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教师精心讲述,而学生却是被动接受,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学生的思维被扼杀了,学生的手脚被禁固,学生的活动被打压,这种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令时代是信息多,网络快、交流广,学生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思维活跃,性格张扬,接受新生事物快,创新精神突出。孔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之者不如今也”,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意思就是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是很了不起的。孔老夫子都如此赏识年轻人,更何况我辈乎?
因此,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教师的角色由“主”转向“导”,也就是教师由传授知识的方式,变为指导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方式。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组织者,学生释疑解难的点拨者,唤醒学生情感的激发者。课堂上针对重点知识引发的疑问,要注重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展示与交流。通过此过程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
新课程标准中,在合作、探究、讨论、展示与交流的活动中,又以学生之间的“展示与交流”为课堂的核心。“展示与交流”环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制做模型、参考资料等辅助手段,进行合作、探究、讨论、整合来达成目标,将小组的目标成果以文字、语言、模型、实验现象等形式,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接受全体同学的评价和质疑,并完成解释。
这个过程有点象“辩论会”“听证会”。“展示与交流”通常有三个阶段。下面以具体实例谈一谈。
实验探究:溴乙烷中是否含有溴元素。
一、展示观点。教师在黑板上划定展示区域,一名小组长抢夺到阵地,然后板演:在试管中放入溴乙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取出上层清液,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了黑色沉淀,说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在此其间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适度放权给学生,不多加干涉。
二、辩论观点。全班同学认真梳理展出的观点,再与本组观点做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加以质疑。此时对于展出答案的不妥之处,教师一定要沉的住气,要知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让学生发挥自已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有一个同学马上说:“加入的试剂或溶液都应为少量的”。全班同学均于认可,板演的同学做了修正。又一名同学说:“应在溴乙烷溶液中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 板演的同学说:“若溴乙烷溶液中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会出现分层,无其它现象。”又一同学说:“产生了沉淀也不能说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因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如果过量,氢氧化钠与硝酸银也会产生沉淀。”这时很多同学都喊道:“氢氧化钠与硝酸银不会沉淀”此时大家争执起来,有的同学为此争得是面红耳赤。为了使学生有成就感,教师要做到“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让他们既看到成功中的精彩,又看到失败中的美丽。于是我没有立即给出解释,说:“大家亲自做一下实验,不就清楚了吗?”同学们做了对比实验,结果观察到了黑色沉淀还稍有些发红,我告别他们棕黑色沉淀主要是氧化银。由于氢氧化钠与硝酸银也会产生沉淀,于是课堂陷入了沉默之中,我知道这是本实验的重点也是难点,真正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时我也很着急,但在心里说“一定要沉得住气,一定能等到智慧的同学”,过了一会儿,有一名同学打破疆局:“加入硝酸将氢氧化钠中和怎么样?” 不知谁说了一句“可是加多少够呢?”很多同学看着我说:“那就多加点吧。”我听了从内心感到一阵狂喜,难点突破了!于是给予认可,大家又做了验证。有的同学惊奇起来:“沉淀成了黄白色了。”这时我加以纠正,溴化银是淡黄色的沉淀。最后板演的同学把答案做了修改,师生一起作了总结。
这样通过小组展示生成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生成高质量问题。小组展示问题可以按传统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方式,由发言人代表小组来参加讨论和交流,发表小组生成的一致性意见,最后生成班级共性问题。对全班生成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有效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使问题引向深入,指向高质量问题;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帮助性解决。
教师只有通过学生间展示与交流,通过评价、质疑、辩论的过程,让学生有机会暴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才能引导全班学生全力参与难点的突破,真正起到理解新旧知识的关联和吃透新知的易错点和关键点的效果。
三、评价观点。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只要肯挖掘,他们都会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只要提供充分的阳光、空气、水和营养,他们一定会茁壮成长。为了加强学生对课堂的主动参与和以后更加出色的表现,我又对学生的参与鼓励表扬。我的做法是:指导学生评出本节课的三项标兵。第一“亮剑”标兵,奖给敢说敢做,既使说错了,还要积极参于者。第二“智慧”标兵,奖给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有创新精神者。第三“文采”标兵,奖给语言表达准确,条理清析,层次分明者。同学们评出了三个标兵,并为他们戴上“鲜花”,大家一起鼓掌。获奖的同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信心会更足学习兴趣就更大了,没有评上的为了下次能得奖,也会加倍去努力。
本节课,大多数的同学积极性很高,辩论得激烈,思考得很深入,课堂效率还是不错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是不可估量的,不要怕学生说不好说不全,放手吧,给他们课堂主动参与的机会,展示自我的机会,要相信他们会做得越来越好,终究会大放异彩的。
(鹿泉一中)
因此,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教师的角色由“主”转向“导”,也就是教师由传授知识的方式,变为指导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方式。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组织者,学生释疑解难的点拨者,唤醒学生情感的激发者。课堂上针对重点知识引发的疑问,要注重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展示与交流。通过此过程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
新课程标准中,在合作、探究、讨论、展示与交流的活动中,又以学生之间的“展示与交流”为课堂的核心。“展示与交流”环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制做模型、参考资料等辅助手段,进行合作、探究、讨论、整合来达成目标,将小组的目标成果以文字、语言、模型、实验现象等形式,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接受全体同学的评价和质疑,并完成解释。
这个过程有点象“辩论会”“听证会”。“展示与交流”通常有三个阶段。下面以具体实例谈一谈。
实验探究:溴乙烷中是否含有溴元素。
一、展示观点。教师在黑板上划定展示区域,一名小组长抢夺到阵地,然后板演:在试管中放入溴乙烷,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取出上层清液,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了黑色沉淀,说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在此其间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适度放权给学生,不多加干涉。
二、辩论观点。全班同学认真梳理展出的观点,再与本组观点做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加以质疑。此时对于展出答案的不妥之处,教师一定要沉的住气,要知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让学生发挥自已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有一个同学马上说:“加入的试剂或溶液都应为少量的”。全班同学均于认可,板演的同学做了修正。又一名同学说:“应在溴乙烷溶液中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 板演的同学说:“若溴乙烷溶液中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会出现分层,无其它现象。”又一同学说:“产生了沉淀也不能说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因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如果过量,氢氧化钠与硝酸银也会产生沉淀。”这时很多同学都喊道:“氢氧化钠与硝酸银不会沉淀”此时大家争执起来,有的同学为此争得是面红耳赤。为了使学生有成就感,教师要做到“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让他们既看到成功中的精彩,又看到失败中的美丽。于是我没有立即给出解释,说:“大家亲自做一下实验,不就清楚了吗?”同学们做了对比实验,结果观察到了黑色沉淀还稍有些发红,我告别他们棕黑色沉淀主要是氧化银。由于氢氧化钠与硝酸银也会产生沉淀,于是课堂陷入了沉默之中,我知道这是本实验的重点也是难点,真正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时我也很着急,但在心里说“一定要沉得住气,一定能等到智慧的同学”,过了一会儿,有一名同学打破疆局:“加入硝酸将氢氧化钠中和怎么样?” 不知谁说了一句“可是加多少够呢?”很多同学看着我说:“那就多加点吧。”我听了从内心感到一阵狂喜,难点突破了!于是给予认可,大家又做了验证。有的同学惊奇起来:“沉淀成了黄白色了。”这时我加以纠正,溴化银是淡黄色的沉淀。最后板演的同学把答案做了修改,师生一起作了总结。
这样通过小组展示生成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生成高质量问题。小组展示问题可以按传统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方式,由发言人代表小组来参加讨论和交流,发表小组生成的一致性意见,最后生成班级共性问题。对全班生成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有效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使问题引向深入,指向高质量问题;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帮助性解决。
教师只有通过学生间展示与交流,通过评价、质疑、辩论的过程,让学生有机会暴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才能引导全班学生全力参与难点的突破,真正起到理解新旧知识的关联和吃透新知的易错点和关键点的效果。
三、评价观点。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只要肯挖掘,他们都会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只要提供充分的阳光、空气、水和营养,他们一定会茁壮成长。为了加强学生对课堂的主动参与和以后更加出色的表现,我又对学生的参与鼓励表扬。我的做法是:指导学生评出本节课的三项标兵。第一“亮剑”标兵,奖给敢说敢做,既使说错了,还要积极参于者。第二“智慧”标兵,奖给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有创新精神者。第三“文采”标兵,奖给语言表达准确,条理清析,层次分明者。同学们评出了三个标兵,并为他们戴上“鲜花”,大家一起鼓掌。获奖的同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信心会更足学习兴趣就更大了,没有评上的为了下次能得奖,也会加倍去努力。
本节课,大多数的同学积极性很高,辩论得激烈,思考得很深入,课堂效率还是不错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是不可估量的,不要怕学生说不好说不全,放手吧,给他们课堂主动参与的机会,展示自我的机会,要相信他们会做得越来越好,终究会大放异彩的。
(鹿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