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而新 苏而新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聿铭先生,以自己独特方式——“中而新,苏而新”设计了承前启后的苏州博物馆,它既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更是现代版园林的诠释。
  以前有许多元素被认为是日式和风所特有,看了苏州博物馆,方悟到,这是我中华古意为东瀛之传承!白面黑线的勾勒方式,既有先秦的古拙,亦有晋朝乌衣子弟的飘逸之风。
  博物馆具体地址在拙政园以南、忠王府以西、东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的地块,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他说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挑战”。曾经家在苏州的我,对苏州传统园林的认识根深蒂固。我也曾知道苏州市政府为了建设博物馆特地前往美国聘请国际大师也是“狮子林”家族后人的贝聿铭先生而煞费苦心。博物馆的选址论证历时4年之久,争议激烈不言而喻。不过想到贝先生的中银大厦、罗浮宫前的金字塔、美国国家歌剧院等不朽建筑都是在争议下诞生,也就无可厚非了。也许在贝先生那里,从来就没有争议。
  纵观苏州博物馆整体建筑布局,它延续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为主体进行组织空间。主轴线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次轴线为东、西两个部分组成,西部为博物馆主馆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在建筑形态上,仍然采用传统民居的坡屋顶形式,但是那些传统的飞檐翘角以及千篇一律随处可见的灰色小青瓦、窗框被新建筑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全新的现代结构——钢梁支撑防水铝板屋面,铝板上固定金属支架支撑灰色花岗岩,灰色调花岗岩切割成规则的条片状,片与片之间的沟缝处理,形成类似传统屋顶的灰调光影关系。墙体的设计,远观依然粉墙“黛瓦”,这些“黛瓦”同样是灰色的花岗岩所替代,斑驳树影投在白墙上,试想,在丹桂飘香的午后,秋日余光照在微波连连的水面,约三五好友品着淡淡的碧螺春,吟诗作对谈古论今,远处时而传来咿咿呀呀的评弹——这正是古代文人雅士休闲惬意的生活场景,苏州博物馆试图传达的正是这样一种意境——优雅闲适。
  “用光来设计”是贝先生的设计名言。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有较多的自然光引入室内空间,因其馆藏特点,使之更具开放性、公共性和儒雅意境。玻璃屋顶和花岗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木色金属遮阳片在大面积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廊道上的自然光透过铝制型材“木格栅”投在粉白的墙壁上,顶与墙形成柔和的律动感。中央大厅特制的灯具形式感非常强,投射位置、角度和方向都经过精心设计,光是空间的点睛之笔。可遗憾的是,博物馆下午5点就闭馆,夜晚灯光尚未开启,这些个室内与庭院的灯光美景是“养在深闺人不识”啊。
  位于中央大厅主庭院区域的片石、水域、廊亭的设置,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最科学最精湛的技术演绎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神似而非形似的园林博物馆,从而依此传承了具有两千五百年底蕴的苏州历史文脉。细细品来,庭院内采用鹅卵石铺满池塘、片石制作假山、小桥或直或曲、配置镶嵌恰到好处的玻璃顶八角凉亭、竹林等,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有着几千年差异的建筑和园林在瞬间融合。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自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是独创的片石假山,没有使用传统的太湖石。贝先生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所以这里不依“居三停五”排布,又有别于枯山水手法,片石假山动态十足,节奏宛如乐章,余味深长。以前阅尽枯山皆为禅意,今日方知亦可灵动。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建筑轮廓和剪影美。
  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互为映衬融为一体。这种在城市机理上的嵌合,还表现在东北街河北侧1“2层商业建筑的设计,新馆入口广场和东北街河的贯通;亲仁堂和张氏义庄整体移建后作为吴门画派博物馆与民族博物馆区相融合,保留忠王府西侧原张宅“小姐楼”(位于补园南、行政办公区北端)作为饭店和茶楼用等;新址内惟一值得保留的挺拔玉兰树也经贝先生设计,恰到好处地置于前院东南角。
  不同于苏州博物馆创新的园林表现手法,表现在“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典园林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多元素建筑综合性博物馆。
  置身苏州博物馆内,使人感受到浓浓的“写意山水”意境,一如泼墨国画的神韵。而中国的传统造园艺术与中国的传统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密切的深远的影响,特别在唐宋时期,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大量的诗歌字画体现着园林中一窗一格、一草一木、檐下回廊的历史印记。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然而,这个空灵别致的博物馆又有着怎样的大写意呢?
  苏州博物馆是置于院落之间的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古玩字迹,以古代书画瓷器、工艺、出土文物和革命文物为主。有吴江梅埝良渚文化漆绘黑陶罐。黑陶,望之如金,坚实凝重,叩之如馨,“如铁之质似玉之润”……,“黑如漆、薄如纸”,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黑陶也是中国陶器制作工艺的最高峰,那么这座以白色基调为主,黑色勾线的建筑在现代最后一位国际建筑大师的笔下,同样代表了现代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峰。
  中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对景物的安排和人的观赏位置都必须有很巧妙的设计,这也是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苏州博物馆沿袭了这一特征,运用“借景”手法,把拙政园、忠王府很好地联合在一起。博物馆整体“不高大不突出”,以一层为主,局部两层,从形体尺度保持新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藤竹蕉叶、山石土木、潺潺溪流交相辉映。使之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花翎窗格,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足不出户即可赏山览景,园内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而言,“借景”是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设置、选择和剪裁,收纳到特定的园林中来,这也就是“远借”了;若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新博物馆院内能看到北面的拙政园;在“倚虹亭”中能望见园外的北寺塔;在沧浪亭的花窗中,可欣赏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
  园林的空间设计,体现了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难得一见的。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然而,古典园林的成就后人已难超越。贝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是对于在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传承历史文脉,同时反映时代进步建造标记城市发展印迹新建筑的尝试。也体现了对历史、对环境的尊重。给现代古典园林开辟了新方向,我们不一定去超越,我们可以发扬光大,运用现代的技术,创意承前启后的现代版园林。
其他文献
1945年11月出生的林学善,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特级工艺美术名艺人。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福州市有突出贡献的技术拔尖人才”光荣称号。1966年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雕刻专业,师从著名雕刻师阮宝光先生。1982年—1984年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结业。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学会高级会员。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
期刊
前不久,我朋友的太太在“电视购物”上花了5800元买了一只白玉手镯,证书上写着“和田白玉”,上面的检测数据与以新疆白玉为代表的软玉基本一致。她兴冲冲拿着手镯给我看,嘴里还不停地嘀咕太便宜了。她说曾到城隍庙的几个大店家去看,白玉手镯好一点的要几十万,最低的也要二、三万,问我为什么这么便宜,会不会是假货?  我问她,你知道所买的白玉手镯的原料产地是哪里的?她说当然是新疆和田的。我说不是,她一脸的疑惑,
期刊
圣达菲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首府。意思是“圣方济的神圣的信仰的皇家城市”。2005年圣达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著名的艺术博物馆、画廊、壁画和雕塑,将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  2011年7月8日是“第八届圣达菲国际民间艺术市场”开幕日,平静的小镇顿时热闹非凡,位于半山坡的米尔纳广场上,人流汇聚而至,为能一睹民间艺术的“圣达菲风格”而聚集。用彩条布搭建的帐篷,展位简单整洁
期刊
施森彬  中国玻璃艺术大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康宇玻璃科技艺术馆馆长、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建筑艺术琉璃创始人。  施森彬潜心研究近十余载,将传统玻璃制作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开创玻璃艺术与室外环境融合的先例,突破了玻璃艺术在室内装饰运用的局限、打破玻璃艺术与大型雕塑融合的瓶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玻璃艺术风格 — “大之美”。  根据玻璃艺术应用的方向不同,施森彬的玻璃艺术作品主要
期刊
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宝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联合主办,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守白艺术文化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的“首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于6月18日-7月23日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成功举办。在各主(协)方通力合作下,展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吸引了一万三千多名观众进展参观。观众中,有家长带着
期刊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于7月5日-17日组织京、沪、赣、豫、鄂、川、渝等七省市的行业大师、工艺美术工作者,一行33人参观在美国举办的“第八届圣达菲国际民间艺术市场”。上海代表团共有7人组成,分别由上海工艺美术协会、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上海工艺美术》杂志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代表,各自怀着期盼,踏上美国圣达菲之旅。    一、美国圣达菲    圣达菲,西班牙语的意思是“神圣的信仰”。它位于新墨西哥州北
期刊
走进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扑面而来的就是聋人雕塑家曹瑞强创作的仿汉白玉巨型浮雕“生命之墙”,这座长11.8米,高3.5米的浮雕呈现了男女老少,或单或双,通过各自的神情和肢体动作,表露着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人生百态让人一目了然。作为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的镇馆之宝,充分体现残疾人士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人与生命的永恒主题。参观了“生命之墙”,人们记住了曹瑞强这个名字,为浮雕的内涵和
期刊
由上海博物馆和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毛利人的世界·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珍藏文物展”,旨在将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的历史与文化引荐给中国观众,展期为2011年7月21日至2011年11月6日。  展览主题以整个新西兰最大的毛利部落:塔胡部落为中心展开,分为十个部分,分别是:长白云之乡的毛利族、西方文明的介入、塔胡人——南岛的毛利部落、木器、石器、玉器、玉器贸易、编织物、骨器和当代毛利艺术。332
期刊
中国古代的传统锁具拥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锁具的种类也是各式各样,较为繁杂。锁本身具有禁钳嗣、守护的含义,占时的人们将其内在含义引申,赋予其更多的使川功能,长命锁便是其中一种,人们认为新生儿将其佩戴在身上可以趋吉辟邪,使其怊:命可以不被那些外来未知的鬼怪所侵害,起到保护性命安全的作用,人们也将其视为一种护身符,佩戴于身上以祈求保命安康。  长命锁是中国古代传统锁具中的一种首饰锁
期刊
谈到意境,人们总是联想到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诸如明朱承爵在《存馀堂诗话》中写道:“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清俞樾的《春在堂随笔》卷二也有:“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这些都是对意境的一种阐述。人们大都向往这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并且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挥发情感。诗人是通过诗句来传达,东晋有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
期刊