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元素含量在煤田火烧区治理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y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拥有丰富的煤炭資源,也有面积巨大的煤田火烧区,本文基于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原理,采用野外采样调查与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硫磺沟煤田火烧区不同典型区域土壤中铁(Fe)元素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简单探讨了该地区煤田火烧区土壤中重金属铁(Fe)元素含量与火烧区治理效果间可能的联系,为该矿区生态治理后续工程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硫磺沟;煤田火烧区;土壤铁元素含量
  
  铁(Fe)元素是地壳内最常见的金属元素之一,其含量约为整个地壳的4.75%,仅次于氧、硅、铝,位居地壳含量第四。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多的含铁矿物,例如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等含铁矿物,含煤地层中也常常能见到黄铁矿(FeS2)等含铁矿物。煤层由于人为挖掘、构造运动等条件的影响,在煤层的自燃过程中,煤层中的铁元素在高温作用下会随着温度向上迁移,上覆岩层中的含铁矿物由于受到高温部分会出现烧熔现象[1]。因此煤层火烧往往也可以使用此法进行探测。烧变岩形成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以乌鲁木齐周边为例,烧变岩往往呈黄色、红色或紫色,且在地表呈条带状展布。这样的颜色变化往往与铁元素相关,因此铁元素的含量分布往往与火灾存在一定联系[2]。
  硫磺沟地处乌鲁木齐西南面,是重要的煤矿矿区,也是煤炭火灾的重灾区,2017年至今,分别使用地表黄土覆盖法、钻探、注水、注浆法以及剥离挖除火源法等各类型施工工艺对煤田火烧区进行治理。目前治理过的煤田火烧区地表已经很难见到明火,且周边地区气味也有很大改善。
  本文通过实地野外采样和测试,对比2017年火烧区的调查测试数据对铁元素含量在煤田火烧区治理评价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研究区与实验方案
  1.1 研究区域概况
  本次研究在硫磺沟矿区范围划定A、B、C三个研究区域(如图1),其中A区域位于背斜的北部,头屯河的东岸,该区域地表颜色为黄色、红色,是可能的煤层自燃区域,该区域地表没有明显的自燃现象,也几乎没有进行人工灭火作业,可用于作为地表土壤铁元素的背景值计算。B区位于头屯河的东部,硫磺沟镇政府所在的区域,该区域人员活动频繁,存在原煤堆放和化工企业,人为干扰和污染严重,该区域土壤中铁元素的含量既可以反映人为污染情况,也可以作为评价治理效果的整体指标。C区为之前的火灾治理区域,也是硫磺沟火烧区治理示范工程的区域,该区域土壤的铁元素含量可以作为灭火区治理效果的直接指标。
  1.2 实验方案
  参考研究区的大小,本次研究参考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DZ/T 02582014》的工作思路,在A、B、C三个区域布置土壤地球化学采样点,采样点间隔500m,采样深度为20cm以下,对于采集到的土壤样品使用奥林巴斯手持式XRF进行土壤重金属的测试和分析。为了减少手持式XRF的人为误差操作影响,在每个采样点分别对相同采样位置土壤进行5组测试数据,并采集备份土壤样品。如果5次测试的数据中出现2次以上的失真,则在原采样点进行重新采样。利用SPSS软件统计铁元素含量的最大值、最小值、方差、中位数,并利用平均数加减2倍标准差的方法探讨其含量特征[3]。本次研究共完成采样点70个,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数据与分析
  2.1 采样数据
  本次研究共采集到有效的土壤铁元素含量样品59组,其中在A区域采样16组,有效样品12组,其中土壤中铁元素含量最高7.257%,最低4.1964%,特征值为5.4160%;在B区域采样23组,有效样品20组,其中土壤中铁元素含量最高80733%,最低1.0576%,特征值为4.5827%;在C区域采样31组,有效样品27组,其中土壤中铁元素含量最高8.5792%,最低2.5898%,特征值为4.5273%。
  根据统计,A区土壤中铁元素的含量特征表现为最高,C区土壤中铁元素含量次之,B区土壤中铁元素的含量特征表现为最低。
  2.2 数据分析
  由图2所示,A区的采样点沿着S203线自东北向西南展开,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在A区沿着公路边的工业企业一字展开,其中露天堆煤场及工业厂房周边的土壤中铁元素含量最高,在临近露天煤场周围的低洼处水坑位置利用pH试纸进行测试,显示为弱的酸性。这说明煤矿开采对于地表土壤中的铁元素富集有着直接影响。
  由图3所示,B区的采样点分布于背斜北侧,呈均匀展布。研究区中部土壤含铁量稍稍偏高,野外地质调查在此周围发现了有私人采集煤炭的痕迹,而且B区东部的调查中未发现人为盗采痕迹,因此判断中部土壤中铁含量可能与煤炭开采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由图4所示,C区的采样点分布于背斜的南侧,位于头屯河大桥的东南面,C区之前为煤炭火灾严重的区域[4],2017年的野外工作中,使用XRF在煤层着火点和冒烟裂缝点附近测得的土壤中铁元素的含量达到了24.31%,远超过本次测试得到的值。C区土壤中的含铁量是三个区域内最低的,不但低于A区人为活动区域的土壤含量,也比B区原始地层的要低。客观反映了火烧区环境治理的有效性。
  总体来说,地表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在A区最为富集,这也反映了人为活动,特别是工业和矿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B区土壤中的铁元素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很小,代表了原始的煤田火烧区地表土壤的状态;而C区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反映了经过人为修复后的土壤含铁情况。
  3 讨论
  铁元素作为一种常见的元素,一般很少被用于环境评价,在土壤肥力评价和土壤理化指标评价中往往以TFe2O3出现,煤田火烧区的治理评价过程中往往在乎的是火灾是否消灭,对于火烧区的土壤环境的评价往往局限在地表植被覆盖情况、水源保护和污染物清理,常忽视土壤质量。但是土壤质量往往才是灭火区生态修复可持续的关键所在。但受到经费制约,对于灭火区,目前的标准还没有把监测土壤环境作为一项重点考察内容。从统计的数据发现,不管是人为活动强烈、相对污染严重的区域还是煤层的自燃区域,其地表土壤的铁元素含量与该地区的背景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人为活动的区域,特別是原煤堆放或者是煤炭化工单位的地面区域,由于堆煤的过程中,会在地表产生大量的煤渣,煤渣中富含硫化亚铁的矿物,随着降水或者是其他氧化反应的发生,煤炭中的硫元素最终会以硫酸根或者亚硫酸根的形式随着水进行运移,而铁离子往往随之流动最终赋存在表层土壤中,这就造成了A区的表层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偏高。
  水库东侧的B区,人为活动较弱,根据在当地的走访调查,该区域以前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煤层自燃,但是规模较小。其地表土壤基本属于原始地层就地风化的产物,因此对于成土母质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但随着风化作用的加剧,表层土壤中部分易溶于水的离子逐渐被水搬运走,地表的风化物中的铁元素越来越多,因此在水库东侧出现了一个土壤铁元素的高富集。从数值上来说,该区域与A区相比数值较低,能够说明该区域原始背景值偏低。
  C区为火烧区的治理区域,其地形地貌和2017年调查有着(如图5),之前由于地下水渗透和火灾共同作用产生的污水水池已经消失不见,施工单位将没有火灾的山头削平,将土石方推向头屯河一侧,覆盖已有的起火点并将自燃的煤层封闭于地下。在原先污水池的基础上新建了一个绿化蓄水池,由头屯河向水池中抽水沉淀,待过滤完泥沙之后,再向灭火区进行喷灌作业。因此C区土壤中铁元素的含量是研究区内最低的,且铁元素的展布非常平均。铁元素含量低一方面说明煤层中的铁元素在受到覆盖灭火后,无法到达地表土壤;另一方面可能说明喷灌过程对地表土壤中的铁元素造成了损失,使之不能富集。
  而C区的铁元素含量低于A区,说明人为施工对于地表土壤中铁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经过灭火作业的C区地表土壤质量也要优于A区,C区的铁元素含量与B区接近但略微偏低,一方面反映了该灭火区区域的原始地表土壤集成了部分烧变的性质,另一方面说明灭火区中植被对于地表土壤的元素分配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铁元素的含量分布也很好地定性证明了这一点,而定量计算还是需要进一步探索。
  4 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结论:
  (1)灭火区内地表铁元素的富集受到成土母质、人为扰动和煤炭自燃等多方面的影响。
  (2)灭火区内的土壤铁元素含量与灭火区治理效果的定量评价还无法做到,但是可以用过对比采样的方法进行定性的分析。
  致谢
  在此感谢在野外调查工作和室内数据统计工作中提供帮助的古丽戈尼娜·阿不来提、徐航、成志强三位同志,同时感谢新疆工程学院矿业工程与地质学院地质系、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矿山超前预报与安全监测校级重点实验室张峰玮副教授、向旻副教授、安然实验师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邱继生,周云仙,关虓,侯博雯,王民煌.不同地质条件及地层下煤矸石理化性质的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21):123128.
  [2]王志宇,史波波,刘鹏.煤田火区烧变岩成岩机理与利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5):60046010.
  [3]林曼利,桂和荣,彭位华,张丙振,陈松,闵宁,王曜.煤炭资源型城市街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以宿州市为例[J].地球与环境,2017,45(02):185192.
  [4]雍明超.新疆硫磺沟煤矿火区治理浅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07):113114.
  基金项目:新疆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灭火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研究——以硫磺沟矿区为例》;新疆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建设项目《甚浅部岩石圈资源与环境工程创新工作室》
  作者简介:夏润泽(2001— ),男,汉族,安徽阜阳人,本科在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其他文献
摘要:以轻化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课程《印刷工艺学》为例,探讨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在教学内容上,增加纸张材料方面的比重,并增加国内外造纸印刷技术前沿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讨论课、学生自主讲授环节,邀请企业人员进课堂,课外则将虚拟仿真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程效果。  关键词:新工科;学科交叉;轻化工程;印刷;教学改革  Teachi
期刊
摘要:有机合成题涉及反应类型较多,难度较大,使一些学生感到困惑。笔者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以醛、酮和羰基酸这两种类型的有机合成题为例,作一个系统的解析,以期为学生们更加深刻掌握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同时也希望能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提供一些启发与帮助。  关键词:有机合成;醛、酮;羰基酸;解析;浅谈  有机合成题是学生们在期末考试或者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经常遇到的题型,分值大且题目较难,部分学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科学,同学们学习时往往也是面对一些冰冷的推导、公式,对于学习物理的同学如果有一些生动案例,对于物理教学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数值模拟,使用超胞近似计算透射谱。借鉴于课题组宽度梯度凹槽固体板的表面波增强所做的工作,从理论上系统模拟计算了不同深度凹槽的色散关系、声压场图、压力曲线图。在仿真模拟的视角下,直观生动的展示了在声学中的一个有趣案例。  关键词:物理
期刊
摘要: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出发,在中学物理课堂中渗透物理故事及历史,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散发物理的魅力,给学生树立榜样,发挥物理课堂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以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物理学史;学科素养;阿基米德原理  在现代的物理教学中,许多学生觉得物理难,甚至出现了谈物理色变的现象,许多学生存在严重的偏科问题,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我国的基础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以课堂调研为切入点,以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并结合本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的情況,针对数学概念教学提出了“六环节、三层次”的教学模式,将数学概念教学的程序固化和理论化,达到站在系统的高度,整体把握数学概念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数学)中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
期刊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边操作边提问,在不断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最终不论是在自身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操水平,而且还成功的转换为学习的动力,为分层培养提供基础,进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同
期刊
摘要:随着有声读物市场迅猛发展,各类有声读物内容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本文基于Python针对喜马拉雅有声读物各类型读物播放量、粉丝数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python;scrapy;数据分析;可视化  由于我国有声读物的市场规模迅速发展,各类有声读物层出不穷,有声读物的内容边界逐渐扩大,不断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但是目前对于有声读物的类型、阅读人群等缺
期刊
摘要:《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高等农业院校的一门通识课程。高校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科研训练的主阵地,涉及人员多、实验内容广、实验形式多样。为使学生具备安全基本知识,掌握安全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解决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问题,引入了基于SPOC+交互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岗位技能需求出发,结合农业院校实验室特点,实行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一体化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SPOC+交互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
期刊
摘要: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基础差异化的客观现实进一步加剧,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目前的教育状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讨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非常具有必要性。文章以高职专业基础类课程《电工技术》为例,从分析学习者特征及其学习需求出发,优化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实施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多个方面,分析和说明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从而化解百万扩招给高职教育带来的挑战,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已经慢慢融入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融入教育,教育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智能技术发生了改变,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发展趋势,使教学构思、方法、模式都发生了不同模式的转变。人工智能正引领着教育教学的创新,构建个性化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文对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中的发展,在动画制作课程中的运用和分析来探讨人工智能在教学的应用和变革。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