辑 王雪莉
新的“减负令”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了很具体的规定,比如“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等等。与过去相比,显然,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减少了,但是要实现减负不减质,适应减负带来的变化,学校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尤其是在推动育人上大有可为。
学校要借势用力,推动家校合作
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等渠道,及时向家长传递学校率先减负的声音和科学育人的理念,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教育也不再只是教育从业者的事,而是变成了社会广泛参与的事。“减负令”实施后,学校减负的行动,比如少留作业、不留作业的措施,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时,“8点前不得集中学习”“每天集中学习不超过6小时”等规定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外时间,给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如果家长能够以志愿者或家委会成员的形式,参与到学校的一些日常管理中来,既能满足家长参与教育的需求,带动家长理解学校减负的意义和价值,也必然会促进家长委员会等家长组织或家校合作组织的发展。
学校要因地制宜,扩大学生活动平台
减负主要是减掉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要把减负之后多出来的时间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兴趣爱好、增强体质、丰富实践体验、提升综合素质上。比如,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爱好,建设一些学生社团,开辟一些校内外的志愿服务岗位和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一些校内外的志愿服务活动,参加一点周边社区的社会实践。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更加开放,做一些更好的教育管理和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学校的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体育馆等场所要不断充实和改善内部设施,并有更多的时间向学生开放,从而为学生发展特长、培养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学校要因势利导,转变教师育人理念
在不少专家看来,减负的出路在于提升教师的素质与执教能力,要真正有效地减负,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学校要引导教师主动适应减负带来的各种变化,积极倡导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视角出发,更加关注学生文明素养、道德品质、健康人格、高雅情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加重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中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家长反映,减负之后,学生自己可以把握的时间多了,但由于孩子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养成,对预习、复习和自己做练习等完全没有概念。学校应引导教师关注减负后孩子的变化、研究社会的反响、正视家长的担忧。教师,要调整教学策略,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教育理念。从关注分数到关注孩子的能力,从关注孩子现在教育到关注孩子未来的教育,从关注孩子每天学习的时间到关注孩子在校有效学习时间。此外,还要关注那些特殊群体,如对学困生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个别辅导。
减负后,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有个适应的过程,应该看到,这给学校德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和空间。同时,减负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率先动起来,做好表率,学校不加负于老师,老师不加负于家长,家长更不加负于孩子,还孩子生命时空,还孩子生命自由,还孩子生命活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减负令”发布的目的。■
□ 栏目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